差點收購沃爾沃的雷諾,想合併日產為什麼這麼難?看吉利怎麼做的

近日,關於雷諾和日產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再次被批捕成為輿論的焦點,這位傳奇CEO曾經被視為日產的救世主,將一個陷入虧損泥潭的汽車品牌救活,並且將雷諾-日產汽車聯盟帶到了全球數一數二的汽車集團的位置。不過最終的結局卻是讓人意想不到,如今雷諾-日產汽車聯盟的前途也蒙上了一層陰影。

差點收購沃爾沃的雷諾,想合併日產為什麼這麼難?看吉利怎麼做的

1999年,雷諾以54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日產36.8的股權,成為日產最大的股東,目前雷諾大概持有日產43%的股權,而日產持有雷諾15%的股份。由於其它股東的股份都不超過3.5%,雖然表面上雷諾和日產是聯盟關係,實際上雷諾已經完全控股日產。不過起初雷諾並沒有兼併日產的想法,所以日產依然保持了獨立性,日產汽車的CEO及其它管理高層依然是日本人。這種聯而不合的關係最終釀成今日的後果。

差點收購沃爾沃的雷諾,想合併日產為什麼這麼難?看吉利怎麼做的

“技術的日產”這一說法在日本比較流行,日產在日本汽車企業中技術第一,是日本第三大汽車製造企業,也是全球最早推出電動汽車的廠家,電動汽車品牌Leaf在全球市場擁有很大的市場份額。從歷史上看,日產汽車的前身日產康采恩是日本著名的財閥,核心企業是日立,日產集團,從屬於日本第四大財團-富士財團。雖然富士財團只是一個鬆散的體系,不過對於日產汽車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卡洛斯-戈恩雖然是日產的董事長,不過他的影響力恐怕還沒有富士財團高層的一句話管用。

鮮為人知的是,雷諾曾差一點收購沃爾沃。90年代,法國曾主導雷諾兼併沃爾沃,不過由於沃爾沃工會的激烈反對,最終失敗告終。在對待日產的問題上,法國又犯了同樣毛病,希望雷諾能完全合併日產,為法國的工業振興做出貢獻。卡洛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力推兩家企業完全合併。而作為富士財團旗下的核心企業,將這樣一家巨型企業完全交給法國,丟掉日本技術第一的車企是很難想象的。

差點收購沃爾沃的雷諾,想合併日產為什麼這麼難?看吉利怎麼做的

相比之下,最終將沃爾沃收入囊中的吉利,就採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吉利以18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沃爾沃的全部股權。為了獲得工會的放行,李書福親赴瑞典,與當地工會交流,承諾會保留工廠。為了表達誠意,李書福放手讓沃爾沃發展,充分尊重瑞典人的意願,其董事會成員主要由歐洲人組成,公司的重大決策由管理層決定。沃爾沃的股東包括吉利集團,上海市的投資公司,大慶市的投資公司,從股東組成來看,是一家中國國有,民營混合所有制企業。即便如此,沃爾沃依然被當做是一家外資企業,從一個側面說明李書福放手沃爾沃是實實在在的。

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合而不併就是李書福對沃爾沃的最高策略。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雙贏,吉利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技術,品牌提升,更重要的是市場份額的快速提升,去年吉利汽車銷量超過150萬輛,逐漸向一個國際大品牌邁進;而沃爾沃也擺脫虧損狀態,經營業績越來越好。

錯過了沃爾沃的雷諾,如今在日產的問題依然一團亂麻,或許他們該好好研究一下吉利是如何整合沃爾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