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爾夫賣這麼貴

大眾高爾夫是被逼出來的,而GTI是被玩出來的。

大眾被逼急了造出了高爾夫

  • 起初大眾只有一張牌能打,但打得還挺爽

大眾汽車很長一段時間只有甲殼蟲這一張好牌。大眾在獨立運營之後,雖然也陸續推出過Karmann Ghia之類的轎跑。

但在60到70年代,能幫大眾成功打開國外市場的有且只有甲殼蟲,甲殼蟲甚至還很爭氣地在1972年破了福特T型車的歷史總銷售紀錄。

甲殼蟲綿長的壽命除了帶來出色的銷量,也放大了一個致命的缺點,款式老舊。

  • 款式老舊的甲殼蟲在戰場上被四面圍剿

在40年代到70年代,整整30年的時間裡,甲殼蟲都沒有經歷過換代式升級,你現在還在用iPhone1。

驚人的銷量和落後的設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直接就成了許多汽車品牌討伐的對象。

甲殼蟲在美國、歐洲、德國本土被四面圍剿的故事,我們以前是有講過的。

面對車輪上的戰爭,大眾公司節節敗退,終於在1974年陷入了金融危機。

  • 為獲得國家資助,大眾決定研發新車型

為了不讓德國的汽車工業一蹶不振,當時的聯邦總理維利·勃蘭特決定由國家出資,幫大眾度過難關,條件就是大眾必須研發新車型,重新控制市場。

臨危受命的大眾當即決定,是時候推出一款前置前驅的國民車了。

大眾還給這個計劃取了個好聽的德文,名字叫“gulf”,意思是暖流,寓意是帶領大眾走出經濟寒冬。

逼出來的高爾夫,卻被當成了玩具

  • 大眾在設計高爾夫的初期階段就費盡心力

由於這個gulf計劃肩負重任,所以大眾在設計高爾夫初期階段就費盡心力。

他們邀請了喬治亞羅來作為高爾夫主設計師,喬治亞羅不是什麼路邊拉來一個的,他還有一個更為熟知的稱號“Car Designer of the Century”,世紀汽車設計大師。

這個人平時只給阿斯頓•馬丁、法拉利、阿爾法•羅密歐、瑪莎拉蒂、布加迪這種超跑做車型設計的。

可以說幫大眾設計高爾夫,真的就是看在聯邦德國的面子上才去的,國家召喚我。

你想想什麼《建國大業》這種明星很多的,不到那個份上是不會去的。

  • 發售前卻執行了改裝成性能車的秘密計劃

一切都是在順利進行,就等著高爾夫上市後看看銷售成績了。然而就在發售前,大眾內部又有了不一樣的聲音。

研發工程師阿爾方斯·洛文伯格(Alfons Lowenberg)覺得,這個車改裝一下,完全可以當一輛性能車去賣的,順便吃一波性能車的螃蟹好了,反正現在已經是這樣的。

阿爾方斯的計劃也不是空想出來的,兩年前他半實驗性質地造了一款甲殼蟲“偽性能版”。

連動力都沒有強化,只是單純地燻黑了這個頭燈,輪胎搞搞寬,跑車座椅上去,竟然就有人買賬。於是阿爾方斯就悟出了科技以換殼為本的這麼一個道理。

這一次高爾夫又是由喬治亞羅大師來設計,本身他就習慣設計跑車的是吧,他就在這個高爾夫的外觀裡融入了大量的跑車基因,用這樣的殼子來改造性能車,很有可能是爆款。

隨後,大眾的底盤專家、研發主管、市場部主管、公關部主管兼業餘賽車手都投入了他的這個GTI的秘密計劃裡。

  • 不敢過於激進,大眾開始小規模量產GTI

夢想是要有的,但現實也是擺在面前的。

70年代前,大眾幾乎沒正式進軍過性能車領域,再加上公司的開支也本來就是問政府借的,不能過於激進。

你說政府發了點錢讓我回家種地,明天我說我要造個火箭,不行吧。

儘管GTI已經造出來了,但不能瞎量產,大眾高層最後折中了一下,就當實驗性的賣個500臺試一試吧。

  • GTI一經發表,大放異彩

萬萬沒想到,1975年GTI在法蘭克福發表之後大放異彩,第一波的500臺直接秒完。

一看形勢大好,大眾馬上就開始量產了,放開購買限制的GTI在第一年賣出了5000臺,10倍。

大眾突然覺得這款車型的價值是可以再發掘一下的,要不就把它當作公司形象的排頭兵來塑造下。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 接連的勝利讓GTI獲得“小鋼炮”的稱號

1975年GTI被推上了有“綠色地獄”之稱的“紐博格林賽道”,沒想到GTI硬是拖著一副前驅車的身軀,展現出了超強的運動實力。

1986年GTI更是要和保時捷911拼了。那個時候GTI每噸能獲得140匹的動力,同年911也是每噸140匹。這兩個人在數據上不相伯仲。

但GTI拿到了世界拉力錦標賽A組的冠軍,這個就向世界發出了一個訊號,GTI比911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接著GTI“小鋼炮”的稱號也就應運而生。1990年憑藉著總產量100萬臺的好成績,GTI更是到了一個一覽眾山小,鼻孔看人的腔調。

  • GTI引領了當時性能車市場的絕地復興

那個時期的GTI,算是給石油危機和經濟危機下的汽車行業,注入了一劑腎上腺素。

在它的引領下,20世紀80年代開始了一場性能車市場的絕地復興。

什麼Skyline GTR、馬自達MX5,它們的設計靈感就來源於GTI的,可以說GTI就是當時唯一的傳奇。誰要敢說GTI垃圾,你是要向德國人民謝罪的。

  • 但也造就了幾個冤家對頭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市場和賽場上大放光彩的GTI,也順便造就了幾個冤家。

美國的福特推出的Focus ST,日本本田拿出了紅頭Civic Type-R,歐洲的雷諾派出了Megane RS,這性能車市場一下子就風起雲湧了起來。

前驅車之間的戰爭

  • Megane RS面面俱到,卻算錯一步

先和GTI幹上架的是Megane RS。這車就是照著GTI的模式來做的,唯一不一樣的,就是Megane RS想要實現降維打擊,所以Megane RS的每個部件都比GTI更高級一點。

動力性能上面發動機由賽車部門量身定做,225匹,零百6.5秒。現在看起來還很猛,比當年的GTI強出一大截。

底盤,賽車標準來改,剎車卡鉗換成了法拉利同款,弄死你,是吧。

舒適度上,液壓減震器給它換上,開起來不會和其他鋼炮一樣硬邦邦,又舒服又快又爽,樣子又好看,還有法拉利的剎車。

安全性上,Megane RS還是當時唯一一款在碰撞測試裡,拿到5星成績的鋼炮。這個完全大了一圈。面面俱到,完全是可以把GTI按在地上摩擦的節奏了。

不過法國佬還是過於實誠了,沒有掌握科技以換殼為本的這個終極奧義,愣是把Megane RS做成心裡美蘿蔔了。

這個什麼都好,讀書也好,性格也好,家境也好,就是相貌不好,外觀慘到慘不忍睹,看著你就不想和你說話,所以最後還是沒有火起來。

  • 鋌而走險,Megane RS竟刷新紐北圈速

發現大事不妙的法國佬想要重新設計,再來造這個型肯定來不及了,對不對。

於是就選擇了鋌而走險的辦法,去超跑雲集的紐北刷圈速。在這裡能有多快,全世界人氣就有多高。

不出所料8分16秒的圈速,讓Megane RS比一些保時捷、法拉利還快,Megane RS一下就成了紐北最速前驅車。

什麼年度最佳汽車,最佳性能車的獎項鋪天蓋地地砸向了Megane RS。

  • 但隨後被Civic Type-R打破記錄

但紐北賽道又不是雷諾開的,誰想來都可以,Civic是吧,馬上就來 。

在Megane RS刷了個7分54秒,看不慣Megane那麼囂張的本田,就直接延緩了Civic Type-R的上市計劃。我們先去紐北刷一下。7分50秒,這就是Type-R的答卷,相差4秒鐘。

不過這個成績也有些小故事。不像Megane RS為了輕量化,只拆了空調和後座,Civic Type-R為了破紀錄,因為本來就是想過來弄你的對不對,喪心病狂地把副駕駛也給拆掉了,能扔的都扔出去了。

  • GTI也加入賽道會戰,競相刷新記錄

Civic的王座也沒坐穩多久,GTI說你們在幹什麼,來來來,再刷。為了刷出最快紀錄,大眾可是煞費苦心。

按大眾車手Benny Leuchter的說法,為了這個成績直直等了半年,是吧,等一個最適合的天氣,還嘗試30到40圈。

其他車企從邊上看就是,我們拆點東西也就算了,你天氣都不放過的,你這個都要算的,大眾。

於是Type-R也有樣學樣,你看天氣我不會,是不是,兩車各來一個來回,又把GTI這個記錄破了。

  • 福特伺機而動,推出與GTI抗衡的車型

別看GTI在賽道上和Civic Type-R、Megane RS打得挺熱鬧的,但是歐洲老巢差點被人家一鍋端,啥東西,美國人來了。

福特在1998年推出了Focus ,剛開始打造頂級性能車RS對標高爾夫R。

隨後為了能和高爾夫GTI搞起來,福特推出了略低一階,以Sport Technologies命名的Focus ST車型。

那論出身,Focus ST相比高爾夫GTI還更高一點。就拿發動機來說,用的是考斯沃斯的Duratec-ST發動機。

考斯沃斯主要成員幾乎都是來自三大跑車品牌之一的蓮花引擎有限公司的。我以前講過,蓮花很了不起的。

所以說ST的引擎實力真的是毋庸置疑,那個人一聽 「WOW」聽到都是這個反應。

  • GTI升級,要奪回被福特統治的歐洲市場

經過對歐洲市場的深度調研,福特在2003年還推出了Focus ST的旅行版-ST170 Turnier。

ST不光是性能強,還瞄準歐洲市場的軟肋出拳,輕輕鬆鬆大賣一把。按照福特的說法,歐洲已經有30%的性能車市場是由我們ST統治的。

別人打到家門口,自然是要還擊了對不對,也不要老是去刷圈了。

最新一代的GTI相比前一代功率提升10%,扭矩提升25%,油耗再降低15%,誓要奪回失去的市場。

純粹的堅持:保時捷 Porsche 911

大眾靠著高爾夫進入了世界級車企的行列,現在手上也有一堆小弟,國內最出名的,奧迪和保時捷,保時捷最出名的911,那911為什麼能在跑車界名頭那麼大?

保時捷和大眾的創始人是同一個人,走到一起很正常的。那奧迪又是怎麼和大眾走到一起的?

當初奧迪可是在奔馳公司名下的,而且現在你看奧迪的技術都用在了大眾身上,那麼,買奧迪和買大眾是不是就一樣了?

  • 關鍵詞:大眾

關注「備胎說車」,回覆關鍵詞「大眾」,技術、故事、竅門應有盡有。

「備胎說車」等你來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