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大學是不是等同於211大學呢?教育部部屬大學和共建高校有哪些區別?

盤紹東


對於什麼是重點大學,在不同的時期含義可能會有所不同,總體上來說,重點大學是指那些被教育部或者是教育廳重點支持建設的大學。

在升學考試以及企業招聘的時候,都會把學校分為重點大學和非重點大學,但是對於什麼是重點大學,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看法。

不是有一句話說,萬里江山萬里塵,一朝天子一朝臣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關於建設重點高校的通知、決定之類的,並且每次所涉及的高校名單都會有所變化。

現在很多人比較熟悉的是在上世紀90年代,教育部開展的高等教育211工程重點大學的建設,211工程這個概念也成了重點大學的代名詞。

不過,大部分所理解的重點大學和教育部所劃定的重點大學,還是有所區別的,大部分人所理解的重點大學,主要是指的辦學實力、生源質量、就業環境等綜合實力較強的高校,而教育部所劃定的重點大學,主要是指教育部門會重點支持建設的大學。重點支持建設的大學,當然並不代表這個學校的實力就一定非常強。

所以,有的學校雖然是211工程院校,但是綜合實力卻非常一般,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的211工程院校,考生和家長在報考的時候,一般也不覺得這些學校是重點院校。

還有一些院校是非211工程院校,綜合實力卻比較強。比如像西南政法大學、山西大學、燕山大學等。

辦教育是需要資金支持的,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既然是重點支持建設的大學,那麼就要牽扯到資金來源的問題。

部屬的院校辦學經費主要是來自中央財政,部屬的高校主要是985院校和部分實力較強或者行業特色比較明顯的211院校。省部共建的院校辦學資金主要是依靠中央財政撥款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因為辦學資金來源的不同,所以部屬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在學校的管理上以及校領導的行政級別上會有所不同。

在211工程院校建設之後,又推出了雙一流工程院校建設。如果從較為寬鬆的角度來看,重點大學應該是包括雙一流工程、985、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等所涉及的部屬、省屬以及省部共建的重點高校。

您是怎麼看待重點大學劃分呢?歡迎留言評論


升學與考試


首先可以明確的說,211大學是國家重點大學,但重點大學不僅僅是指211大學。還有一點就是211大學是一省一校,因此有些地方的211大學屬於照顧成分,實力一般。

我國從2017年起,提出建設雙一流大學。雙一流大學包括世界一流建設大學42所,其中39所是985院校,3所是211 院校。除此之外還有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除了原有的211院校全部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外,還有25所雙一流院校也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所以,現在所說的重點大學,不僅僅指211大學,還包括2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當然除了以上一流建設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外,早在六七十年代我國就把一批高校定名為全國重點大學,可是因為種種原因,這些大學即錯失了211,又落選了雙一流,不過這些大學的實力也確實很強大。比如燕山大學、湘潭大學、江蘇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都在其中。

教育部部屬高校共76所,這76所基本是985和部分211院校。教育部直屬高校,可以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因為這些高校是教育部直接撥款的,同時這些高校也是教育部優先選擇的改革試點高校。


省部共建高校是國家支持中西部高水平大學建設而提出的,共有14所大學入選部省共建名單,分別是:山西大學、河北大學、內蒙古大學、青海大學、寧夏大學、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雲南大學、西藏大學、貴州大學、廣西大學、海南大學、鄭州大學、南昌大學共14所。


靜等花開2579


  “211工程”是我國特定時期內(1995-2016年)的一個重點大學建設項目,“重點大學”與“211”兩個概念不能簡單等同。

  建國初期我國有很明確的“重點大學”的提法:

  1959年國家第一批確定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0所全國重點大學(先是16所,後增加4所)。

  1960年,國家在第一批20所的基礎上,又增加了44所重點大學,總數達到64所。

  1978年國務院《關於恢復和辦好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的報告》最終確定了88所全國重點大學。

  20世紀90年代後,“重點大學”的概念逐漸寬泛化,國家層面先後推出“211工程”、“985工程”、“985平臺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卓越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雙一流”等高校建設工程,而地方層面也有重點支持建設高校項目。即從概念上講,211只是某個時期內的一個重點大學建設項目。

  部屬高校與省部共建高校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管理主體上。部屬高校隸屬於中央部委,這些高校整體實力都很強,在全國範圍內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其經費來源於中央財政;省部共建高校是由學校所在省級政府與中央部委共建的高校,但這類高校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地方政府;當然其省部共建的身份也能為學校擴展發展經費和資源,其相對於其它省屬高校而言享有更多的政策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