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顺之年再出发——观陈宝国

时间锋锐地塑造人。可以把一个人变得粗陋、浑浊,满身戾气;也可以把人变得清澈、透明,和蔼可亲。看那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表演,常常产生如上的感叹。比如陈宝国,他演过好多耳熟能详的角色,但是过了耳顺之年,依然给人惊喜。他在《老中医》中扮演的翁泉海,是对自己的一个超越。窃以为,一个优秀演员,演着演着,就把角色演成了自己。翁泉海这个角色走入了陈宝国的内心深处。

耳顺之年再出发——观陈宝国

翁泉海的形象不好演,他身上承载的东西太多,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是内敛的,要表现出来,得靠内功。在戏里,肢体语言相对较少,大段的台词,也是个考验。陈宝国比较好地完成了角色塑造。他说:“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用心去体验,让人物从我的心里流淌出来。当喊预备、开始的那一瞬间,我的心力、心绪一定要调整到跟角色一致,也就是演员常说的‘气口’,这个‘气口’对了,后面的戏就会很顺利。”这个状态,就如跃出战壕的呐喊着的勇士,就如出膛的呼啸着的子弹,就如吹号者,使号角发出冲锋,常常有细到看不见的血丝,随着号声飞出来……

“气口”来自于平时的积累,更来自于自我否定。1956年出生的陈宝国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他本是一名话剧演员,曾出演话剧《报童》,随后在经历了三年话剧舞台的磨炼后,陈宝国迎来了人生的转折,在1981年,主演个人的首部电影《大渡河》,随后又凭借《赤橙黄绿青蓝紫》获得首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一路前行,2001年,在家族剧《大宅门》中饰演白景琦;2007年,在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中饰演神秘另类的嘉靖帝。2015年,凭借农民史诗剧《老农民》获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作为一个成熟的演员,演出经验丰富,但塑造的一个个成功的角色,也成了自己往前走的障碍,必须忘掉、打碎,从头再来,绝不重复自己,不依赖于既有的经验。他塑造的翁泉海,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不仰慕权贵豪门,不追求名誉地位,不求医治天下之病,但求无愧天下之心,用一言一行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精髓。“望闻问切”的陈宝国拿捏到位,可圈可点。

“气口”来自于对演艺业的敬与诚。对“敬”,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说:“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陈宝国自己敬业,也非常鄙视不敬业的艺人。2017年,当被问及“数字小姐”话题时,他先是很差异:“有这种事吗?”在确定确有其事后,陈宝国霸气的回应道:“哼!不要脸了。”丝毫没有掩盖他对这样劣等艺人的不屑。

为了准备翁泉海这个角色,陈宝国瘦身13斤,使外形更加贴合医者仙风道骨的形象。在拍摄的4个月中,陈宝国没有一次请假或迟到。他就是两点一线,从酒店房间到拍摄现场,晚上再回酒店房间,就这么一条简单的生活轨迹,他是让自己安定下来、平静下来,从而更接近翁泉海。走心,很累,但不走心,演出的人物就是扁的,无根的,漂浮的。

耳顺之年再出发——观陈宝国

由陈宝国,我想起作家贾平凹给《西游记》的8字评价:“取经唯诚,伏怪以力。”唐僧师徒九九八十一难,靠的是什么呢?是诚。陈宝国还让我想起北大校园里的一块石头,上面刻着杨辛教授书写的句子:“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句话,来自《中庸》。陈宝国40多年的演艺生涯,择善而固执之,这需要持久的耐力,固守住自己的原则。谈到翁泉海,他说:“我正好是这个年纪,这个角色可以说来得正是时候,或者说我一直在准备着遇到这么一个角色。” “这么一个大夫,当外国侵略者进犯的时候,他为了中医,为了患者,为了自己的亲人,倾尽全力保护中医这一国之瑰宝,我觉得他很伟大。我有这份运气,让这一角色落在我身上,我就有这个责任,把这种感受传递出去,以尽可能强的信号传递出去。”把大半生的经历,融入一个角色,把演技、激情灌注在一个角色里,就跟作家一样,把所有的智慧倾注到所塑造的人物身上,是多么得幸福。

艺术之火,是生命之火,或者说,是生命之火,点燃了艺术之火。激情碰撞出激情,细节碰撞出细节。拼力、倾情塑造的角色,是自己的知己、老友,或者就是另一个自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或许这就是陈宝国说的“气口”的含义,找到“气口”,就找到了人物的灵魂,得到一种大快乐,大愉悦。

耳顺之年再出发,陈宝国还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