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94歲國醫大師:在人民大會堂受表彰,成中醫訓詁校勘第一人!

清晨,書桌旁,一位老人在伏案書寫,鏡片幾乎貼於桌面,手臂擺動緩慢而遒勁,鋼筆字跡工整而漂亮:"固活就是姑活,固、姑字通。"這樣的場景,常會在

湖北中醫藥大學資深教授、國醫大師李今庸的書房看到。李老今年已經94歲高齡了,但是仍然筆耕不輟,情繫中醫藥的發展。

湖北94歲國醫大師:在人民大會堂受表彰,成中醫訓詁校勘第一人!

結緣中醫,走上訓詁之路

1925年,李今庸出生在湖北棗陽的一箇中醫世家,自小受到家庭的薰陶,7歲時,進入私塾讀書,跟隨老師學習儒家經典,為後來學習中醫藥學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他13歲時,國家正處於戰火之中,李今庸的家鄉淪陷,於是他就輟學在家跟隨父親學習中醫,購藥炮製,兼以學文。

在父親的指導下,他先後研讀《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中醫經典著作,以及《雷公藥性賦》《時方歌括》等醫書,同時還閱讀了《毛詩》《周易》《書經》等古書,並隨其父學習臨證之術。父親要求嚴格,他自身也刻苦勤奮,11年後,李今庸"出師",開始獨立行醫。1953年,李今庸響應國家號召,在家鄉以父親的診所為基礎組建了"聯合診所",替四鄰八鄉的百姓防病治病。1955年調至湖北省衛生廳中醫科工作,1957年又從省衛生廳調至湖北省中醫進修學校(後更名為湖北中醫學院,現湖北中醫藥大學)任教,擔任中醫教學工作。

1961年,時任湖北中醫學院副院長蔣立庵老先生送給李今庸一本《江漢論壇》雜誌,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這本雜誌主要刊登的是有關古書校勘、訓詁方面的文章,讓李今庸深受啟發,立志掌握校勘訓詁學的相關知識,以便更有效地研究整理古典醫籍。後來,他大量閱讀了相關書籍,如《說文解字》《爾雅》《廣雅》《廣韻》《玉篇》等以及諸子百家、二十四史等,由此走上中醫訓詁校勘之路。

中醫訓詁校勘第一人

訓詁校勘工作枯燥而沉悶,需要研讀數百種古籍,在晦澀深奧的古文字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錯漏中尋求真諦,再彙總成文,遇到一個難題,要研究數天、數月甚至數十年。

1982年,黑龍江省年過八旬的一位老中醫高栻國先生專門找到李今庸詢問:"《淮南子》書裡講的'玄田為畜'一句,是不是指'氣功'"?他請李今庸考證一下。多年來,李今庸一直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一直到2004年才解決了這個問題,在考證"玄田為畜"時作了闡明:

"畜"字,周時本作"茲+田 ",李斯作小篆時省去其上部"茲"字之半而成"畜"形,《淮南子》誤認其為"玄田"而成,遂說"玄田為畜"。據此,《淮南子》書中雖有言及氣功者,然此"玄田為畜"之義,則與氣功無涉也。

李今庸常說:"治學是一個艱苦的過程,要厚積而薄發,一絲不苟,言必有據,來不得半點的虛假和草率,這才是治學之本。"其一生治學的經歷堪稱學者榜樣。就這樣,李今庸一堅持就是50多年,90多歲了依然筆耕不輟,成為中醫界第一個中醫訓詁校勘專家。

"每寫一篇文章,父親都要頭痛數日,然而他仍樂此不疲,希望在有限的時間裡多寫幾篇。不管是在家還是在辦公室,每天保持讀書、思考和寫作的習慣。80歲以後發表了近70篇文章,出了3本書。"李今庸的女兒李琳說道,女兒是他的傳承人,現在湖北中醫藥大學文獻研究室工作,主要負責整理研究父親的學術經驗。

"書不校勘,不如不讀。"李今庸對中醫訓詁校勘工作有自己的一套治學方法,涉及的範圍也相當廣泛,如《素問》《靈樞》《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新修本草》《千金要方》《馬王堆漢墓帛書》,以及周秦兩漢典籍中有關醫學的內容共計24種古書。在他的代表著作《古醫書研究》中,考證所引用先秦兩漢、唐宋時期的書籍,其書名達257種,其中醫學類75種,子類19種,經類16種,史類79種,典籍50種,雜記約18種。從上世紀60年代至現在,他發表了諸如"析疑""揭疑""考釋""考義"這類文章200多篇。由於他在中國古籍研究中做出的成就,多次參加衛生部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重點古醫籍之審稿定稿工作。

湖北94歲國醫大師:在人民大會堂受表彰,成中醫訓詁校勘第一人!

心繫中醫事業,盡心謀發展

李今庸對待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對中醫藥學這門特殊學科,在教育對象上必須要有所選擇,要擇人而教,因材施教,這就成了他後來在招收研究生中"寧缺勿濫"的思想基礎。在這種思想指導下,1957年李今庸調至湖北省中醫進修學校任教至今,已50多個春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中醫藥人才,併成為中醫藥隊伍的生力軍。

為培養合格的中醫藥人才,李老非常重視教材建設,多次編寫或參與編寫中醫藥教材。1958年,他在湖北中醫學院籌建了"金匱"教研組,1959年編寫了《金匱講義》作為本科專業使用。1963年代理主編全國中醫學院第二版試用教材《金匱要略講義》,從而將《金匱》這一學科推向了全國。1974年協編全國中醫學院教材《中醫學基礎》。1978年,主編了《內經選讀》供中醫本科專業使用。1986年,組織教師編寫《新編黃帝內經綱目》和《黃帝內經索引》。通過編輯書籍及教學參考資料,來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堅持十幾年不懈努力,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中醫藥教師隊伍。

1984年,他同全國11位中醫藥專家一起簽名,上書國務院總理,建議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機構。其後,他又同另一位中醫藥專家,支持並促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建中醫藥出版社。2003年4月,李今庸在給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衛生部部長吳儀的信中,提出了"迅速制定保護和發展中醫藥的法規,明確中醫藥學應保持其固有特色,根據自身規律在實踐中發展"等建議。2014年,人社部、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醫大師表彰大會,90歲高齡的李今庸教授獲得這一中醫界的最高榮譽,湖北省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醫。

多年來,李今庸一直以實際行動在為振興中醫藥發展而四處奔走吶喊。如今,在李今庸的書房裡,還收藏著數十萬張資料卡片,除了大量的中醫藥研究資料外,還有中醫藥政策、學術、教育等方面的內容,李老時刻關注著全國中醫藥的大小事件。

行醫救人,小方常藥起沉痾

1976年9月23日,湖北某醫院一晚期肺癌患者的舌頭忽縮至舌根,幾阻塞呼吸,家屬求醫院想法使舌伸出,醫生說這是肺癌發展的必然結果,無計可施,並斷言病人活不過10月1日。後請李今庸來院會診,經給予豬苓湯加味,一劑其舌即伸,並以中藥延長了其壽命。

"只要有一線希望,就應當積極爭取",李今庸治病從不"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而是一心赴救。他認為,為醫者不在於能醫疾,而在於能醫人之所不能醫之疾。77年的臨床實踐中,他強調臨床實踐對醫學理論的依賴性,注重辨證施治,善治內科、婦科疾病,尤其善治疑難、危重病證。

在李老數十年的行醫生涯中,從不輕易選用貴重藥物,唯一開過的一味貴重藥是猴棗,且是為了給一位肺癌晚期患者維持生命。他常這樣告誡學生和弟子:"方不在大,對證則效;藥不在貴,中病即靈。"他的每張處方一般為八九味藥,最多十二味藥,很少超過十五味者,每味藥的重量多在10克左右,雖用小方常藥,往往也可以起沉痾而愈痼疾。對待病人,無論貧富貴賤,均一視同仁,不求回報,在校時,常有從家鄉來找他看病的人,學校也有職工和學生介紹病人來家中看病。

湖北94歲國醫大師:在人民大會堂受表彰,成中醫訓詁校勘第一人!

李老一生生活簡樸,飲食順精粗,衣服隨美惡,唯讀書習以成癖。他常說,讀書可養心修德,一讀書什麼煩惱都沒有了。直到現在,他的床頭仍然放有一些古籍,每天讀一讀,方可安心。李今庸不僅自己讀書,還經常鼓勵他的女兒、弟子、同事勤讀書。嗜好讀書,勤于思考,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如今90多歲的李老依然精神矍鑠,頭腦靈活,思維清晰,他笑稱這就是自己的養生之道。正是仁心仁術,成就了今天的

國醫大師

關注"湖北中醫藥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部分素材來自湖北中醫藥大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