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回眸:凝聚民族精神 弘揚傳統文化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回眸:凝聚民族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

中原網訊(記者 王 治 文 丁友明 圖)黃帝,是中國的締造者、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締造者、絕大多數華夏兒女的血脈始祖。河南新鄭是黃帝出生、創業和建都之地。“三月三,拜軒轅”,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

自2006年起,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上升為省級層面主辦,並逐步形成了由河南省政府、河南省政協、國臺辦、中國僑聯、全國臺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鄭州市政府、鄭州市政協、新鄭市政府共同承辦的格局。截至目前,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省級層面已成功舉辦了13屆。

連年成功舉辦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經成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積極參與世界文化對話交流互鑑的重要載體。有力促進了世界華人偉大祖國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取得了豐碩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成果,為推動祖國和平統一、世界和平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揮了積極而深遠的作用。

每年的農曆三月三,無數華夏兒女都要從五湖四海齊聚黃帝故里新鄭,共赴“心靈之約”,禮拜人文始祖。拜祖大典已經讓這一天成為炎黃子孫尋根團聚的盛大節日。

炎黃子孫尋根河之南

追根求源、尋根問祖是中國人共有的文化基因。

黃帝是中華民族血脈之根,從黃帝誕生的姓氏,成為中華民族的主要姓氏,經歷多次歷史變遷、融合,最終黃帝被供奉為中華民族的共祖,中華民族所尋最大之“根”,就是黃帝故里之“根”。全國100多個大姓氏,有78個發源於河南。98個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這些姓氏涉及當代華人的90%。由於黃帝文化崇高的地位,中原大地形成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多元匯流的東方文化體系,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河南是中華民族的心靈故鄉,越來越多的炎黃子孫懷著虔誠的心來新鄭尋根問祖。

黃帝故里是黃帝的出生、成長、建都立業地,黃帝在這裡肇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華燦爛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構成了中華兒女精神之“魂”,舉辦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不僅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更能引起中華民族的共鳴,形成民族昌盛前進的精神內核。海內外華人尋根的軌跡往往是由東南沿海追尋近祖,最終追根到中原祖地。多年來,至少有30萬海內外華人前來河南尋根。“老家在河南”已成為海內外華人的共識。黃帝是中華文明之源,在黃帝故里拜祖有助於增強世界華人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利用人文始祖黃帝故里在新鄭的優勢,河南、鄭州努力打造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這一根親文化品牌,凝聚世界華人力量,共圓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回眸:凝聚民族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

世界華人嚮往的“心靈家鄉”

2006年以來,拜祖大典的嘉賓體現了代表性、廣泛性。除了每年都有國家領導人參與,連戰、吳伯雄、江丙坤、林豐正、蔣孝嚴、宋楚瑜、鬱慕明等臺灣政要也跨越海峽,回到祖根聖地尋根拜祖。

來自教育、文藝、體育、科技等領域的社會各界嘉賓,來自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法國、意大利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社團組織、姓氏宗親會的華僑華人代表,也跋山涉水回到“心靈家鄉”參加盛典。 每年的拜祖大典現場,嘉賓的面孔不盡相同,語言不盡相同,但一樣的聖潔氣氛,一樣的景仰心情,一樣的虔誠神態,一樣的澎湃激情,定格成一幅幅撼人心魄的萬流同源文化歸宗圖景。

由於拜祖大典影響力的持續提升,中國臺灣、香港、澳門有關組織,美國、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瑞典等海外各地華人社團,紛紛在海外組織當地華人同拜黃帝。2014年三月初三,臺灣各界首次在臺北市中山堂廣場舉辦了盛大的“遙拜黃帝”大典,統一以新鄭黃帝故里黃帝塑像為恭拜標準像,以與新鄭拜祖大典相同的“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為主題,與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相互呼應,共拜始祖。

傳承弘揚傳統文化

作為文化盛事,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搭建了平臺。黃帝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頭和核心,在中華民族艱難而輝煌的發展歷程中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始終為國人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

拜祖大典既致力於弘揚黃帝文化中蘊含的統一、和諧等社會文化元素,又致力於展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價值觀,宣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價值觀,傳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價值觀,實現了繼承與創新的統一。

作為拜祖大典的靈魂工程,已經連續舉辦多年的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已經成為聲名遠揚的文化盛會。許嘉璐、李學勤、餘秋雨、傅佩榮、曾仕強等一批專家學者通過論壇傳播以黃帝文化為核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探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為民族復興凝聚正能量。

黃帝故里景區,百家姓廣場的姓氏牆,收藏的是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文化傳承基因;拜祖大典的九項儀程中,無論是敬獻花籃、淨手上香,還是行施拜禮、恭讀拜文,無不閃耀著優秀傳統文化的光芒。

作為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系列活動之一,曾數次舉辦的炎黃文化周成為傳統文化的集中展演:河南墜子、嗩吶表演、皮影戲、河洛大鼓等民間文藝,朱仙鎮木版年畫、宋繡、燈籠張、民權畫虎、秦氏絹藝等民間工藝,無不體現著對傳統文化的懷念。

作為傳承中華文化的載體和平臺,拜祖大典在提醒海內外炎黃子孫共同牢記: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