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湘南起義91週年,耒陽舉行清明祭掃英烈主題活動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5日訊(通訊員 資一帆 記者 唐曦 實習生 聶沛)“滔滔耒水,歷古流今。漢唐風起,千載未泯……”4月5日,耒陽市烈士陵園舉行“我們的節日·清明”祭掃革命英烈主題黨性教育實踐活動,紀念湘南起義91週年,緬懷追求崇高理想、謀求人民福祉、獻身偉大事業的革命先烈。

纪念湘南起义91周年,耒阳举行清明祭扫英烈主题活动

上午9時許,耒陽市烈士陵園內,翠柏凝春、石碑巍巍,1000餘名解放軍官兵、烈士後代、機關幹部、中小學生和市民共同來到烈士陵園緬懷先烈。各代表排著整齊的隊伍,手捧菊花,聚集在烈士紀念碑前莊重舉行革命烈士公祭儀式。朱德夫人、耒陽籍革命烈士伍若蘭的侄兒伍天曉表示,這次的活動對年輕人有很大的教育意義和鼓舞作用,希望大家珍惜革命烈士用獻血換來的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鬥。

纪念湘南起义91周年,耒阳举行清明祭扫英烈主题活动

△《耒潮》是一座紅色大理石材質的大型浮雕,鐫刻著賀恕、蔣嘯青、謝唯俊、伍若蘭、伍中豪、毛澤建、劉鐵超、劉泰、李天柱、鄧宗海、鄺鄘11位著名英烈的半身像

耒陽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沃土,作為湘南起義的指揮中心和主戰場,耒陽人民以豪邁的激情,投身到偉大的革命洪流之中,近兩萬名先烈用生命和熱血鑄造了一座永垂不朽的歷史豐碑。湘南起義後,眾多耒陽兒女跟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更是譜寫了“萬人齊上井岡山,八千皆為耒陽人”的壯麗詩篇。謝維俊、伍若蘭等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動地的紅色經典,為朱德部隊轉移井岡山、保衛湘南起義成果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耒陽市深挖紅色資源,強化紅色教育,紅色資源煥發新活力,成為撬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去年,耒陽投入300餘萬元對培蘭齋、伍若蘭故居、梁家祠堂等革命舊址進行提質修繕,並將培蘭齋、耒陽烈士陵園、謝維俊故居列為全市黨性教育基地,利用這些紅色革命遺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拓展黨員幹部教育空間,打造黨性教育“實境課堂”和“紅色熔爐”。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