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前夜發生的“宮城事件”,差點影響歷史發展走向?

日本投降前夜居然發生了一場未果的軍事政變,這起事件如果成功,很有可能影響歷史發展的走向,這到底是怎樣的一起事件!

日本投降前夜發生的“宮城事件”,差點影響歷史發展走向?

阿南惟幾

在日本《最長的一天》這部電影中真實地再現了戰敗前夕,狂熱的軍國主義,少壯派軍官為了阻止政府接受投降而倉促發動的宮城事件的來龍去脈。在電影中,以陸軍大臣阿南惟幾為首的本土決戰派,一直是拒絕接受投降的強硬派,以他的妹婿竹下正彥為首的少壯派軍官以他馬首是瞻,希望在他的帶領下推翻鈴木貫太郎領銜的內閣。實現軍人專政,繼而繼續戰爭。在歷史上,阿南惟幾的人生偶像是有著軍神之稱的乃木希典。當年乃木希典在聽說明治天皇駕崩後,選擇了切腹殉主,這一慘烈的選擇令阿南惟幾十分敬佩,直接影響了他的人生結局。

儘管此時美國人陸續投下兩顆原子彈,蘇聯引發的8月風暴席捲中國東北對關東軍進行了粉碎性打擊,但以阿南惟幾為首的陸軍軍官們仍舊死硬的堅持戰爭到底。

日本投降前夜發生的“宮城事件”,差點影響歷史發展走向?

摩拳擦掌的少壯派軍官

那些支持他的少壯派軍官們各個摩拳擦掌,開始串聯軍隊中的實力派,準備實行兵諫。在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在眾大臣就是否接受投降,而恭請天皇聖斷後。美國方面發佈了盟國對日回覆文件,裡面設計一個詞彙,“subject to”。少壯派軍官們查詢英文字典後,翻譯成“隸屬於”,猶如野獸咆哮般的軍人們,瘋了似的,號召絕不妥協。這段情節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軍隊方面將這個詞翻譯成“隸屬於”,而外務省則翻譯成“受限於”,軍隊方面的反彈更加激烈。他們認為這是奴顏婢膝,翻譯成“隸屬於”就意味著天皇統治國家的權力隸屬於盟軍最高司令官,這顯然改變了日本認定的所謂天皇制國體。當軍官們找到阿南惟幾,要求領銜兵諫時,一向忠心的他以聖斷已下,有不服者,請先斬阿男的說詞回絕!裕仁天皇在鈴木貫太郎內閣的要求下,再次聖斷明確同意盟軍答覆,並通過廣播形式昭告國民。8月14日,得到消息的少壯派軍官代表竹下正彥,荒尾興功,稻葉正夫,井田正孝,椎崎二郎,畑中建二等人決定即刻發動政變,不能再等了,叛軍們在爭取近衛師團長,森糾無果的情況下,由田中建二將其擊斃。隨後叛軍聯絡響應者火速攻佔皇宮,斷絕皇宮與外界聯繫,解除了皇宮警察的武裝,到處搜捕主和大臣,到處查找已經錄好的終戰詔書錄音盤帶,並拘禁了負責廣播錄音的一干人等。這場政變很快就被鎮壓,而無力阻止戰敗,和軍官的發動政變的阿南惟幾,深感負罪天皇選擇了十分慘烈的切腹自盡。

日本投降前夜發生的“宮城事件”,差點影響歷史發展走向?

切腹自盡的阿南惟幾

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告無條件投降的錄音廣播也傳遍了全世界,二戰宣告結束!

一個國家如果一味的想著打仗來爭奪他國的土地來發展自己,未免是該國的一個悲哀。戰爭使無數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造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悲劇。俗話說百姓就如水一樣,可以讓舟平穩的在水上行駛,也可以將舟推翻,讓它沉入水中。由此可見百姓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所以要想發展就應該把民生放在首位,只知道打仗的國家最終只能走向衰落。

雖然這場“宮城事件”可能會影響歷史走向,但是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終究會失敗,而且是必敗無疑,只是時間問題,在中華5000年曆史的大地上不可能有任何侵略者能得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