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行業該如何發展?

黃少剛


“保健食品”出現30多年來,已經成為食品行業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並列入“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

隨著“權健”事件、無限極、如新果汁的頻頻曝光,人們似乎“談保健品色變”,2019年,保健品勢必會迎來規範化的一年。

一、國家加大了保健品整治力度,保健品亂象有望得到控制

1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3個部門召開聯合部署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截止到截至3月10日,僅2個月的時間,行動中共立案6535件,結案2290件,案值77.9億元,罰沒金額2.68億元,移送司法機關案件174件。

虛假宣傳、誇大功效、混淆食品和藥品概念、欺騙老年人、以直銷為幌子搞傳銷等,將在國家的嚴格監管之下得到有效緩解。

二、人們防範意識逐漸增強,迫使保健品企業向正規化發展

在國家監管越來越嚴格、人們防範意識逐漸增強的2019年,大浪淘沙,保健品企業要麼做大做強做正規,要麼被市場淘汰。

最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品的需求將越來越高。保健品無罪,是售賣保健品的人出了問題,才會把保健品陷入到輿論的漩渦中,希望保健品以後的路能越走越遠!

更多健康諮詢,歡迎關注“縱觀醫藥”。


縱觀醫藥


保健品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不管過去現在未來。比如說大家都知道喝茶好,但是又有幾個人會每天泡一壺茶喝呢?這時保健品就很有必要了,通過濃縮萃取技術,把幾壺茶濃縮成一小包沖劑,隨身攜帶就可以衝來喝。

現在的外賣,餐飲店這麼火爆,也證明了年輕一代人基本不會做飯。那麼要求他們按照國民膳食指南來做無疑是天方夜譚,那這時保健品的優勢就來了,因為平時蔬菜攝取少,很容易缺乏維生素,纖維素,這時補充相關的保健品非常的有必要的。

又比如說,葉黃素這個東西,人體生成有限,可當你得了糖尿病之後,有限的葉黃素被大量消耗,最終缺乏葉黃素導致眼瞎的,你又有所瞭解不?所以大家不要說保健品就是騙人的,保健品是作為膳食補充劑來補充我們通過飲食補充不到的營養成分的。

轉回問題,應該如何發展?生產商和經銷商一定要本分,不要有點科技含量,就呼喊著高科技旗幟,提高售價。本來成本幾塊錢的東西,你硬要上千上千的賣,那是不對的。努力的降低成本,提高技術,售價合理,才是對得起人民的產品。第二點,銷售方式,無論是傳統通過渠道商散貨,還是互聯網,還是直銷,都無所謂,銷售模式只是一個工具。最終目的是把產品帶到消費者身邊,公司利潤是來自於銷售產品。但是你不能用保健品為幌子,去把人作為下線,以發展新人加入的費用作為利潤,這樣的公司利潤就是來自於銷售機會,而不是產品。保健品無論怎麼走,都是要堅決以產品作為導向,以消費者作為導向的。而不是以制度,發展下線作為導向的。


晉熙181679410


保健品,顧名思義,是用來保健身體的食品。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人體所需的各種基礎營養素補充劑,即營養補充型的保健品,如蛋白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脂溶性維生素和包括維生素B族(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煙酸、泛酸、葉酸、生物素、肌醇等)、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與鈣、鎂、鐵、鋅、銅、錳、鉻、硒等礦物質】以及植物營養素:另一類就是可以調節人體技能的功能性保健品,比如免疫調節、抗疲勞、調節血脂、改善記憶、增加骨密度、改善視力、通便、延緩衰老、抗突變、改善睡眠、調理肝功能、調節血糖、調節腸道菌群失衡等保健功能。

保健品的安全性和品質保障,永遠都是排在首位的啊,一般來講,用天然自然規律生長髮育的動植物【能用植物解決的盡最大努力不用動物,尤其是高等動物,以確保對身體健康沒有干擾】作為原材料,甚至會在種子、土壤、種植、田間管理等過程都非常嚴謹地採用有機種植,在採收、植物提取加工過程中以獨特的植物營養素提取工藝,近乎苛刻的品質管理標準,確保植物中對人體健康有效營的營養成分,能近乎沒有遺漏地保留下來,用完善的品質保證體系,做出高品質的更接近天然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的營養補充食品以及功能性營養保健品。

其次,就是價格承受的問題,一般來講高品質的保健品,應該就貴一些的啊,因為只要加工所用選用的原材料和加工科技設備等成本都會高的啊,這就跟奔馳寶馬車的價格一樣,然而,如果通過批量生產和平衡市場消費者接受度以及生產商適當壓低生產利潤空間,有可能會使高品質的保健品價格會很看好呦。比如紐崔萊鈣鎂片,一片含有用海底低等動物牡蠣殼為主要原材料高度提純出來的純鈣216.7毫克,鎂108.3毫克,鋅3.3毫克,銅0.7毫克,錳0.8毫克,還添加了用自然規律有機種植的紫花苜宿濃縮素等植物提取物,確保人體礦物質的合理均衡補充。這樣高含量【注意,這是純礦物質含量,而不是鈣鹽、鎂鹽等含量!】高品質、營養全面豐富,價格卻不到一元錢一片【因為一瓶250片大包裝,228元售價,所以一片摺合0.91元】,實在很貼心啊!

【注:本人是一名營養健康工作者,家庭健康管理師,沒有給哪家廠家商家做廣告的意思,追求公平合理,善待他人】


健康管理創客鄭先生


此前,一篇涉及保健品“權健”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這篇名為《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的文章指出“權健保健品”的多重問題。其中,一位罹患癌症的4歲女孩,因權健公司介入治療,病情惡化而死去。這一案例卻被宣傳成“小女孩因權健重獲新生”。“權健事件”再次引爆輿論。1月2日,天津市相關媒體報道“權健事件”聯合調查組發佈事件處理的階段性進展,公安機關已於2019年1月1日依法對其涉嫌犯罪行為立案偵查。同時,相關部門依法查處取締不符合消防安全規定的火療養生場所,開展集中打擊清理整頓保健品亂象專項行動。

百億帝國事件至今仍在不斷髮酵,並將整個保健品行業推上風口浪尖。那麼2019年我國保健品行業將如何發展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保健品市場規模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國際上一般稱為膳食補充產品。目前,我國保健品產品種類主要包括膳食補充劑、運動營養品、體重管理產品和傳統滋補類產品。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保健食品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613.3億元,2017年市場規模為2938.9億元,同比增長12.46%。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狀況,以及行業發展趨勢,預計到2019年我國保健食品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500億元。

美容保健品市場規模

美容保健品多以傳統的中草藥為原料研製而成,它們幾乎都避開了美容化妝品僅僅使人外部美麗的辦法,在功能上多強調通過調節人的內部生理機制使人達到一種自然的美麗。近些年美容美顏保健品市場規模增長迅速,2017年突破百億規模,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近150億元。

孕婦保健品市場規模

在優生優育精神的影響下,孕育下一代成為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隨著二胎政策全面放開,雖然新生人口增速略不及預期,但也帶來了大量特定人口,孕婦群體擴大,對保健品的需求基數上升。從2016年開始,我國正式施行全面兩孩政策,近兩年我國出生人口明顯增加,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是2000年以來歷史第二高值。未來,二胎生育意願也有望在未來幾年持續釋放。與之對應,新增孕婦群體龐大,孕婦營養保健品的消費群體增加。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數據統計顯示,94.7%的孕婦在孕期內會食用營養保健品,從單品看,葉酸、奶粉、複合/多元維生素片是孕婦食用最多的孕產婦專用保健品。根據CTR中國母嬰人群研究,近40%的孕婦在營養保健品上的花費超過2000元。按照年1700萬孕婦群體人數測算,按照營養保健品花費比例,估計孕婦營養保健品的市場規模接近300億。

數據來源:CTR、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雖然各種孕婦奶粉充斥市場,並且合資奶粉品牌暫時佔據較大市場份額,但隨著需求量的增加和消費觀念的更新,未來孕婦保健品市場的競爭局面要遠弱於其他領域,這是一個存在巨大商業利益的市場階段,孕婦保健品市場具備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2019年保健品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1、人口老齡化:消費基數增大需求慾望提升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17年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佔總人口的11.4%。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相對較長的壽命橫向拉長消費者的可消費時間,增加對保健品的購買頻次,使得社會整體對營養保健品的需求增長。隨著老齡社會的深化,未來我國居民對於醫療保健的需求必將呈指數級增長。

2、中國80/90後將帶來健康、有機和保健食品的快速普及

美國的60-70年代生人,作為嬰兒潮的下一代生活富足程度較上一輩有較大改善,在成為消費主力時帶來了健康、有機和保健食品的迅速普及。中國的90後和美國60-70年代生人相似,隨著90後站上消費主舞臺,在快節奏和高強度的現代社會中,亞健康狀態人群擴大,有利於保健食品向青壯年群體滲透。新生代消費者群體的崛起疊加消費觀念轉型將有效擴容保健食品市場的整體需求。我國的保健食品將進入滲透率和粘性比率提升的快車道。

3、保健品細分品類將加快增長

維生素及膳食營養補充劑是全球各國保健食品中佔比最大的細分品類,尤其在亞洲各國,佔比均近50%,此外還有體重管理、運動營養、傳統滋補類保健品等細分品類。據數據統計,2015年,中國保健食品市場中維生素及膳食補充劑佔比最大為54.8%,規模超過1000億元,過去5年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為11.7%。維生素及膳食營養補充劑中,免疫調節類產品比重最大,達到23%,過去5年保持較快增速。份額已超越增速放緩的骨骼健康類產品(佔比22.1%);女性健康類產品增長最快,其後是能量補充類產品,二者CAGR均超14%。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預計2019年保健品細分品類將加快增長。

4、保健品銷售渠道業態更豐富

與行業所處階段相關不同國家/地區保健食品消費的渠道差異很大,這與行業的成熟度有一定關係。直銷通常出現在行業成長初期,因此保健食品滲透率越低的國家直銷佔比越高,比如中國。隨著保健食品滲透率和人均消費量的提升,保健食品的銷售渠道逐步向非直銷的藥店、商超、專賣店延伸,此外隨著消費者結構和習慣的變化,電商渠道也在近幾年有了快速的發展。

5、大健康政策利好保健品產業發展

大健康理念貫穿政策。《“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健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健康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16萬億,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同時,《“健康中國2030”綱要》還強調,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堅持預防為主,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而保健品的主要作用是增強免疫力、促進細胞再生、促進病體康復等,不僅可以改善亞健康、慢性病患者的亞健康狀態和治癒程度,也對健康的居民發揮預防和保健作用,大健康政策的利好將有利於保健品產業發展。

6、保健品市場監管將更加嚴格

近年來,保健品亂象頻發,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就在最近權健風波浪潮洶湧、愈演愈烈後,藥品市場監管總局發佈公告稱,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13部門聯合印發的《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下稱《方案》),自2018年7月起,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為期一年半的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指出,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要按照《行動方案》要求,認真開展電話營銷行為自查自糾。在各種保健品風波後,預計2019年其市場監管將更加嚴格,行業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這有望推動行業優勝劣汰,優質企業將會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而不良的企業勢必會被市場淘汰。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9-2024年中國保健品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策劃、產業園策劃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中商產業研究院


有了社會強需求這個基礎,從業人員在自己的轉型升級過程中考慮增加的服務方向應該向以下幾個方面看:

第一,升級的項目中必須是以文化為基礎,文化是能量之源。對於保健品的消費客戶,可以向健康教育消費上引導,因為中國人的健康素養普遍偏低是個不真的事實。提高全民的健康素養,不僅是國家政策的支持導向,更是全社會群眾的強需求。這就存在一種可能:對健康知識付費的可能。現在好的企業、團體對員工的福利中就包括健康教育這一項。

第二,健康服務是主體之一,消費者對健康具體服務付費,已經很普遍,如中醫推拿、足療、艾灸等。提供健康服務的過程也需要不同產品體現,客戶通過健康服務得到的真實體驗,形成品牌、口碑宣傳。另外健康服務中還包括互聯網醫療的內容,通過對身體情況的監控、跟蹤、分析媒介,對接權威大夫、權威專家等提供專業的健康服務,可以共享權威機構的集中資源。同時也擴大機構的服務體系和服務面。

第三,可以考慮養老產業,現在國家已經取消養老機構的審批,只要是資力、設備要求合格,可以直接開設養老機構。

第四,平臺分享,現在對新零售說法比較熱門,其實對於傳統保健品行業的銷售人員,很好理解,因為他們用的銷售方式就跟現在的新零售很相似,只是沒有加上現在互聯網的概念。因為新零售的主觀核心是分享,通過體驗認可的的分享,通過因此受益的分享,都可以是升級中的機制。


睿宸智輝


保健品,或是叫保健食品、功能食品、膳食補充劑等,但它最大的存在意義在於讓人類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和提高。

向縱深發展可能是保健食品的發展方向之一。

1、融合於日常飲食中的保健食品;

2、針對某種慢病的輔助作用;

3、人生關鍵時期的膳食補充;

4、基於身材管理的最求;

5、基於皮膚健康的需求;

6、身體機能得到改善的需求。


董埜


上醫治未病!

老祖宗把防病於未然早就講出來了。

中醫養生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也從“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以往只有王侯將相才能享有的養生保健,終於隨著新中國改革開放,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始走進了普通中國人的家庭。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報紙電視等科普成就的發展,人們的保健意識也得到了快速加強,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保健,有事沒事吃點藥兒的防病治病觀念,也逐漸被“是藥三分毒”的觀念給逐步糾正,預防保健成為大多數中老年人的共識。

一個近世界人口1/6的大國,未富先老。因為生活改善,醫療福利增加,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已經延長到了78.6歲,老年人口數量已經佔到了總人口的17%左右,其中70歲以上老年人口所佔比例日益升高。

所以保健品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市場存量。圍繞保健品行業30多年的高速發展,關於保健品行業的管理日益引人關注。

尤其近日來沸沸揚揚的權健門周洋事件更是點燃了保健品行業的熊熊戰火。既然是防病的保健品,怎麼就悄悄變成包治百病的“神藥”了呢?由此引發的系列保健品事件也被大眾重新提起,從最早的三株事件到今天權健的“火燒津門”,人們把保健品行業的發展史,詬病企業的名單,還有當下的一些直銷企業,幾乎數落個遍。

保健品行業的問題也因此揭開了冰山一角。中醫藥管理局甚至專門發文表示“權健事件,這個鍋我們不能背”,從中醫發展管理的角度做了一個切割。

但保健品行業究竟如何發展才能重新贏得人們的信任與尊重呢?我想無外乎幾個基本條件。

一.國家層面的行業監管要嚴,要細,要勤。嚴,就需要相關主管部門在法律層面形成具體可執行的法律條文,用法律來遏制保健品行業的野蠻生長,對有些無底線的行為堅決嚴懲,讓那些始作俑者傾家蕩產,永世不得從事保健品行業。

細。針對調研出來的問題,分別細化,在法律框架內,制定相應細則,讓行業內企業廣泛響應與配合。

勤。加強日常監管,除了正常走訪,暗訪,還要建立群眾舉辦獎勵機制,防患於未然,使保健品生產經營企業不敢越雷池一步。

二.行業內企業,要嚴於律己,時時刻刻以對生命的敬畏為前提要求自己。從研發,生產,銷售各個環節把工作做精做細,保證產品質量功效經得起推敲,沒有閃失。

研發伊始,就確立明確的科研目標,保證做好產品各個階段的科學測試。生產過程中嚴格貫徹執行ISO系列標準和國家工業標準,做好衛生防疫等工作。

銷售關節,是重中之重。近年來保健品產生的問題大多在這個環節。首先要樹立守法意識,道德意識,做好銷售者的培訓,保證所有銷售人員在市場上“不忽悠!不欺騙!”,建立責任倒查機制,對於膽敢侵犯公司營銷準則的行為堅決嚴懲不貸,必要的交給法律機關。

三.在市場方面,建立合理的競爭機制和市場退出機制。對於無序競爭,惡意競爭採取堅決措施予以制止。對於無底線的競爭引起的傷人害人行為堅決予以清退,從此不允許再從事保健品行業任何經營行為。

鼓勵競爭!鼓勵群眾檢舉揭發!

如此,還保健品行業一片晴空,確立行業風清氣正的良好風氣。


安康財智匯


保健品顧名思義保護健康的一種商品,不是藥,醫院醫生不可能開在處方讓你去買,這就對於銷售處於艱難地步,它也不象食品,人們對它可有可無。但它利潤可能超過其它食品數倍數十倍,暴利下要想把其賣出去,從廠家誇大一點到商家無限放大,一些亞健康的消費者對於健康的渴望,還是去購買,國家對於此類處罰力度不夠,使其中一些不法廠家商家在暴利之下相互競爭,誇大其詞,只要國家處罰力度夠大,處罰到停工息業,罰的比掙的多的多,隨還敢,這樣同樣商品處於同一起跑線,形成良性競爭,這樣廠家只會不斷提高自已產品質量效果,而不是通過誇大其詞來標榜自已產品!


大天長58585888


所謂保健品,是指對人體具有調理和保健作用的功能性食品,大多是一些有目標和針對性的營養補充劑。對於膳食不合理,營養不達標的人群,給予科學的補充是十分必要的!雖然不能想藥物一樣對某些疾病產生快速的反應效果,但是人體有了充足全面的營養保障,疾病也難以發生,有些萌芽病變也可獲得更快的修復,正所謂,防患於未然,總比發生了疾病再去找醫院,去服藥要強。所以,保健品對人體的作用是通過一種緩慢間接的方式來產生的,很多人看不明白這一層,從而否定保健品,那是不對的。

當前社會上流行兩個極端,一個將保健品神化,包治百病,一個將保健品妖魔化,說的一無是處,兩者都是錯誤的,會誤人誤己誤社會,不利於2030健康中國目標推進。

未來保健品行業的發展,既要政府層面科學的規範管理,又要社會輿論層面的正確引導,特別是一些醫藥界的人士為了自身的利益,公然詆譭保健品,誤導百姓,太不應該!

當然,相不相信保健品,吃不吃保健品,這也是一種人權自由,既不能誘騙,也不能強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專噴不平事笑罵是非人


2018年以鴻茅藥酒為開始以權健事件為結束,12月國家重拳出擊打擊醫療保障基金騙取行為和同仁堂過期蜂蜜事件也造成上市的保健品相關公司走出一波下跌行情,股價抗跌一年的龍頭湯臣倍健也不幸破位下跌了。



我國保健品問題由來已久,往早了說90年代開始的全國賣藥致富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傳銷打的幌子也是保健品。這個可是鑽進了老百姓的心坎,人活著第一位就是無病無災吃嘛嘛香身體倍棒。談古論今老祖宗秦始皇唐太宗吃丹藥求長生,我認為那就是有官方文字記載的最早得保健品,就是唐太宗和雍正帝也被洗腦了偏聽偏信能長生最後吃保健品暴斃而亡,也算是有史可查的世界上最早的保健品虛假宣傳誇大效果的案例。



這裡就有個問題了,為什麼國內保健品問題就多,國外好像就沒有呢?一個原因我認為是法律對消費者的保護,國外無論什麼企業尤其關係健康的一旦出現虛假宣傳,消費者能告到企業褲衩也不剩。另一個原因是以美國為例1994年就出臺了《膳食補充產品健康與法令保健品》定義保健品是膳食補充劑,消費者對於保健品有清醒的認知,政府機構依法對保健品進行嚴格的審核,全社會都腦子清醒保健品不是百病百治的靈丹妙藥。正因為美國民眾對保健品的科學認識,美國保健品才能健康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的保健品市場,預計2018年全球保健品市場超過1300億美元,美國佔比34%,中國僅佔比14%甚至低於歐洲的24%,說明中國的保健品市場發展與人口基數不成比例,還很滯後發展空間極其廣闊。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保健品不該被一棍子打死,我認為政府要以學習美國經驗從教育開始,先把保健品名字換成膳食補充劑,再對消費者進行教育,同時出臺嚴格法律保護消費者健康權益,鼓勵消費者對企業虛假宣傳天價索賠殺雞儆猴,看誰還敢章口就來忽悠人。我認為保健品不是藥品沒有醫療效果,但是作為膳食補充劑效果是槓槓的。我去醫院看皮膚過敏,醫生就說沒什麼事吃點維生素B就行,孩子老人缺鈣肯定要吃點鈣片,小孩子吃點魚油牛磺酸健腦確實提高記憶力。現在如果宣傳說吃了維生素ABCDE能永葆青春,吃了鈣片就能返老還童活蹦亂跳,吃了牛磺酸就能變神童過目不忘,咱老百姓肯定不信,這就說明老百姓對於一些常見的保健品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了。

依法治國,依法整治保健品亂象。杜絕保健品誇大宣傳千萬不要只靠自媒體的揭露,應該以政府機構監管為主。權健不會是最後一個虛假宣傳企業,但願能推動國家保健品相關法律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