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大字不識,為什麼能做“東北王”?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用戶68590185


張作霖早年曾在私塾裡認過3個月的字。但如果把他和袁世凱、吳佩孚、段祺瑞等人比較,他的文化確實不高。不光如此,他的出身也很草根,最後卻成為雄霸一方的“東北王”。那麼,他是如何逆襲成為“東北王”的呢?

(張作霖劇照)

一、講信用的草頭班子。

張作霖出身貧困,他的父親張有財是個不務正業的二混子。後來由於還不上賭債,被仇家殺死。那時張作霖才13歲。孩多家窮,張作霖只得早早出去闖社會。

張作霖早先混得並不好。他賣過燒餅打過雜,做過獸醫乞討過,總之,人間冷暖他的感受比誰都深。當時的東北,是日俄相爭的地方,再加上清政府也想加強控制,因此兵荒馬亂,想謀生都無望。

亂世當兵,這似乎成了張作霖唯一的出路。適逢甲午戰爭前夕,張作霖便走上了從軍的道路。

張作霖從一名小小的騎兵做起,他不光懂得養馬,還苦練槍法,很快他就“精騎擊,得名擢哨長”。

可惜好景不長,甲午戰爭戰敗後,張作霖只得重回奉天老家。

張作霖回奉天后,看到四處都在鬧土匪,便組建了一支20人的保安團,靠收保護費過活。由於他有從軍的經驗,在他的治理下,被他保護的地方太平無事,因此名聲大噪。再加上他為人仗義,一時很多人來投奔他,請他保平安的地方更多。

(袁世凱劇照)

二、廣交朋友得幫助。

張作霖好交朋友,在他帶保安團時,與地方上的鄉紳商戶關係都很好。

隨著社會的穩定,保安團漸漸失去了作用,面臨著解散的危機。

時任八角臺商會會長的張紫雲,主動幫張作霖在政府官員中斡旋。再加上張作霖為人機敏,取得了官員的信任,於是他的隊伍不久便被收編進了政府軍。

緊接著,張作霖用計擠走巡警局長,在當地站穩了腳,並在軍政大權上有了發言權。

張作霖又通過關係,貼上了時任內閣總理大臣的袁世凱。在他的糖衣炮彈的轟炸下,他如願以償地升任東北三省督辦,掌握了軍政大權。打著中央政府的旗號,張作霖大肆擴充軍隊,實力變得非常強大。

三、用人不疑,唯才是舉。

張作霖的隊伍壯大後,來投奔者眾,其中不乏土匪、鄉紳、留學生和其他軍閥的將士,這自然會因出身、籍貫等情況拉幫結夥搞小團體。但張作霖從不搞嫡系那一套,凡是來投奔他的,根本不問江湖出身,只看有沒有才幹。

比如“狗肉將軍”張宗昌就是個五毒俱全,葷素不禁的人。由於他人品不好,早年在吳佩孚那裡得不到重用,才改投到張作霖麾下。

在一次剿匪過程中,張作霖發現張宗昌不光勇武而且有謀,是個很會打仗的主,於是開始重用他。等到第二次直奉戰爭時,張宗昌憑著卓越的戰功,已榮升軍長。

當時,張作霖手下的老將不喜歡張宗昌的做派,多次建議削除他的兵權。但張作霖卻表示,看一個武將,得看他會不會打仗,別的都不重要。

後來,張宗昌果然成了奉系軍閥中,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大將軍。

(張宗昌劇照)

四、巧用外國勢力。

此時的東北正處於日俄之戰,勢頭做大的張作霖,成了日俄拉攏的對象。張作霖樂得利用日俄矛盾左右打擊,從中漁利。同時他又藉助對方的勢力,幫助自己成為“東北王”。

1925年,部下郭松齡率7萬精兵反水。

情急之中,張作霖答應了日本在東北修築7條鐵路和經商居住等侵害主權的條件。隨後日本一再向郭松齡發出警告並以“換防”和“護橋”為由,對郭松齡的隊伍強行阻撓。除此外,又從朝鮮和日本國內調兵駐紮在奉天周圍城市,隨時準備作為直系聯軍,對抗郭松齡。

不僅如此,日本人為了與張作霖能繼續“友好往來”,還提供了戰爭中所需的武器和彈藥。

日本人的幫助,解了張作霖的燃眉之急。然而戰事結束後,張作霖卻不承認當初和日本人達成的協議,僅拿了500萬元作為對日本人的酬謝。

(馮德麟劇照)

五、很會為人處世。

張作霖書讀的不多,但願意和他結交的人不少,那麼他究竟有什麼樣的個人魅力呢?

馮德麟立山頭要比張作霖早,勢力也比張作霖強,在張作霖得勢後,成為張作霖“八兄弟”之一。

馮德麟一向以老大哥自居,對張作霖的一些作為常常指手畫腳,橫加干涉,但張作霖卻不急不惱,總是笑嘻嘻地任由他說。

後來張作霖被中央政府任命為奉天督軍和省長,這事讓馮德麟老大不高興,兩人為了爭權,幾乎撕破了臉。

可是張作霖又滅不了馮德麟。就在兩人龍虎鬥的時候,張勳邀請張作霖和馮德麟進京復辟。

張作霖敏銳地察覺到張勳不可能復辟成功,所以他按兵不動。倒是馮德麟為了能早日取代張作霖,屁顛顛帶著部隊直奔北京了。

事情果然如張作霖所料,張勳復辟失敗,馮德麟作為同夥,也受到了嚴懲。當時段祺瑞本來要槍斃他,還是張作霖從中斡旋,救了馮德麟一命。

由此可見,張作霖雖然書讀得不多,但他為人處事卻很有一套,處理各種複雜關係更是得心應手,因此他無愧於“東北王”這個稱號。

(參考史料:《張作霖傳》《東北王張作霖》)


張生全精彩歷史


提起東北地區曾經的掌權者張作霖,大家估計都能說出他一大堆英雄事蹟。張作霖小的時候就比較聰明,在家裡排行老小。不過,他雖然聰明,卻不喜歡好好學習,小時候上私塾總是喜歡逃課。。這要放在今天,很多家長肯定要說他聰明沒用對地方,不過估計不少人要反駁,雖然沒用對地方,但是人家後來到底成了大人物啊。話是這麼說,可是連張作霖自己,都很後悔自己小時候沒有努力學習。

張作霖後來非常喜歡聽評書,他很後悔自己小時候太貪玩了,所以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彌補自己當年的遺憾。他長大之後識字不多,看不懂報紙,所以只好在每天早上"聽"報紙,讓別人講給他聽,日日都是如此,直到他的生命結束之前。張作霖自己沒有太多文化,但是他卻非常尊重那些有文化的人,也非常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

有一次,張作霖需要到軍校裡面去查訪,當時的負責接待的人想讓張作霖給學生們講幾句話。張作霖先讓秘書提前寫好了演講稿。秘書知道張作霖沒有太多文化,所以都是用大白話來寫的,即使是這樣,張作霖讀著也非常費勁,花了大半夜的功夫,將這份演講稿背了下來。

雖然張作霖一生多次征戰沙場,但是面對著底下黑壓壓的學生,他還是忍不住緊張了,他在背完了第一句之後就忘詞了,沉默了十幾秒,氣氛有些尷尬,然後他就拿出來了演講稿,準備開始讀。但是裡面有很多字他都不認識,張作霖覺得太費勁了,直接把演講稿丟在了一邊,然後大笑了一聲,對學生們說"你們都是好小夥,以後要好好幹,等畢業了之後,就可以坐上排長的位置。做得好了,還可以繼續往上升,甚至還能當上大帥。只要努力的話,什麼都可以給你們,只有一樣東西例外,就是我老婆,老婆是絕對不能給的",張作霖這麼一說,學生們都哈哈大笑了起來,氣氛一下子輕鬆了不少。

平時高高在上的人,說出的話這麼接地氣,這讓軍校的學生們大受鼓舞,都充滿了幹勁。在這次演講中,大字不識的張作霖說的最後一句話還流傳下來了呢,就是"什麼都可以給你,但是自己的老婆除外",不得不說,這把狗糧撒的可以!


劉大媽說三農


張作霖,一個曾經讓一個時代變色的人!

他是軍閥,也是豪傑。

張作霖能夠從一個亡命之徒,從一個所謂的“匪”,成為一個坐擁數省、手握幾十萬雄師的軍閥頭子,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馮德麟曾經與他平起平坐,但是在於張作霖的爭鬥中卻只堅持了一個回合,便徹底輸給了張作霖,成為了張作霖稱王東北的一塊墊腳石。

張作霖生於1875年,這是一個亂世,亂世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是災難,可是對於極少數人而言卻是一場機遇。

因為,亂世出英雄。

當然了,也不是每個能夠抓住這場機遇的人都能夠成為英雄,有的人成為了梟雄,有的人成為了奸雄,也有的人成為了狗熊。

張作霖顯然便是一個應運而生的人物,他也將成為時勢所造的一個梟雄,或者說,他也可算作是一位英雄人物。

但是,不管老帥再怎麼厲害,卻也難免會生出一個窩囊兒子。

張作霖的出場是很無奈的,不管是曾經或是如今,一個人沒錢沒勢的話便很容易受到有錢有勢的“特權階層”的欺負,張作霖也不例外。

張作霖的父親曾經因為在賭場上給人打抱不平,被一個王姓土豪給打死了,張作霖便和他二哥端了一條土槍去報仇,結果因為槍走火打死了王家的一個老太婆,王家人聞聲趕來,張作霖只好和他二哥跑路,但是最後他二哥被官府抓了,張作霖則一溜煙跑了。幾經輾轉之下,張作霖在1894年投入了宋慶的毅軍,給宋慶當衛士,也還算挺得宋慶的賞識,所以當了個小軍官。

這世道既然已經不講公道,那就自己討公道。

1895年,張作霖離開毅軍返回奉天老家,用張學良的話是“榮耀回家”,可是他一回到家,還沒來得及炫耀,當年的王家人又找上門來了。張作霖也沒想到事情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王家仍然不肯放過他,所以他只好又跑,跑去給一個獸醫打下手,也因此結識不少綠林中人。

後來,張作霖打著馮德麟的旗號糾集了一夥人成立了自己的隊伍,後來形成了所謂的“保險隊”,這時候的馮德麟已經是一個數得上名號的人了,所以張作霖是託庇於馮德麟。

馮德麟的勢力遠超張作霖,可是,張作霖這個人政治嗅覺很敏銳,或者說他有野心,他不甘心只當一個所謂“保險隊”的匪首,所以早在1902年他便已經接受了清政府的招安,成為了一個管帶,這可是一個正正經經的軍職,可不是“保險隊”的人嘴裡的一聲“大哥”所能比的。張作霖被招安了,馮德麟卻還在道上混,後來又在日俄戰爭裡折騰了一番,最終在俄國人的要求下,清政府在1905年招安了馮德麟。

後來,張勳發動北京政變時,邀這哥倆一起去北京,張作霖一聽立刻甩了甩頭,馮德麟一聽,立刻將之當成一個扳倒張作霖的機會,所以屁顛屁顛跑去北京了,然後在張勳失敗後被段祺瑞扔進了監獄,自己的軍隊也被張作霖給趁機收編了。

所以,活該你馮德麟黯然落幕,也活該人家張作霖出頭。

袁世凱派段芝貴到奉天當督軍,張作霖只用了一計,既成功驅逐了段芝貴,又捅了馮德麟一刀,更是因此得到了袁世凱和段芝貴的信任,從而當上了奉天督軍,可謂是一石三鳥。

張作霖手段之厲害,可見一斑。

張作霖真正能夠崛起成為一代梟雄,最重要的是他善於識人、敢於用人,這是一個領導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張作霖在1912年被袁世凱任命為第27師師長便開始籌劃自己的發展了,他將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楊宇霆拉到了自己的麾下,讓他輔佐自己。張作霖在後期又不斷地吸收了許多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或者中國陸軍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正是因為他們的加入,奉系才得以不斷地發展壯大。

即便是後來楊宇霆試圖發展自己的勢力,張作霖也是先廢了他,然後沒過多久又重新啟用他,先打一棒子,再給一個胡蘿蔔,張作霖玩起來也很順手。

張作霖在當上奉天督軍以後,一直在順勢拿下黑龍江和吉林,可是他沒有貿然下手,而是像一隻猛虎一樣蟄伏在一旁盯著自己的獵物,等著最佳的時機。

凡事能夠謀定而後動,便已經成功了一半。

他先是慫恿與自己關係相對密切的黑龍江第一師師長許蘭洲驅逐黑龍江省護軍使朱慶瀾,讓黑龍江陷入內訌,等到看到他們吵得差不多了,一邊讓人去調停,一邊又趁著北京政府陷入“府院之爭”之際從段祺瑞那裡給他的親家鮑貴卿弄來了一張黑龍江督軍的任命書,然後再派兵進入黑龍江,一步步拿下了黑龍江。

對於吉林,張作霖一邊讓人向北京政府控訴吉林督軍孟恩遠的所謂“罪狀”,一邊籠絡吉林軍政要員,分化吉林內部勢力,最後又派兵壓境,逼得孟恩遠不得不辭職離去。

這時候的張作霖看似和皖系走得很近,可是在自己慢慢地拿穩了東三省後,他便直起腰和段祺瑞說拜拜了。後來直系和皖系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張作霖還大搖大擺地去北京當了一回調停人,刷了一把聲望。

張作霖去北京,與其說是調停,不如說是去澆油,讓直系和皖系之間的火越燒越旺。

等到直皖打起來後,張作霖又打起了“武力調停”的旗號,率軍入關,將手伸向了北京。所以,直皖戰爭是張作霖將勢力擴張向北京的第一個契機,也是他走出的第一步。

這也是後來吳佩孚覺得奉張是在白白坐收漁利的原因。

張作霖與日本人之間的周旋也很有意思,他能借助日本人的勢力和錢發展自己的勢力,卻又能夠讓自己免於日本人的控制,和日本人談話的時候敢拍桌子,日本人在他這裡很少能夠討到好處。

張作霖將日本人耍得團團轉,你們給我出錢出力我照單全收,但是想讓我給你們當狗,沒門!

為什麼日本人要製造皇姑屯事件?因為張作霖不肯給他們面子,不肯聽他們的話。

為什麼日本人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後不敢承認?因為他們怕如果沒把張作霖沒死的話,張作霖會和他們翻臉,日本人對張作霖一直心存忌憚。

張作霖是一個有氣節、有骨氣的人,這也是他能夠崛起的一個原因,因為軟骨頭在那個時代肯定會被玩死,即便沒被玩死,也會被人戳脊樑。

張作霖坐上了返回奉天的火車,從此帶走了一個時代的風雲,讓人感嘆,讓人唏噓。

老帥不死,何至於丟東北!


吾與吾國


張作霖又叫張大帥,曾經的東北一哥,又統治過大半個中國。只能說,這是特殊的歷史環境造就的一個特殊人物,在近代史上稱得上一代梟雄。雖然,此人大字不識幾個,其人呢,不敢恭維,長得又矮又挫又有些喜劇色彩,加之家庭貧寒,又沒讀過幾天書;但不可否認,這廝的智商卻是一流的高!



為了證實小編的觀點,或者叫自圓其說罷;不妨滿足一下大夥的獵奇心理,就給小夥伴講一個關於張作霖的小故事:

聽說有一次張作霖升堂,被告是他的一個親信副官,罪名是借大帥的名號,亂傳最高指令。目的麼,還不是為謀取自身利益。副官不服判決結果:因為後果很嚴重——槍決。

副官辨解:”大帥,您既然判職死刑,總該讓我死得口服心服嗎?”

張大帥說:”你想要什麼樣證據麼?好弟弟...”

副官是留洋學生,文化高又自認為聰明絕頂,為了活命,於是裝出一臉的委屈和一臉的蒙逼。張大帥輕聲一笑,轉身在保險櫃拿出一疊文件。

所有的文件都加蓋了大帥的硃紅大印,張大帥隨手拿了幾份公文,輕聲地來到副官跟前。

”你瞧...仔細瞧瞧,這些公文跟你偽造的公文,有啥不同哩?”

副官看了半天,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仍一臉的茫然,眼睛賊溜溜地望著大帥,希望得到答案。

張大帥叫身邊人拿來手電筒,然後把真假公文又拿到副官面前,讓他仔細甄別一下,那份是真,那份是假?

原來,張大帥在他公文加蓋的印章中間,用繡花針戳了一個針孔,這秘密除了其本人知道,就只有天知地知了。

當副官仔細用手電筒看過,那真公文印章中央,果然有一個明晃晃的針洞,煞是刺眼兒!臨死才明白了一個道理,社會套路多,大哥是大哥!一下子癱軟在地上,褲檔裡溼了一大片...

這時,張大帥渡到副官跟前,撫摸著副官的肩膀,再一次輕聲地說:”好弟弟,這回,該死得瞑目了麼...多說幾句,原來大哥也沒有這麼多心眼兒,有次到小六子的媳婦房間,隨手拿了顆鏽花針,每次閱公文的時候,覺得好玩,就在蓋完印章後,隨便戳了個洞,習慣成自然,於是戳上了癮,每次看公文蓋大帥印的時候,忍不住在印章處用針戳一下,嘿嘿,想不到派上了用場,卻害了弟弟囉...”

這時,窗外忽然傳來了一道閃電,又是一個炸雷,張大帥擺了擺手,於是衛兵便押著副官上路。

張大帥審了半天,一下感到疲憊不堪,於是仰坐在椅子上,咪上本來就小的眼睛;忽然門外又傳來一聲炸雷,隨著又傳來數聲槍聲...


張大帥睜開老鼠眼,深深地嘆了口氣,嘴裡又喃喃自語:

”做人哪,還是實誠些好吶...”


譚明慶AbeI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張作霖只讀過三年書,出身土匪、屠夫、獸醫,讓他主政東北,顯然壓力山大。不過,他能夠把東北治理成為整個東亞最為富庶的地區,確有其過人之處。

首先是張作霖善於用人。他專門請王永江出任奉天警務廳廳長一職,法治奉天。王永江制定頒發各種治理奉天的法規,各路軍頭受到的約束越來越多,得罪了張作霖的拜把兄弟湯玉麟。即使這樣,張作霖不僅不撤王永江的職,還升他為奉天省財政廳廳長兼東三省官銀號督辦,專門核賬,整頓東北稅收體系,如此一來,東北的財政得以好轉。

張作霖的開明,加上像王永江這樣的幫手善治,東北步入正軌,社會風清氣正,經濟快速恢復,工業建設全面鋪開,短短几年,鐵路、軍工、金融、教育等都得到快速發展。這一時段,被稱為東北20世紀上半葉的“黃金時代”。

張作霖的智慧,還體現在抓軍工、抓土地張作霖統治東三省期間,除了內治,還常常要與俄國和日本鬥智鬥勇,互相制衡,三足鼎立。而其能與兩國斗的手段,就是擁有一流的軍工廠,這也是張能立足東北,展開攻勢的重要原因。

他輾轉從丹麥、日本、德國、美國和奧地利等多個國家,花高價購進大批兵器工業設備,和高薪聘請國外技術人員。到1928年,佔地3000畝的“東三省兵工廠”已擁有8000多臺機器,廠內機床數量比全國各地加起來的都多,可以生產160榴彈炮、野炮、山炮、輕重機槍等,堪稱亞洲第一。

在對待農民問題上,張作霖也深得民心。比如,規定不能強佔農民土地,不得多交其他稅收,不僅讓農民有自己的土地,還要保護農民的土地不受侵犯;還鼓勵開荒種地,如果哪個地區種的莊稼作物好,還獎勵銀元。此外,當時憑藉東北軍的強大實力,關外軍閥混戰,關內也沒什麼影響。所以,農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那時的東北老百姓對張作霖非常擁戴。

另外,張作霖雖然文化不高,但還有他獨到的家教——


兵說


1928年6月3日夜,張作霖乘坐火車經過皇姑屯時被日本埋伏的炸藥炸死。一代東北王就此落幕。從一介貧農,成長為一代梟雄,張作霖的人生可謂傳奇。而傳奇背後有不少令人一直探討的話題,這當中就包括他成名的因素。

張作霖出生於貧窮農家,家裡條件差。不過童年能從私塾先生楊景鎮學習三個月,所以稱不上是大字不識。在發跡之前張作霖做過很過行當:獸醫、木匠、送貨。1894年,張作霖投入駐營口的毅軍,1895年清軍兵敗,他也被遣返回鄉。1896年,經人介紹他加入了綠林董大虎匪部。同年,他取了趙家廟地主趙佔元的二女兒趙春桂為妻。由此,開始了他的發跡史。回看張作霖成為東北王的歷程,其過人之處有大致有以下三個:

▲張作霖

一.張作霖最厲害的並不是才智謀略,而是懂得為人處世。當時的東北局勢十分混亂:義和團、沙俄、日本以及腐敗的清廷。百姓的生存環境可謂十分的差。於是在岳父的建議下,他在趙家廟組織保險隊,開始負責附近村子的安全問題。他負責的地區被稱為“保險區”。簡單來說就在他的管理下,這裡的村子的安全問題有保障,百姓的生活過得比較好。聲名遠揚,保險區的數量也逐漸增加。由此,他的名氣漸長。後來在當地商會會長的引薦下,他得以接觸到了新民府知府增韞。

知府見他談吐不俗,舉止大方,便直接讓他的民團改為了“公團”。後來,他又憑藉著自己的為人處世,先後獲得了徐世昌、趙爾巽、袁世凱等人的提攜。有這麼多貴人相助,張作霖不想幹出一番事業都難。

▲東北軍從法國進口的雷諾坦克

二.張作霖膽大心細,執行力強,更好的把握住了機會。憑藉的為人處世獲得貴人相助,也只是外在的因素。更多時候,還要看本人有沒有能力把握住機會。而張作霖就有著這般過人的執行力和心理素質。或許吃苦耐來、言必行,行必果、有執行力這類話語用來評價一個人,大家都早已覺得老套。但真理永遠不會過時,這些話放在張作霖身上也同樣適用。

用張作霖自己的話說,他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錢”。但是他沒有去坑蒙拐騙,也沒有一直委身綠林,而是投身疆場。作為一名男兒,他覺得應該要作出一些能放在太陽底下的事業才行。因此,他還在任職於保安團的時候,就認真辦事、約束部下。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的時候,張作霖率領部下用盡各種辦法在日俄兩軍當中存活下來,還擴編為了三個營。由此可見,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張作霖的執行力有多強。之後,他又受命剿滅困擾東北邊疆多年的匪患。頭幾次他幾乎無功而返,還被朝廷褫奪了頂戴,命他戴罪立功。為了保住自己的事業,他結交豪傑,委託他們打入匪徒的內部。而自己,也在出戰的時候身先士卒。如此一來,終獲成功。

在那之後的歷次事件中,無不展現了張作霖膽大心細、執行力強的特點。尤以解救趙爾巽一事,更顯其雷厲風行的執行能力。

▲東北軍裝備的火炮

三.張作霖懂得招納人才,知人善用。出身貧農的他,沒能接受完整的教育訓練。但這不代表他不重視人才。楊宇霆便是一個例子,他早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原本張作霖曾經不喜歡這幫“留學生”,但是聽聞楊宇霆乃一表人才,他便將楊宇霆盛情收入麾下。

此外,他大為了發展軍備,他特地把日本留學回來的兵工專家郭騰春請來辦東北兵工廠。為了請過國從日本陸軍高級經理畢業的林震清主持東北的軍隊。東北的軍隊需要改革,因此不管是敵是友,只要有才華都會重用。例如,曾經被俘虜的胡毓坤到了東北軍就成了軍長。投降的于學忠,到了他這裡也當上了警備司令,駐守重要的山海關。而且為了培養人才,他曾經不惜放言:“寧可少養五萬陸軍,也要辦東北大學”。可見在他的眼裡,人才是多麼的重要。


WarOH協虎


張作霖雖然書讀的不多,但說張作霖一字不識,卻有點“誹謗”的嫌疑了。張作霖年少的時候讀過兩年私塾,所以他後來經常說是楊景鎮是他的啟蒙恩師,所言非虛。不過張作霖讀過的書也就僅限於此了,後來他的確就沒再多讀多少書了,那麼張作霖又如何成為東北王呢?我認為有這兩點。



張作霖情商高,能屈能伸。張作霖的一生,幾處險境,這位沒讀過什麼書的“大老粗”卻一路“逢凶化吉”,得益於他的態度——能屈能伸。他該逃命的時候,絕不含糊,該出手的時候,絕不縮頭,總是恰如其分的出現。


當年郭松齡叛變,離瀋陽城也就百里的距離了,雖然最後記載是張學良巨流河一戰消滅了郭軍。但“大老粗”張作霖關鍵時刻尋求日本人支援,限制了郭松齡的行軍速度,也算是功不可沒。而且郭松齡每每和日本人簽訂條約,總是簽訂容易,做起來難,讓日本人為之抓狂。

張作霖厲害就厲害在他會用人。張作霖曾經誇許自己“我不懂外交,最懂外交的楊宇霆在我這裡,我不懂經濟,最懂經濟的王永江在我這裡,我不懂軍事,懂軍事的郭松齡也在我這裡。”,這句話雖然頗有幾分“攬盡天下英才的意思,但張作霖用人的確是有他的一套本領。

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戰敗,張作霖請王永江主持三省民生財政。他的兄弟湯玉麟虎慣了,對王永江的做法頗不以為然,並且屢次知法犯法,王永江帶警察治他,反而被湯玉麟“兵圍警察局”。這個時候是張作霖力挺王永江,為此不惜逼得湯玉麟兵反。如此來看,在當時軍閥混戰,看重兵馬的時代,張作霖能夠如此支持“文人治地”,確有過人之處。

我是頭條作者圍知歷史,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圍知歷史


張作霖大字不識?別逗了!張作霖可不是一個大老粗,他一直都有秀才的稱號!

張作霖出生在奉天海城縣西90華里北小窪村,12歲時,他跟過一個叫做楊景鎮的私塾先生學習。可惜,張作霖的父親張有才被賭徒打死,張作霖和二哥去報仇,走火殺死了別人家的老太太。二哥因此被捕,張作霖只好隨著母親去黑山縣投靠姥爺家。

張作霖14歲時,學過木匠、學過獸醫、當過貨郎,也賣過包子,但都不成功。最終在他19歲時,中日間爆發了甲午戰爭,張作霖投軍,開始了傳奇的一生。甲午戰爭中,清軍一敗塗地,遼東半島差點割讓出去。張作霖所屬的軍隊作鳥獸散後,他只好回家繼續當獸醫,因為有獸醫這個好技術又曾經在清軍當過兵,經過好朋友馮德麟介紹成為董大虎的一個土匪。

相比同時代的軍閥,張勳是淮軍老油條、段祺瑞馮國璋是武備學堂的學霸、黎元洪則是甲午海戰倖存者、閻錫山則直接是陸軍士官學校的高材生。張作霖長期在土匪窩裡打混,比起那些科班出身的軍校生,更多一份靈氣、多一份匪氣。<strong>


張作霖當土匪當了幾年,逐漸坐大了。恰好此時,八國聯軍侵華,沙皇俄國直接佔領整個東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張作霖雖然是土匪,卻總比侵略者好多了。張作霖在沙皇侵華這段時間在老家趙家廟組織了保險隊,保境安民維護治安,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支持。

沙俄撤軍後,張作霖受招安,成了清軍中的管帶。1907年,東三省改制,徐世昌擔任總督,在東北開展剿匪工作,張作霖受到重用,勢力不斷擴大。1911年,張作霖帶兵進入瀋陽鎮壓革命黨,成為關外練兵大臣。民國成立後張作霖就成了27師中將師長。

別人都是“要當官殺人放火受招安”,而張作霖卻反其道行之,在列強入侵的關鍵時刻組織民間力量保境安民。張作霖組織的保險隊,雖然是土匪演化而來,卻和地主自發的團練武裝更相似。也正是這段經歷,讓老張更加重視老百姓的態度,也更瞭解抵禦侵略者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張作霖當土匪是馮德麟介紹的,按理說馮德麟應該算是張作霖的前輩。可是張作霖有長遠規劃,早在1902年就接受招安,在正規軍裡面混,上升空間更大,這就是張作霖的想法。可是馮德麟並不這麼看,他到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才接受招安,在清軍中又成了張作霖的晚輩。<strong>

袁世凱讓張作霖當27師師長,其實是不得已為之,因為除了清末官制改革中讓親信擔任東三省的總督和巡撫,並沒有建立起嚴密組織。東北改制時,徐世昌授東三省總督,唐紹儀授奉天巡撫,朱家寶署理吉林巡撫,段芝貴署理黑龍江巡撫。但僅僅一年後袁世凱就被趕下臺,東北的北洋勢力基本是空白的。

和閻錫山不同的是,張作霖因為實力比較小,始終沒有公然打出反對袁世凱的旗號。即便如此,袁世凱也是始終想要找人取代張作霖,北洋系的段芝貴和孟恩遠,都染指東北,卻被張作霖一一驅逐。<strong>

張作霖在從奉天督軍兼省長開始,一步步得到了吉林和黑龍江。馮德麟支持張勳復辟,張作霖再不顧兄弟情義,奪了他的28師和吉林省。張作霖讓許蘭州驅逐黑龍江護軍史朱慶瀾,自己則是假裝調停把這兩人幹掉,讓親家鮑貴卿當黑龍江督軍。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張作霖從一個土匪,變成了東北巡閱使,成了名副其實的東北王。

張作霖的成功,和日本人的支持不無關係。自從清廷滅亡後,日本在東北的侵略野心越來越膨脹。日本人的計劃是滿蒙獨立運動。在日本人的滿蒙獨立運動運動中,日本人給錢給槍,照單全收,可是日本人想要在東北安插其他勢力,老張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第一次滿蒙獨立運動,宗社黨人善耆等人在日本間諜川島浪速支持下在開原、公主嶺、懷德、寬甸、海城等地建立秘密基地,被張作霖搗毀;隨後運送來的軍火,也被悉數沒收。川島浪速費盡心機,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二次滿蒙獨立運動,護國運動一片混亂之際,滿人善耆和蒙古人巴布扎布組織數千人想要奪權,張作霖和熱河都統薑桂題、黑龍江省畢桂芳一起打敗了這些宵小之徒。日本人對張作霖十分糾結,正是日本人幫助張作霖趕走段芝貴掌握奉天軍政大權,也正是日本人想要刺殺張作霖讓善耆等宗社黨取而代之。

張作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苦難就是財富”這個道理。張作霖年輕時候吃的苦,成了他後期不斷崛起的大智慧;反觀他的兒子,年紀輕輕順風順水,29歲當東北王,30歲當華北王加東北王,31歲就因為九一八事變身敗名裂。如果張作霖不死,會有九一八嗎?多半是兩次滿蒙獨立運動那樣的鬧劇吧!

<strong>


歷史知事


也許是中國人沒有文化的太多了,總希望看到屌絲逆襲,聊以欣慰。其實說張作霖是沒有文化的土匪,大字不識一個,都是為了刻畫他反面人物的需要。

張作霖是有文化的,從小就年過幾年私塾,他的老師叫楊景成,他不但認字還會讀書,在他當上東北督軍兼省長時,他就在大帥府立了一塊巨石

這是他在宋太祖的訓誡錄中摘取的一段話,可見他不僅有文化,還很有大志情懷。

張作霖非常懂得用人,他的手下有很多留學回國的人才,他非常尊重知識分子,總稱自己沒文化,實際上是他的謙虛和對知識的推崇,這樣的人會真的沒有文化嗎?

東北流傳著張作霖的一個段子,土肥原聽說他沒有文化,故意試探,請他寫一幅字,張作霖欣然答應,可是寫好後落款上寫了“張作霖手黑”。土肥原一看心想他真的沒文化啊!應該是“手墨”,居然寫成手黑,就笑他寫錯字,少了一個土字底。沒想到張作霖輕蔑地說,對付你們日本人必須手黑啊!我是一寸土地也不會給你們的啊!

這樣一個有智慧的人,把東北管理成全國的模範省,受到孫中山讚揚的“東北王”能沒有文化嗎?

張作霖的書法也是流傳很廣的,


在中國古代,實際是個輕武崇文的社會,行伍之人在達到一定地位時都會越來越文人化,這是中國上層社會的特性,張作霖也不例外。由於他當過土匪的歷史,和其他那些正統出身的軍閥相比,“沒文化”更具他的人物性格,作為一個歷史人物被定型。

現在有很多人愛拿這類“沒文化”卻成大事的人來說事,不過是一種“反智”的錯誤認識。


千城萬鄉精準扶貧


東北王張作霖並非大字不識,據記載張作霖少時也曾在村師的幫助下入私塾讀書,但是三年之後因家貧就輟學了。輟學後張作霖該學獸醫。就是這樣一位底層人物,何以最終掌控東北近三十年?關鍵的是張作霖很有眼力見,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什麼時候該靠攏什麼人。

張作霖本是土匪,卻及時接受了朝廷的招安,由此開啟了人生巔峰。民國建立以後,張作霖又積極討好袁世凱,換得了政治資本,1916年春任威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得以掌控奉天軍政。等到了1918年9月,張作霖又被北京政府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實現了對東北的掌控。

等到了後袁世凱時代,北洋各系軍閥混戰不斷。張作霖帶領他的奉系在直系、皖系之間縱橫捭闔,不斷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利益。並最終在1926年底,在直、魯、豫、皖等15省區的聯合擁戴下,張作霖就任安國軍總司令,入主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