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望帝
九微認為李商隱此處用“西窗”是寫實,二人臥室的窗子的確是“西窗”,李商隱並非有何指代或典故。理由如下:
一、從格律角度排除“北窗”。
因為“北”是入聲字,而“西”是平聲。按詩詞格律,這是一首仄起句的七言律詩,格律應為: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因此第三句第五個字應為平聲,不能用“北窗”。至於東、南、西窗,均符合格律要求。
二、歸納法分析東窗、南窗並無不可。
自詩這一文體在唐發展興盛以來,“東窗”“西窗”“南窗”常見於各家詩詞中。
1.東窗
醉後呈崔大夫(唐)杜牧謝傅秋涼閱管絃,徒教賤子侍華筵。溪頭正雨歸不得,辜負東窗一覺眠。口號吳王美人半醉(唐)李白風動荷花水殿香,姑蘇臺上宴吳王。西施醉舞嬌無力,笑倚東窗白玉床
2.南窗
村雪夜坐(唐)白居易南窗背燈坐,風霰暗紛紛。寂寞深村夜,殘雁雪中聞。秋怨(唐)羅鄴夢斷南窗啼曉烏,新霜昨夜下庭梧。 不知簾外如珪月,還照邊城到曉無。
3.西窗
夏中病痁作(唐)溫庭筠山鬼揚威正氣愁,便辭珍簟襲狐裘。西窗一夕悲人事,團扇無情不待秋。遊方山宿李道士房(唐)徐鉉從來未面李先生,借我西窗臥月明。二十三家同願識,素騾何日暫還城。
綜上,可知東南西北窗本無特別典故,依據實際情況罷了。
(九微一家之言,喜歡請點贊關注,歡迎交流探討)
九微喵喵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的答案。
先給結論:西窗不是什麼簡單的寫實,是習慣的一種表現手法。
原文如下:
《夜雨寄北》[唐] 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表現的內容是什麼?夜、雨、相思。
“西窗”常用來表現”深夜“的時間節點。日月想追不聚首。東起西落,從西窗看到月亮的時候,都是後半夜,夜色已深。所謂”月上西窗“。
深夜中,或感懷、或相思,更襯托幽深、孤獨、淒涼等氣氛。
所以”西窗“往往配著”剪燭“”月上“等,表現夜深了,月亮都過了中天了,燭火也燒了很久,要剪去一些了。
比如辛棄疾
《鷓鴣天·翦燭西窗夜未闌》翦燭西窗夜未闌。酒豪詩興兩聯繫。
類似的很多:
虞美人·碧溪曾寄流紅字-[宋] 蔡伸夜閒剪燭西窗語。懷抱今如許。
寄懷曹雪芹-[清] 敦誠
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
另外再多說點東窗南窗北窗相關亂七八糟的
東窗
很多人都喜歡引用秦檜殺害岳飛那個”東窗事發“的傳說。
但是在詩詞裡用這個隱喻的基本沒有。
東窗往往和西窗相對,用來比喻清晨為主,比喻剛入夜的比較少。
所謂”日出東方"
例如:
《看花回·曉色初透東窗》-[宋] 歐陽修曉色初透東窗,醉魂方覺。戀戀繡衾半擁,動萬感脈脈,春思無託。
《採桑子·當時月下分飛處》-[宋] 晏幾道
淚痕搵遍鴛鴦枕,重繞回廊。月上東窗,長到如今欲斷腸。
-
南窗
用法不一,很難總結出一個通用的指代。
不過相對較多的,因為北屋上房,南窗陽光最好,所以有幾句用來表示曬太陽、睡覺。
例如:
《雜感》-[宋] 陸游擁裘南窗下,堅坐試定力。爐香亦不散,伴我到曛黑。
《菩薩蠻·老人諳盡人間苦》-[宋] 朱敦儒
出門何處去。對面誰相語。枕臂臥南窗。銅爐柏子香。
扇子詩-[宋] 李石
竹影月來去,荷香風送迎。南窗枕書臥,醉眼看山橫。
北窗
出乎我想當然的感覺,北窗用的也不少。而且更多的和睡覺聯繫在一起。
本以為老話的說法“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來夏不涼”,後來想起,很有可能北房很多南北通透,要取暖南窗根,想乘涼吹風被北窗正好。
也有用北窗涼表示淒涼的。
例如:
《菩薩蠻·日長庭院無人到》-[宋] 姜特立日長庭院無人到。琅玕翠影搖寒甕。困臥北窗涼。好風吹夢長。
《晚春臥疾寄張八子容》-[唐] 孟浩然
南陌春將晚,北窗猶臥病。林園久不遊,草木一何盛。
最後補充兩句:
《尚書》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中國詩,往往用於或言志或抒情,少有純為描述記錄講故事的。
就算寫景,要表現的也是意境,輕易不會用純寫實的手法。
文開石
本來,我一直就對這首詩有一點點自己的看法,看來是到時候說說了。
我認為這首詩當是一首悼亡之作。大中五年,李商隱髮妻亡故。秋季,李商隱赴川赴任。這首詩就是作於期間。主題當然就是悼念亡妻了。
我們先說第一句“君問歸期未有期”,這裡的“君”當指亡妻,亡妻夢中問道,夫君我們什麼時候能再相見?夫君答道我也不知道呢。妻子新故,又要遠赴四川,孤身一人,舉目無親,更見思念。而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樣解釋首句當然很符合詩歌“起承轉合”中的“起”,點出了寫作緣由。
“巴山夜雨漲秋池”,詩人夢中突然驚醒,卻不見亡妻,只聽到巴山下起了夜雨,雨聲那麼大,想必那些乾涸的池塘都漲滿秋水了吧?讀這句詩,切入點我認為很重要。第一種解釋是詩人整夜沒有睡覺,一直在聽秋雨;一種是詩人入夜時分沉沉睡去,卻被夜雨聲驚醒。我認為第二種切入點更為準確生動。因為思念,詩人睡眠很淺,一點雨聲,詩人便驚醒過來,再也無法入眠。可見思念深切。
第三、四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句是詩人雨夜中的想像。詩人嚮往,哪一天夫婦二人再能坐在一起徹夜長談,去談論那一年的巴山,那一年的雨夜,去長談這些日子裡的無盡思念。在這句裡,“西窗”不僅點明地點,更點明時間。我們平常有“月上東窗”的說法,月上東窗,是剛剛入夜時分,而月落西窗,則到了下半夜,思念太長,整整一夜都無法說完,以至於到了月落西窗時分。夫妻二人相見,卻談論“巴山夜雨”,這裡的“巴山夜雨”指的是思念,就像這樣的夜晚,這樣的思念。
這當然是我的一面之詞,肯定很不妥當,只是為拋磚引玉,供眾位大家宏彥提供平臺闡釋高見,見笑啦!
這裡順便回應一下諸位的疑問:為什麼是西窗,而不是東窗、南窗、北窗?這得從房子的建築構造說起。民間房屋構造講究坐北朝南,三面開窗,而沒有北窗。開窗是為納光,東西南面都有光可採納,唯獨北窗沒有,再加上冬季吹北風,開北窗不利於防寒。所以我們排除北窗。南牆一般為房屋山牆,不開窗,所以只有東西窗。事實上我們讀詩應當注意到這兩個時間詞,東窗一般暗指剛剛入夜,而西窗是後半夜。蘇子有“轉朱閣,低綺戶”一句,指的就是月亮從東邊轉到一邊,而“綺戶”在女方即閨房,在男方家為婚房,這樣能理解了吧?
酸甜魚子醬
北窗與平仄不符
只剩下南窗,東窗,和西窗!
古代房子窗子門多朝南,所以窗戶也是多朝南向,所以詩中的南窗一般多指窗戶,在窗的位置可以看到大門及庭院,視線稍顯寬闊,即側重人從外面歸來。側重點還有望月,聽雨,看芭蕉之類。比如“閒損南窗松菊”,比如“向南窗聽雨”,比如“移竹南窗初試筍”
東窗就指朝東的窗子,由於面向東方,是太陽和月亮升起的方向,所以一般都指早晨或月華初上。比如“月上東窗”,比如“東窗未白凝殘月”,比如“東窗漸明”
西窗是指朝西的窗子,在古詩詞裡,側重於私密,側重於不眠或無眠,如“翦燭西窗夜未闌”,“驚起西窗眠不得”,比如“西窗蠟炬尚泛瀾”,
顯然,這首詩是寫給妻子王氏的,李義山和妻子感情很好,自然不會編造一個不存在的景物以影響代入感,因此,這個西窗一定是寫實,就是他們的臥室確實有一扇向西的窗子。
更重要的是,只有西窗才能表現出夫妻兩人重聚在一起徹夜傾訴,互慰相思之意。也就是說,拋開寫實不論,只有西窗擁有較長的時間屬性。
何當共剪西窗燭,兩個人對著燭花,一邊親呢地聊天,千言萬語,不知不覺地過了很長時間,於是只能剪卻燈花,再訴離思。
西窗,擁有強大的時間屬性吶!
亦有所思
李商隱的詩比較深情,比較婉約。李白的迷人,是一襲白衣,瀟灑飄逸的迷人,舉手投足間充滿了藝術感;李商隱的迷人,是一個溫柔的佳人,端莊秀麗間,讓人一看就好像一個溫柔的姑娘走到心底。李商隱的婉約也不同於白居易的婉約,白居易的婉約,總是加雜著價值判斷的況味;而李商隱的婉約,像是自己心靈投在文學上的倒影。
唐朝詩人寫的詩作,能讓我群體性喜歡的,就是他的許多詩篇讓我喜歡的,只有兩個人,李白和杜甫,這兩個人實在讓我五體投地,因為他們寫一篇成一篇,篇篇都是經典,篇篇都讓人愛不釋手。白居易我只喜歡他的《琵琶行》和《長恨歌》,杜牧我只喜歡很少的兩三篇,這兩個人共同的特點就是道德感太重,使自己的詩常籠罩著道德說教的味道,幸虧他們藝術手法很高超,要不然壓根沒人看他們的詩歌了。
李商隱的出現,讓我神奇地遇到了第三個人,他的詩篇就像是臨湖的樹冠在湖中的倒影,小船劃過,在我心底泛起青波。李商隱的詩純粹是對他自己心靈的觀照,讓人誦讀時看到一顆心靈的孤獨與憂傷,多情善感與脆弱易碎,李商隱出色地完成了這一切的詩意化。他把自己心境中的種種思緒一絲不差地轉換為文字表達: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又一《無題》,來去無言,喚而不應,奮筆疾書,李商隱把夢境的飄忽難解寫的絲絲入扣。當我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時,就愛不釋手,反覆吟誦,驚為天人之作!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這首《瑤池》寫的也非常有藝術感,對君王求仙的諷刺非常地巧妙,好像批評地很典雅很有節制,一點也不讓人感牽強,像是一首優美的政治諷刺詩,作者的用典非常地出色。
像這樣的例子,在李商隱的作品中不勝枚舉,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
至於這首《夜雨寄北》,也是一首非常迷人的小詩,作者寫的深情婉轉,語氣深沉,真是很值得細細品味!
西窗,月亮西下,表明已到深夜,正是思念濃時,故作“何當共剪西窗蠟”。
彩虹的星星
作為不朽詩人的不朽之作,《雨夜寄北》足足影響了中國詩詞一千多年。這是一首抒發情感的詩,作者在這裡說出了自己對妻子深深的懷念。當然,也有人說這首詩是懷念友人的,理由是本詩創作於大中五年七月至九月間。而李商隱的妻子王氏,也歿於這一年的夏秋時候。所以,才會有此詩是寄予長安友人的說法。不過當時通訊條件落後,不能及時得到消息也是常有的事情。而且詩中表現了重逢夜話,深入談心的歡悅,說是寫給妻子的,十分合情合理。
但是,問題是我們要追究這首詩中的一個詞,那麼就沒有必要研究這首詩的整體意境和內容了。在這裡,我們來看一下這第三句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從字面上解釋,就是你和我什麼時候能夠重新相會,一同剪燭夜談於西窗之下。
如果我們要深究這個“西窗”是什麼地方的話,那麼這首詩寄予的對象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首先,我們假設與詩人“共剪西窗燭”的是友人,那麼,他們的談話場合應該是公共的場合或者是半公共的場合。也就是說,要麼是酒肆茶樓,要麼是雙方家裡待客的場所。在這裡,“西窗”可能是公共場合中的一種泛指,說是一種文學的習慣用語可能也很合適。如果是在雙方的家中,就一定是對方待客的場所。因為我國傳統民居的四合院,正房東屋永遠都是主人的居室。西屋一般是書房,那麼,在書房和友人剪燭暢談,就更容易解釋。
如果剪燭夜談的對象是自己長久分離後又重新聚首的妻子,我們可以有如下的理解:首先,他們談話的地點一定會是在家裡,當然,李商隱在《蟬》中有“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這樣的句子,所以,他們夫妻也完全有可能是借住或者租住在別人家裡。
無論是自己的房子,還是租住他人的,有一點我們能肯定,就是李商隱和妻子的談話一定是在自己的家裡!這樣,談話的場所就非常有講究了。我國古人是非常注重禮儀的,所以,除了休息,其它時間夫妻是太可能在臥室裡聚會的。而且李商隱的夫人王氏出身大家庭,知書達理,雙方的談話的內容完全可能是很雅緻的。所以,在書房中秉燭長談,是夫妻之間感情的交流,就像李清照和丈夫賭書潑茶一般。
還要強調一點的是,無論談話對象是誰,正房東屋一定是主人的臥室,所以不可能是談話的理想場所。
最後要說的是,從這一句詩和後一句的平仄關係上來看,這裡的西窗壓的是平韻,如果要用東窗,平仄就不對了。而且李商隱成詩是秋天,我們國家有五方對五季的說法。西方屬金,對應秋天。在這裡,坐於西窗之下,是既合情又合理的事情。
抱香樓主
這個問得好,話說當年商隱兄一路來到江洲,說起江洲大家都不陌生,就是今天的大網紅城市重慶。並且在寫此詩的地方就在佛圖關。佛圖關大家知道的並不多,但是說一個地方肯定會很清楚。這個地方離網紅大重慶的輕軌鑽房子裡去的李子壩輕軌站的下一個站就是佛圖關站。從那個站臺上去就是佛圖關。是古時候重慶的一個重要關口。這裡也發生過每次江山易主的慘烈戰鬥,現 在是一個公園,叫佛圖關公園。公園裡有望江亭,可以左右環顧嘉陵江,長江兩條大江。可謂是風景無限好,不僅在黃昏。當商隱兄來大重慶的時候正是春暖花開之時。王安石跑了一個地方寫了幾句春風又綠江南岸,重慶這個地方可謂是要風有風,要雨得雨的地方,正宗的巴蜀勝地川東一隅。無論春夏秋冬枝葉繁茂,植被豐富。而最為獨特的是春天都是深夜下雨,天亮收稱。每天早上醒來就能看見潤物細無聲的夜雨浸落在石板上。一股涼意從臀大肌透過前列腺抽出,不經意都要打個冷顫。那一顫沒有人能經受得住。
商隱兄就在這種環境和前提下,舉首提筆,難免詩意盎然,想起了在長安、洛陽這個時候正是左擁右抱,前香後酥的時候。琵琶琴一曲又起,一曲又來,跌宕起伏,連綿不盡。酒後的風騷顯得格外露骨。如今這西南的偏安一隅,又是巴蜀勝景之地,夜晚綿綿春雨,窗外蟋蟀蟲鳴,寂寞瘮人,早已沒有北低的香寢酥被,玉環肥瘦。怎堪那多情風流少年郎,正是雅緻盎然的年齡,如何能面對這個春意的蕭颯,經不住啊,更經不住昨日早上從那前列腺抽出來我們猛烈一顫。
於是,商隱兄就算鋼筋鐵骨也難以扶住這無比猛烈的柔情,正鬧此時,索性殘墨剩盞,在那昏暗的枯燈下,疾筆馳騁。寫出了這首千年膾炙人口的《夜雨寄北》,得意兼併者惆悵之餘,他的左手扶了一下憂傷的蛋蛋,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後人會不會問為什麼是夜雨寄北,而不寄東呢?想得正酣,哪知左手忽然太過用力,憂傷的蛋蛋不再憂傷,早已經化作一股疼痛衝上腦門,茅舍頓開,豁然開朗,這麼蛋疼的問題他媽的也想得出來?
ancle50680336
根據中國居住的房子和居住習慣來講,一般家庭正屋以三間俱多。中間為中堂,東間為主人住房,西間為子女住房,如子女多了可住廂房。所以西間為家裡長子或長女(未婚)時居住,也有條件差的已婚長子住西房。父母過世,長子可住東房。我個人認為李商隱詩中所寫西窗,正是反映了即將成年的未婚男、女。如寫東窗那是父母,北窗、南窗沒有固定所指。而只有西窗才能反映所指。只有住在西房中的人才懷有對情感的嚮往,對異性的嚮往。
張興193886045
古人是十分相信風水學的,認為住宅的走向是坐北朝南最為吉利。第一、有和皇家宮苑相同的朝向,皇家的宮苑都是坐北朝南的;第二、我國處於北半球,特別是北方地區,到了冬天,朝南的宅基方向肯定最暖和。又不像今天,人口眾多,能有一片莊基地就不錯了,還敢亂挑剔?
從這種南北向宅基地的走向來看,不難看出,房子蓋的位置就只有東邊和西邊了。房子在東邊的,肯定會有東窗戶的存在了,房子在西邊的就有西窗戶的存在了。在古代很難有南窗和北窗的出現。
這一層意思解釋透了,下面的問題就好說了。李商隱在《夜雨寄北》一詩中為什麼不說東窗呢?古代人也講究一處宅基內上首和下首。自然東邊是上首,一般是父母或者長輩住的地方,做兒子的或是後輩只有住到西邊了。最有可能李商隱寫這首詩時父母尚在,或者他一直住在西房內。
到了南宋,又有一個典故:秦檜在謀害岳飛時,時常在家中和王氏商量對策,就是在東廂房。後來秦檜死後,經常給王氏託夢,說在陰曹地府受盡折磨,讓王氏救他,王氏就做道場,道士見到秦檜時,秦檜曾說過”東窗事發矣”之類的話,後世就把東窗事發當做了設計陷害人的成語。所以這東窗一詞不是亂用的。
現在就回到正題上來,除了東窗,也就剩西窗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當時住在蜀中,他的妻子在長安,所以下雨天他就仰望北方,想到了住在西廂房的妻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也正是李商隱的這首著名詩篇,又形成了一個成語“共剪西窗”,比喻思念遠方妻子,也形容夫妻互愛。
宇璽龍
我瞎猜一點,也許是完全錯誤的。但因為前面沒有人提到這一點,所以在這裡提出來作為一個補漏,雖然可能並不存在這個“漏”。
一般大戶人家,按照古代文化傳統和一般民眾在這個文化傳統影響之下所養成的居住習慣,男女主人是肯定住在北屋主臥的。
他們的子女,也就是年輕一輩的主人,會被安排在西邊。男孩子可以住西屋、也就是院內右翼的一排面朝東的屋子,而女孩子則更有可能住在北屋的西廂房。這些西邊的屋子有窗子,稱西窗(*^ワ^*)。
相信大家都知道小說《西廂記》吧?這裡的宰相家的大小姐崔鶯鶯,就是住在西廂房裡。
所以,詩歌中的“西窗”,有可能一開始是“西廂房的窗子”的意思。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