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鐵鍋到底值不值得買?

閱享精彩


什麼是章丘鐵鍋

章丘鐵鍋並非是鍋的品牌,而是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一帶的鐵匠,通過傳統的手工藝一錘一錘鍛打出來的鐵鍋。

按照這個概念看,其實題主放的兩張圖明顯是錯的,第1張圖是鑄鐵鍋,第2張圖是機器衝壓鍋。手打鐵鍋比較容易分辨,大概長成這個樣子,知道了什麼是章丘鐵鍋後,咱再一步步看是否值得買。

(手工捶打的鐵鍋)


手工鐵鍋比衝壓鍋用起來好很多嗎?

你們覺得手工鐵鍋的優點是什麼呢?是炒菜不粘鍋?炒菜更香?炒菜更省油、吃起來更健康?

好像不粘鍋的不粘性更好吧,而且炒菜香不香關鍵是看做飯的手藝,至於炒菜省油這種說法太牽強!這完全取決於炒菜時候放油多少好吧。

手工鍋的好處究竟在哪裡呢?

答案是:並不在鍋的功能特性本身,而在手工這層意思上,在於每口鍋都是經過匠人們一下一下捶打出來的,為了這完成這口鍋都付出了心血,每一口鍋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果真是宣傳的那樣值不值得買呢?

當這種概念確立下來,並在手工鐵鍋中扶植出來章丘鐵鍋,再經過了權威渠道宣傳推廣,那原本隱沒在歷史風塵中的手藝,如今通過一口傳承千年鍋擺在了你的面前,這時它再也不僅僅是一口冰涼的鍋了,它有了自己性格、氣質和故事。通過一口手打鍋見證了華夏民族的生生不息,領略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當握在手中的時候,你是否感覺到了歷史厚重歲月悠悠呢?一旦這個概念像顆種子一樣埋在心裡,然後生根發芽長大,那麼人們從感情上也就願意為之埋單,一旦動了感情怎麼樣都是值的。

實際上值不值的買呢?

先放一張截圖

咱們做個算術題

每一口鍋都要36000錘

假如1秒錘一下,一刻不停的捶打,那麼1小時錘3600下,10個小時打好一口鍋。

基本上只能一天打一口鍋!

單看截圖裡這兩口鍋,只是一個月內總付款人數是1100人(還沒有計算累計人數),需要33人的匠人團隊按照上面的效率才能滿足這兩口鍋的訂單要求!

實際上捶打效率沒有這麼高!訂單量比這大的多!匠人數量比這個少!

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說:“實際中手工捶打不了36000錘!”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

1、如果你是為了三萬六千錘才打算買的,那麼你現在就可以調頭回家了。手工的概念很好,但這次沒玩好!要真是三萬六千錘這樣打出來的鍋,三千塊錢也值!

2、如果你只是為了手工的概念才打算買的,那麼三百多買一口手工捶打的鍋,非常值得!不過你已經發現自己被欺騙了,估計這三百多你是不願意再掏了!


本人化學專業出身,浸淫家居餐廚領域多年,頗有一些心得體會,非常願意和網友們分享,也歡迎樂於此道的朋友們一起交流溝通,如果你也有獨特見解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廚房裡的化學


上了央視舌尖三後,章丘鐵鍋就身價暴漲,實際沒有這麼神秘,然後一把人工鍛造的鐵鍋只要開鍋、養鍋方法得當,都會達到不粘鍋的效果。不過現在鐵匠是越來越少,純手工打造的便宜的也要幾百元啦,但都能達到和章丘鐵鍋一樣的效果。


我把養鍋的經驗整理了一下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到大家。 普通的鑄鐵鍋出廠的時候,上面都會有一層防鏽的塗層。買來之後,在使用之前,一定要按照下面的步驟來做。

第一步,燒乾塗層。把鐵鍋放在火上乾燒,一邊轉動鐵鍋,一邊乾燒,讓鍋的內部任何地方都被燒到,不僅是鍋底那點地方接觸火源,鍋邊也要被燒到。乾燒的時候,那層塗層會變成難聞的煙氣,好像有毒,這個時候最好把換氣扇打到最大。

一直到不再有煙冒出來的時候,乾燒才可以結束。 然後自然冷卻,等到鍋變涼了,用鋼絲球或者一般的刷鍋用的刷子和洗滌劑把鍋內使勁磨乾淨。直到鍋內會變得光滑錚亮,接近銀色。

第二步,將鐵鍋放在火上,用肥豬肉在加熱的鐵鍋上來回蹭,將鍋內部全都蹭個遍,直到肉皮蹭薄,冒大煙.這個動作可以多重複幾次,把油最後都倒掉。(但一定要開油煙機啊)

第三步,讓鐵鍋吃油。把洗乾淨的鐵鍋放在火上立刻燒乾,倒入油,用中火,油的量要比平時燒菜的時候多一些,把鍋轉一轉,儘量讓鍋的內部都掛上油。 然後放進蔬菜,這個蔬菜炒過之後是要扔掉的,所以可以放進一些不太好的菜葉之類的邊角料。一邊轉動鐵鍋,一邊炒菜,讓鍋內的每個地方都掛上油。然直到菜都變黑了,關掉火,把菜葉倒掉。

第四步,把水汽烤乾。炒完菜之後,稍微等鍋的溫度降下來,到不燙手的程度,用溫水把鍋洗乾淨,這個時候不可以用洗滌劑。然後把鍋重新放到火上燒,直到鍋的水氣都被烤乾了,關火。

切記!鐵鍋不要做湯類的菜,(湯鍋和綽水用的鍋要另外準備一把)也不要盛放食物,每次用完刷淨,但不要再用鐵絲刷和洗潔精,(第一次用鐵絲刷和洗潔精主要是為了清理出廠時候的塗層和鐵鏽)然後放在火上燒乾水分,再抹上油保養。

不用半年就會養成一把沒有塗層的真正的不粘鍋。 養好了真的可以不用油煎蛋而不粘鍋的。 希望能幫到你們,歡迎留言交流!


葉落知秋200


章丘鐵鍋到底值不值得買?如果你對追廚具熱點感興趣,可以買一個試試看。

中式鑄鐵鍋是先人們經歷千年發展留下來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它的好處數不勝數,用過的人都知道。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講述過鑄鐵鍋的好處,大家可以作為參考。買不買章丘鐵鍋都可以,但是家裡一定要備一直鑄鐵鍋。


比起章丘鐵鍋,更適合中國家庭的鍋我更推薦它


還記得今年春節期間,《舌尖上的中國3》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再次成為討論的焦點。

與前兩季的高口碑相比,這一次的舌尖3憑藉著詭異的濾鏡、漏洞百出的內容、尷尬的故事情節,一經播出就在豆瓣遭受到了斷崖式低分。讓人不得不懷疑:這還是當初的那個舌尖麼?

但,與慘淡的評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第一集中曾被介紹的章丘鐵鍋,用純手工匠人的魅力與傳統工藝的匠人精神,征服了觀眾,僅在播出的十幾分鍾內就被一搶而空。

其實,除了經歷了千錘百煉的章丘鐵鍋,還有一種制鍋工藝——鑄鐵,早在2000年前就已經聞名天下,這種工藝比起鍛打鐵鍋來講,更為複雜、極具匠心。

一口好的鑄鐵鍋,全程需要9大工序113道小工序,澆鑄所需的砂模極為講究,唯有有經驗的匠人手工製作,才能做出最完美的砂模。一口鍋,一個砂模,這也註定了每一口鍋都獨一無二。

毛坯製作出來後,都需要由8年經驗以上的老師傅細細打磨、噴塗才算是合格。匠人匠心的參與,即使是日常的鍋器也有了屬於自己的生命力。

這種手工藝的傳承,直至今日仍在廣泛使用中,不光在中國,遙遠西方的米其林大廚們也格外鍾愛這種工藝。

甚至有位非常迷戀琺琅鍋的米其林大廚 Christian Constant,專門在法國埃菲爾鐵塔下開了一家主打鑄鐵鍋菜品的餐廳——Les cocottes。

鑄鐵材質的優越性讓米其林大廚也無法拒絕

這家餐廳沒有常規的碗盤,而是將食物放在鑄鐵鍋中直接上桌,這樣可以通過鑄鐵鍋良好的蓄熱能力,最大程度保留食物的

原汁原味,讓食物上桌的這一刻仍然保持風味,即使和朋友酒過三巡,也能吃到溫暖的食物。

除此之外,擁有2000多年使用歷史的鑄鐵鍋,自然也有它的獨特魅力。

最適合中國家庭的鍋

很多人都很羨慕舌尖3裡的大廚顛勺也能玩的這麼炫,但如果你沒有精湛的廚藝、也掌握不好火候,一鍋菜在你手裡稍不留神可能會變成碳哦。

而鑄鐵鍋相對穩定、受眾更廣一些,廚藝小白也可以把控好火候。

因為鑄鐵鍋厚實的鍋壁,可以讓鍋內的溫度相對可以保持在230℃左右,長時間穩定的油溫可以避免食材下鍋後溫度過高,出現外表已經焦糊,但內部卻依然夾生的情況。

不粘無油煙,吃的更健康

很多人選擇鍋器,第一個要求就是不粘、無油煙。雖然不粘鍋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卻只有2-3年的使用期限,如果使用不當,產生塗層脫落等情況,再昂貴的鍋也要淘汰掉才行。

但是,選一口鑄鐵鍋就沒有這麼多煩惱了。因為鑄鐵鍋的黑<strong>琺琅內壁有致密氣孔,當使用鑄鐵鍋時,油脂將滲透到氣孔中,形成一層物理保護膜,防止食物粘鍋

除此之外,一體澆鑄而成的鑄鐵鍋,可以令整個鍋身受熱均勻,溫度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防止過高的油溫催生油煙,而且可以讓食物的表面快速焦化,從根本上避免粘鍋的情況。

熱能穩定省燃氣,每年少花300元

鑄鐵鍋不光好用,而且還能幫你省燃氣!只要在使用前做好預熱,中小火就可以達到與普通鍋器大火使用的效果一樣。

因為鑄鐵鍋優秀的蓄熱能力,讓所產生的熱能,可以完全傳遞給食物。最明顯的感覺就是,站在鍋邊感覺不到熱氣撲面,非常適合在夏天使用。

而因為熱能的有效利用,平常燉紅燒肉需要1個小時,用鑄鐵鍋30分鐘即可完美出鍋,不僅省燃氣,而且還大大提高了做飯的效率。

經久耐用,每天僅需一分錢

在國外,鑄鐵鍋還有另外一個稱號:祖母鍋,因為只要用正確的方法進行保養,它壽命可要比不粘鍋、陶瓷鍋要久的多,一般的磕碰都不會造成鍋本身的損壞,甚至可以代代相傳。

雖然在烹飪時難免會接觸腐蝕鐵鍋的物質,但鑄鐵鍋多次使用後產生的油膜可以起到保護作用。而且只要在第一次做好開鍋,之後的每次使用,用清水沖洗即可,連洗滌劑都不需要。不久你會發現,粗糙的黑色琺琅內壁越用越光滑,越用越好用。

鐵器——迴歸自然的選擇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盲目追求不粘鍋帶來的快感,沒有化學塗層、補充鐵元素、少油少煙,人們逐漸迴歸到自然、健康的天然材質中,返璞歸真,讓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鐵鍋有了新的重生。

作為純手工製品,如果說章丘鐵鍋需要1秒鐘捶打一次,一口鍋光鍛打就得花10小時,一個鐵匠一天只能打一口鍋,一鍋難求,人人想買。

而鐵鍋不僅僅因為它的經久耐用,結合了歐德羅世界級製造中心強大生產線以及亞洲最大最全檢測中心,無論是質量還是產量上,都能夠滿足每個家庭對鐵鍋的需求。

猛火爆炒 做出家的味道

看完鑄鐵鍋這麼多的好處,是不是很心動?

很多家庭都喜歡使用圓底炒鍋,圓底炒鍋秘訣在於:

  • 無化學塗層,無毒害,獨特的回火技術練就食用高純鐵

  • 經特殊藍化處理,使表面形成氧化鐵層,不易生鏽

  • 保留食材自然本味,守護您和家人的健康

國內市面上的鐵鍋良莠不齊,二三十塊的劣質鐵鍋比比皆是。

此處偷偷安利一下自家歐德羅圓底炒鍋:

  • 獨特回火技術練就食用高純鐵,高速傳熱節能環保,蒸煮燜燉爆炒隨意切換

  • 鋼化玻璃與不鏽鋼無縫結合的鍋蓋,凸顯時尚簡約品味,更可輕鬆掌握烹飪進程

  • 鍋內壁經過高溫加熱處理,光滑細膩且持久防鏽,不滲漏不藏汙

  • 簡約時尚磨砂鑄鋼手柄,特以Y形空心設計,有效減少熱量傳遞,端拿舒適不燙手

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別看一口鍋只是件日常的器物,它所承載的是對生活的感知:媽媽牌紅燒肉、小姨家的燉排骨、第一次下廚時的西紅柿雞蛋、發燒的夜裡,愛人煮的一碗熱湯麵......

生活的情感,就這樣悄悄的被一口鍋包容。鍋器,沒有好壞之分,如果你廚藝超群、熱衷爆炒、喜歡在家體驗大廚顛勺、爆炒的感覺,一口鍛打鐵鍋就很合適你,如果你更喜歡穩紮穩打,享受做飯的從容,不妨試試安全、健康的歐德羅圓底炒鍋吧。


-END-


德國歐德羅


章丘鐵鍋,我是在看電視上才知道的,從小時候的記憶,家裡就是用的鐵鍋,也沒注意是,章丘鐵鍋還是鑄鐵鍋。

打開淘寶一看,價格非常的驚人!二三十的,二三百的,兩三千的,兩三萬的,竟然還有一個13W的,嚇死我了,真是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其實做什麼事情買什麼東西,不要盲目的跟風,適合自己的就是對的,13萬的一個鍋,一個老百姓怎麼能承受得起?有多少錢,買多少錢東西,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兒?

也許人家那個13萬的鍋,非常非常的好,非常非常的不錯,有幾個家庭能買得起?鐵鍋是好東西,肯定比那些有塗層的好。

現在,章丘鐵鍋已經到了,名聲不好,質量不好保證的地步,可以說是一副好牌,被打爛了,如果當地有熟人,或者認識這些匠人的話,可以買回來用用,畢竟是傳承了很多年的東西,肯定有他優秀的一面。

總之,現在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本身這個產品也沒有樹立什麼品牌,所以還是建議買的話,去本地好一點,網上就算了吧。


兵馬BM


最近很多都被章丘鐵鍋刷屏了,到底值不值得買呢?我覺得應該從下面幾點來考慮:

首先家裡要有會做飯,喜歡做飯的人,如果沒有,那買個鍋也沒有意義。

其次價格 現在章丘鐵鍋淘寶的價格是從一百多到幾千不等,如果花幾千來買,那是非常不值得的(有錢人除外),買過柴米油鹽的都知道,幾千塊在農村可以生活幾個月。而且一旦東西被曝光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假貨太多,無論是花一百多還是幾千多買到假的了,心裡都不爽。

現在很多都追求手工製作,對於有些手工製作的確實有意義,如雕刻的擺件,有欣賞價值等,但對於一口鍋來說,我覺得手工製作的,意義不大,不會因為是手工的做的菜就會好看,就會好吃,最多是讓我們能記住國內還有這門手藝。


家用的過建議買一些輕巧的,導熱快的,價格適中的就可以了,不是說越貴就越好,不能更瘋的追求。


禪艾一生


舌尖3可謂一夜之間帶火了章丘鐵鍋,將奄奄一息的鐵匠生意帶的火到不行

淘寶訂單更是漲到一千多一隻,發貨時間更是需要80天。

這兩天,濟南章丘區街道河莊村人頭湧動,全是衝著一把鐵鍋來。

牛鐵匠家中院子裡站滿了前來買鍋的人,“不少人一開始說買一個,過一會又說再加幾個,說是給親戚朋友買。更是有人直接訂二百個,但是店裡沒這麼多,他就說有多少買多少。還有找合作的,說是幫著往外賣。”

章丘手工鐵鍋宣稱:製造需要歷經十二道工序,再過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溫錘鍊,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直到直到鐵鍋內部能映照出人臉來。一道最簡單的清水炒雞蛋,便能看出其特點,不放一滴油,就能做到絲毫不粘。

這樣一個手工鐵鍋究竟有怎樣的能耐,能夠瞬間火爆,日本有“煮飯仙人”、“壽司仙人”,我們這個“鐵鍋仙人”一出,工匠精神便立刻將其點燃。

但筆者認為,手工的鍋和機器捶打的鍋比區別並不大,而且手工鐵鍋更重,使用更費力,使用效果甚至不如機器捶打的標準化產品,鍋好關鍵是鋼要好,鍋底導熱要快,不沾的話,靠的是塗層或者各色鐵鍋使用後形成的氧化膜。

鐵鍋的火爆反映的更多的是炒作和追風。


意簡生活


舌尖上的中國3,可謂成功的從1,2完成轉型,舌尖上的中國1,2講的是祖國地大物博,美味佳餚,經過一代代人不斷探索和嘗試所造就的美食,完美詮釋的是食物並不是把它單純的弄熟這麼簡單

舌尖上的中國3,完美的轉型成廣告促銷,產品代言人。就拿章丘鐵鍋而言,人們往往顛倒主次,一個食物的美不美味看的不是鍋,而是做菜的人,我便覺得拿這個事作為炒作確實辜負了舌尖上的中國,辜負了一大批看到肚子餓,流口水的觀眾。


第一: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經過一代又一代人反覆琢磨和嘗試造就的美食,除了一些特定的東西,需要特定的加工工具,如新疆的饢坑外,如果只是單純的一道需要經過翻炒的菜,卻覺得一口鍋能帶來前所未有的美味,那我便覺得荒謬了,就像你想寫一篇好的文章卻問,我要買支什麼筆一樣。五星級酒店的大廚們他們是否統一標配的就是章丘鐵鍋。會做菜的師傅就是一口普通的鍋也能燒出可口的佳餚,不會做菜的人,就算給你鮑參翅肚,你也能煮成一鍋屎。


第二:一道可口的佳餚,更多的是烹飪這道菜的師傅,對於用料的講究,對於調味的把握,對於火候的掌控,這才是主要所指,為什麼我們願意去一些高檔的餐廳吃飯或去美食攤特定的那幾家吃東西,我們並不是奔著他的鍋去,而是奔著這家的味道或環境。而這味道走和這鍋又有多大關係;

第三:一個精緻的花盆只是點綴,能讓花看起來更別緻,或和你所在的環境更協調,而非因為花盆的別緻,而讓花開得更豔。花開得好不好其實根本上來講和你用不用花盆沒多大關係。更多的是栽這棵花的人。章丘鐵鍋也一樣,我覺得你買了便是達到了導演做這集電視的目的。


綜上所述,我便覺得如果單純的是看了電視想買,便不值得買;如果說是對於文華或傳統手藝人尊重,那便可以買。


行者言七


章丘鐵鍋到底值不值得買?那得看從什麼角度來看這個事情:

一、個人消費力情況:首先得看你的消費力支不支撐,有人買一個喝茶的杯盞、買一把紫砂壺幾千塊,那又值不值呢?

鍋無非就是炒個菜,炒菜最重要的不在鍋,在於火候,火候掌握不好,給你個金打的鍋,你也炒不出一道好菜。

二、價格和價值:1、買鍋的人買的不是鍋本身,買的是鍋後面的故事,買的是手藝人那一錘一錘的精神,買的是種儀式感;2、買的人不用,用的人不買,有的人廚房都不下的,買了送人,送名廚,好廚配好鍋,一口鍋能側面體現這個廚師的身份和價值,你說值不值?3、買了倒賣的,1000塊買的,轉手2000塊賣掉了,值還是不值?

三、千金難買一喜歡:這種情況針對對物件有苛求的人,我有一朋友就喜歡收集老物件,家裡堆滿了多年前廢棄的老物件,各種民族的手工藝品,手工做的瓶瓶罐罐,這種人你千萬不要跟他講實不實用,值不值,只會顯得你外行。一出好戲裡面有一句臺戲“凡是稀缺的、不可再生的,你就囤積它,一定會值錢的!”


517食味


《舌尖上的中國3》如期播出,濃濃的美食氣息撲面而來。

食色性也,四個字其實是對美食最大的肯定。

一檔美食節目,卻讓一口鍋紅遍全國。這就是節目中力推的鐵鍋。

據說舌尖3播出之後,鐵鍋早已經脫銷,訂單都排到兩年後了。


對其中的商業手段不作評論,但是作為一個喜歡研究鍋碗瓢盆的居家男人,倒是覺得大可不必去搶購這樣的鍋。

分析一下:觀眾為什麼對這種鍋獨有青睞?

節目組的推薦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這口鍋自身的賣點:

賣點有兩個:一,純手工打製,二,三萬六千錘。


手工的,總是好,原生態,有情懷,這幾乎已經成為手工商品最大的賣點了。

打鐵這種古老的工藝,隨著工業化的進步,很多都被淘汰了。除了某些藝術品之外,就日常消費品而言,手工打製的打鍋,在一致性等方面,難道真比機制的要好?

如果好?好在哪裡?

在厚薄、鍛打的均勻性,難道手工真能和現代化流水線相比?

用這樣的鍋和機制鍋做同樣一個菜,誰能吃出其中的差別?敢請一試?


再說“三萬六千錘”這個概念,乍一聽,千錘百煉啊!

然而問題就出在千錘百煉上。在古代,金屬材料的處理一直是個高精尖的領域,主要是在兵器打製上。

性能優良的兵器,必須通過反覆鍛打,以除去雜質,使其中的碳含量達到一個合適的水平,所以千錘百煉是必須的。

所謂百鍊成鋼就是如此。


但是,現代金屬的冶煉加工工藝和熱處理工藝,已經能夠完美的控制材料的成分比例、溫度,鍛錘等現代化工具早已經能夠完全替代人工。

在很多人看來,付出的汗水和努力越多,回報就越高,產品就越好。然而並不。


所謂的三萬六千錘,已經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它代表的是效率的低下。

是低效率的“努力”。

一口鍋多少錢?一年生產幾口?能賣多少錢?有多少個師傅?這些師傅的年收入多少?這帳很容易算清。


不要說是鍋,就算是節目的主要賣點——美食,也不是原汁原味的全盤傳承,而是順應時代和顧客口味,既有烹飪手法上的推陳出新,又有食材處理上的器具之變。

唯一的意義,就是作為商品的賣點,和願意為此買單的人。

再說了,難道你買了那口鍋,又懶又饞的你就真能做出美食?

當然,如果確實喜歡,買一口用用也無妨。


脂肪故事


不值得,要買就買日本山田工業,或者日本進口堺刀司STEELTECH 鐵鍋炒鍋。別說我不愛國。。。你買一個試試。KAI貝印旬刀shun進口日本菜刀大馬士革鋼中華傳統菜刀,就完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