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城事丨2018年中國人均GDP兩萬美元以上城市已達15座


數讀城事丨2018年中國人均GDP兩萬美元以上城市已達15座

山川網:今日清明節,不佔用大家過多時間。我們來簡單分享一組區域經濟數據,後續合適時間再另行安排時間進行進一步解讀。

國際社會上,一般習慣使用國家或地區的人均GDP所處區間,來衡量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發展階段。目前比較通行的標準是:人均GDP在2萬美元以上為初等發達國家(地區),人均GDP在3萬美元以上為中等發達國家(地區)。

根據這一標準,我們綜合比對了已經公佈相關經濟數據的城市,發現截至2018年末,中國內地共有15座城市人均GDP超過了2萬美元(約合13.4萬人民幣)。

15座城市名單如下(可橫屏查看):


數讀城事丨2018年中國人均GDP兩萬美元以上城市已達15座


這裡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15座城市中,有兩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內蒙古鄂爾多斯(煤礦、油氣資源)和山東東營(石油資源)。這兩座城市之所以人均GDP數據較高,主要源於地區人口體量較少。

上文中我們提到的界定國家或地區發展階段的標準,人均GDP僅是重要的門檻之一,綜合經濟實力、科學技術水平、醫療教育水平等因素都是需要綜合考量的指標。顯而易見,鄂爾多斯與東營還距離發達城市相去甚遠。

其餘榜上有名的13座城市,除京滬2座超級城市外,江蘇上榜4座城市(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廣東上榜3座城市(廣州、深圳、珠海),浙江上榜2座城市(杭州、寧波)。武漢與長沙,則是中部地區唯二上榜的城市。西部地區暫時尚未出現上榜城市,這與西部地區經濟中心城市普遍人口體量偏大有關。

而如果對比南北差距,則已達懸殊的1:12。不過慶幸的是,佛山、青島、天津幾市人均GDP同樣已經非常接近2萬美元,大概率上在未來兩三年內均可實現突破。

可以清楚看到的是,人均GDP已經超過2萬元的城市,幾乎全部處於國家重點城市群中,潛在城市也盡在主要城市群中。

中國幅員遼闊,地域發展情況複雜。全域所有地區均實現國際“發達”地區標準,顯然並不符合客觀情況。而由區域中心城市帶動城市群,再由多個城市群共同拉動整個國家經濟實現跨越,已成大勢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