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城牆是怎麼沒的?

熟悉天津和來天津的朋友都知道,現在在南開區有一座鼓樓,周邊有四條馬路——東馬路、西馬路、南馬路、北馬路,還有南門外大街,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實際就是天津老城的範圍。在以前,鼓樓常常居於城市的中間,供報時和傳遞消息之用,天津也不例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鼓樓就是天津城的中心,東西南北四條馬路正是環繞著天津城的四條馬路,南門外大街就是城牆南門外面的大街。這些信息從地名就可以看出來。再看一張老地圖,出自道光年間的《津門保甲圖說》,表現了天津老城內部的細節信息。

天津老城牆是怎麼沒的?

《清代天津城內圖》

這張清朝時期的地圖,不僅標示了鼓樓、馬路、水坑等地點,還顯示了天津擁有環繞城市四周的城牆和護城河。那麼現在天津怎麼沒有城牆了呢,護城河又去了哪裡?這還要從100多年前說起。

1900年6月,八國聯軍攻陷大沽口,順利進入天津。 聯軍攻陷天津以後,天津城市一片混亂,到處是被戰火焚燬而倒塌的房屋和洗劫後的店鋪,屍橫遍野,空氣汙濁,用水汙穢,城市秩序混亂,治安、衛生狀況堪憂。

1900年7月30日八國聯軍成立臨時政府,管理城市事務。 管理機構幾經變化, 11月20日最終定為“ 天津中國城臨時政府委員會 ”(Conseil du gouvernement Provisoire de la cite chinoise de Tientsin),中文使用都統衙門的名稱。1902年8月15日,八國聯軍臨時政府將天津城市的管理權交給以袁世凱為代表的清政府。

在八國聯軍管理天津的這兩年多時間裡,都統衙門對天津城市從行政、城市治安、環境衛生、經濟活動、城市建設等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城市管理。天津的城牆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拆掉的。

城牆的拆除

都統衙門時期天津城市景觀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城牆的拆除和環城馬路的開通。 1900年11月都統衙門的會議提出,基於軍事目的和衛生的原因,建議拆除城牆。12月31日從西側動工拆除城牆,首先試拆20 米,以便了解城牆的結構,作為簽訂拆除合同的依據。

隨後,都統衙門支付給承包商現金10000元和大米10000袋,作為拆除城牆的費用,拆牆所得整磚歸承包商,碎磚和其他物料及地皮歸都統衙門所有,用來鋪修道路。城牆拆除以後,都統衙門隨即建起了環城四條馬路,方便了市民出行,改變了城市景觀,使天津從有城垣的城市變成了無城垣的城市,這在中國城市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變革。

天津老城牆是怎麼沒的?

天津老城

此後,中國的許多城市都仿效天津,拆除了城牆。 如 1906 年在漢口紳商的強烈要求下,湖廣總督張之洞同意拆除同治年間為抵禦捻軍修築的城牆堡垣,並在原址基礎上修築一條馬路。 相比之下,上海紳商拆毀城牆的要求卻屢受挫折,直到 12 年後的 1914 年才獲得官方批准。 後來,長沙、廣州、梧州等亦紛紛效尤,推倒了城牆。

天津老城牆是怎麼沒的?

城牆

修建道路與拆遷

修築道路,是都統衙門統治期間最突出的市政工程。都統衙門期間修築的道路主要有:開通了從日租界北界至都統衙門對面御河橋附近的一條沿河馬路,拓寬修直了穿城而過的南北東西兩條大街,以及一些小的街巷,在城牆拆毀後修建了環城馬路。

天津老城牆是怎麼沒的?

城牆

這些道路都用碎石鋪成,代替了幾百年來的石板路和黃土路。面對拆遷問題,具體做法是,公共工程局首先把拆遷房屋逐一繪出平面圖,並註明房主姓名、房屋面積等等,該圖一式兩份,一份交房主,一份送交都統衙門。 然後評估這些房產所在地的土地價值,以及準備置換這些房產的城區相關區域地塊的地價。因屬於建造馬路徵用的土地房產,都統衙門除撥給同等面積的土地外,每畝土地還另付75兩的費用。 土地主人可前往都統衙門,出示土地所有權及確切面積的證據,辦理各種手續和領取費用。

天津老城牆是怎麼沒的?

天津鼓樓

以上是城牆的過程簡況,八國聯軍臨時管理委員會在衛生、治安、經濟活動方面的管理情況如何呢?且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