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東里面說的老金溝到底有沒有。

老金溝以盛產黃金而聞名於世。老溝金礦位於黑龍江邊漠河縣西林吉鎮北43公里,北極村南32公里處,始建於1889年,史稱漠河金廠、漠河金礦局,現稱老溝金礦。“老金溝”的名字緣于山形地勢,從地圖上看,老金溝南北走向,東面山和西面山兩山對峙,中間是一條狹長的溝系,全長14公里,溝系的最東端凹下去,拐了個深彎,猶如一個鉤子。

闖關東里面說的老金溝到底有沒有。

100多年,沙土被篩淘過幾十遍,至今仍可淘到黃金,老金溝從發現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這裡的沙土已被篩淘過幾十遍,但是至今仍可以淘到黃金,可見這裡黃金儲量之豐富。老溝金礦於1989年建成投產,1990年黃金產量為4,433,295兩。 除1987年受5.6火災的影響外,年年超產,經濟效益較好。

闖關東里面說的老金溝到底有沒有。

老溝金礦1號船,單船產量突破2000兩,老溝金礦現有職工137人,礦址上有磚木結構辦公室、職工宿舍、食堂、材料庫、機修車間、發電站,有獨立的財務、材料後勤、行政等礦務機構。整個礦區除了生產用地之外還有李金鏞祠堂遺址,埋葬了5國500多名妓女的墓葬群、採金文化陳列館、胭脂亭。

闖關東里面說的老金溝到底有沒有。

1877年發現金沙後,遭到民間的瘋狂盜採,1877年,一位鄂倫春老人在黑龍江邊葬馬掘穴,發現許多金苗,並在老溝河底撈起一把河沙,河沙中金沫幾乎佔了一半,這一消息很快在俄羅斯的阿穆爾、西伯利亞、中國的黑龍江等地傳開。一個名叫謝列特金的俄國人,親自帶著礦師到老溝河谷考察,經過鑑定,其中含純金87.5%、白銀7.9%,其他雜質4.6%。

闖關東里面說的老金溝到底有沒有。

於是他糾集一夥俄人越過黑龍江來中國竊採黃金,中國的大批華人也來竊採,最多時達到一萬多人,僅1883年至1884年兩年就盜採21.9萬餘兩。

闖關東里面說的老金溝到底有沒有。

1887年,李鴻章督辦漠河金廠,1887年,新上任的黑龍江將軍奏請清政府督辦漠河金廠,清政府指令北洋大臣李鴻章督辦漠河金廠,調李金鏞主持辦理。李金鏞清政廉潔、苦心經營,將漠河金礦弄的是日趨繁榮,捷報頻傳,僅1889年清政府從這裡獲得黃金達兩萬兩。到1895年年產黃金已達5萬餘兩,達到了胭脂溝黃金開採的頂盛時期,歷史上都叫它“漠乾金潮”。

闖關東里面說的老金溝到底有沒有。

在這段時間裡,李金鏞一面組織生產,一面又派人把墨根到漠河的山間小道重修了一遍,並且每隔幾十公里建一座驛站,一共三十幾個驛站,以方便過往行人和馬匹休息,從而保證了礦區生產生活物資的供應以及黃金的外運。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黃金古道”和“黃金驛站”。

闖關東里面說的老金溝到底有沒有。

這裡的金子為慈禧太后換過胭脂,賜名胭脂溝,每年大雪封山前,這李金鏞都要派人把生產的黃金通過黃金古道進貢給朝廷。這些差人將這帶有脂粉味的黃金運進京城,向慈禧老佛爺奏報老金溝黃金開採情況時,慈禧老佛爺聽後是分外高興,馬上叫李蓮英安排人用這些黃金到法國購置高檔胭脂,供自己和後宮享用。自從這慈禧老佛爺得到了這能買胭脂的黃金,真是欣喜若狂。當聽說老金溝因妓女的存在而社會穩定,生產繁榮,且這兒生產的黃金自己又都用它買了胭脂,於是御筆一揮,賜名漠河老金溝為“胭脂溝”,就這麼著把個胭脂溝的小名給扶正了。

闖關東里面說的老金溝到底有沒有。

金溝裡的李金鏞祠堂,1890年,李金鏞的工作剛剛做出點成績,卻因操勞過度,早早的病逝了。為表彰他的豐功,經北洋大臣李鴻章奏請光緒皇帝恩准,在金溝林場所在地為李金鏞建祠堂一座,祠堂內有木雕像一尊,以木結構建造,至民國末年被毀。1997年在遺址上,以原來的結構方式對祠堂、胭脂亭進行復建,祠堂內設有李金鏞牌位,生平及當時採金所使用過的工具。

闖關東里面說的老金溝到底有沒有。

1900年俄軍入侵,漠河金廠解體,胭脂溝發現黃金距今100多年內,始終沒有停止黃金開採。據不完全統計,1908年產黃金27萬餘兩。1934年日本侵略中國,掠奪黃金11.76萬餘兩。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80年代以來,漠河黃金開採進入了大發展時期,在胭脂溝老溝河金礦投資建設了100升中型機械採金船兩艘,1989年至90年產黃金2.5萬兩。1990年以來,允許私人開採黃金後,引進湖南小型採金船來此採金。採金主要分為機械採金和手工採金兩種方式,機械採金又分為機械採金船和大溜槽,主要靠裝載機和推土機。

闖關東里面說的老金溝到底有沒有。

手工採金也是最原始的淘金方式。工具一般有金鍬、金鎬、金斧、金錘等;用木板釘成木槽,在底部放入毛氈,再放入梯子狀木格;一般由二到三人上溜,積料(礦沙)上溜(把礦沙鏟到溜上),舀水洗料,然後把毛氈上的重砂,用水舀到金簸子裡,用水搖,最後拿到的才是金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