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藥能少吃就少吃?

神風之主~羅


很多有高血壓問題的朋友,既不能嚴格的進行生活幹預來輔助控制血壓,也不願意選擇合理的藥物長期用藥來控制血壓平穩,甚至還有一些非常流行的謠言,比如經常會聽到有朋友說:“降壓藥能少吃就少吃”,這樣的謠言真的是害人不淺!

降壓藥到底該不該吃?

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都屬於原發性的高血壓問題,對於這樣的情況,如果是血壓值並未超過160/100的初級高血壓範圍,同時也沒有高血脂,糖尿病等其他影響心血管健康的風險因素,也沒有腎臟、眼底等方面的靶向器官損害情況,那麼可以考慮先不服藥,通過在生活上嚴格自律的方式來改善血壓情況。生活幹預控制血壓,我們說的很多了,就不多說了,簡單總結幾條,供大家參考——

  • 低鹽飲食

  • 調整膳食結構

  • 改善肥胖

  • 戒菸限酒

  • 堅持適度運動

  • 保持良好休息

  • 保持平和心態

如果通過生活幹預控制,血壓仍然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控制,或者不符合單純初級高血壓問題的朋友,中重度高血壓的朋友,都是需要在嚴格生活幹預的同時,啟動藥物治療。

長期服用降壓藥,注意血壓監控和測量,保持血壓的平穩,是減少高血壓帶來的心腦血管健康損害,減少高血壓對腎臟,眼底等其他靶向器官損害的根本。正確的認識服藥控制血壓的重要性,主要就是要明白,控制好血壓的健康獲益巨大,遠遠大於服用降壓藥可能帶來的副作用發生風險。

降壓藥長期服用會不會造成健康危害?

正如前面我們談到的,降壓藥長期服用,我們首先應該看到的是健康獲益,合理的應用降壓藥,控制好血壓,除了減少高血壓帶來的健康損害,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靶向器官保護作用。如對於有冠心病心絞痛問題的高血壓患者,氨氯地平除了能夠長效控制血壓以外,還具有減緩動脈粥樣硬化,改善心絞痛等方面的作用;而對於有微量蛋白尿問題的高血壓患者,服用普利類藥物或沙坦類藥物,就有改善蛋白尿,保護腎臟的作用。

當然,所有的藥物都有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和服用注意事項,降壓藥物也不例外。因為降壓藥物很多情況下,需要長期應用,因此,很多朋友更擔心這個“長期”服用帶來的副作用風險,但實際上,對於多數藥物來說,在不同個體身上,發生副作用的幾率不同,很多時候,如果沒有發生,或者身體耐受,一般也不會隨著藥物服用時間的加長,而突然發生,如果一旦發生,身體確實不耐受,那麼可以考慮換服其他種類的降壓藥物,來控制好血壓。當然也有極少數的降壓藥物,可能會因為長期服用發生一些漸進性的不良反應,如長期服用地平類藥物可能會引起牙齦增生,長期服用洛爾類藥物可能會引起血脂、血糖代謝的異常,但是否需要停服藥物或換服藥物,還應當諮詢醫生或藥師,根據服藥風險的高低,身體的健康獲益情況、服藥的必要性等多個方面來綜合判斷。

因此,瞭解藥物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在長期服用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可能出現的相關不良反應,如果一旦出現相應的不良反應,及時的就醫診察,確認是否是由於藥物引起,根據身體對於藥物不良反應的耐受性,及時的調整用藥方案,這才是更值得做的事情。

服用降壓藥的根本目的是控制血壓平穩,減少高血壓帶來的健康危害,除非你能控制血壓平穩,否則千萬不要能少吃就少吃,或者吃吃停停,這樣血壓高高低低,對於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有時候一旦發生問題,甚至是致命的。不要因為害怕一些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而放棄了明確的治療獲益,這樣做無異於捨本逐末,得不償失!


李藥師談健康


其實不光是降壓藥,其他藥(包括中藥)也一樣,能少吃就少吃,是藥三分毒嘛!但是,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少吃降壓藥應該是在血壓控制達標的前提下。如果因為少吃了降壓藥,血壓沒控制住,高血壓對全身血管(臟器)的損害一直存在,甚至出現心腦血管意外,那吃降壓藥本身的意義就不復存在了。

我們之所以吃藥,是因為患有疾病,需要藉助藥物去治療,以減少疾病的損害。而就藥物治療來說,應該是考慮治療的獲益大於藥物的損害才應用的,也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況且,現在臨床用於治療慢性病的藥物,總體安全性還是很好的。因為在慢性病的治療中,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我們現在臨床推薦的一線降壓藥物,都是經過很多大規模的臨床研究證實了療效和安全性以後推廣到臨床應用的,在臨床長期應用中也證實了藥物的總體安全性良好。但是,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每個人還有個體差異,個別人對不同的藥物還會發生過敏反應。所以,用藥期間要注意觀察,發現不良反應要及時調整。其實,臨床醫生在工作中也是很注意藥物不良反應的。醫院有專門的機構收集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國內還有專門的的藥物不良反應雜誌刊載這方面的文章以警示醫生。

我國2012年對全國18歲及以上居民的抽樣調查統計發現,高血壓的知曉率為46.5%,還不到一半;而高血壓的治療率只有41.1%,在接受治療的高血壓人群中,治療控制率是33.6%。這樣看來,很多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知道有高血壓的人一大半沒治療,治療的人中只有三分之一得到了控制,一路算下來,只有少數的高血壓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療和控制。這也是我國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如腦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發病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強血壓監測以早期發現高血壓,得了高血壓要規範治療,使血壓平穩下降到目標值以內(降壓達標),這樣,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進展。

吃降壓藥治療時,自己不要隨意停藥。因為服藥時血壓下降是藥物作用的表現,隨意停藥血壓會再度升高。也不要血壓高時就吃藥,血壓正常就不吃,因為等血壓高了再吃藥,高血壓的損害就已經形成了。還有,一些藥物突然停用會出現“反跳”(撤藥綜合徵),病情會出現反彈;再就是一些長效藥物,藥效消失很慢,停藥後過一段時間藥效才慢慢消失,會使一部分病人誤以為不吃藥血壓也是正常的。高血壓病人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藥物劑量,以達到最好降壓效果的最小劑量維持治療。如果血壓正常或偏低停用了降壓藥物,也還需要監測血壓。因為高血壓屬於慢性病,還不能徹底治癒,還有再次升高的可能,而有些患者血壓升高時沒有不適感,不容易覺察到。高血壓治療是長期的,貫穿患者患病後的生命過程,規範的治療可以有效延緩疾病的進展,有助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


降壓藥能少吃就少吃,但要獲得醫生的批准,在沒有更好的藥物治療情況下,最好遵從醫囑服藥,降低突發風險。

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持續或者不間斷升高為主要特徵(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臟、血管、腦、腎臟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改變、損害的臨床綜合徵。

血壓的高低不僅與心臟功能、血管阻力和血容量密切相關,而且還受到神經、體液等因素的影響,年齡、季節、氣候和職業的不同,血壓值也會有所不同,運動、吃飯、情緒變化、大便等均會導致血壓的升高,而休息、睡眠則會使血壓下降。

總的來說,高血壓與這些因素有密切關係:

1.遺傳因素(家族高血壓基因)

2.精神和環境因素(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等)

3.年齡因素(40歲以上者高發病率)

4.生活習慣因素(口味過重、吸菸、酗酒、缺乏運動等)

5.藥物的影響(濫用激素藥物等)

6.其他疾病的影響(過於肥胖等)

在我國,目前醫院主要向患者推薦口服降壓西藥控制血壓。常用的一線降壓藥主要有利尿藥、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ARB)、鈣拮抗劑等五大類。


中國藥聞


這個問題也不是特別到位。什麼叫能少吃就少吃?

吃藥和吃飯有同樣的道理。吃飯吃多了撐得慌,吃少了餓得慌。

吃藥也是同樣的道理。吃多了,血壓降得過低,吃少了控制不住。

當然,有人說,不吃最好。前提是,你沒有高血壓,或者高血壓通過生活方式改善,能夠把血壓降到正常。

我也反對過度用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問題是,多數人根據就堅持不下來。

接拿簡單的一個運動來說吧,每天慢跑30分鐘,能堅持下來的就寥寥無幾。

再說健康飲食,多吃蔬菜,少吃鹽,少吃紅肉,不多喝酒。很多人就根本受不了。

每天睡夠7小時,很多年輕人也做不到。

心態平和,不著急,能夠減輕壓力,不和人吵架。這怎麼可能,領導一批評兩句,立馬著急上火。

有相當多的研究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讓人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本就做不到。而且,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人,與吃藥降壓的人相比,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梗和中風都多。

人性本來就是貪婪的,懶惰、自私和貪婪就是人的本性,根本做不到。

當然,並不是所有高血壓一經診斷就需要用藥,目前指南建議,如果單純1級高血壓,也就是血壓在140-160/90-100mmHg的人,可以先不吃藥,先進行改善生活方式,實在不行再吃藥。

但是,如果有肥胖、糖尿病、吸菸、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等,就必須吃藥。

有高血壓的人,如果有毅力,能夠堅持好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把降壓藥停了。不是非得終生吃藥。

高血壓的藥物治療也需要定期測血壓,根據血壓調整藥物。比如,很多人夏天血壓會偏低,這是由於血管擴張的緣故。

總之,血壓控制要正好,不多不少,不是能少吃就少吃。


楊進剛


段醫生答疑在線🔑高血壓患者的正確用藥🔑

降壓藥能少吃就少吃,這句話沒有錯,但是有個前提——血壓必須長期、平穩達標。所以,正確的理解應該是:使用最小的藥物劑量,使血壓不僅達標,而且24小時波動要小,對於不達標或者血壓波動大就得調整劑量或者藥物種類。



高血壓患者的首要治療目的——降壓達標。

持續的血壓升高主要損害心、 腦、 腎、 全身血管等靶器官,一旦出現靶器官損害,想要逆轉是非常困難的,最終可發生腦卒中、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腎功能衰竭、 主動脈夾層等併發症。

首先,要降壓。降壓治療的目的是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達到目標水平,從而降低腦卒中、 心肌梗死和腎臟疾病等併發症發生和死亡的危險。

其次,血壓要達標。如果身體允許,最好將血壓降到<130/80,最起碼不能超過140/90。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收縮壓應控制在150以下,如能耐受還可進一步降低。

最後,血壓不僅要達標,而且要長期、持續達標。不能今天130/80,明天150/90;也不能早上160/100,晚上120/80。



所以,對降壓藥的服用要求:

(1)從最小的劑量開始,根據血壓情況,逐步增加劑量

(2)最好選擇長效製劑,每天服用一次,使一天的血壓波動小。如使用中、短效製劑,則需按要求服藥,每天2~3次,以達到平穩控制血壓。

(3)一種藥控制血壓差,可以聯合2種或多種降壓藥物治療,或直接選擇固定配比複方製劑。

(4)每天服用一次,長期堅持。不能血壓正常了就不吃了,不能吃吃停停,也不能因沒有不舒服就不吃藥。

(5)根據血壓情況調整藥物。光吃藥,不量血壓是不對的,血壓也是一個不斷進展的疾病,並會隨著很多因素而變化。

(6)服用降壓藥的同時,應該注意生活方式的調整,合理的飲食和運動能使血壓在一定範圍內降低,降低用藥量。


段醫生特別提醒:


(1)“降壓是硬道理”:早降壓早獲益;長期降壓長期獲益;降壓達標最大獲益。

(2)降壓不僅是個人的問題,家裡每個人都應該增強健康意識,有高血壓的積極治療。沒有高血壓的積極預防。

(3)科學降血壓,不要輕信:"靈丹妙藥"根治高血壓;保健品、 保健儀器降壓;高科技產品降血壓等。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先看一個真實的病例。

李大娘,76歲,患有高血壓多年,平時堅持吃藥,血壓控制的還不錯,可最近聽一位來家竄門的老朋友說,總吃降壓藥不好,傷肝、傷腎!


聽後,大娘怕了,停服了近半個月的藥物。

結果呢?

兩天來頭昏腦脹,看東西旋轉,走路不穩,測量血壓發現收縮壓最高達到了230mmHg,家人緊急撥打“120”將李大娘送到了醫院,做了頭CT檢查,幸好沒有發生腦出血,立即辦理住院治療,經過醫護人員精心醫治,使患者症狀有了明顯好轉。


患者的血壓一旦升高,死亡率就會比正常人升高,所以,剛發現血壓高或是血壓升高不明顯,患者都應該規範治療,不然不但延誤時機,還可能加速延心腦腎併發症的到來。



降壓藥不同於抗生素,沒有依賴性或者抗藥性,可以長期服用。但是很多人陷入誤區,主要有九個方面:

1、高血壓有症狀才需要用藥,沒症狀不需要用藥

2、血壓正常就可以停藥

3、血壓降得越低越好

4、血壓降的越快越好

5、頻繁更換降壓藥、更換就診醫生

7、單純依賴降壓藥物控制病情。

9、剛發現高血壓,先不吃藥,降壓藥有依賴性,吃上就停不下來了。

牢牢記住,並轉告需要的人吧!

本期名醫:瀋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一病房主任吳蔚


遼瀋名醫


沒人願意吃藥,更沒有人願意終身服藥。我們都知道像高血壓、糖尿病這幾種疾病一旦確診都是終身服藥,其實這也不等於就判了“死刑”,不是說得了高血壓你就是藥罐子了。

我遇到過很多的高血壓患者,有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血壓開始飆升了,而且吃的降壓藥都比老年人還多,老年人有吃一種降壓藥,他卻吃了3種降壓藥血壓沒控制不住,這是為什麼了?難道是他的身體素質就比老年人差?當然不是。我經常會說一句話:“健康從自己做起,健康從生活的點滴開始”,為什麼你會得高血壓,而同齡人的身體很健康,你可能會說:“我工作壓力大,我有很多應酬,我沒時間鍛鍊身體,我……”,等等,經常聽有些患者在我面前抱怨,身體是你自己的,去醫院看病不是你的身體交給了醫生,讓醫生給看病,看不好病就抱怨,甚至怒罵,這個時候就會出現醫患關係的緊張。你去菜市場用10塊錢買到等價的東西,但是在醫院你想用10萬元買你的命,能換回來嗎?你的身體健康要由你自己、醫生、健康管理師共同來維護。



所以主要想告訴大家,吃藥不是目的,主要自己管理自己的健康,找到影響健康的因素,對於能夠改變的我們改變它,不能改變的去預防,所有的藉口對於你的健康來說都沒有意義,因為健康是1,其它都是0。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試著從這幾方面做好,再加上醫生開的藥物,相信你的藥會逐漸的減量,到最後的完全不用吃藥。

更多健康知識,關注:“健康浩聲音”,讓您健康每一天。


健康浩聲音


藥物對人體的作用是治療疾病,有些疾病可以藥到病除,例如拉肚子,吃幾天止瀉藥就可以康復;而有些疾病是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治療,例如高血壓。



血壓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當血壓超140/90mmHg時即可診斷為高血壓,這是我國的診斷標準;2018年美國最新的高血壓診斷標準130/90mmHg。如果按照這個診斷標準計算,我國成年高血壓患者已超過5億。高血壓對人體主要的危害是破壞動脈血管內皮,膽固醇可以趁機在血管內皮安家,逐漸形成粥樣動脈硬化,增加發生心梗,腦梗的發病風險。

高血壓治療原則為綜合治療,除了藥物外,還有生活方式干預,如控制體重,規律運動,少鹽,合理膳食等。但當血壓超過160/100mmHg,就必須藥物治療了,當然高血壓藥物是能少吃就少吃。目前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有五大類:



(1)噻嗪類利尿劑。這是降血壓的基礎用藥,代表藥物有氫氯噻嗪,吲達帕胺。

(2)鈣通道阻滯劑。也就是地平類的降壓藥,最常見的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群地平等。

(3)b—受體阻滯劑。代表藥物有美託洛爾,阿替洛爾,比索洛爾等。

(4)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是普利類降壓藥,代表藥物有卡託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等。

(5)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是沙坦類降壓藥,代表藥物有氯沙坦,纈沙坦,厄貝沙坦等。

高血壓藥物的選擇:如無併發症者選任意一種均可;若合併其他疾病,則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多種藥物聯合治療,具體如何搭配需遵醫囑服用。降壓藥物首選長效類,既可以減少服用次數,又可以保持血壓的平穩下降,減少血壓波動。

最後善意提醒各位高血壓朋友:一旦確診為高血壓請一定遵醫囑按時服藥,不可擅自加藥減藥,甚至停藥。的確是藥三分毒,但比起高血壓可以引起心梗,腦梗的危害,降壓藥的副作用就小巫見大巫了,千萬別做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

(王芳,主管護師,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國家健康管理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我們分3塊來解決這個問題!

1是藥三分毒?錯!在現代藥理學研究下,很多藥物已經沒有毒性或者毒性很低了,比如治療便秘的乳果糖,鈣補充劑,益生菌等。就高血壓藥來說,絡活喜、雅施達、安博維等這些藥物的毒性很低,長期服用對人體的影響不大。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藥!

2高血壓藥不能常吃?錯。高血壓有個停藥反射,就是停藥後血壓會突然升高,對身體非常不利。就像一個被壓住的彈簧,突然鬆開,會彈的很高!想要停藥也不是不可以,就像一個壓住的彈簧,一點點慢慢鬆開,它就不會反彈了。高血壓也是需要慢慢調的,如果通過運動、飲食、藥物血壓可以下降,在醫生的允許下,也是可能停藥的。

3高血壓、糖尿病、哮喘很多慢性病都不能治癒,對於這些疾病控制症狀,維持穩定最重要。控制的好,患者也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活到80也不是事兒。但是隨便停藥,疾病控制不好,各種併發症接踵踏來!


阿卡醬醫生


高血壓藥能少吃就少吃,但要獲得臨床主治醫生的批准,在沒有更好的藥物治療情況下,最好遵從醫囑服藥,降低突發風險。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一旦患上高血壓病需要終身服降壓藥嗎?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不良的生活習慣增多,高血壓病症有年輕化趨向。

Q: 正常血壓和高血壓的定義

首先我們來普及一下什麼是正常血壓和高血壓,他們的定義和分類,見示意圖1。

(示意圖1:血壓水平的定義和分類)

血壓是由於心臟的跳動(收縮或舒張)向動脈送出。因心臟輸出的血液在流動過程中對血管內壁擠壓產生的壓力稱為血壓。血壓收縮壓<12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為理想血壓,血壓收縮壓120~139毫米汞柱,舒張壓80~89毫米汞柱為血壓正常高值,也就是說血壓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為正常血壓。

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持續或者不間斷升高為主要特徵(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臟、血管、腦、腎臟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改變、損害的臨床綜合徵。

Q:高血壓影響因素和危害

血壓的高低不僅與心臟功能、血管阻力和血容量密切相關,而且還受到神經、體液等因素的影響,年齡、季節、氣候和職業的不同,血壓值也會有所不同,運動、吃飯、情緒變化、大便等均會導致血壓的升高,而休息、睡眠則會使血壓下降。

總的來說,高血壓與這些因素有密切關係(見示意圖2):1.遺傳因素(家族高血壓基因)2.精神和環境因素(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等)3.年齡因素(40歲以上者高發病率)4.生活習慣因素(口味過重、吸菸、酗酒、缺乏運動等)5.藥物的影響(濫用激素藥物等)6.其他疾病的影響(過於肥胖等)

(示意圖2:高血壓與那些因素有關)

高血圧症與其他病症不同,高血圧症會不知不覺地侵入患者。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也逐步發展加重,經常會頭痛、眩暈的現象,並可能導致記憶和智力的顯著下降。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控制和治療,那麼疾病將會進一步加重心臟負擔,引起視力惡化和給身體重要器官帶來嚴重的不可修復的損傷。比如:大腦、腎臟、血管等。

高血圧症發展的同時某些身體器官可能會出現如下症狀(見示意圖3):

1、 大腦和眼睛:頭痛、眩暈、視力下降、頭部感覺脈動、反應遲鈍。

2、 心臟:心跳過快、胸腔疼痛、氣喘和浮腫。

3、 腎臟:口渴、尿頻、夜尿頻多。

4、 血管(動脈):肢體寒冷、間歇性抽筋。

(示意圖3:高血壓併發症)


在我國,目前醫院主要向患者推薦口服降壓西藥控制血壓。常用的一線降壓藥主要有利尿藥、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ARB)、鈣拮抗劑等五大類。

(示意圖4:降血壓西藥)


Q: 長期服用降壓西藥的副作用

西藥降壓都是利尿原理,時間長對腎臟傷害最大。

Q: 西醫專家說高血壓需要終身服用降壓藥,對嗎?

不對,治療高血壓病症關鍵在於解決心血管問題。增強心臟動力,防止動脈血管硬化,增加心血管彈性,清除毛細血管堵塞,降低外周血流循環阻力是治療高血壓病的基本原理。

任何藥物治療是先控制病情發展,改善或者提高人體本身的自愈力。如果不符合這條件,任何治療都是治標不治本。

目前所有的降壓西藥只能在血藥濃度有效的時間內暫時性地改善血壓環境,而這種改變是通過神經刺激強制性地打破正常的生理規律。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血壓的確下降了,但人體自身的血壓調節機制並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修復。隨著時間增長,長期服用降壓藥所產生的大量的藥物代謝毒素會沉積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變窄,最終使血管更加硬化,變脆,再加上降壓藥通過強力擴張血管,快速降壓,必然是已經硬化的血管更加脆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冬天的那些軟膠管是不是也會僵硬起來,血管也是這個道理,由於血管的僵化,壓力過大,就很容易爆裂開來。心血管堵塞加劇併發症,嚴重損害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危及生命。

可見,長期服用西藥降血壓並沒有真正解決高血壓問題。

(示意圖5:健康血管和硬化血管)

人體的衰老死亡就是心血管(包括微循環)不斷堵塞的過程。當血管有一部分堵塞以後,血流過空間突然變小,血流需要增大壓力撐開血管內壁,才能流得過去,如果堵塞得嚴重,就需要更大壓力才能撐開血管內壁。臨床辯證,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都是心肌變厚,彈性變差,心血管內瘀斑過多。我們團隊通過多年試用觀察,發現通過活血化瘀,解決心臟瘀斑、促進心肌恢復彈性,對降壓穩壓效果明顯,尤其通過科學配合田七、人參、沉香、阿膠、血竭、冬蟲夏草等多種名貴中藥,使高血壓患者短時間內感到胸悶、氣短、出虛汗、睡眠差等症狀得到緩解。在最近3年內,通過80多名患者治療和跟蹤,我們發現患者服用活血強心的中藥後,血壓在一個療程內就得到有效控制,大部患者的血壓降到正常高值內,氣短、心慌、睡眠差的症狀也沒有了。服用藥3個月後,心血管獲得很大改善,停用降壓藥後,血壓正常,不再起伏。可見,高血壓症是可以通過中藥治癒,不需要終身服用降壓藥。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