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怪到底有多怪?

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於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據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的“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鱔、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這其中以“難得糊塗”的鄭板橋最為著名。

扬州八怪到底有多怪?

這揚州八怪到底怪在哪呢?坎坷波折的經歷是最被世人好奇的。八怪本身經歷都很坎坷,他們有著不平之氣,對貧民階層深表同情。他們憑著知識分子的敏銳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人們以“怪”來看待,也就很自然的了。

扬州八怪到底有多怪?

他們都有特立高標的品行,對當時盛行於官場的卑汙、奸惡、趨炎附勢、奉承等作風深惡痛絕。八人中除鄭板橋、李方膺做過小小的知縣外,其他人均一生以“魯連”、“介之推”為楷模,至死不願做官。就是做過官的鄭板橋也與常官不同。他到山東上任時,首先在舊官衙牆壁上挖了百十個孔,通到街上,說是“出前官惡俗氣”,表示要為官清廉。

“揚州八怪”一生的志趣大都融匯在詩文書畫之中,絕不粉飾太平。他們用詩畫反映民間疾苦、發洩內心的積憤和苦悶、表達自己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嚮往。鄭板橋的《撫孤行》、《逃荒行》就是如此。 “八怪”最喜歡畫梅、竹、石、蘭。

扬州八怪到底有多怪?

他們以梅的高傲、石的堅冷、竹的清高、蘭的幽香表達自己的志趣。其中羅聘還愛畫鬼,他筆下的鬼形形色色,並解釋說“凡有人處皆有鬼”,鬼的特點是“遇富貴者,則循牆蛇行,遇貧賤者,則拊膺躡足,揶揄百端”。這哪是在畫鬼,分明是通過鬼態撕下了披在那些趨炎附勢、欺壓貧民的貪官汙吏身上的人皮,還了他們的本來面目。 在封建制度極端殘酷又大興文字獄的時代,他們卻敢於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無怪乎當時一督撫搖頭直稱“怪哉、怪哉”。 鄧拓在詠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時曾寫道“歌吹揚州惹怪名,蘭香竹影伴書聲”,可以算作對他們“怪”之特點的總結吧。

揚州八怪大膽創新之風,不斷為後世畫家所傳承。近現代名畫家如趙之謙、吳昌碩、陳師曾、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潘天壽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揚州八怪"的作品影響而自立門戶。他們中多數人對“揚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評價。徐悲鴻曾在鄭燮的一幅《蘭竹》畫上題雲:“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最卓絕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悲於奇妙,尤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