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折之城——遵義:中國紅色文化旅遊的聖地,和延安,瑞金並列

遵義市,位於貴州省北部,是貴州最大的工業城市,也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遵義還是中國著名的紅色革命城市。這裡留下了烏江渡戰鬥遺址、遵義會議會址、婁山關戰鬥遺址、四渡赤水遺址等紅色革命遺蹟。


一,烏江渡戰鬥遺址

烏江是貴州最大的河流,也是貴陽和遵義的邊界。在遵義和烏江交界一帶的烏江沿線,有著當年紅軍長征途中強渡烏江的歷史遺址,其中比較有名的有茶山關遺址、猴場會議遺址和烏江渡遺址。

轉折之城——遵義:中國紅色文化旅遊的聖地,和延安,瑞金並列

其中烏江渡遺址位於千里烏江第一鎮的烏江鎮,這裡是貴遵之間的交通要地,現如今又貴遵高速公路,川黔鐵路、渝貴快鐵等線路經過此地。明朝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播州土司楊應龍成在此和貴州宣慰司的交戰,是兵家必爭之地。

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召開甕安猴場會議,確立了“建立川黔邊新蘇區根據地。首先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地區,然後向川南發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務”。的目標。隨後,紅軍發動了強渡烏江戰役,並取得勝利。紅軍順利進入遵義,為遵義會議召開創造了條件。

轉折之城——遵義:中國紅色文化旅遊的聖地,和延安,瑞金並列

2月底到3月,蔣介石派遣五十九、九十三師從貴陽北進,渡過烏江,企圖奪回遵義城,遭到失敗。在烏江渡一戰中,國民黨兩師潰不成軍,淹死無數,被俘虜的人數就有1800多名中央軍,這是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蔣介石中央軍在遵義烏江的慘敗,哀嘆“這是國軍追剿以來的奇恥大辱”。

二,遵義會議會址

遵義會議會址位於省遵義市紅花崗區老城紅旗路。會址原本是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建於30年代初,為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現如今以成為了遵義市的地標性建築。

轉折之城——遵義:中國紅色文化旅遊的聖地,和延安,瑞金並列

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遵義城,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司令部與一局即駐在這幢樓房裡。中共中央在15日至17日在此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通過了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史稱“遵義會議”。遵義會議中,糾正了博古“左”傾錯誤,初步確立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除了遵義會址以外,這裡還有紅軍山烈士陵園、紅軍總政治部舊址、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舊址、紅軍群眾工作部舊址等重要的紅色遺址。2007年,遵義市政府投資7000多萬元在此打造了紅軍街,被稱為“中國紅色旅遊第一街”。

轉折之城——遵義:中國紅色文化旅遊的聖地,和延安,瑞金並列

1935年3月,中共中央又在苟壩召開會議,會議成立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三人團,完成了遵義會議改變黨中央最高軍事領導機構的任務。進一步確立和鞏固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2011年7月1日,苟壩會議舊址對外開放。

轉折之城——遵義:中國紅色文化旅遊的聖地,和延安,瑞金並列

三,婁山關戰鬥遺址

婁山關,位於遵義市匯川區和桐梓縣的交界處,是大婁山的主峰,海拔為1576米。 婁山關附近地勢十分兇險,這裡千峰萬仞,重巒疊峰,峭壁絕立,被稱為“黔北第一雄關”。這裡曾經發生過許多著名戰爭戰役。清末西南大儒鄭珍曾寫道:“山勢西來萬馬奔,大婁一勒九旗屯。天隨地入藤羅峽,入共雲急虎豹門。”;莫友芝也有詩留下“大樓高壓萬峰顛,鳥道才容一線穿”。

轉折之城——遵義:中國紅色文化旅遊的聖地,和延安,瑞金並列

播州楊氏建立後,婁山關成為播州北部的防禦要塞。1600年,明朝派遣6省共24萬軍隊圍攻播州,其中婁山關之役是其中最重要的戰役之一。明末貴州大詩人吳中藩曾在此寫下《婁山關感事》:“王圖霸業久摧殘,血跡燒痕尚未寒,和形帶影才兩個,杜鵑聲裡據徵鞍。”後來這裡又發生了許多戰役,太平天國大將石達開曾攻陷這裡。

轉折之城——遵義:中國紅色文化旅遊的聖地,和延安,瑞金並列

1935年2月,經過了遵義會議後,蔣介石命令40萬軍隊圍堵紅軍,毛澤東指揮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戰役,而後又在婁山關戰役中獲得勝利。毛澤東在戰鬥寫寫下了著名的《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如今,婁山關已經稱為著名的紅色旅遊基地和重慶人避暑的天堂。

轉折之城——遵義:中國紅色文化旅遊的聖地,和延安,瑞金並列

四,四渡赤水遺址

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的圍追堵截的危險境地中。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川黔邊境,尋找戰機。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三個月的時間六次穿越三條河流,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圍剿之間,在運動中大量殲滅敵人,取得了紅軍長征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這就是著名的四渡赤水戰役。

轉折之城——遵義:中國紅色文化旅遊的聖地,和延安,瑞金並列

赤水河,為中國長江上游支流,古稱安樂水,在雲、貴、川三省接壤地區,全長523千米。赤水河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所以赤水河是國內唯一一條沒有被汙染的長江支流。赤水河歷來就是川、黔間大宗貨物運輸的重要水道,特別是川鹽入黔的主要通道。有詩云:"茅臺斜陽映赤水,殘陽幾葉販酒船。獨竹飛流飄然過,縴夫逆行步步難。”在赤水河上,因為航運,興起了五大古鎮,這五大古鎮串聯起了一條經典的旅遊線路。

轉折之城——遵義:中國紅色文化旅遊的聖地,和延安,瑞金並列

現如今,在赤水河沿岸的所有古鎮都保留著許多紅軍遺址。如仁懷茅臺鎮的茅臺渡口,習水的土城渡口和四渡赤水紀念館,丙安紅一軍團紀念館(紅一軍團在全國唯一的紀念館)和一渡赤水紀念碑等等。仁懷市、赤水市和習水縣都列入了中國紅色經典旅遊線路。

轉折之城——遵義:中國紅色文化旅遊的聖地,和延安,瑞金並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