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奔潰

剛剛,朋友給我發微信問我:看了那個騎車逆行的小哥沒有,成年人奔潰真讓人心疼哦!接到微信的時候,我真沉靜在工作的海洋中,根本沒時間看新聞。等到晚上回到家的時候才開始圍觀這個事情。

成年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奔潰


這個新聞是說

杭州一小夥騎單車逆行,交警把他攔下後,小夥接到一個電話,沒想到打完電話,小夥子摔了手機,徹底崩潰了。

“我壓力好大”

“每天加班到十一二點”

“我女朋友要我送鑰匙”

“我其實不想這樣的”

一般發生這樣的事情,網友們都會對事件有所分歧,然而,這次的觀點卻出奇的一致,都在安慰這個小哥。

對小哥的理解,何嘗不是對自己的理解。

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難熬的日子,總有一些人無法想象的心酸。只是我們早已習慣把情緒調成靜音,不再輕易在人面前哭泣。

成年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奔潰


最近在朋友圈有個熱文《成年人的奔潰守則》

說的是成年人奔潰之前還要理性分析,

講究什麼是可控、能接受的奔潰成本,然後再決定懂事、高情商、不影響他人的奔潰。

成年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奔潰


一個下著大雨的夜晚,

一個男人坐在路邊捂臉痛哭,

桌子上是幾個空酒瓶,人來車往顯得他好像被全世界拋棄。

我們不知道他究竟發生過什麼事情,只是看著就忍不住覺得心酸。

這其中有無盡的委屈我們一看就能知道。

成年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奔潰


一個大男人,坐在寒冷的雪地裡,一邊啃麵包,一邊流淚。

沒人知道,此刻他在忍受什麼。

沒人知道,在此之前他剋制了多久。

成年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奔潰


還有前一段時間在華山棧道上自己解鎖釦跳崖的男子,在跳崖後不久屍骨就被找到了。

在網上傳出的視頻我們可以看到

在往下跳千一刻,他貼心的看了左右兩側貼壁通過的遊客們,確定自己不會碰撞他人後,一躍而下,像是做上下樓般簡單的事情。

這樣的“懂事”,我們不知道他是承受了多少次奔潰,心理重建,才會做這樣的決定。

成年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奔潰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說:活在這個世界是件太不容易的事,到處都是各種枷鎖束縛著你,稍微動一下,就會冒出血來。

作為普通成年人的我們,不順的時候幾乎每天都在經歷這樣的日常

臨時接到老闆追加的任務,趕不完的deadline;

無理的甲方,否定了你所有的辛苦努力;

再遇到水逆情況,比如上班塞車,文檔沒保存電腦就死機了,叫了外賣沒筷子,擠地鐵被“鹹豬手”.......

在那些全世界都與我們作對的日子裡,我們不知道自己能撐過第幾關,甚至不知道會因為哪件事情奔潰。每天都在心裡默默想著:我要辭職,要自由。

光是維持一份普通的工作,平凡的生活,就已經拼盡全力。

也許在外人看來,你已經有讓人羨慕的生活和工作,委屈彷彿就是一種無病呻吟的存在。

滿地雞毛的生活,沒有人比你更懂。

網絡博主曾經發起過一個話題:你有什麼不敢讓父母知道的事?

成年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奔潰


評論最高5w讚的評論是這樣的:

成年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奔潰


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平靜,實際上心裡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

不會摔門砸東西,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里。

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致了,也不說話,也不真的崩潰,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成年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奔潰


這樣的人太多了,有時候你看見一個人笑得很甜,很大聲,但其實她的內心早就崩潰不已。

有時候你看見他正在沉穩地開車,但他腦海裡想的是“還不如死了算了”。

成年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奔潰


曾經在一期《奇葩說》裡,柏邦妮說:心裡有很多苦的人,要多少甜才填得滿啊? 馬東說:你錯了邦妮,心裡有很多苦的人,一點點甜能就填滿。

我們在崩潰前夕,應該給自己一點點“甜”

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最大的焦慮來源:下個月會更好嗎?信用卡能還上嗎?工作會有前景嗎?還能和前任複合嗎?

這些問題,很少能夠馬上就被解決

焦慮永遠沒有盡頭,可是,我們應該活在當下,把自己從擔憂和不確定中拯救出來。

不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所憂慮,不被當下的外界環境而左右,不沉溺於過往而被牽絆

想象自己是一個80歲的老人,因為人生中曾放棄和逃避過無數困難而後悔不已。當我進入那個老人的心態中之後,我會對自己說,我現在最希望的,就是可以再年輕一次。

然後睜開雙眼,我已經再年輕一次了

太宰治在《晚年》這本書裡寫到,

我本想這個冬日就去死的。可正月裡有人送了我一套鼠灰色細條紋的麻質和服作為新年禮物,是適合夏天穿的和服。那我還是先活到夏天吧。

找到一些寄託,也是給自己一點點甜的方式。成年人的自愈,有時候並沒有那麼難。

成年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奔潰


就像李誕說過的: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