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為什麼不容易招人?

NB000


關於中國電子製造業,我們經常讀到“用工荒”的新聞,特別是富士康、比亞迪、昌碩這樣的用工大戶,一年到頭地缺人,他們在春節的時候缺人,因為員工要回家過年,常常要等到元宵節之後,才肯回來上班,但訂單不等人,況且,美國蘋果客戶很難理解中國員工之於春節的重視,資本家總是認為:只要錢給到位,員工就會留下來組裝iPhone;此外,每年的暑假也是其人力狀態最混亂的階段,其中混雜著大量學生工,他們純粹是來消耗時間,賺一些生活費用,體驗生活而已,絕難成為技術熟練的員工,一旦開學,製造業會在短時間內流失大量“短期工”,有時候會直接導致停產。

工人招募、新人期培訓、良品率的下降,都會使企業付出很大的成本,特別是工人招募,富士康和昌碩幾乎要動用全部的手段來“搶員工”,不僅向地方管理者申請援助,希望將招聘指標下放到各村鎮的千家萬戶,同時,自殺式地競價爭搶資源,每招聘一名員工,支付派遣公司六百到七百元錢,派遣公司也看中這一點,規矩是:費用高者,得人!

在這種背景下,專家紛紛會診,他們一致認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而且流水線上的工作環境、薪資待遇都遠遠比不上快遞、外賣、直播等行業,企業把高額的費用給到派遣公司,卻不惠及真正一線勞動的員工,如此邏輯,頗令人費解,但如果考慮到電子製造業的訂單狀況,以及流水線工作本身的性質,或許就會釋懷,富士康、昌碩並非不能留人,而是實在沒有必要,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管理者不能把一個人長期留在流水線上,正如卓別林的喜劇片段:一個工人回家的路上,依舊覺得自己在流水線上,不同地揮動扳手;美國學者則認為:流水線會讓人變得愚蠢,蠢到極點卻不自知。

廉價勞動,流水線工人是資產還是負擔?

企業宣傳的雞湯中,總會有一句相似的話,意思是: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比之土地、設備、材料更具有價值。顯然,這裡的員工應該特指一些“有高價值”的員工,企業希望他們能留下來,把學識、經驗、能力、思維以及客戶關係一起留下來,同時,我們也不得不理性地承認,如此員工不包括:流水線上的員工,他們在訂單充盈時,更像是組裝手機的機器或者工具,而在訂單下降時,就會立刻變成企業的負擔,變成財務部門報表中的成本數字,這些話聽起來有些刺耳,但在製造業卻是不容爭議的事實。

相信熟悉製造業的人都知道,管理者最討厭的就是訂單波動,非常不幸的是,蘋果的iPhone訂單就是“波動中的極品”,他們在iPhone6時代達到最巔峰,也因此把整個產業鏈的胃口撐大了,富士康、昌碩以及整個蘋果產業鏈都因此投入大量的土地、設備、材料、人力費用,但是自iPhone X之後,訂單的數量出現大幅度滑坡,此前投資的土地、設備尚未收回成本,就變成了閒置資產,每天都在折舊。

與此同時,大量的流水線工人遭遇停工,逐漸地放棄該工作,直到今年,iPhone訂單的變化更加鬼魅,一方面,新iPhone因定價太高,訂單減少,另一方面,蘋果持續降低售價,總給產業鏈一種“訂單馬上就回來”的幻想,企業常常僅因幻想,就會準備足夠的資源,於是,真正考驗企業經營水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手中的資源,既不能閒置浪費,又不能因缺乏準備錯過訂單。在如此背景下,富士康、昌碩只能構建起一種奇葩的“用人體系”,他們會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支付給普工的基本薪資要高於最低薪資標準,當訂單充盈,企業想留住員工,就會通過加班費、獎金的方式提高其收入;而當訂單下降時,企業要遣散部分員工,就會通過取消加班、獎金等措施,讓流水線員工自行離去。

如今iPhone訂單變化大,代工商們不可能長期保留這些員工,況且,流水線上的工作已經被日本傳來的工作分解表,變得非常簡單,並不需要太多時間來打磨技能,註定了流水線工作的流動性,總之,不是留不下,實在是沒有必要留,更何況,坐流水線,加夜班向來是一碗青春飯,有些製造業的管理者深諳此道,也不願看著員工常年枯坐於此。

對抗變化,製造業如何保住生意?

代工商要想保住生意,經營好自己的企業,關鍵因素絕不是考慮如何留下基層員工,他們有更重要的東西要留下,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客戶關係,事實上,代工廠有90%的命運都掌握在客戶手中,如富士康、昌碩的命運簡直就是捏在庫克手中,他們能拿到這些訂單,全賴之於客戶關係的維護。早在2003年,富士康就同蘋果做生意,主要產品應該是iPod或者MP3什麼的,彼時的訂單可能並不賺錢,但郭臺銘高明之處正在於“捨得”花重金來維繫關係,據說他和喬布斯、庫克都是關係非常好的朋友,也是全世界前幾位見識過iPhone的人之一。過去十年,iPhone如日中天,iPad/iWatch卻表現得差強人意,但富士康依舊保留相關業務,甚至虧錢完成訂單,目的就是維護好客戶關係,昌碩剛接iPhone訂單時也是“血流不止,斷臂求生”,畢竟,誰也說不清楚:眼前生意,到底有多大潛力?

其次,製造企業會重點挽留優秀的管理者、商業拓展者以及處理政府關係的核心要員。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郭臺銘的一個尾牙晚宴,經常會誕生十幾個百萬富翁,換句話說,企業會花重金留下,真正具有高價值的員工,這一點,在臺灣幹部的薪水方面體現的淋漓盡致,製造業年薪達到百萬人民幣的管理者並不在少數。

與此同時,郭臺銘也積極遴選大陸幹部,使其組織本土化,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給他們加工資、發股票,甚至分配一套住房,筆者雖然沒有見到官方消息,但由富士康贊助的商業住宅小區早已高樓林立,居住著自家的中層大陸幹部,這些措施足以看到經營者的用人策略:高價值者,已經擁有很多,但要給他們更多;低價值者,擁有很少,但會隨時被拿走。相信隨著自動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富士康、昌碩等代工廠,更加不會重點思考如何挽留流水線上的普通員工,大概率事件,應該是“機器取代人工”,徹底消滅手工崗位,事實上,郭臺銘百萬機器人計劃雖然擱淺,但一條條半自動的iPhone生產線已經成型,未來的世界將會更加殘酷,裝配工人需要認真思考如何另謀出路了。(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科技新發現


對於為什麼富士康不容易招人,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得從內外兩方面看。一個是行業整體就業環境 ,另一個則是從富士康內部找原因。

一、勞動密集型產業整體就業現狀

中國勞動力年齡人口已經從2011年的94072萬人,下降到了2017年的90199萬,減少了近4000萬左右。

安徽今年上半年有72.3%的企業存在招工難現象。湖北二季度有58.8%的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認為存在招工難問題。四川上半年存在缺工企業佔比77.8%。上海奉賢區統計局調查發現,七成以上企業認為存在用工成本上升、招工難的問題。

而年輕人很難做這個行業,老一代人一般都讓子女上大學,很多家裡都是獨生子女,更不會願意幹比較累的活。”

所以不難得知現在勞動密集型行業整體招工都不好!

二、富士康的人血饅頭

2009年七月,富士康25歲的工人孫丹勇從宿舍樓房跳下自殺。他被控弄丟了一臺iPhone原型機,被保安毆打。
2010年,富士康被指控為“血汗工廠”。當年至少有14名僱員自殺,大多數是跳樓。
2011 年五月,富士康在深圳工廠大樓外安裝安全網,減少了自殺數量。但是當年仍然有至少4名僱員跳樓。
2012年一月,武漢富士康工人抗議。2012-2013年之間有三名富士康僱員跳樓自殺。

2018年1月,31歲的富士康工人李明從鄭州市的一棟樓跳下身亡。

這些惡性事件,嚴重影響了富士康的招工形象。

到底咱們是去給人打工的,還是給閻王爺打工的?誰還敢去?

工作強度大,待遇低

讓我們看一下網友描述的富士康工人工作狀態:

“我實習100天,最後一個月連續上了一個月的夜班,30多天,中間沒休息過一天,累死了,都快扛不住了,但那個月也就拿了3000多工資。

生活方面還是比較好的吧,宿舍熱水啊,免費洗衣,免費上網(每個月十幾個小時吧,前提是你得有時間去上網),免費打桌球(每人限次數),晚餐有水果,那時候每天下班之後累的要死,下班之後洗澡之後趕緊睡覺~

短時間還可以,但是幹長了,真受不了。


換作是你們,你們想去富士康嗎?


馮起升


富士康公司大,用員多,每天離職或者自離的人多過招進來的工人數,近幾年並非富士康出現招工難,其它工廠也出現招工慌問題,馬雲曾經說過導致這樣的原因就是因為工資低,而我們所在的城市消費高。在工廠省吃儉用,依然所剩無幾,在管理上過於十分嚴格,過於機械化,人不是機械,上班都需要交流,必定坐在那裡一座就是一天,晚上還要加個班,很多工廠上班不準說話員工都變成啞巴了,一天10多個小時,誰也憋不住,這是很嚴重的錯誤管理,在員工心裡這就是一個高壓線,其次按照現在消費水平上夜班補貼不能低於15元,因為富士康所在的幾個城市都是各個省內發達城市,吃過快餐也要10多塊。最後補充一句,很多和富士康一樣的工廠,飯堂的生活待遇極差,而且要從每個員工們的工資里扣除每個月的生活費,卻吃的極差,餐後還要另外買點營養的副食品犒勞自己的身體,很多人都怨聲載道,綜合這幾點,試問一個人能夠在這樣的環境待多久,錢沒掙幾個,還被公司把身體拖垮了。


六圈看世界


當初由於生產成本高,富士康將深圳的生產基地往內地搬遷,而富士康遷入地都是河南、四川這些農民工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卻還是感到招工難。事實上,招個白領並不難,而是要招一線工人卻非常困難,而且職工的流動性太大。

那麼,為啥富士康會出現招工難的問題呢?首先,現在經濟水平提高了,很多新行業出現了,大大緩解了就業壓力。比如家政服務、家裝、超市、連鎖餐飲、快遞外賣、開網店等,這些大規模出現的行業都在和工廠爭奪人手,於是導致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再者,隨著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計劃生育全面鋪開以來,80後、90後、00後的人口越來越少,他們這批年輕人除了要求工作環境好、有發展前途外,還要企業給予優厚的薪酬。而富士康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是做代工的,利潤空間提升有限,也就很難大幅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發生留不住員工現象就不難理解了。

再次,在富士康上班工作繁重,又吃不好,還沒賺幾個錢,長此以往,很容易把身體給拖垮了。曾有人反映,富士康在管理上過於機械化,但人不是機械,上班都需要交流。在富士康一天工作10個多小時,而且還不準說話,誰也無法長期忍得住。很多專家曾勸郭臺銘用機器人替代人工,這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同時,富士康的飯堂生活待遇極差,而且要從每個員工們的工資里扣除每個月的生活費,還吃得不好。如果想犒勞自己,就只能另外掏錢買點副食品。試問在這樣,工作重複且機械化,吃不好,還沒賺幾個錢,又容易拖垮身體的地方,有誰願意長期的幹下去呢?

最後,富士康工作的收入極不穩定,波動太大。在每年9、10月訂單的旺季,加班不受限,每天最多12小時,吃飯時間也在內,有班加就有獎金,可以拿5000元以上。如果遇到沒什麼訂單的淡季,人多了,沒班加了,收入只能拿1000多,工資的不穩定,自然流動性大。

富士康不容易招人的原因是多層面的,這既有代加工企業工作辛苦、工種機械且枯燥,看不到發展前景有關,也有收入波動,有訂單就幹,沒訂單就散的環境有染,更與現在已經有更多服務性行業可以接納外來務工人員。與其他行業相比,作為代工廠的富士康就不具備什麼競爭優勢了,人員流動性大,發生招工難就不難理解了。


不執著財經


大家好,我是職場問答達人九品職麻官,富士康不容易招人嗎?其實富士康從來不缺人。

用比較專業的話來說,富士康就屬於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但是通俗的講,其實就是人多,這樣的公司往往員工基數比較大,一個小問題可能就會引發連鎖的大問題,一個小事件就可能被解讀為大事情。比如很簡單,富士康的成都公司可能今年招人有點困難,於是很容易被解讀為富士康開始不好招人了等等,但其實每年想去富士康的人,據我看到一些新聞資料顯示,其實還很多,因為相比很多小型私企來說,富士康這類大型企業的管理往往更規範,雖然加班也是不可避免,但是至少加班費還是按規定發的。

但是即便這樣,我想富士康之所以會被認為不好招人,其實我更覺得這是因為人們不希望更多的人去富士康,這可能和2010年的“N連跳”有關,也可能是人們對於製造業企業流水線工廠的固有的印象。加上現在很多人偏向於從事銷售工作或者乾脆創業,對於工廠化的工作已經好感不在,所以人們潛意識不想去富士康我想也還是可以理解的。

以上僅是個人關於這個問題的一點看法,歡迎大家多提意見。


九品職麻官


好多年前學《新概念英語》,有篇課文講一個都市裡的小藍領,每天出門都要一身白領職業裝打扮,到工地上再換上工裝,下班時再倒騰一遍——目的就是為了告訴家人他是個白領。後來終於找了個“白領”工作,但收入少了很多,那他也很高興,因為終於可以被人叫“Mr”了。

那個時候根本就沒讀懂,現在很容易理解了:藍領不僅工作辛苦,社會認可度還低,因此願意幹的人就少。

回頭說富士康招人的問題。富士康現在招工難,當初從深圳往內地不斷搬遷,其遷入條件就是當地要幫助招工,而且其遷入地都是像河南、四川這些農民工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要注意他只是招工人難,招白領並不難。

主要原因在哪裡呢?

經濟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是最主要的兩個原因。

經濟水平提高,很多新行業出現了,比如家政服務、家裝、超市、連鎖餐飲、快遞外賣、網店……這些大規模出現的行業都在和工廠爭奪人手,導致僧多粥少的局面。

人口結構的變化無需多言,二胎放開了,以後可能連多胎都要放開,這一切的大背景就是出生率和出生意願都在急劇下降,勞動力的供給在下降。

現在幹個小公司,人工成本已經是一個很恐怖的開銷,慢慢地這也會傳導給大公司,要不大家都在喊“產業升級”呢!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玩不下去了。

富士康比較難的地方還在於,他是做代工的,利潤空間提升有限,也就很難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留不住員工,招工其待遇吸引力也不大,更會加劇招工難。

也許,用機器大規模替代人工,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職場簡史


大家瞭解的富士康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呢?如果沒有親身在富士康工作裡做過工的話,更多來自新聞媒體報道的信息。作為計算機、通訊、消費類電子等產品的研發、產生商,富士康業內是赫赫有名的。最為我們熟知的是蘋果系列的產品都來自富士康的加工和組裝。那麼除了在廣東、華南需要大批量藍領工人外,研發技術也需要很多員工,所以富士康的招聘容量是比較大的。但由於前些年的富士康的負面新聞,也的確給大眾印象是一家壓力非常大的企業。在廣東,有非常多的廠房、工業園。行業包羅萬象,但共同點都是非常單調枯燥的生產作業。這幾年的農民工用工荒帶來的餘波影響依然存在。一些私企老闆跟我們說,現在藍領工人不好招,很多農村原來的務工者現在都不出來,因為太辛苦,覺得背井離鄉不值得。而且年輕人現在真的選擇餘地很多,如果沒有豐厚的待遇是不願意來的。富士康這幾年的薪資待遇也在提高,但對於整個大的氣候藍領緊缺的情況下也沒有繞開這個缺口。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富士康之前的跳樓事件,的確會給很多應聘者留下一些疑慮,企業也在做非常多的人性化的關懷的措施,比如企業設立了員工關愛中心,定期做減壓的心理輔導,同時注重員工的能力培養,有比較完善的培訓機制。作為生產一線的員工,也創造較好的住宿環境,體貼入微,在細節上做到溫暖。這些舉措都是為了吸引員工加入的積極措施。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精英菌點個贊哦~點擊右上角關注無憂精英頭條號,瞭解更多職場支招!


無憂精英網


大家好!我在成都富士康廠區(業成科技),2016年3月31日進廠,當年8月選擇了自離,今年6月24日,又去面試了。運氣還好,公司啟動了離職返聘,進去就是去年轉正工資,沒有再經歷3個月試用期,(試用期底薪少200多)現在還在職,9月,10月工資超過了5000以上,是旺季,加班不受限,每天最多12小時,吃飯時間也在內,中午一小時吃飯,最多隻能工作11小時,我工作時間是7點半到晚上7點半(白班),19點半到早上7點半(夜班),加班在內哈!正常工作時間是4點半下班,按勞動法支付加班工資,會繳納五險一金。現在還有旺季獎金。富士康的工資制度,很適合公司的需求,旺季時有錢賺,也有人來,旺季過了,人多了,沒班加了,就自然很多人選擇離開,公司也不需要這麼多人,富士康長年招人,就因為這樣,流動性太大了。我去年自離是因為崗位,我一直做不好,壓力大,也不給我換崗位,本來就做不好,夜班更難熬,我是半夜1點過,選擇離開的,臨時起意,業成科技自離是有工資的哈!試問全國有多少工廠能做到,這點還是很好。車間是無塵車間,非常乾淨,封閉式,進出車間會過安檢門,常年溫度23度左右,不冷不熱,就是要穿無塵服和戴手指套,這種工作場所很多人不習慣。員工們其實很喜歡旺季,因為有更多班加,工作量不變。越招不到人,在裡面的員工才有利,人多了,加班就少了。招不到人,對於基層幹部,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工資懸殊太大,有班加有獎金,可以拿5000以上,如果什麼就沒有,也可以拿1000多,工資不穩定,自然流動性就大,這是最主要的問題。


手機用戶50334200077


富士康招不到人,完全是自己作的。

第一、四年過去了富士康產線員工工資沒有漲一分錢。

第二、富士康以往旺季拼命招人,淡季就絞盡腦汁把員工以各種理由安排到其他地區的富士康工作。另外想盡辦法對員工進行違紀處分,甚至開除。

第三、這兩年招工,給中介安排的派遣工兩個月就返費黑5000元,早知道,老員工,淡季半年也存不到5000塊。

第四、目前,各種物價飛漲,富士康不僅不漲工資,居然還想盡辦法把師級幹部降職降薪為員級員工。


好奇心星球人


富士康太多數招裕展的員工。。裕展icGe部門吧,工作累,生產部管理吧也太垃圾,組長天天到產線罵員工,那個聲音大,一個車間都能聽到,請假還要寫報告的,一個小錯動不動也就要你寫報告的,完成沒有郭臺銘總裁所說的人生化管理可言,,車間產線吧,標配十個人做的工位產量幾千,車間一直大量缺人就八個人來完成產量,有一個人還是線外人。時不時來做一下,從上班低頭忙到下班一直堆制具的,制具五六斤重。一天拿幾千次,焊接機機器不穩定,生技一天到晚被呼來喚去調機,唉,壓力大。心累累,這垃圾裕展大量缺人。把員工當牛使,,工資又低,。。。不信進去試試。。今年在這部門產線只做了一個月生技,堅決辭工走人,車間100個男的10個阿姨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