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二十幾萬人的滿清,為何短短几年,就平定了大明的江山和人心

區區二十幾萬人的滿清,為何短短几年,就平定了大明的江山和人心

入主中原後,只有二十幾萬人口的滿清到底憑什麼統治偌大的、文化先進的中原民族呢?當時的漢族,無論在人口數量、文化、科技、經濟水平上,較之於滿清都有著絕對的優勢。但是,清軍入關後,整個大明,就如一個沒有力氣的懦夫一樣,雖然帶甲者百萬,但遇到只有二十幾萬的八旗,卻表現得非常孱弱,這其中究竟原因何在呢?

區區二十幾萬人的滿清,為何短短几年,就平定了大明的江山和人心

原因一:國力的大量消耗

明朝末期的戰力雖然說不上很強,但是畢竟國力雄厚。尤其是對於火器的運用,更是讓明軍戰力不可小覷。就算是局部的失利,也絕不會影響到國運的改變。滿清入關後,明朝軍隊兵敗如山倒,主要一個原因就是在此之前國內流賊之亂,朝廷因為徵繳政策和南北戰略的不穩定,導致大量精銳的消耗殆盡。

區區二十幾萬人的滿清,為何短短几年,就平定了大明的江山和人心

原因二:無法利用關內關外有利形式,導致功虧一簣。

很多人都說明朝亡於嘉靖,或者亡於萬曆,我們暫且先不做是非判斷。天啟年間,至少在遼東地區,由大學士孫承宗親手設計的關寧防線,也幾乎讓當時勇猛的八旗毫無辦法。於是這群辮子軍只能辛苦的繞道長城最薄弱處,翻山越嶺的爬過來。就八旗這麼點兵力爬過來,也只能搶個劫。要說做其他的,比如奪得大明江山,恐怕就是痴人做夢了。

區區二十幾萬人的滿清,為何短短几年,就平定了大明的江山和人心

我們可以這樣看,只要關外的軍隊別擅自做主,或者自己作死,滿洲的八旗就是拼光了老本也休想進來。這從袁崇煥兩次守衛錦州城的戰果就可以看出來。因為對付只能靠騎兵作戰的後金,明朝只要做三個動作就可以,裝彈,瞄準,開炮。可以說即不用和八旗的人對砍,也不用擔心會被亂箭射到,在大量的殺傷敵人有生力量的情況下,又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自己的安全,天底下沒有比這更好的選擇了。

區區二十幾萬人的滿清,為何短短几年,就平定了大明的江山和人心

我們再看看關內,首先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陝西的旱災。面對陝西的旱災嚴重,朝廷中是有人清楚的,他們不但派遣了專門的人前去調研,還將陝西災荒的情景寫成奏章遞給崇禎御覽。從這篇奏章中,我們瞭解了當時最真實的饑荒現場。首先就是人們因為沒有糧食就開始吃野菜和樹皮,等到樹皮吃完了,就開始吃土,一直吃到肚皮發漲下墜而死。土是沒有辦法吃的,於是人們開始吃自己的同類。這份調研報告中就詳細記載了,當時吃人之後的情景。根據記載:人吃下人之後,兩眼就開始發紅,然後就會發熱,全身燥熱無比,最後暴斃而亡。

區區二十幾萬人的滿清,為何短短几年,就平定了大明的江山和人心

再看《明實錄》的記載,崇禎總是把自己的子民掛在嘴上,搞得好像對自己的子民很關心一樣。動不動就發佈《罪己詔》。用一句當年小編的老師罵小編的話,就是虛心接受,死不悔改。面對這樣的災荒,崇禎依然對這些處在生死邊緣的人收取重稅。最後被逼得沒辦法,只能揭竿而起,謀得一條活路。

內政的無能,關外的瞎指揮。對於事情死板的處理,以及官僚的作風,面對民眾災荒的漠視,是激起民變最大的原因。

區區二十幾萬人的滿清,為何短短几年,就平定了大明的江山和人心

原因三:看似一身正氣的背後,其實是腌臢的私利

大家在上學的時候,都該看過張溥寫的《五人墓碑記》,講的是民眾反抗收稅的事情,最後由率先五個反抗交稅的人被執行死刑而結束這場騷亂。這五個人分別是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

很多人都把這個看作是民眾反抗魏忠賢的英勇事蹟,可是要知道,這五個人的身份是什麼,他們都是商人。而寫這篇文章的人張溥又是何背景呢?他是復社最重要的組成人員,也是復社曾經組建的元老之一。

區區二十幾萬人的滿清,為何短短几年,就平定了大明的江山和人心

魏忠賢雖然不是什麼善類,也不是什麼好人,但是有一點大家要清楚,他雖然壞是懷,可他並不想讓明朝滅亡,因為他無論權勢如何滔天,畢竟也只是一個皇帝邊上的太監,奴才。是永遠當不了皇帝的。所以面對國家日益枯竭的財政收入,魏忠賢只能多向工商業獲取,可是這就侵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其結果就可想而知。

區區二十幾萬人的滿清,為何短短几年,就平定了大明的江山和人心

因此一等到魏忠賢自殺以後,這項賦稅就基本沒有交過,同時明朝後期經常面臨兩線作戰壓力,使得朝廷只能更加的向毫無勢力和辦法的農民追繳,農民因為日益增長的賦稅加重,辛苦一年,連肚子都吃不飽,再加上天災,最後只能鋌而走險。惡性的循環,導致情況越來越糟糕,最終失控。

區區二十幾萬人的滿清,為何短短几年,就平定了大明的江山和人心

面對農民的反抗,崇禎也是一味的鎮壓和剿滅。要知道,從各方面的歷史記錄中可以看出,其實李自成並沒有想過要做皇帝。1644年,在北京城門口,只要他李自成揮一揮手,存在了兩百多年的明朝就會瞬間崩塌。但是李自成依然很恭敬的寫信給崇禎,希望封自己一個西北王,然後自己會幫助皇帝剿滅盤踞在西北地區的匪徒。面對這樣的條件,崇禎依然還是瞻前顧後,左右為難。想這樣做吧,怕被人恥笑,如果真的這樣做了,又怕壞了自己的清譽。

最後,崇禎自己找了一個死得快的辦法結束了他卑微而又殘酷的一生。

區區二十幾萬人的滿清,為何短短几年,就平定了大明的江山和人心

原因四:名分很重要

在《微微一笑很傾城》中,肖奈就對貝微微說過名分很重要。名分重不重要呢?

崇禎是死了,但是這個傢伙就算是死,也死得讓江湖上暗浪洶湧。他明知道把自己的兒子送去南京,可以繼續國家的傳承,可他偏不幹。最後弄得斷子絕孫,也搞得南明數個小朝廷都在為爭論誰是正統而弄得四分五裂。

特別是在後期的南明,數個小朝廷成立,都各自為政,無法統一抗清勢力,彼此之間還為了爭權而相互傾軋。左良玉的清君側就是因為名分沒確定而導致的直接惡果。

區區二十幾萬人的滿清,為何短短几年,就平定了大明的江山和人心

原因五:拼死拼活的,卻幹不過做PPT的

在今年年末,有一個節目視頻火了,表演的內容就是新東方的一線工作人員吐槽自己公司弊政的。其中有一句很經典的話“拼死拼活,幹不過做PPT”。在明朝這種“拼死拼活,幹不過做PPT的現象就非常嚴重。例如袁崇煥,曹文詔,孫傳庭以及盧像升都是拼死拼活的,而那些做PPT的就是類似只會打嘴炮的復社和東林黨。再加上崇禎個人的領導素質極差,只知道讓自己手下的人背黑鍋,自己從來都是撇得清清楚楚,長久以往,誰還會真心的和這個老大幹,最後只能自毀長城。

區區二十幾萬人的滿清,為何短短几年,就平定了大明的江山和人心

明朝終於在崇禎扭曲的人格統治以及國內利益集團的作用下灰飛煙滅了。從這樣的歷史事件中,我們能學到什麼樣的經驗教訓呢?歡迎在留言區留言、評論,同時也祝大家新年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