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黑暗森林中的“星際地球”剩餘的兩個星際飛船後來怎麼樣了?能想象一下嗎?

遊戲人破曉


三體鐵粉不請自來。

說實話,三本書看了好幾遍之後我才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按照原著的時間軸來算,從爆發黑暗戰役到第一個外星球被成功殖民,時間應該有四百餘年。這期間發生的故事,咱可以分析猜測一下。


兩艘飛船總共一千二百餘人,雖然身處無依無靠的星際空間中,但他們的物質應該並不匱乏。黑暗戰役後,只有最先發動攻擊的“終極規律”號被徹底摧毀,剩餘的“自然選擇”號等三艘恆星級戰艦保存完好,使最後倖存的“藍色空間”號擁有了足夠的補給和冬眠艙、發動機等備件。藍色空間號加速離開“墳墓”時,那三艘戰艦已經被拆得只剩下外殼了。


沒過多久,“藍色空間”號就遇到了四維碎塊,並對四維空間做了非常系統的研究。在四維空間裡,他們找到了四維高級文明遺留的“幽靈船”。艦長赭巖率領“藍色空間”號的工程團隊和科學家團隊,在四維空間中進入外星飛船,獲取了大量高級文明的先進科技,並通過逆向研究破解了曲率驅動引擎的技術。當“萬有引力”號和“水滴”接近時,曲率引擎的藍圖應該就已經繪出了。

通過四維空間俘虜“萬有引力”號和兩個三體探測器後,艦隊擁有了三體科技樣品和一個巨大的“閒置空間”,既萬有引力號一公里長的引力波發射裝置。廣播已經發出,“弦”失效了,這個巨型圓筒很快改變作用,成了一個微城市。生活區、冬眠區、工業區、生態區、實驗區等依次建成,黑暗戰役的戰利品終於物盡其用了。一年後,“星艦地球”迎來了第一批新生兒,他們的降生,給漂流在宇宙深處的人們帶來了莫大的心靈安慰,希望正在不知不覺中掩埋絕望。

二十多年後,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曲率引擎終於試製成功,以較低能耗光速穿越遙遠距離可以實現了!新引擎裝備完成後,赭巖總統提議改變航向,迅速尋找帶有宜居行星的星系建立新世界。於是,黑暗戰役50年後,章北海的一件制服和部分遺骸被裝入救生艙射出飛船,繼續向原目標星系飛行;藍色空間號和萬有引力號則開始轉向,啟動曲率引擎,以光速飛向DX3906方向(大致)。

九十年後(飛船上三十天),星艦地球兩艘飛船到達目標星系,減速泊入目標星球軌道。這就是一號世界,是一顆氣態巨行星的衛星,略小於地球,有液態水和原始的生態系統。一號世界的環境類似於早期火星,地質活動頻繁,二氧化碳佔大氣的60%左右,其他是氧和氮等氣體,有大氣環流,故可以直接呼吸,環境評價二級。星艦地球給三百名志願拓荒者留下了三分之一的補給,兩艘星艦平分備件後馬上各自啟程,分頭去尋找新的世界。



黑暗戰役後不到三百年,星艦地球已經成功殖民了三個星系(第四號世界正在進行環境改造)。曲率引擎小型化早已成功,三個新世界都在開足馬力生產中小型曲率飛船以防止遭到清理。到此時,星艦人類共有三萬餘人口,恆星際曲率飛船九十餘艘。三個世界貿易交流活躍,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類文明不斷突破自我,一派欣欣向榮。但怕什麼來什麼,三號世界暴露了。

黑暗戰役後第333年,未知文明的運輸船隊發現了三號世界,之後馬上進入光速逃離。三號世界隨時可能遭到黑暗森林打擊,全人類緊急商議對策,最終選擇了黑域方案。經過全員表態,星艦人類中共有三千多人渴望過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他們選擇留在三號世界。還有一千多人渴望新的世界,或者想親眼看到宇宙的終結,他們選擇走進那一百艘“末日飛船”,以三號世界為起點,放射狀啟航,用飛船曲率引擎的航跡將三號世界包裹起來。此後,三號世界徹底隔絕,遁入黑域。



黑暗戰役後第409年,關一帆到達“藍星”,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看過三體的就都知道了。

這裡我只說了個大概,時間可能有誤差,而且寫著寫著就成流水賬了。畢竟四百多年的時間,肯定會發生許多值得寫出一部小說的故事。落筆至此吧。


復活的章北海


這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也整部《三體》中最具爭議的問題,星艦人類在400年左右的時間裡如何成長為一個強大的文明,他們的迷航往事到底是怎麼樣的?如果要展開想象,起碼要解釋以下的幾個問題:

速度困惑:星艦人類15%的光速,700年如何跨越了286光年的距離?

作為末日之戰前建設以核聚變為燃料藍色空間號,全功率加速一年以上只能達到光速的15%,萬有引力號略有提升但提升不大。兩艦在公元2278年(威懾紀元63年)威懾後開始遠航,到2691年(銀河紀元409年)年,約500年的時間就已經跨越286.5光年的距離,並實現光速科技先後建立了4個殖民地?這在正常情況下是不符合常理的,只能說中間有奇蹟的出現。

光速疑惑:在沒有資源,沒有實驗條件,沒有基礎科學家的情況下,如何實現了光速科技?

地球人類在有充足資源保障、充足人才儲備的情況下,先後從2294年(廣播紀元16年)到2348年(掩體紀元11年);2373年(掩體紀元36年)到2401年(掩體紀元64年)兩個時間段約100年的時間實現了光速科技。而星艦人類卻在毫無實驗條件,只有7名基礎學家,又資源匱乏的流浪途中實現了光速科技?也非常不符合常理,只能說有奇蹟的出現。

人群疑惑:星艦人類總人口只有1200人,憑什麼繁衍了巨大的人口?

藍色空間和萬有引力號一共只有1415人,除去返回地球的約200人,最終只有1200人左右遠航。從生物學的角度而言,1200人在保證男女各半的情況下,只能勉強保持人類繁衍,星艦人類如何在短時間內繁衍了大量的人口,征服了4個世界?只能說奇蹟!

結論:在正常的情況下,在如此苛刻條件的制約下,星艦人類有沒有可能實現光速科技併成長為強大的文明?答:沒有!關一帆並沒有透露,或者根本不知道星艦人類星際迷航的關鍵。

作為星艦人類最後一個甦醒的基礎科學家,事實上關一帆對星艦人類的迷航往事並不清楚,在他甦醒的時候,星艦人類已經突破了光速科技,他對星艦人類的往事其實並不清楚。

關一帆所透露出的一個關鍵信息是,宇宙也是豐富多彩的,有慈善家、藝術家,這說明星艦人類在航行過程中事實上得到了未知文明的幫助。

星艦人類迷航想象:

星艦人類在經歷過四維空間後,事實上改變了原來章北海既定的航向,轉而航向艾AA新發現的目的地也就是藍星附近,在這期間應該得到了未知善良文明的幫助,不僅大大提高了航速,而且獲悉了光速科技的核心秘密,使得星艦人類最快300年左右的時間到達藍星附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藍色空間號最終成了人類博物館的文物,說明最終到達藍星的確實是兩艘飛船。

在星艦人類出發的300年後,也就是約2578年到達的藍星,開始進行拓荒。同時展開實驗實現了光速科技,並先後殖民了四個星系,期間有1個世界因為懷疑自己已經暴露,將自己封死在黑域。總之,從關一帆的講述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到,星艦人類事實上和外星文明的交往非常緊密,從和外星文明的交流中實現了自己技術的提升。從一個側面也說明了,一個文明走向太空,走向宇宙的重要性,困守自己的母星只能是死路一條!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三體第一艦隊身上,作為航速只有1%,連智子都不能建造的艦隊,也通過深空遠航實現了自己文明的蛻變!

全息解讀《三體》,深度解讀科幻,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書中已經說了,在程心和AA登錄“我們的星星”後遇到關一帆,關一帆已經說了!

人類經歷三體事件後分兩個部分,一個是太陽系人類,已經被降緯;另一個就是藍色空間號和萬有引力號的宇宙人類!

而關一帆就是宇宙人類的科學家,他講述了宇宙人類的命運:宇宙人類重新建立了人類文明,通過三體人的科技還建立了不少小宇宙!所以說,人類並沒有完全滅亡,而是傳承了下來!

在宇宙末年,迴歸運動中,歸零者通過宇宙度膜向所有小宇宙和大宇宙種族廣播,其中就有人類語言!

凡是還沒有滅絕的種族,都會接收到自己語種的語言,最後的廣播包含170萬種語言,其中就有人類和三體人的語言,所以宇宙人類傳承了下來,直到宇宙末年


雲蘭天嫋


原著中最後借關一帆之口,大概描述了一下兩艘飛船的人類,也就是關一帆說的“宇宙人類”,並且科技發展的很快,對於宇宙也更瞭解,但是總體科技還是低於三體星。

至於中間如何發展的,具體發展成什麼樣,作者給了讀者自己的想象空間。

當然,劉慈欣也在訪談中說過了,不會去再寫三體中裡面的一些展開想象的事。

所以也只能讀者腦補了。

個人覺得應該是找到了一個適宜生存的星球,並且和三體星“流浪”的人群也有過單方面遠程接觸。

同時,在宇宙流浪的過程中一步一步發現了大神級別文明的討論,包括那些規律的“矛和盾”。

在到了星球之後,由於流浪過程中的發現,導致科技飛速發展,但是在黑暗森林法則下,還是偷偷的慢慢發展。不過,雖然慢,也有了幾個星球的“領土”。


哐哐有態度


《三體》黑暗森林法則,不是什麼新鮮的科幻理念,而是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謬論。我以為:這正是讀《三體》所要剔除的東西。

現在,我來回復標題所問:

1,若雙方遵守黑暗森林法則,那麼,必有一死。活下的也會遍體鱗傷。

2,若雙方求大同的,那麼,雙方健康地攜手共進。


滬生泉


留下一點點想象空間吧,不是讓你們編故事


亦幻羽0


首先很抱歉,我對這個(三體)確實沒多少了解,或許解答不了你的問題,希望下面的朋友可以給予你一個準確的答案。祝你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