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抗倭援朝戰爭(十三)蔚山之戰失利後明軍的調兵遣將
上一篇小院講到第二次抗倭援朝戰爭中的蔚山之戰,感興趣的朋友請查閱之前文章。
第一次蔚山之戰的後果,前文已講過日軍方面,再來分析一下明軍方面。
戰略目標沒有實現,聯軍死傷超過萬餘,這顯然是場大敗仗。楊鎬、麻貴先後逃跑,表現更為不堪。
怎麼向朝廷回報,這成了個大問題,如實稟報,顯然對己大不利,必須瞞報,問題就成了怎麼瞞法。
先問下各營,儘量少報死傷,最後各營報上來的傷亡為2000多人,這幾乎比實際傷亡已經少了一半。這個數字還是令楊鎬十分不滿,他的意思是逆轉戰果,報稱大捷,而士卒死傷只有百餘人,這與實際戰鬥差距實在太大,贊畫主事丁應泰無法容忍,據直向朝廷回報了戰敗的事實,楊鎬隨後被罷職候查,這還是因為首輔趙志皋替他說話的結果,否則斬首也不算過分,參考前面講得南原之戰的楊元。
1598年1月蔚山之戰結束,明軍損失慘重,軍心不穩,需要修整。日軍也有所忌憚,收縮防線,不敢輕易出擊,1月到6月間,雙方有一些小規模的戰事,沒有發生大的戰役。
不過,在這段時間裡,明軍幹了幾件大事。
一、增兵。
蔚山之戰結束後,明朝意識到靠第一批入朝的4萬明軍無法擊敗數倍於己的日軍,麻貴也不是李如松,不具備進退自如的實力,於是增派都督陳璘以兩廣之兵,劉鋌以四川之兵,鄧子龍以浙江、南京之兵趕至增援,這樣,在1598年年中,明軍在朝鮮的兵力達到了11萬左右。
二、換人。
虛報戰功的楊鎬被罷職候查,換上了萬世德。萬世德是萬曆名臣,進士出生,雖然是文臣,卻是將門之子,喜好騎射,被稱為文武全才。可惜死得太早,1603年歿於薊遼總督任上,年僅56歲。如果主持薩爾滸之戰的是萬世德而不是楊鎬,結局可能會有所不同。
三、調水軍。
在蔚山之戰中,正是由於聯軍沒有制海權,導致日軍援兵從海上繞開明軍的堵截,直接出現在了背後,使得戰事最終轉勝為敗。不過在接下來的水站中,他們將要面對一個可怕的對手:陳璘。陳璘久在浙江和廣東沿海對抗倭寇和土匪,積累了豐富的水戰經驗,奉調入朝後,陳璘率兵13000人,戰船550餘艘馳援朝鮮,被任命為水軍提督,統轄明、朝聯軍水軍。
講到水軍,有一名朝軍將領不得不提,就是李舜臣。李舜臣由於受到黨派傾軋,之前甚至被逮捕下獄,後來被允許白衣從軍。等朝鮮水師在漆川梁之戰中全軍覆滅後,朝鮮已無人可用,只得再次起用李舜臣,經過大半年的修整,李舜臣終於重建起了一支朝鮮水軍。
完成了這幾步工作的明、朝聯軍,真正有了與日軍決戰的底氣,接下來,就看將領們如何發揮了。
機會很快就來了,為了消滅重建的朝鮮水師,9月16日,曾經擊殺朝鮮水軍將領元均的日將藤堂高虎率領330餘艘戰船和2萬陸軍,欲趁漲潮時攻進朝鮮水師駐紮的鳴梁海峽,將這支部隊消滅。
這場戰役是李舜臣的巔峰之戰,他以少勝多,完勝日軍,並且擊斃日軍主帥來島通總,這是唯一在戰場上陣亡的大名,可以說是一場奇蹟之戰,日軍水師受到重創,海上補給線被切斷,聯軍重新掌握了制海權。
戰爭的天平,終於開始嚮明、朝聯軍傾斜。
篇幅所限,下篇繼續更新,更多文章,請戳這裡:
閱讀更多 小院之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