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古城最遠的記憶——縣前街懷舊

作者丨秋來荷枯

縣前街,位於老城中心,是紹興最有歷史和特色的一條街。

01

縣前街,乃東西走向,東至新建北路,西至解放路,全長不過200來。其時,寬不過三四米,加兩邊行人道,兩排法國梧桐。

紹興古城最遠的記憶——縣前街懷舊

有研究者認為《金瓶梅》的作者是紹興的徐文長,而書中有描寫到的許多地名,諸如獅子街,花巷,北后街,便都在縣前街這一帶的附近。

紹興古城最遠的記憶——縣前街懷舊

02

轉入縣前街,過北后街,南側便是梅林小吃,三開間,靠西一間是面街的三眼大煤球爐子,用磚砌的那種,上面放著三隻大鑊,似乎永遠冒著熱氣。灶臺曲尺往裡的是櫃檯,賣熟貨,另二間堂吃,點菜。

紹興古城最遠的記憶——縣前街懷舊

夏天的時候也賣冷飲,記得二姐帶我吃過梅糕,除了薄荷和幾粒桂花,沒什麼味道;後來好象還吃過什麼,忘了,都沒什麼特別的印象。

紹興古城最遠的記憶——縣前街懷舊

目前流傳紹興傳統名點梅林梅糕,說的便是這家,但我更覺得這只是段子手因為有“梅”字,編寫順口而已,倒是這家店門口經常看到的一個小哥哥,令人印象深刻。

紹興古城最遠的記憶——縣前街懷舊

小哥哥其時大約十七八歲的樣子,看上去不大靈光傻傻的,穿的也總是長袍短套破爛,站在店門口,呆呆的看過往行人。一旦看到有客人走後,會迅速的過去桌前,吃剩下的面滷水;看到店前有煤球車到,也會衝過去幫忙,看他搬得虎虎有生風,還有當爐子要鏟灰的時候,也是這樣子,總有用不完的力氣。

紹興古城最遠的記憶——縣前街懷舊

搶面滷水是那個時代的特景,要數江橋頭蘭香館為最,記得有句口頭禪:“儂勿好江橋頭搶面滷水起阿”;其時還將“舔盤”嘲為照大鏡,這自然只有上了年紀的老紹興知道。現在掃街時在書聖故里,還經常有看到小哥哥,一如的蠟塌,當然都已年老。

03

梅林對面是利(益)民調劑商行,往東是城關鎮公安局。裡面的長廊,從門堂一眼望進去幽幽的,足有30一40米深的,充滿神秘與威嚴。

聽大一些的夥伴說,這長長威嚴的“弄”,是防小偷逃跑時能一目瞭然,好抓捕而設。蒙圈中似懂非懂,也不知真假,及至大了些後,我是壯著膽,隨看熱鬧的夥伴進去裡面過一次,也不過耳耳,甚至有點失望,小小的天井,記得右邊是低矮的辦公室。這樣看來,威嚴不是靠外表裝飾的。

再往東,是天王老子都省不來的公共廁所,你還記得嗎?

04

排門板的南貨店,曲尺櫃身,瓜子糖果橄欖什麼都有,還有刨甘蔗,像現在的倉橋直街,但還要鬧熱。其對面就是不知影響多少代人的電影院。

紹興古城最遠的記憶——縣前街懷舊

魯迅電影院,坐北朝南,西首賣票,賣票窗口前是水泥圈的水井,然後是通向勞動路的一條小弄;東首也設售票窗口。

紹興古城最遠的記憶——縣前街懷舊

紹興古城最遠的記憶——縣前街懷舊

從圖片看幾十年之間的對比,令人噓唏。

05

電影院緊挨的是工人文化宮,中間臨街間隔有數間民房。這數間民房中有幾間還在,一直還在,連同屋前的梧桐。也就這幾間舊屋,那天路過突兀的,勾起了我對縣前街的記憶,和許多往事,甚至歷歷在目。

紹興古城最遠的記憶——縣前街懷舊

早先的縣前街早已了無蹤影,也就這幾間舊屋,飄搖地訴說著早先的縣前街,過往的心酸,與喜怒哀樂。這是記憶,縣前街的記憶,也是紹興老城的記憶。這記憶能尚存,能在所有縣前街全部拆除,而只有此舊屋還能尚存,其背後各方付出的心血,彰顯的社會狀態,令人噓唏扼腕,也值得慶幸。

紹興古城最遠的記憶——縣前街懷舊

紹興古城最遠的記憶——縣前街懷舊

紹興古城最遠的記憶——縣前街懷舊

不知可否長在,作為縣前街的記憶?

06

那時的工人文化宮很是熱鬧,裡面有閱覽室,借書室,活動室;活動室又分好幾間,有乒乓球室,象棋室;操場裡也有各種類似打氣槍的娛樂和遊樂活動;後來改有錄像,蹓冰,跳舞……記得當初的縣總工會也在裡面辦公。

紹興古城最遠的記憶——縣前街懷舊

​如今,卻已不知去往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