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緬懷他,真正用信念撐起生命尊嚴的軍人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動漫《那年那兔那些事》截圖。資料圖

動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在網絡走紅,

“圈粉”無數青少年網民。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動漫《那年那兔那些事》截圖。資料圖

故事中有這樣一個片段令人淚目:

病危的兔子不聽醫生勸告、不肯休息,

彌留之際仍在整理重要文件,

臨終前,他對小兔子說:

“我們的大國夢,就交給你們了!”

故事裡,工作到最後一刻的兔子的原型

就是全軍10位掛像英模之一

——林俊德。

(全軍掛像英模,指中國人民解放軍掛像英模,共10位。全軍掛像英模畫像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統一印製,在全軍連級以上單位懸掛。)

他是中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專家、

總裝備部某試驗訓練基地研究員,

1993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全軍掛像英模林俊德。資料圖

2018年9月,中央軍委批准增加

“獻身國防科技事業傑出科學家”林俊德

為全軍掛像英模,

自此,各時期的全軍掛像英模增至10位,

他們是:

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雷鋒

蘇寧、李向群、楊業功、林俊德、張超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又是一年清明,我們緬懷先烈,

向林俊德將軍致敬,

向那些為國家繁榮富強英勇犧牲的英雄

致敬!

他是操作精密儀器的科學家?

他用“土方法”創造測量奇蹟!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林俊德(左一)和同事們。資料圖

1964年10月16日,

羅布泊一聲巨響,蘑菇雲騰空而起,

一片歡呼中,

有個人卻神色緊張地逆向而行,

他就是林俊德。

直到搜尋出記錄此次爆炸數據的設備後,

他才出了一口氣。

林俊德負責研製鐘錶式壓力自記儀,

這臺儀器記錄的波形和計算的數據

是檢驗核爆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據。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1964年10月16日,我國首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研究人員歡呼雀躍。資料圖

核試驗現場總指揮張愛萍

向周總理報告核爆成功時,

周總理謹慎地問:

“怎麼證明是核爆成功?”

現場指揮帳篷裡頓時一片肅靜。

法國第一次核試驗沒拿到任何數據,

美國、英國、蘇聯第一次核試驗

只拿到很少的數據……

這時,時任核武器試驗研究所所長程開甲

帶著26歲的林俊德匆匆趕到:

“衝擊波的數據已拿到,

這次爆炸是核爆炸。

爆炸當量為2萬噸。”

張愛萍激動地拍了拍

林俊德滿是塵土的肩膀說:

“你們立了大功!”

中國從此有了堅不可摧的“核盾牌”!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1964年10月16日,核試驗現場總指揮張愛萍依據林俊德測得的衝擊波數據,向周總理報告我國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資料圖

中國要想安心發展,

必須擁有自己的核武器。

但那時的中國,物質稀缺匱乏,

能夠達到試驗標準的材料屈指可數,

機械器材都需要科研人員自行研發。

以測量儀器的研製為例,

核爆對測量精度的要求極高。

沒有高精尖的電機工藝,

幾乎不可能成功。

外國人揚言

“你們爆炸了也是假爆炸!

因為你們根本測量不出來!”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林俊德在作報告。資料圖

林俊德就是不信邪,他和戰友們

根據極少數的核試驗資料埋頭研究,

所有的路,都要試試!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一天,他偶然聽到鐘錶

“當——當——”的報時聲,

一瞬間他聯想到了鐘錶的發條:

發條為動力,加上自行車輪胎和鬧鐘,

用“土辦法”設計鐘錶式壓力自記議。

沒想到,還真就製成功了!

這個壓力自記儀成本極低,

樣子像一個罐頭盒,

但無論測量精度,

還是數據採集速度,

都優於其他外表洋氣的“大傢伙”!

用自行車輪胎和鬧鐘

這種“土辦法”搞出來的測量儀器,

獲得了中國首顆原子彈的重要數據!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林俊德常對學生說,科學就是用簡單辦法達到理想目的。資料圖

1966年氫彈原理性試驗是在高空,

衝擊波的測量也必須在高空。

高空衝擊波測量難度更大,

測量儀器必須在零下60攝氏度的

低溫環境下工作。

但當時的試驗條件並不具備。

怎麼辦?

林俊德帶著儀器,

和同事們爬上海拔近3千米的山頂,

一呆就是一宿。

冬天的戈壁大漠,夜晚冷風刺骨,

戶外溫度有零下20攝氏度,

隊員們頭髮、眉毛上都結上了白霜。

他們四肢都被凍僵了,

身體止不住顫抖,

但嘴裡抱怨的卻是:

這溫度還能再低點嗎?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資料圖

後來,林俊德帶領課題組

將氫氣球放飛到高空,

進行低溫考核。

每一次試驗都要動員幾十個人

在數十公里範圍的戈壁灘上找回儀器。

通過放飛試驗,課題組研製出

高空壓力自記儀,

為飛機投放氫彈安全論證提供了依據!

他是離家52年的“異鄉人”?

他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國與家!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林俊德在作報告。資料圖

從原子彈到氫彈,

從空爆到地爆,

我國全部45次核試驗,

他都衝鋒在第一線。

曾有一次爆炸試驗,

林俊德讓其他人全進了掩體,

自己卻執拗地選擇近距離觀看爆炸,

誰都勸不下來。

一聲巨響,爆炸裝置被炸開了,

碎片將遠處碗口粗的楊樹攔腰削斷,

爆炸聲還在耳邊迴響,

林俊德卻已衝出去取樣……

“那種情況根本顧不上生死。”

他多年的同事說。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林俊德正在工作。資料圖

林俊德說這輩子自己有三個“沒想到”:

上大學、做將軍、當院士。

他更想不到的是,

他一生的命運都和國家緊緊相連。

他說,成功的關鍵,

一個是機遇,一個就是發狂。

一旦抓住了機遇,就要發狂地工作,

不可能的事就可能了。

在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裡,

林俊德和戰友們每天都在拼命工作,

創造了驚人的“中國速度”!

有國才有家,國是千萬家。

林俊德用自己的方式,

守護著國與家。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2019年新春林俊德的全家福。資料圖

2012年5月,

從得知自己患病的那天起,

林俊德就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遺言清單:

1. 計算機、保密櫃清理

2. ****技術(國家機密)

3. 家人留言

4. (空)

5. 馬蘭物品清理(宿舍、辦公室)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林俊德的遺言清單。資料圖

筆記本上,有詳細的檔案、材料、

技術方案、學生論文等處理事項,

但是“家人留言”那一項卻一片空白。

在林俊德生命最後的幾個小時中,

老伴黃建琴緊緊握著他的手,

貼在他耳邊說:

“老林啊,這是我第一次

把你的手握這麼長時間!”

聚少離多,沒有沖淡這個家庭的溫情,

家國的種子很早就在孩子們心裡生根。

黃建琴說,

“老林臨終前雖沒給兒女們留下一句話,

但他的執著追求和平時的言傳身教,

已深深融入後人的血脈中。

所以,孩子們早早就知道了

要像爸爸那樣做人,像爸爸那樣做事。”

女兒林春說:

“父母為我們做出了好樣子。”

兒子林海晨說:

“我是在爸爸去世後,才從媒體上知道

他原來獲得了許多榮譽和獎項。

傳承‘幹驚天動地事,

做隱姓埋名人’的馬蘭精神,

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幸福。”

他是“不聽話的病人”?

他是衝鋒的戰士!

“我是搞核試驗的,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在這裡我無法工作,

請把我轉回普通病房。”

2012年5月26日,

病情惡化的林俊德被送進重症監護室

這是他醒來後說的第一句話。

他是一個“不聽話的病人”。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林俊德拖著虛弱的身體,堅持在病房工作,妻子勸他休息一會。資料圖

“不要勉強我,

我的時間太有限了,

讓我專心幹工作。”

此時的他已經病危,

整個腹腔全是腫瘤,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林俊德在病房堅持工作。資料圖

醫生不忍,多次勸林俊德休息,

他卻坦然地說:

“我寧要有質量的一天,

不要沒質量的十天。”

在生命的最後一天,

他強忍著劇痛,

堅持伏案工作長達74分鐘!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2012年5月31日,處於生命最後時刻的林俊德。資料圖

時間慳吝,這位可敬的科學家

來不及把筆記本上

5條提綱的內容填滿,

來不及整理完電腦中的全部文檔,

甚至來不及給親人多一句囑託,

彌留之際,

口中還喃喃念著電腦裡的資料……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林俊德握鼠標的手一直顫抖。視頻截圖

2012年5月31日,

這顆赤子之心匆匆停止了跳動,

留給人們的,永遠是衝鋒的背影。

他去世後,還留下一本

在病床上做的工作筆記,

被作為“核心機密”入檔保存。

為了這些,

他一次次放棄了延長生命的機會……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林俊德的臨終囑託。資料圖

2012年,林俊德被評選為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推選委員會這樣評價林俊德:

把能夠擁有的時光,都獻給了崗位,

最後還在向目標衝鋒,

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

撐起生命尊嚴的軍人。

以智殉國鑄就成

中華民族的銅牆鐵壁,

至死攻堅綻放成

死亡之海的倔強馬蘭!

“死後將我埋在馬蘭。”

這是他臨終前的囑託。

馬蘭,中國保密的核試驗基地,

一個地圖上搜不到的地方。

然而那裡卻播撒過他畢生的心血、

青春和愛情。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林俊德被評選為“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視頻截圖

有網友留言:

“為什麼中國只用70年,

就可以發展成現在的樣子?

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科學家們為祖國,

撐起了尊嚴和底氣。”

國之重器,以命鑄之。

其實,中國有太多

像林俊德將軍一樣的科學家,

正是他們,

用生命的光和熱,

為祖國創造出了太陽和驚雷!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清明祭先烈,英雄志長存!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