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妊娠舍飼養管理的科學方法

豬場妊娠舍飼養管理的科學方法

對於一個豬場來說,讓妊娠舍的管理科學、高效,不但決定著母豬的生產性能,還決定著企業的最終效益。筆者本文系統分享下妊娠舍高效生產操作技術。

生產目標和工作重點

生產目標

豬場要執行高標準,一線飼養人員要努力才能完成。

通常情況主要指標如下:上床膘情要有8成;初生活仔平均重1.3kg/頭;30日齡後在欄母豬上床分娩率不低94%。

工作重點

保胎:嚴防發黴飼料,疫苗注射及抗體監測,防止過大應激。

膘情控制:到後期加料前,膘情控制在7成膘左右。

溫度控制:舍內溫度高於26℃,開風扇通風;舍溫高於30℃,採取冷風機降溫。

查情:及時將返情母豬發現並趕到配種舍。

日常操作規程

一是制定要合理,二是執行要高效,三是主管的檢查要及時。下面的日常操作規程可參照。

6:00-6:30 觀察豬群,並做好記錄。

6:30-7:00 喂料,並觀察豬群。

8:30-10:30 清理衛生,其它工作。

10:30-11:30 沖洗豬欄、料槽。

14:30-16:00 治療及其它工作。

16:00-17:00 喂料。

17:00-18:00 清理衛生,並觀察豬群。

18:00-18:30 觀察豬群,並做好記錄。

21:00左右,觀察豬群。

豬場妊娠舍飼養管理的科學方法

技術操作規程

懷孕母豬飼餵

懷孕母豬的飼餵方式要根據體況而定,一般採用低中高飼餵方式,即在配種前三週飼餵量少,一般不超過2kg/天/頭,懷孕中期(第四周——第13周)適當加大飼餵量,可加至2.5kg/天、頭,懷孕後期(最後三週)加料至3kg/天、頭以上。

具體飼餵量要根據豬膘情和季節適當調整,以保持豬7-8成膘的標準體況為宜,膘情差的多喂,膘情好的減料,冬季嚴寒多喂,夏季炎熱少喂。

保胎

懷孕母豬在不同時期,應給予不同的飼養管理:

懷孕前三週

這三週是受精卵增殖和胚胎附殖時期,最怕體內新陳代謝過盛。所以,這一階段的母豬一是要將配種前的高飼餵量降下來,二要防止劇烈活動,三要減少其它應激。最好將母豬放於定位欄中飼養。

懷孕21-60天

這一階段母豬飼養管理的重點是增加運動量,提升母豬體質,促進體內血液循環;由於這個階段母豬消化機能旺盛,可大量使用粗飼料,以鍛鍊其消化道機能。如有條件,飼餵一些青綠飼料對母豬是非常有利的。

本階段母豬最好採用大圈混養,使母豬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或在定位欄中飼養,每天定時放出舍外活動。

懷孕60-90天

這一時期,胎盤停止生長,同時也是乳腺開始發育的時期,這時仍要控制母豬的飼餵量,特別是不能喂能量過高的飼料,以防脂肪充實乳房,影響乳腺發育。母豬的活動量要適當減少。

懷孕90-110天

這個階段母豬飼養管理的重點有兩個:一是增加飼餵量,保證仔豬有好的出生重,二是防止母豬劇烈運動和機械傷害,如摔、碰、打等。有人總結懷孕後期母豬的四怕:“一怕地面又光又滑,二怕飼料冰冷不化,三怕同伴亂碰亂擠,四怕主人腳踢鞭打。”這時對母豬的一個小的傷害,都有可能增加死胎數量。

豬場妊娠舍飼養管理的科學方法

防疫與保健

防疫

母豬的大部分疫苗是在懷孕期間注射的,要注意對返情母豬、流產母豬的疫苗補註,以免出現部分漏注現象。

保健

在母豬懷孕期間定期科學使用藥物,有利於孕期的順利渡過。如添加紅威1號或威紅預防附紅細胞體病,添加妙立素防血痢,產前添加相關藥物防止乳房炎、產後感染等,產前一個月驅蟲等。

注意返情現象

這是飼養懷孕母豬的一項重點工作,特別注意配後三週末的返情。在懷孕中後期,把觀察豬當成一件重要工作對待。

懷孕母豬的外部表現:疲倦貪睡不想動,性情溫順動作穩,食量增加上膘快,皮毛髮亮緊貼身,尾巴下垂很自然,陰戶縮成一條線。

除上述特點外,懷孕母豬在配後70天時可明顯觀察到胎動和乳腺發育跡象。

結合上述,可以判定是否懷孕的兩個主要依據:一、是否出現返情現象,二、70天時能否看到胎動或乳腺發育跡象。結合其它表現可確認是否懷孕。

總之,豬場對於養好懷孕母豬,怎麼重視都不為過,因為這是豬場獲得好收益的堅實基礎。女人一旦懷孕在家裡就是天,母豬也應該如此。只要嚴格落實上述操作,實現妊娠舍的生產目標不是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