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山火頻發,能否取消墳頭燒紙錢,改為獻花祭祀,你怎麼看?

堡孑山下人


518

好是好,但恐怕行不通。正如此前波音737Max禁飛一個道理,沒有人說因為飛機這東西太不靠譜就禁用所有飛機的。

清明山火頻發,與祭祀燒紙錢的習俗有關聯,但也不是必然聯繫。關鍵還是在於人的因素,只要有主觀上的防火意識,才能真正避免山火頻發。


我本人正好身臨清明祭祀現場,遇到鄉里鄉親的也都說到這個問題。以往農村人多,大家都到山上割草取材用做燒柴等,現如今農村人少了很多,留下來的也都不缺燒柴。山上的野草灌木叢越來越多,往年枯木加上去年枯葉的確很容易被引燃。不過還好,我遇到的絕大多數人都有防火觀念,他們都表示上墳要帶柴刀,先處理好現場的野草灌木,再等到火燒盡了再離開。風聞,地方政府已經有了決策,成立專門的應急救火隊。


妙妙一角


因噎廢食,用電會電死人,化工會爆炸,機械會傷人,汽車會出事故,種種,咋辦?統計一下每年交通事故多還是上墳著火多?同意禁止香燭紙錢的諸公,無非是,你看我的思想多進步,你看人家西方國家如何如何!千年文明就是在一點一滴中損失殆盡的,等有一天,春節時,或許國外熱鬧非凡,而我中華冷冷清清,有人說,看我們的文化都把他們同化了,屁話,人家圖的是熱鬧,我們是因為傳承!韓國為什麼爭搶非物質文化遺產?要的是國民的文化自信,存在感,認同感!哎,如此下去,我泱泱中華還會剩下什麼?是進步了還是被同化了?


金十未開


清明上墳不讓燒紙,這個做法在農村是萬萬行不通也做不到的,儘管每年清明上墳燒紙火災幾十起,依然不能消除。不燒紙還叫上墳,獻花好是好,可農村的墳頭長滿毛草小樹枝,山樹包圍著。大部分都沒立碑,放束花好看是好看,感覺是否有點不雅觀。

另外過世的祖先親人都等著清明這天,後人燒點紙錢好花呀。上墳燒紙前明明一絲風沒有,等紙一點燃,突然一陣風紙飛起來,都說是親人來收錢來啦。

我們靈山香客們只讓上香不讓燒紙,但還是有很多人買,監督人員沒收的黃表〈燒紙〉堆半間屋。農村的有些舊傳統是永遠無法改變的。


時光深處那年花開


關於清明上墳燒紙這件事呢,我覺得大家誰都沒死過,誰也沒資格評論說這玩意兒到底有意義和沒意義。要不大家先死一會兒再活過來再說,說這東西真有沒有意義。

怎麼說呢?該燒還得燒,但是一定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把紙灰還有火星一定要滅得乾乾淨淨再走,這是對自己也是對別人還有公德心的一個體現。

是說這些沒用,是說這是封建迷信,但是大家誰死過,誰知道這玩意兒真就是封建迷信,真是半點用沒有,要是真有另一個世界家裡親人,老人在那個世界就因為兒女一句封建迷信就當窮光蛋,怕自己到死也不安生吧,自己倒無所謂,但是想想長輩們吧。自己死了扔哪兒都好,因為不信呢,但是長輩們萬一真有的話,這責任誰負呢?反正都是自己的喜好,隨便唄。


銀雪1025


清明山火頻發,能否取消墳頭燒紙錢,改為獻花祭奠,祭祀,你怎麼看?

(這個問題,我本人表示堅決支持,取消燒紙)

因為上墳燒紙,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不正確的一種祭祀方式。人世間的改革改變,一直在路上。的問題,要儘快,新時代,新式的活法。

永遠也不會忘記的,30年前的一次上墳。當時就引起了大火。所幸很快就撲滅了。要不然,我現在很可能在監獄裡。因為當時著火的地點,離當地的糧庫很近。當時正是上墳季節,所以,糧庫周圍,有防火的人在守衛。很多人,到現場幫忙,才得到了火勢沒有蔓延。

那個事故,是我終生難忘的一件。





小老頭兒44066093


清明前如此多的火災頻發,不僅僅是山火,大多數與祭祀燒紙錢有關。而那麼多年輕生命為了保護人民財產和生命因救火而犧牲,確實足以警醒我們大風天氣一定要有放火意識。但清明期間祭祀燒紙錢是一個傳統風俗,恐怕會有一部分人持反對意見。那些支持祭祀不燒紙錢的人非常理智的接受了題主的建議;而那些不接受這個建議的人也需要理智的解決,既然必須燒紙錢,最好有一定的保護措施或有器皿保證絕不發生火災,尤其是山火。我老家是農村,去年因為燒紙錢導致三個種菜大棚失火,賠付對方17萬(看在鄉親份上少要許多);還有就是引燃自己的汽車,真的都是教訓,那些人對清明前大風天氣燒紙錢已經產生陰影,所以,是該吸取教訓了。


喜歡真實善良的人


這是可以的,也是非常有這種必要的。

只是傳統觀念不可能一下子讓所有人接受和照辦,特別是普通百姓。這就需要從國家層面加以宣傳、效法、以及對祭祀產品加以改革。特別是需要公務員、社會團體、風景名勝宗教場所人員、社會精英和環保人土在這方面作出積極的表率。

火災無情,人卻有智!願我們能做到與時俱進,文明祭祀、科學祭祀、安全祭祀!

福生無量天尊!


太乙天尊門下


關於這個問題,我略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個承載了太多滄桑的時節,人們以各種方式緬懷英烈,祭奠逝者,悼念先人,寄託哀思,自然少不了上香點蠟,焚燒紙錢,燃放爆竹的,這是中華民族千古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可是,也正因為這個風俗,給人們帶來了一幕幕慘痛的教訓,水火無情,草木可以再生,可需要多少年才能長成叄天大樹,人死豈能復生。再說,大火燒山極易破壞生態環境。因此,希望現代人移風易俗,環保為本,追思先祖,文明祭祀。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有心祭祀不在“燃燒”,鮮花祭奠,植樹祭奠,網上祭奠等現代方式同樣可以表達對先祖的緬懷。其實,逝去的陰靈更喜歡安靜,且燃放爆竹汙染環境。

自去年起,我們這裡就開始流行鮮花祭奠,殺雞、殺豬羊祭奠。鮮花由當地政府發放,大家免費去領。再說,草長鶯飛四月天,滿山遍野的野花,隨手摘來,在日暮笙歌中,亦能收穫一份難得心情。



淺淺時光敘述流年


以前,我總感覺,到了清明節去故去的親人墳頭上燒點紙錢,讓逝去的親人在那面的世界裡不缺錢花!舊的觀念,舊的風俗遺留下來的事情,不能違背!但是,通過這次四川涼山的大火,犧牲了這麼多的消防戰士,內心的震撼和心痛,戰勝了所有那些愚昧無知的想法!三十條鮮活的生命,為了撲救山火,英雄獻身!讓人心疼難過至極!

通過這次血的教訓,生命的代價!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的反思自己呢?……

只要平安,那就是幸福!

到了清明節,孩子們回去掃墓。我們買的鮮花,填一填墳上的土,買點貢品。新型的祭祀方式來祭奠!真的挺好!


藍蓮花44515283


清明節給故亡人敬香燒紙錢,是來自民間傳統的一種祭奠方式,喻意給先人故亡者帶去現在人的追思寄託,其實這只是一種祭奠儀式,一種對故亡人的寄託哀思的表象,我國殯葬制度經過幾十年的改革,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和進步,已經將土葬習屬改為火葬制度,只是在祭奠方式上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習慣,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觀念的進步,祭奠故亡人的方式也在逐漸改變,比如給故亡人敬鮮花的方式,代替傳統的敬香燒紙錢的方式,有的甚至開設了網絡祭奠平臺,平臺上可以發追憶先人的文帖,以及晚輩們懷念先人們的感言,還可以用紅包代替紙錢表達對故亡人的感恩之情思念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