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被蒙古準部統法的浩罕汗國,為什麼清晚期的時候可以佔領整個新疆?

手機用戶72081147248


其實浩罕汗國,原先在準噶爾蒙古統冶之下,就不時在塔里木盆地的六城為亂,其禍亂歷史從清初已久,但因蒙古人善用火器與騎兵,七河地區的伊斯蘭各部均不得不臣服,連默氏後代也被噶爾丹囚禁在伊梨。

但自從乾隆消滅蒙古準噶爾部後,原被囚禁在伊犁的伊斯蘭教白山派就開始發動聖戰,他們以默默德直系子孫的名義,所謂聖裔,在遜尼中具有一定的號召力,從大小和卓一直到張格爾,叛亂不止;而浩罕國 至少從1817嘉慶年二十二年開始,就不停的出兵協助當地的張格爾叛亂,為了剿滅張格爾,清朝前後耗銀1000多萬兩,調動三萬六千人,於道光七年(1827)二月,甘肅提督楊芳,揚威將軍長齡、參贊大臣楊遇春等,剿滅張格爾;長齡傳檄諭知浩罕,要求引渡張格爾家族的全部成員。但是,浩罕則以伊斯蘭法律為由,公開拒絕(張格爾家族是伊斯蘭教祖的後裔)。

1828年,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札隆阿和葉爾羌辦事大臣壁昌:下令沒收浩罕汗國商人的大黃和茶葉,驅離出六城地區;

1830年,浩罕汗帶著張格爾的大哥穆罕默德玉素普,侵入六城地區。兵部尚書松筠錯誤的認為“浩罕通商,邊境即可綏靖”。道光皇帝採納了他的建議;

於是到了1832年末,清朝賠償了浩罕商人全部被沒收的茶葉,並且葉爾羌的參贊大臣花了一萬餘兩銀子解決了被驅離浩罕人的拆遷賠償;在1835年與浩罕國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道光15年);清《實錄》沒有提;根據英國人和俄國人的的歷史記錄:

(1) 浩罕有權在喀什噶爾派駐一名領事,並對來到六城地區的所以外國人有行使司法和治安權;

(2) 浩罕官員有權對外國人運入六城地區的全部貨物徵收關稅

這各條約引起了英國人的重視,為後來的1842年的南京條約,英國人援引改條約與大清談判,從此開啟了列強在中國享受治外法權的先例;

甚至1856年3月24日(清咸豐6年2月28)西藏政府與尼泊爾廓爾喀王朝在拉薩簽定《藏尼條約》也是參照此約辦理;

浩罕國從此以後,其野心更加肆無忌憚,不僅壟斷了六城的茶葉等貿易,還利用這個特權向通過絲綢之路,從印度-新疆-甘肅,向內地輸入大量的鴉片,從此六城地區對外商業形成貿易逆差,中國白銀大量外流;

1844年伊犁將軍布彥泰委託林則徐整頓,開始鼓勵漢族從關內移民六城,大力開墾荒地,同時補充了六城的漢軍,局面開始好轉,然而為時已晚,林則徐走後,浩罕國故伎重演,一次又一次的聖戰,讓六城不得平靜,終於造成了阿古柏以六城為基地,在新疆坐大;

左宗棠冷靜分析了局勢後,先恢復西北茶市,從甘肅派出軍隊駐屯哈密,再通過愛國的回族茶商,收集到了大量有用的軍事情報;

根據情報顯示,由於英國土耳其對阿古柏的軍事援助,阿古柏修建了鑄造廠,可自產來復槍(線膛步槍),正規軍兵力達到了5萬人左右,還有10幾萬甘陝叛軍和維族叛軍,有土耳其軍官對他們進行西式訓練,並擁有數十門火炮,在當時實屬不可小覷現代化的武裝。

而左宗棠,轄下清軍的裝備水平遠遠趕不上阿古柏軍隊,何況對手還有來自英國從印度源源不斷的軍火支持,怎麼辦呢?

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左宗棠將西安機器局遷至蘭州,更名為蘭州製造局。從浙江、廣東、福建等地抽調技師,花費三十餘萬兩白銀購買德國制機器,能製造開花彈,後膛七響槍。(前督臣左宗棠、撫臣劉錦棠出關,攜運後膛來福馬槍,哈乞開斯、馬蹄泥、標針快、利名登、七響、八響、十三響槍共二萬餘杆。(《故宮文獻特刊宮中檔光緒朝奏摺》)

其中馬蹄泥就是馬蒂尼-亨利MK-1步槍,利名登就是雷明頓步槍,七響就是斯賓塞,十三響就是溫徹斯特槓桿連發步槍,這些槍都類似毛瑟步槍,均為當時最先進的步槍,後膛裝彈一次可以連發,威力接近抗戰時期的日本三八大蓋,當時英軍的主力裝備還是施耐德步槍,為單發裝填的線膛來複步槍(英國陸軍直到1871年才更新為馬蒂尼-亨利),論火力就很一般,阿古柏現役裝備的英國槍就比不上讓左宗棠了;

金順出關時,才配備開花大炮一門;桂錫楨出關時,配備德國後膛開花大炮一門;等到張曜出關時,已配備各種炮十一門,最後主力劉錦棠部出關時又配備包括新式大炮在內的火炮營,快槍一千多杆;侯名貴的炮隊計有大、小炮六門,七響馬槍三孔四十支(每支配子彈五百六十發)。前線指揮官一律配發雙筒望遠鏡;

英國人包羅傑,在《阿古柏伯克傳》評論說:“這支軍隊完全不同於所有以前在中亞的中國軍隊;它基本上近似一個歐洲強國的軍隊。

有了情報和武器,當然就是要軍費了:

於是左宗棠找朝廷不停的上奏疏,說甘陝平叛的10年,朝廷和地方累積欠餉銀已達2000萬兩,要儘快解決;

史料記:十二年臘月底止,欠常年餉八百二十餘萬兩,挪空恤賞銀三十餘萬兩,而各省關積欠臣軍之餉則已三千數百萬矣。

一說到欠餉,朝堂所有人都會聯想到兵變,明朝不就是這麼折騰亡國嘛,所以鬧到最後,朝廷越想越怕,擔心這10幾萬湘軍變成叛軍;正好1874年京城會試,左宗棠找了各機會跑到京城,說要由於自己只是舉人,要參加高考,朝廷哭笑不得,只能賜他同進士出身,補授東閣大學士;從此他的政治地位不同了,李鴻章等人也不方便反對西征了。

1875年5月,光緒元年,清廷終於下詔授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但左宗棠反而不肯離京就任,他開口說每年軍費至少要1000萬兩,沒錢打不了仗,於是朝廷只好同意讓戶部撥出200萬兩,各地湊出300萬兩,其餘500萬,讓左宗棠自己去找洋人借;

左宗棠別人不找,就讓胡雪巖找匯豐銀行,利息高沒事,必須是英國人的銀行,終於借到了500萬 “西征貸款”,有了英國銀行的背書,英國人內部也開始分化,於是採取觀望態度,不再反對西征;

有了錢,左宗棠,開始到甘肅就任,令人意向不到的是,他沒有擴軍,反而開始裁軍,左宗棠整飭軍隊,先嚴查吃空餉和整編弱兵,原則是:擇其壯者為兵,散其弱者為農,兵責以戰,農責以耕。即身體強壯的去肅州集訓,身體弱者去哈密屯田。300多營的16萬大軍,此時縮減到全軍121營,8萬餘人;幾乎被縮編了一半,為什麼?因為缺糧,大軍沿途要穿越沙漠,新疆又沒有鐵路,當時李鴻章反對西征最充分的理由也是糧草供應問題!、

即便如此,每月仍需糧380多萬斤,全年4600多萬斤,一次性出兵不現實,只能分路進軍。

為此,左宗棠做了妥善安排,他在上海設立“採辦轉運局”,負責購運槍炮、彈藥,籌借外債,收集情報,在漢口設後路糧臺,轉運上海軍需,在西安又設一個總糧臺和一個軍需局。,安西、哈密、古城子、巴里坤等前沿地區集中了二千四百八十萬斤軍糧。其他軍需物資的補給,左宗棠不僅多方籌備糧食,而且調集到:大車5000餘輛;驢騾5500頭;最主要是運輸工具就是駱駝29000峰,因為他精確計算過,穿越高原沙漠,駱駝的運力最強,消耗最少;

不僅如此,他還讓茶商去找到俄羅斯商人,以不可拒絕的價格,將他們吸引到蘭州;

1875年7月,俄國茶商 索思諾福齊 帶人來了,在蘭州左宗棠的總督衙門住了二十七天,不僅買了茶葉,還順便敲定了向俄羅斯購買480萬斤糧食的貿易,協議規定,俄羅斯人包郵!他們通過自身的鐵路運輸,從哈薩克斯坦的齋桑出發,最後順利運到古城(今奇台)交割!

約法三章:

除了啟用平甘陝之亂犧牲的名將劉松山的侄兒劉錦棠外,左宗棠還大膽啟用甘陝降將:董福祥,馬安良 等人;

由於肅州平亂的經驗,左宗棠要求嚴格執行“緩進急攻”

緩進即為:大軍沿路先清剿所有的回族反叛分子,沿途的居民一律遷移到其他省份居住,確保糧草和輜重供應,後顧無憂;

急攻就是:大軍分路出發,限期形成合圍,要快速發動攻城;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絕不打拉鋸戰和擊潰戰;

“先北後南”

先從甘肅出塞,大軍主要分3路,會同哈密駐軍,先攻下烏魯木齊和周邊城池,完成對北疆的收復,再進攻達坂城,最後解放南疆;

針對以往平亂,匪軍屢叛屢降的特點;左宗棠要求受降不殺俘,再叛則就地正法。

在上述原則的嚴格執行下上,整個新疆戰役進行的非常順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收復北疆,1876年(光緒二年)4月,左宗棠在肅州祭旗,命劉錦棠、金順分兵兩路,大軍分作千人一隊,隔日進發,劉錦棠走北路,金順走南路,到哈密會師。各營到達哈密後,將哈密的軍糧分運至巴里坤和古城。

] 8月,劉、金兩軍協力,經激戰攻下烏魯木齊外圍的古牧地;阿古柏的幫兇白彥虎、馬人得棄城而逃,收復烏城(8月18日)。隨後,金順進佔昌吉,榮全在劉錦棠協助下攻克瑪納斯城。由於前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等阿古柏的騎兵出發到達坂城時,北疆城池已經都被蕩平;

第二打開南疆

1877年(光緒三年)4月,劉錦棠出兵,20日收復達坂城和托克遜城;徐佔彪與張曜在鹽池會師,21日攻克七克騰木城

4月26日,劉、張、徐三軍合擊,收復吐魯番,經此戰役,消滅了阿古柏的主力;

1200多名戰俘,只抓了200名外國人送到肅州監獄,其餘戰俘則給衣服糧食放走,這些人回去以後一宣傳,阿古柏軍心大亂,連甘陝叛軍白彥虎的部眾,左宗棠都沒有殺,叛軍聽聞大為震驚之後便是感動,各城池的官民都暗中等待時機準備獻城歸降;

阿古柏本人則在5月29日死於喀拉沙爾,清史稿說其是服毒自殺(英國人說是酒後與手下扭打致死)。消息傳來,左宗棠冷靜分析,決定就地休整,靜觀其變!

果然不久後,由於叛軍群龍無首,阿古柏的長子胡裡為爭權奪位殺死其弟,叛軍內部大亂;

第三個收復南疆

大軍經過休整,8月進軍南疆,一路勢如破竹,10月,清軍劉錦棠率部收復阿克蘇。上一集說的原喀什噶爾清軍守備何步雲,帶兵內應,奪據喀什噶爾漢城; 1878年1月28日最後一個南疆重鎮和田收復,阿古柏的長子胡裡與白彥虎逃往俄羅斯境內;

收復新疆過程之中,英國政府多次於清廷交涉,要求在喀什噶爾保存阿古柏的存在,左宗棠嚴詞駁斥說:“喀什噶爾即古之疏勒,漢代已隸中華,固我舊土也。……英人以保護安集延為詞,圖佔我邊方名城,直以喀什噶爾為帕夏固有之地,其意何居?”“彼陰圖為印度增一屏障,公然向我商議,欲於回疆撤一屏障,此何可許?

收復南疆後,1878年(光緒四年),左宗棠多次上書朝廷,要求討論在新疆設省以及收回伊犁,引渡胡裡、白彥虎等事宜;俄羅斯人不予理會;

於是左宗棠準備武裝拿下俄羅斯人霸佔的伊犁, “壯士長歌,不復以出塞為苦也,老懷益壯”,遂攜棺材由肅州出發入疆,坐鎮哈密;左宗棠親自出徵,命人抬著黑色棺木,表示自己年近古稀,不想苟活,要與俄國人力戰到死的決心;

沙俄聞訊,火速增兵堅守伊犁,並派出艦隊遊弋在山東沿海;清廷恐懼召左宗棠回京商量,沙俄時值俄土戰爭結束後不久,不欲開戰,聞知左宗棠入京,反而擔心中俄全面決裂;對清朝主要的談判對手若米尼向沙皇報告:“開戰對於我們將是耗費巨大、沒有止境而又無益的

於是他向正在聖彼得堡談判公使曾紀澤多次詢問,擔心中國有“動兵之意”於是在談判桌上終於讓步,乘著左宗棠到達北京的前三天;

1881年2月24日,雙方在聖彼得堡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和《陸路通商章程》。清朝收回伊犁,僅需支付俄國兵費900萬盧布,並放棄伊犁霍爾果斯河以西之領土;

新疆166萬平方鞏俐領土的完整收復,這也算是晚晴的一抹餘暉光彩吧!

英國駐俄大使德弗愣 感慨道:“中國迫使俄國做了它從來沒有做過的事,那就是吐出了已經吞併的土地。” 美國人史密斯,1890年在他的《中國人的氣質》一書中這樣評論新疆之役:“左宗棠徹底完成了他的使命,其偉績可以這樣評價,在任何現代國家的史冊上,都是最卓越的。” 英國人包羅傑在他的著作《阿古柏伯克傳》中評論說:“中國人克復東土耳其斯坦,毫無疑義,是一件近50年中在亞洲發生過的最值得注意的事件,同時這是一個多世紀以前乾隆出兵這個地區以來一支由中國人領導的中國軍隊所曾取得的最輝煌的成就。” 美國人貝爾斯則在他寫的《左宗棠傳》中評論,新疆之役“對任何國家,任何時間下的軍隊來說,都是一次相當出色的軍事行動。“它是中國在19世紀期間取得的唯一的一次值得注目的外交勝利。”

” 到了本世紀初,美國《新聞週刊》更將左宗棠列為全世界過去一千年來的四十位智慧名人之一。

清末隨著世界格局的巨大變動,這個無恥的浩罕國最終為東正教的俄國吞併,自此徹底消失在中亞地區。同時也見證了,新彊是我們不可分割領土的歷史!



雲在青天建盞


1865年浩罕汗國阿古柏部入侵南疆,浩罕汗國滅亡後,殘餘勢力投靠阿古柏,其勢力壯大,並逐漸侵佔了新疆大部。

關於其能夠佔領新疆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早在1826年,浩罕汗國支持並暴發了新疆境內的“張格爾之亂”,這場動亂,極大的動搖了清朝在新疆地區的統治。

2、清廷自身原因:1865年之前,清朝早已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歷了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起義、第二次鴉片戰爭等數次戰爭和揹負大量賠款的清政府早已不堪重負,社會矛盾也極具尖銳。在這時期,西北地區同時有陝甘回民之亂、捻軍起義,清政府對新疆的管轄幾乎失控,更財力、兵力反擊入侵新疆的阿古柏。

3、在阿古柏收攏浩罕汗國的殘餘勢力之後,控制新疆大部,得到了英俄等加強的認可和扶持,使其軍事力量增強。俄羅斯更是直接佔領了北疆的伊犁。

直到1875年,清廷才騰出手來,決定收復新疆。左宗棠率軍收復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部,阿古柏兵敗身亡。



江海羨魚


之前被準噶爾汗國佔領,後乾隆時期準噶爾汗國滅亡,清朝後期國力衰弱,當然就可以獨佔這個地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