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黑衣壯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右江上游的百色市,是西南地區出海出境的大通道,同時也是一個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大石山區、貧困地區、水庫移民區六位一體的特殊區域。

廣西百色:黑衣壯

“百色”由“博澀寨”演變而來,系壯語,意為山川塞口地形複雜的地方。一說系壯語“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據傳在鵝江與澄碧河匯合處,有一無底深潭,岸邊有村莊,村女經常在此洗衣,因而得名。

百色有壯族、漢族、瑤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回族等7個民族,壯民族的布洛陀文化、黑衣壯文化、織錦文化、北路壯劇文化、嘹歌文化都彙集於此,真可謂是精彩紛呈。

廣西百色:黑衣壯

百色飲食以桂西風味為主,具有口味厚重、製作精細為傳統。桂西菜餚不但博採川、粵、湘等菜系得眾家之長,而且還兼具了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風味的特色,具有鮮明的地方特點,在桂菜中獨樹一幟。

百色牛肉炸彈

可以說是百色美食明星中的明星,牛肉的滑嫩包裹著刺激味蕾的泡椒,咀嚼的過程那叫一個爽啊!一口接一口的吃,不要害怕辣到不省人事啊~~親,牛肉炸彈,敢不敢挑戰!

廣西百色:黑衣壯

西林麻鴨

於水面和稻田放牧飼養,主要以稻田中的穗花、昆蟲、魚蝦、蟹、螺和收割後的稻穀遺粒為食。其肉質品位高,具有肉質細嫩、皮下脂肪少、肥而不膩、清甜可口、味道鮮美,無羶味的品質特點。

羊癟湯

廣西百色市西林縣的風味特色之一。“羊癟湯”是居住在石山地區苗族人家利用山羊的內臟製作的一道風味獨特的佳餚,是接待賓客的上乘菜。

廣西百色:黑衣壯

十里荷香雞

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的特色風味之一。十里荷香雞顧名思義,讓人想到的就是這個雞香能夠傳到十里內的地方。

蕉葉烤魚

自然簡樸,充滿了山鄉風味。原料:魚,蕉葉。製作:把烤好的魚用新鮮的蕉葉包起,是百色菜的特色做法。帶著清香的芭蕉葉包裹著用黃姜、香葉、香茅等十幾種香料醃製而成的魚,再用慢火烤炙出別樣風情。口感香辣,滿口留香。

廣西百色:黑衣壯

德保豬血腸

百色德保縣有名的豬血腸專賣一條街——響水街,每天都有遊客慕名前來品嚐美食。

德保豬血腸是將豬血、浸泡過的大米攪拌加工後,放食鹽、五香粉等佐料,灌進豬小腸,蒸煮而成。製作的關鍵環節是蒸煮時要把握好火力,以免爆裂。從鍋裡煮出來後煎炒香氣十足,吃而不膩,味道鮮美!

廣西百色:黑衣壯

百色黑衣壯是壯民族的一個分支,以其喜穿黑色服飾而得名。那坡黑衣壯是目前壯民族傳統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支系,被稱為壯族的“活化石”。黑衣壯文化包括服飾文化、幹欄文化和“尼的呀”山歌文化,其山歌曾兩次代表廣西上過央視春晚舞臺,還多次參加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表演。

百色黑衣壯的酒,醇香甘甜,它與本族的發展和生活息息相關,形成獨特魅力的酒文化。黑衣壯人遠古時候就留下了自制酒餅(酒麴)的釀酒技術。家家戶戶都會釀製,村村都有釀酒用的工具。

廣西百色:黑衣壯

“土酒餅”的製作技術很是複雜:

上山採集青天地白、土細辛、巴崖香、糯米榪王、小羅散、紅辣料、甜腳草等近三十味草藥,曬乾碾碎。精選飽滿光亮的糯玉米磨成粉末後,用燒酒50度(二鍋頭)與草藥攪拌,碾成李果一般的小團團(即生酒餅)裝在已墊上一層米糠的竹籮里長,放一層生酒餅蓋一層米糠,裝滿後嚴封籮口,冬天加蓋一件蓑衣或一塊舊棉胎,保持溫度在200c左右。

廣西百色:黑衣壯

兩三天以後,生酒餅表面長出白絨絨的菌毛,便拿出在竹蓆上曬乾,就成了“熟酒餅”。

黑衣壯的“土”釀酒一般用玉米,少數用高粱、小麥、紅薯,甚至薏谷、芭蕉。將原料煮熟後,待溫度降至200c時,撒上酒餅粉,攪拌後放入容器(陶缸)一個月發酵後滲開水也能飲用,這叫“甜酒”或“王酒”,度數很低。

廣西百色:黑衣壯

黑衣壯一般上桌的酒並不是這種酒,而是經過“土”辦法,取用“土”工具(陶瓷製成的釀酒工具)蒸餾的“土酒”,俗稱“農家酒”、“土茅臺”等等。

釀出的“土酒”用土製的容器(瓦缸)裝好,封口後埋入土中,或藏在老人床頭邊,封存三五年以後,開缸款待貴客,此時的“土酒”變成“陳年黃酒”,呈乳漿狀。

廣西百色:黑衣壯

一家開酒百家知,甜甜香香,清清涼涼,別看它又甜又淡,喝了使你幾時醉都不懂。一般人是不得亂喝的,只有你是貴客才能分享。

有歌曰:好酒埋在土裡面,黃酒藏在枕頭邊;全家勞累不捨喝,敬待貴客勝過天。

廣西百色:黑衣壯

廣西百色的美,不僅來自於這裡的高山秀水,還來自於各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交融,相互促進,所展現的一片和諧安康的景象。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