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事今昔】蒙河岸邊的魚龍潭


【鄉事今昔】蒙河岸邊的魚龍潭



唐山子村的雨龍潭

漸移了暖紅簾幕,

又閒了踏青簫鼓……

走街串巷訪翁嫗,

鄉村故事娛嬉足。

寫一汪仍鮮活在人們口碑裡的龍潭碧水,

啦一回喜聞樂見老少皆宜的地方評書……

話說臨沂市北郊唐山子村原名義和莊,屬吉祥言。地域大體位置在孝悌裡常桑杭以西,沂蒙路附近的高裡村家後。不知在何年代,因村莊後依兩座並不高大的名為唐山的小山崗,於是以山取名為唐山子村。都傳說唐王李世民率兵東征,曾駐紮在這兩個小山崗上與附近敵兵交戰,大獲全勝。因此當地人稱此山為唐山。

然而,此事僅僅是個傳說,並無史料記載,似乎難以置信。倒是建國後曾在該村西出土過古墓磚塊,上有“正始四年”字樣,可見南北朝時期便有人居此;這種說法還有幾分可信。由此推知這塊地方人文歷史是較為悠久的。

其實,這唐山並不甚巍峨高大,但林木茂密,百鳥棲生;梯田層層,盤繞至山頂。村莊處於山崗前麓平曠之地,村莊南面曾有數座汪塘。

早先年,其一水塘靠近村莊,大約有三畝地見方大小。據老一輩流傳,說從祖輩都叫這汪塘為雨龍潭。汪塘裡碧水清澈,深不見底。塘底有清泉數股,咕嘟咕嘟地往外冒水,使水潭從來沒有乾涸過。並且潭底深處,曾有一條雨龍盤踞在這裡。這條雨龍道行甚深,神通廣大,能旱時行雨,天澇排水,保佑此地風調雨順。潭中的泉水灌溉著肥沃土地,養育著花草樹木,滋潤著高低靈魂;環境整潔,空氣清新;人們得以安居樂業,繁衍生息。夏天,一潭碧水清泠,可供村人洗澡沖涼;夜晚,燻蚊子的草繩青煙嫋嫋,眾人圍坐在潭水岸邊,講古論今,談天說地……人們殷實富餘,無憂無慮,基本上也無病無災。村人都高興地說,這都是那條雨龍的功勞。因此,人們也非常敬重它,雖然村無廟宇,然而每當逢年過節,村人都不約而同地來到水潭邊,擺上三牲,虔誠地供敬龍神。潭水雖深,但古往今來,村子裡的大人小孩在裡面洗澡游泳,從沒發生過意外事兒。時間長了,村裡村外的人們都認為這水潭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相傳某一年,不知誰人做江南,當了皇帝。為防止別人奪取江山,派出了一批懂堪輿知識的南蠻子,到江北尋找地脈龍氣,發現了以後遂將龍脈逐一破之,亦或用法往江南驅趕。一天,有一道士打扮的南蠻子,正在唐山子以北蒙陰通往青口的大路上行走,他突然發現大路南的不遠處竟有五彩雲氣若隱若現,他連忙拐下大道,順著大體方向,往前趕去。這一走,竟走入唐山子村裡。再往前找至蒙河邊,遂失去影蹤。終於有一天,被他發現並確定了他到處尋找的龍氣之所在,就在唐山子村前的水潭裡 。後來,這位南人幾經懇求,在玉皇廟一傢俬塾學堂裡覓得一西席位置,常駐了下來。

經過仔細觀察,這位蠻子發現了每當這裡下雨的頭一天傍晚,龍潭裡霧氣升騰,隨即天氣越陰越厚,不大一會兒就會有雨落下來。雨過天晴之後,水潭裡總會有一條極像小泥鰍的東西遊到岸邊淺水處,蹦來蹦去曬太陽……如是者三乃至經常如此……這位蠻子終於慢慢覺察出這條小泥鰍非同尋常……

南蠻子在這裡發現這條似鰍非鰍的水中物以後,就成天在水潭四周踅摸,想弄清它的真實面目。他有空兒就往水潭邊跑,一直在等待機會。他發現了小泥鰍數次活動之後,經過仔細端詳,發現這小泥鰍就是那條能帶出五彩雲光的神龍,一條能騰雲駕霧播雲布雨的雨龍。它出來曬太陽的時候,都是在它播雲布雨之後。這個時候,是這條龍功力最脆弱的時候。經過一番空中施展,神功大減,急需太陽出來照射一番以獲取功力。可是這小泥鰍也很警覺,南蠻子一露面,它便飛快鑽入水潭裡去了,很長一段日子不再露面。後來一天,覺得沒有危險,天氣又好,就悄悄又出來曬太陽了。

在這段時間裡,狡猾的南蠻子也在琢磨辦法。他欺騙村民說,這個水潭是個風水寶地,每到傍晚就有霧氣在升騰,這是這裡積聚多年的脈氣有些動搖,在不斷飄散。為了使這裡的這股脈氣永不飄搖散失,以至長久,得需要一張很大的蘆葦箔,在傍晚時分,聽他的吩咐把水潭罩住,方保無虞。村民信以為真,就操心費力地幫他編制了一張很大的蘆葦箔,放在水潭岸邊。

這天,水潭裡的雨龍看到天氣又有點兒旱了,又在一個傍晚,抖擻精神,使出法力,龍潭裡頓時霧氣升騰,雨龍也隨之化為一條小泥鰍躍上了半空中。那位男子一看水潭裡霧氣升騰了起來,樂不可支,連忙喊催幫忙的人把大箔蒙在了水潭上。雨龍行完雨,身困力乏,在夜色裡,隨著最後的一陣雨降落了下來,不料正好落在了南蠻子早已罩好的大箔上。小泥鰍此時功力不濟,想返回水潭,卻讓箔給隔住了。再也抖不起雄威來了。一來二去便被南蠻子用他的邪術把雨龍踢蹬了。

雨龍被殺時,據說唐山子那一域裡,頓時烏雲密佈,電光閃閃,雷聲大作,傾盆大雨從天直降。整整一個黃昏,人們不敢出門。等到雨過,滿村一片紅色,腥氣難聞。人們來到龍潭邊,發現潭水血紅。水潭南邊,有一條巨大的雨龍死在潭外,龍頭滾落在不遠處。全村的人們看見這種景象,驚詫不已……半天才醒悟過來,這是上了南蠻子的當了。去尋找南蠻子時,早已不見蹤影了。村人悔恨不已,都來到雨龍身旁圍著它低首憑弔……這功夫,人們發現,首身兩處的青龍慢慢地化作了一塊巨石,龍頭也化作一塊有角有嘴的石頭……

雨龍在的時候,冬天,水潭裡向外冒熱氣,不管天氣多泠,水潭都不結冰。村人洗衣、飲牛都很方便。雨龍被殺後,偌大的汪塘成了一潭死水,再也沒有那清澈透明的碧水,再也沒有冬天不結冰的水潭了。村裡的人們互相埋怨起來,並互相猜忌是誰向南蠻子走漏了風聲……雨龍化成巨石以後,這裡逐漸變得臭氣熏天,全無生機。村人也很少在此相聚了。慢慢的龍潭被於泥積滿……

那塊巨石,在以後的時光裡,被人們稱作石龍。後來村裡有的人家,生女孩多了,再生個男孩子,稀罕得了不得,就來拜這塊石頭為乾孃,以乞求保佑孩子平安。說也奇怪,拜了石頭乾孃的都平安健康地活下來……巨大的雨龍石不知經歷了多少個春秋,一直在這裡陪伴著村人。直到轟轟烈烈的文革時期,乾涸的龍潭才被填了起來,夷為平地,蓋成民居。

而今, 距離此處往南不遠,還有殘存的汪塘一處,裡面有十數米長的巨石東西橫臥,狀如巨龍,據村裡老人講,這就是那條雨龍化成的巨石。此石長得有龍頭龍尾,十分逼真,栩栩如生,只可惜現在極似龍頭龍尾的石頭因修路都已埋在路下,僅剩下了一條龍脊背,還裸露在外面,但在滄海桑田中也已被“踢蹬得不像樣子了”……


【鄉事今昔】蒙河岸邊的魚龍潭


【鄉事今昔】蒙河岸邊的魚龍潭


村裡的這位老人說,龍潭舊址就在那裡


【鄉事今昔】蒙河岸邊的魚龍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