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樑:為什麼說鐵三角和宋丹丹成就了趙本山?

老梁:為什麼說鐵三角和宋丹丹成就了趙本山?

很多人發現,“鐵三角”趙本山、高秀敏、範偉,加起來大於三--激發了這種喜劇效果,比三個人單純在舞臺上的效果要大得多,這就是戲劇表演的精髓。就是說,為什麼在一臺戲裡,你很難看到一個人演獨角戲?因為多個人在一塊兒的時候,能形成戲劇衝突。

由於脾氣秉性不同,在情節之間所處的角色不同,形成的這種戲劇衝突,往往會給情節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能夠把情節的起承轉合、矛盾,什麼時候是低谷, 什麼時候是高潮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只要在恰當的空間範圍內能安排開, 人越多,它的矛盾也越多。我們看喜劇看小品是看什麼?好像是聽幾個包袱、聽笑料,其實你是在看情節、看衝突。

這就是“文似看山不喜平”。你看小說,肯定不希望情節平平淡淡,而是要有起伏,而一個人製造起伏難度太大。 所以,跟高秀敏、範偉的這種合作,使趙本山又上了一個臺階。他跟宋丹丹的合作,使他從二人轉的舞臺上脫離出來,進入了戲劇表演的範疇。跟高秀敏、範偉的合作,使他對戲劇表演當中人物的衝突,個人在整個情節怎麼把握走向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但是,有一點毫無疑同, 自從“鐵三角”拆了幫,他跟宋丹丹也不在一塊兒演了,趙本山在自己小品裡的“地位”都下降了。

當然,這是他自己主動讓出來的。從2009 年往後,他跟小瀋陽演《不差錢》,跟王小利演《捐助》等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捧徒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