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接到發射核彈的命令後會立即發射嗎?

秦皇見漢武


兩國對峙狀態下,別說是核潛艇這類的戰略武器,就算是一顆子彈的發射也不能任由個人隨意為之,畢竟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爆戰爭。因此,搭載著核彈的核潛艇作為大國的終極武器,發射規則更是慎之又慎。

去年早些時候,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在自己的推特上表示:他的核按鈕要更大、更強。這番言論不僅引發了外界的擔憂,因為總統是唯一有權利下令發射核武器的那個人;所以不久後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還舉行了一場聽證會,議題就是討論修改總統主導核武器發射流程的可行性。(看來參議院也怕特朗普腦子一熱...)

假設美國即將或者正在面臨可能被核攻擊的威脅,按照常規流程,特朗普不會立即下達核反擊的指令,而是首先同五角大樓高層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在白宮東側的一處地堡內),在軍事顧問的建議下形成一份可行的應對辦法。

如果最終確定要實施核打擊或者核反擊,那就需要進入下一項程序:身份驗證。被驗證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總統自己。特朗普有一張類似身份證的東西,代號“餅乾”;五角大樓負責對總統身份的驗證。

另外,對於總統要進行核攻擊的命令也需要驗證,證明辦法是一些特殊的編碼;通過這些驗證後,特朗普就可以對軍方相關人士闡述自己計劃中的核打擊方式、規模等信息。美國“軍控協會裁軍與減少威脅政策部”負責人金斯頓-裡夫透露:美國約有400枚部署在核潛艇上的核導彈能在總統命令下達數分鐘內完成發射。

當前述的流程都完成後,總統的核打擊命令就會被具體負責的USC(美國戰略司令部)接收。這裡多說一點,如第134特遣部隊(太平洋戰略核潛艇部隊)和第144特遣部隊(大西洋戰略核潛艇部隊)都是USC下轄核威懾部隊。

緊接著,五角大樓的核打擊指揮中心就會直接向具體的戰略核潛艇發送打擊命令;而接到核打擊命令的潛艇並不會立即發射,而是儘可能快速的完成命令的複核,驗證命令屬實後才會發射,而發射的過程大概需要十五分鐘。

此前坊間一直流傳著美俄總統身邊有一個黑色的公文包,說是裡面設有核按鈕,只要按下就會發動核打擊。其實這種說法是片面的;確實,這個在美國代號為“橄欖球”的黑色公文包是總統發動核打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絕不是傳言中的“即按即用”。包裡裝的其實是代號“餅乾”的身份驗證卡。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核潛艇接到發射核彈的命令後不會馬上就立刻發射

其實,真正要進行核打擊發射核彈,各國有核國家對此都相當謹慎,一般要下達核打擊指令都不是件簡單的事,程序相當複雜。退一萬步來講,即使發射核彈的命令下達了,也不是說馬上就點火發射,還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核確認等等程序。

以美國核潛艇發射核彈的程序為例(空軍程序不同):

美海軍核潛艇實行雙人控制也稱“兩人規則”。兩人規則是一種旨在實現極為關鍵材料或操作的高安全級別的控制機制。根據此規則,所有訪問和操作都始終需要有兩名授權人員。

在潛艇上,CO“指揮官”和CCE“執行官”必須同時認定發射命令有效,然後與其操作人員相互授權發射。而不是像陸基洲際彈道導彈那樣確認導彈發射的另一方(第三武器官員)也必須確認發射。此外,該組發射鑰匙又分佈在潛艇上其他關鍵人員之間,並且鑰匙保存在保險箱中(這些機組成員中的每一個只能訪問他或她保管的鑰匙)。有些鑰匙還存放在潛艇上的特殊保險箱中,這些保險箱又由複雜的組合鎖鎖定。沒人在船上有打開這些保險箱的組合密碼,解鎖密鑰是來自上級機構的啟動命令(緊急行動電文)的一部分。

但即使這樣也存在問題。那就是,一旦命令下達後,接下來的程序完全掌控在潛艇指揮官手上,那就是對這個下達命令的人真實身份和命令可信度的嚴格認證,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沒有任何保障措施來驗證命令或簽發命令的人是不是個瘋子?。

發現這個程序有漏洞的就是著名的美空軍哈羅德·赫林少校。1973年底,他在范登堡空軍基地訓練期間提出了這個問題,當時總統是理查德尼克松。【注:因尼克松涉及“水門事件”,該事件包含了尼克松政府成員開展的一系列秘密的並非法的活動】

哈羅德·赫林少校表示:“我怎麼知道我發射導彈的命令是來自一位理智的總統?”

實際上哈羅德·赫林少校尖銳的指出了潛艇核彈發射程序中的缺陷。由於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哈羅德·赫林少校要求重新分配工作。可美國空軍以“沒有證據證明哈羅德·赫林少校具有領導素質”為藉口將他行政解僱。


現在我們再瞭解什麼是緊急行動電文(EAM):是指預先格式化的電報信息,在核戰中指示具有核能力的部隊執行特定的主要攻擊選項(MAO)或有限攻擊選項( LAO)。根據單一綜合作戰計劃(SIOP)的規定,將個別國家或特定區域納入EAM中。

緊急行動電文(EAM)則由美國國家軍事指揮中心(NMCC)下達。

單一綜合作戰計劃(SIOP):是美國核戰爭的總體規劃。從1961年到2003年SIOP給美國總統一系列定位選項,描述了怎樣進行核反擊的發射程序和目標組。該計劃整合了的三合一戰略核力量的戰略轟炸機,陸基洲際彈道導彈(ICBM),和海基潛射彈道導彈(SLBM)。該SIOP是一個高度分類文件,是美國國家安全政策中最機密,最敏感的問題之一。

SIOP每年更新一次,直到2003年2月被新計劃(OPLAN)8044 取代。自2012年7月以來,美國的核戰爭計劃一直是 OPLAN 8010-12,戰略威懾和部隊戰備。

不過,SIOP的前期規劃過程一些信息會公開。包括總統開始發佈總統令,為制定核計劃提供指導目標和指導方針。而具體的詳細規劃則由聯合戰略目標規劃人員(JSTPS)與位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美空軍戰略司令部(SAC)總部共同制定。

美國國家軍事指揮中心(NMCC):是美國五角大樓的指揮通信中心,美國家指揮當局(即美國總統和美國國防部長)。空軍部作為NMD(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後勤,預算,設施和系統支持的“國防部執行機構”; NMCC的具體工作由聯合參謀部的 J-3(操作)負責。

NMCC負責下達發射控制中心、核潛艇、戰略轟炸機以及戰場指揮官的緊急行動電文(EAM)

J-3(操作):指美國國家級指揮結構的第三級。主要協助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履行作為總統和國防部長的軍事顧問的職責。為作戰指揮官策劃行動並提供指導,傳達總統,國防部長,戰鬥指揮官之間關於當前行動計劃的相關信息。


以上就是此問題的大概介紹,如果再細化下去將冗長,基本程序就是這樣,我們大概有個瞭解即可,相信人類屬於有理智的高智商物種,不會走到極端!


順便簡單說一下英國核指令。

英國的核指揮和控制稱為——“最後的信函”或者“最後的信件”。最後的信件是英國首相向四艘英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指揮官發出的四封措辭相同的手寫信件。如果敵人的核打擊摧毀了英國政府,殺死或以其他方式使首相和候任的“第二人”(通常是內閣的高級成員)喪生,他們就會採取什麼行動命令。首相已指示,就如何在首相犧牲後決定怎樣採取行動。

如果命令得到執行,所採取的行動也許就可能是大英帝國最後一次官方行動,因為世界末日將來臨。

這些信件存放在每艘潛艇控制室的兩個嵌套保險箱裡。這些信件在首相離任後依舊保持密封狀態然後銷燬。因此,只有發佈這些信件的首相才知道它們的具體內容。


血色黃昏的黃昏


不會的,核潛艇在深海中接到指令後,有靜默的延長時間,啟動密匙密碼,核對指令,通過特殊預設頻道,複核指令密碼,如果是正確的,將啟動發射系統,在進行核攻擊,同時開啟洲際導彈自毀裝置,萬一指令錯誤,可以選擇自毀大氣層外。

前蘇聯的核潛就因為指系統性出現故障,顯示出來指令,核潛艇進入準備發射狀態,但是為了核查指令,起動了備用頻率核查,結果發現是假的,才挽回一場虛驚。

如果沒有備用預案,走火在所難免,今天電子戰,電腦病毒感染,一但出事,可能性很大,錯誤的選擇完全可以出現。

降低風險,緩和關係,核武器國家應該警惕性更高。


隨雨飄渺


核潛艇有兩種:戰略導彈核潛艇和戰術攻擊核潛艇!

戰術攻擊核潛艇一般來說噸位較小,也就幾千噸。

而戰略導彈核潛艇一般來說噸位較大,因為是發射洲際戰略導彈的緣故,一般都做的較大,排水量最小也得近萬噸。

而俄羅斯的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排水量已經接近三萬噸。

戰略導彈核潛艇是一個有核國家三位一體的核打擊戰略中的其中之一。

所謂的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打擊分別是陸基戰略彈道導彈、空軍戰略核打擊力量和海基戰略導彈。

一般來說,陸基戰略核導彈最容易受到來自敵對國家的首先核打擊。

如果不是在先敵發射的情況之下,一旦戰爭爆發最容易還在未發射之前就招致敵方的首波打擊而毀於地面。

而空軍的情況也大致如此!

因此,在無法保證戰略核力量不被敵方摧毀的情況之下,海基的戰略核力量成為了報復敵方先行攻擊的最好的手段。

它俗稱為第二次核打擊,也就是核報復。


那麼一旦戰爭真的爆發,核潛艇在接到導彈發射命令後是怎樣操作的呢?

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我曾經從一本軍事雜誌上看到過有關介紹蘇聯戰略導彈的發射操作過程。

大家都知道,無論是以前的蘇聯時代還是當今的俄羅斯,在總統進行權力交接時,總是把象徵著最高權利的核按鈕箱親手交給下任總統。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這件事情,因為這個箱子承擔了全部戰略導彈的發射控制權。

一般來說,戰略導彈核潛艇雖經常執行戰備值班巡邏任務,但是它並不能把導彈輕易就能發射出去,它還要經過一系列的程序才能夠做到。

它的發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第一,當總統在下達了發射命令之後,先由國防部和總參謀部事先擬定出要攻擊的目標。

第二,由總參謀部從核按鈕箱中擬定出兩組事先編排好的攻擊密碼。

第三,把兩組對接的密碼確定無誤後,下達給潛艇的艇長和政委。

無論是在陸基的戰略導彈還是在戰略導彈核潛艇,導彈的發射密碼分為兩組,潛艇艇長或者基地司令掌握一分,而另一份則掌握在基地或者是潛艇的政委手裡。

兩者之間缺了任何的一組密碼都無法把導彈發射出去,而導彈發射的密碼政委和艇長是無法知道是哪一組的。

在此做一個假設:潛艇艇長手裡的密碼是12345,而政委手裡的密碼是67890.

在平時兩人誰也不知道這兩組編碼是一個完整的發射數據。

當接到由總統、國防部和總參謀部發來的命令和密碼後,兩人各自拿出自己掌握的那組數碼進行對接。

在艇長和政委把密碼進行對接確認正確無誤後,然後把它輸入導彈發射計算機。


其次是按發射按鈕,導彈便點火發射。

這就是導彈發射過程的一套程序,在平時不管是閱兵場上的導彈、還是基地或者是核潛艇的導彈,並不是他們想發射就能發射的。

而戰略導彈核潛艇也是這樣!


東方中華不敗


核潛艇發射核彈,是本國遭受核打擊後,報復行動,所以一般不會主動而為之。核潛艇要發射核彈,都不是戰術行為,都是戰略行為。因而作為潛艇的首長,一定知道目前國家處在與敵對國交戰的極端時刻,不是一般的和平狀態。只有出現了非和平狀態,而且遭到對方的核打擊,核潛艇擁有者才可能啟動發射核彈的程序,噴發出憤怒之火。

戰時狀態下,一旦核潛艇接到啟動發射核彈,命令,一般不會立即發射,而是做好一下幾項工作。

第一,啟動複核程序,確認命令的真實性。

特別是電子戰環境下,一切病毒和黑客都可能給潛艇帶來損失。所以確認接受的指令不是病毒,不是地方電子干擾所致,不是自己計算機的程序紊亂,而是真實的符合法律程序的指令,潛艇艇長才會下達啟動發射程序,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第二,艇長下達啟動任務,各位艇員各就各位,做好一切發射的準備工作!並且檢查發射的準備工作。

第三,具體下達發射指令,進入發射狀態。完成上級下達的發射任務。


錦繡中華一捧土


不會,首先是要核實命令的真實性。


方士的知識樂園


各大國發射核武器都有嚴格地政治軍事管控措施,以美國為例,決定對X國用核潛艇發射彈道導彈核襲擊,總統有發佈此項命令的資格,但要經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授權,核鑰匙在多個人手上,國防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海軍司令,甚至潛艇艦隊司令都有鑰匙,要多人同時開啟命令才能正確發到某潛艇艇長手上;艇長接到命令,要經過多種通訊渠道核實、查正命令無誤,才命令潛艇發射核彈!美國曆史上曾發生電腦故障向核潛艇發出發射核彈命令,而艇長按程序向國防部,白官求證:假的!故而取消發射命令!


薦商12345678


如果一艘核潛艇的艇長接到國防部最高指揮官和總統下達的發射核導彈的命令。一旦確認是真正的命令。那麼打擊座標立刻建立。並且進入發射狀態。就差核潛水艇的艇長一句話了。missile ready? fire one. fire two. fire three. dive dive. quickly dive.






aircraftone


毫無疑問,接到核打擊命令並確認無誤後,肯定立即進入發射程序,要不等著捱打啊!戰略核潛艇存在的意義除了震懾力,就是真正的核打擊啊!


淡然認證VIP會員


如何理解這個立即兩個字含義。如果是1,2分鐘內的立即,顯然是不可能的;經過合法程序,驗證後發射的立刻是可以被認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