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萬軍隊也沒能收復中原,南宋軍隊為何一直打不過女真人?

無限溺愛尼糯米的A君


【南宋的40多萬軍隊不是不能打,而是趙構、秦檜們不讓打。】

【北宋滅亡】北宋末年,有60多萬正規軍,但是戰鬥力低下。宋金“海上之盟”,相約宋金對攻遼國,北邊金國戰勝遼國,南邊北宋童貫輸掉了對遼的戰爭,金國看到北宋的虛弱,從此看不起北宋。1123年大遼滅亡後,宋接受了原遼國降將張覺,為宋金之間的爭端製造了藉口,金國以滅遼北宋沒有出力,不但不按約歸還燕雲十六州,而且索要鉅額贖金。北宋雖然殺了張覺,但是金國認為北宋違反“海上之盟”,宋金談判“無果”。1125年8月,完顏宗望、完顏宗翰以“張覺事變”為由奏請攻宋。

10月,東路完顏宗望率金軍8萬自平州(今秦皇島)出兵, 1126年1月2日,於白河(今北京密雲縣白河峽谷)和古北口(今北京密雲縣古北口鎮)大敗宋軍;宋將郭藥師降, 宋燕山府防衛崩潰;大破北宋中山援軍三萬人,1月14日又破宋兵五千於真定府(今河北正定),1月22日克信德府(今河北邢臺)。1126年1月27日,完顏宗望軍渡過黃河,第二天攻下滑州(今滑縣)。1月31日,包圍北宋首都汴京(今開封)。因汴京守禦使李綱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


西路左副元帥完顏宗翰,率金軍8萬自大同攻太原,1125年12月29日,攻克朔州(今山西朔州);1126年1月6日,破代州(今山西代縣);1月13日中山投降;1月15日包圍太原,但在太原受阻。

1125年12月,太子趙桓即位是為欽宗,1126年改年號為靖康。徽宗退位稱“太上皇”。次年正月初三日,徽宗、蔡京、童貫等人聽說金兵已經渡過黃河,決定連夜向南逃竄。太學生陳東等上書,指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勔為六賊,說“六賊異名同罪”,請把他們處死,“傳首四方,以謝天下”。開封府尹聶昌(聶山)派武士斬王黼首級獻上,李彥、梁師成賜死。蔡京、童貫、朱勔在亳州被貶官流放,死在了半道上,高俅下落不明,估計是死掉了。

開封被圍後,宋庭詔命天下勤王,种師道帶領10萬西軍到達開封,完顏宗望退守開封遠郊。宋庭議和派又佔上風,完顏宗望索要黃金500萬兩,銀5000萬兩,錦緞200萬匹。宋金談判期間,李綱、种師道命姚平仲率軍襲擊金軍,宋庭投降派李邦彥、李梲(zhuo)將偷營計劃透露給完顏宗望,導致姚平仲軍失敗。欽宗命投降派接受完顏宗望的議和條件,派10萬大軍護送金兵出境,然後就撤銷河防大軍,命令西軍回潼關復員,种師道吐血氣死了。



{第二次圍城}金兵退去了,北宋國庫空虛,連10萬兩黃金,100萬兩銀都沒有,只有一億多貫廢紙一般的紙幣,紙幣一貫摺合十幾枚銅錢,根本無力兌現承諾。金國以北宋違約為由,再度出兵進攻北宋,這次金國東西兩路軍都增加兵力。完顏宗望8萬東路軍首先到達開封,完顏宗翰西路軍攻克太原,在井陘擊敗种師中的增援,5萬兵封住了潼關,七萬兵克洛陽、鄭州,1126年12月17日,東西兩路15萬金兵合圍開封。由於宋庭對主戰派的沉重打擊,只有張叔夜父子率領一萬三千人到達開封,北宋的軍隊都不願意前來勤王。

【南宋抗戰】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汴京陷金,徽、欽二宗北狩,北宋亡。其後宋室南渡,改元建炎,以迄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之十五年間,與金始終處於交戰狀態。惟交戰期間,宋未嘗一日忘和,一面請和,一面抗戰。南宋40萬兵馬,完全打得過金,只因趙構、秦檜一心求和,掩蓋了岳飛們的戰績,造成南宋打不過金國的假象。宋高宗的內心是分裂的,一方面懼怕徽欽二宗回返,自己就將失去皇位;另一方面懼怕一旦戰勝,造成武人跋扈,故雖岳飛、韓世忠、張浚諸將,與宰相趙鼎等力請,終從秦檜之意,一味避戰,專心媾和。



(宋軍節節敗退)南宋和金國交戰了15年之久,南宋的抗戰主要分成三個階段,1127年至1130年,康王趙構南渡,北方大片國土淪喪,這一時期殘存的各路宋朝軍隊,基本都是各自為戰,在黃淮一線戰場上,主持抗戰工作的主要是宗澤元帥,淪陷區的人民自發組織的各種抗金救亡民兵不下30萬。宋金之間的戰爭,主要在淮河一線,趙構在臨安即位後,主要是營建江南大後方,南宋的抗金戰爭也是不成系統的。金國扶持了劉豫偽齊政權,用於管理北方淪陷區,雙方爭奪的焦點大都是民間武裝。

(宋金相持階段)1130年到1136年,這一階段是宋金戰爭的相持階段。金國完顏宗弼(金兀朮)為了侵佔全部宋朝國土,於1129年9月開始,兵分多路攻取了淮南地區,此後繼續南下威脅臨安,追擊宋高宗趙構於海上,並於1130年攻克了建康(南京),宋將張浚、岳飛、韓世忠等多路救援阻擊金兵,韓世忠取得黃天蕩大捷,金兀朮帥兵退出建康,戰線重新回到淮河一線。這一時期,趙構的行在(臨時都城)風雨漂泊,南宋皇帝的趙構對宋軍的監管較為寬泛,因為牽扯南宋生死存亡問題,投降派的呼聲微弱。

而在相持階段,南宋軍隊大都自主擴張軍隊,自行招募壯丁收編抗金民兵,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張浚的軍隊成倍擴大,由於宋庭的羈縻節制較少,南宋各路大軍基本都是自籌軍費、自己招募、自己訓練,南宋正規軍的數量達到50多萬,且戰鬥力大幅提高。其中,岳飛的軍隊在這一時期增加最快最多,岳飛的軍隊主要是岳飛收編的山賊、民兵,自主招募各階層民眾。岳飛奉命剿滅鐘相楊么起義時,採取剿撫並用的手段,只用半年多時間,就剿滅了起義軍,並且把10萬起義軍中的壯丁編入了宋軍,岳飛麾下的軍隊人數達到20萬,佔到宋軍總兵力的一半左右 。



(宋軍反攻階段)1136年至1141年,是南宋軍隊有組織的戰略反攻階段。這一時期,南宋軍隊鞏固了長江、淮河防線,趙構的南宋朝廷,也不再漂泊,政權建設進入收官階段,南宋實際控制地區的地方政權也已基本完善。1136年(紹興六年)初,宰相兼都督諸路軍馬張浚於鎮江府(今江蘇鎮江)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北伐中原。張浚命令岳飛進軍襄陽,張俊則收復並穩固陝西,韓世忠、劉光世等人經營兩淮地區,作好直搗中原的準備。這次軍事會議制定北伐方略,標誌著南宋戰略進攻的開始。

1136年底,宋軍北伐初期,偽齊政權集結30萬人馬,試圖阻擋宋軍北伐,岳飛在兩淮戰場和江淮防線來回穿梭,經過半年的奮戰,基本擊垮瓦解了偽齊政權的軍事力量,等於砍掉了金兀朮的半個臂膀。此後一段時間,戰線膠著在江淮一線,雙方各自厲兵秣馬,岳飛更是日夜操練軍隊,意圖大舉北伐。金國提出了議和的願望,南宋的投降派開始蠢蠢欲動,逐漸的在宋庭中佔據上風,趙構的南宋朝廷穩固後,由於軍事形勢大為緩解,南宋試圖偏安媾和慾望與日俱增。

1140年五月,金兀朮發動兵變,廢除了對宋議和,金兀朮親統大軍進攻兩淮 ,以山東聶兒孛堇和河南李成為左右翼,取道汴京向兩淮進軍;右副元帥完顏撒離喝統帥西路軍,從同州(陝西大荔縣)攻陝西。五月下旬,金軍兵臨順昌(今安徽阜陽)城下,順昌告急。宋高宗原不同意岳飛出兵,後恐順昌有失,便命飛發兵救援。岳家軍在鄂州已整訓三年,岳飛接詔後,立即派張憲、姚政率軍東進,援救順昌。未至順昌時,劉錡已於順昌之戰中大敗金軍。


【岳飛北伐】岳飛隨即揮師北上,在六月、閏六月間,張憲的前軍攻下蔡州,牛皋的左軍在京西路連克魯山等縣城,統領官孫顯也在蔡州和淮寧府之間打敗金兵。張憲、傅選又大敗金將韓常,順利收復潁昌(今河南許昌)。牛皋、徐慶隨後和張憲會師,繼而收復了陳州。中軍統制王貴所部也在閏六月底和七月初接連攻下了鄭州和西京河南府(洛陽)。 與此同時,韓世忠部將王勝收復海州(江蘇東海縣東),張俊部將王德收復亳州。

1140年七月初八,岳飛的軍隊大破金兀朮一萬五千鐵浮圖(柺子馬),岳飛令其子岳雲率背嵬軍和遊奕軍騎兵迎戰,往來衝殺,並派步兵用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敵軍,下砍馬腿,使“柺子馬”失去威力,殺傷了大量金兵。宋史載:金兀朮失敗後感嘆,宋軍可怖者惟大斧與鐵臂弓也!鐵臂弓到底是什麼尖端武器呢?冷清先生認為,鐵臂弓就是一種改制了的“床弩”,是一種射程很遠的遠程武器,箭桿很長箭頭鋒利,遠射300米到500米,威力強大可以射穿鐵甲軍的盔甲。遠距離打擊鐵甲軍用鐵臂弓,近距離打擊使用戰斧砍馬腿。

岳飛殲滅金兀朮的鐵甲軍後,又取得了穎昌大捷、郾城大捷,包圍了開封城,“岳飛北伐”取得了“十戰十捷”,岳家軍前鋒直抵朱仙鎮,金兀朮準備逃跑。兀朮正準備渡過黃河的時候,有個北宋時的太學生卻要求進見,對兀朮說:“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嶽少保且退矣!”兀朮忙問:“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精兵十萬,京師中外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太學生說:“不然,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以愚觀之,嶽少保禍且不免,況欲成功乎?”

當然,金兀朮說岳家軍五百騎破金兵十萬,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岳家軍有20萬人,殲滅金兵10萬一點也不誇張,殲滅10萬金兵是在岳飛北伐的“十戰十捷”中累計殲滅的。岳飛北伐如同一個大戰役,是由十個小戰役組成的。偽齊軍隊基本被殲滅,全部金兵總計才20多萬,損失10萬金兵,金國已經元氣大傷,別說再發動進攻、自保都成為問題。但是,元氣大傷的金兀朮被這個漢奸太學生提醒,再次派使者入宋議和,其中一個條件就是“殺岳飛”。趙構急於苟安,又畏忌岳飛的軍權,秦檜以“莫須有”殺害岳飛,十年之計毀於一旦。


南宋初期的40多萬正規軍,還是能打仗的,是南宋朝廷急於苟安,不想恢復中原,更不想把徽欽二帝救回,金國之所以同意議和,是因為被岳飛們打怕了,金兀朮知道趙構懼怕岳飛們,急於解除岳飛們的軍權,所以才要求“必殺岳飛”的,趙構、秦檜們在內外勾結中,殺害了民族英雄岳飛,再次的以屈辱的割地賠款換取苟安,宋金合議:南宋向金國稱臣,歲絹25萬匹(摺合200多萬兩白銀),歲銀25萬兩。趙匡胤得天下不正,國策就是防範軍人黃袍加身。兩宋王朝,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患有“軟骨病”站不起來,割地賠款苟且偏安,對外鉅額歲貢加重人民的負擔。


冷清先生


四十萬軍隊未能收復中原,指的是宋金富平之戰。下面我就來說說這場戰役的情況:

張浚的主張:中興要計,當自關陝為始

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派使臣洪皓到金國議和,宣佈願意去正朔尊號,就是說不用皇帝稱號了。然而,弱國無外交,一向輕視南宋的金國人索性把宋使扣押了。談和不成,宋高宗不得不做好應付敵人再度入侵的準備。

這個時候,張浚乘機上書皇帝,提出自己的戰略主張。他認為,中興要計,當自關、陝為始。關、陝盡失,東南亦不可保。張浚自告奮勇地說:“臣願為陛下前驅,肅清關、陝。”宋高宗遂任命張浚為川、陝、京、湖宣撫處置使。張浚動身前往川、陝,走馬上任。

大決戰在所難免

張浚抵達興元后,尚未出擊,便遭當頭一棒。

金國大將完顏婁室以重兵攻打陝州,知州李彥仙拼死抵擋。張浚命令曲端前往救援陝州,曲端向來嫉妒李彥仙,無意出手相救。婁室以十萬之眾輪番攻城,於建炎四年初攻破陝州,李彥仙死難。在之後幾個月裡,宋金在關中激戰,互有勝利,曲端多次對友軍見死不救,被張浚罷免兵權。

當時兀朮的軍隊在橫掃江南後,已撤至淮北。宋高宗十分擔心金兵再次南下攻略,遂指示張浚分道出兵,由同州、鄜州、延安府主動出擊,以牽制金兵。駐守關中的完顏婁室頓時面臨南宋軍隊巨大壓力,緊急向兀朮求援。兀朮遂引兵赴陝,與婁室會合。與此同時,金太宗又遣完顏宗輔入援陝西,打算深入陝川,徹底打敗張浚。

一場大戰已是在所難免。

張浚在軍事部署上的缺陷

在金兵紛紛入陝之時,張浚業已集結一支龐大的兵力,包括熙河、秦鳳、涇原、環慶及永興軍五路人馬,共計四十萬人,馬七萬匹,欲與金兵決一死戰。然而,這個部署遭到八字軍首領王彥的反對。他認為陝西兵將向來不相聯絡,五路大軍齊出,根本沒辦法協同作戰,不如令各路大軍駐屯要害之地,遇到敵人攻擊時可以互相支援。

張浚未嘗不知王彥所言有理,但他有自己的戰略考慮。如今東南殘破,已經難以再經受金兵的再次打擊,若能在關陝一戰擊敗強敵,那麼就可能成為抗金戰爭的轉折點。可以說,張浚是要賭上一把。

可惜的是,張浚並沒能賭贏。

建炎四年九月,南宋軍隊與兀朮、婁室的金兵在富平丘陵地帶展開決戰。宋軍人數雖多,在部署上卻很不慎重,安營紮寨於平原地帶。統制吳玠向前敵總指揮、熙河路經略劉錫建議說,軍隊應該先佔據高地有利地形,憑險為營,否則這一帶平原地區,容易遭到金國騎兵的進攻。然而吳玠的意見卻沒能得到重視,諸將以為,此帶雖地形平坦,然多沼澤,縱是金兵鐵騎前來,也難以馳騁。

南宋軍隊犯兩大錯誤,導致大決戰的失敗

在富平之戰中,南宋軍隊犯了兩大失誤。

其一,對金人的攻擊力估計不足。

吳玠就指出,富平一帶地形平坦空闊,難以抵擋金人的鐵騎。然而,前敵總指揮劉錫卻拒絕改變部署,幻想著廣闊的沼澤能夠阻擋金國騎兵。南宋將領對金人的戰鬥能力嚴重估計不足。金國名將完顏婁室早有準備,令部下備好了許多木柴與裝填沙土的囊袋,移土擔柴,填澤鋪路,很快在沼澤地開出足以令馬匹行進的道路。因此,沼澤根本就擋不住金人的進攻,金人越過沼澤後,婁室攻宋軍左翼,兀朮攻宋軍右翼。

其二,南宋軍隊協同作戰差,人數雖眾,實則各自為戰。

宋軍的構成,有五大來源,分別來自熙河、秦鳳、涇原、環慶及永興軍。自北宋以來,宋朝軍事上就存在一個大毛病,將不知兵,兵不知將,沒有協同作戰的戰術思維。在富平之戰中,起初,南宋軍隊憑藉著人多勢眾,與金兵殺了個平手。但是很快,宋軍各自為戰的缺點暴露了,其中一路潰敗,最終導致了戰鬥的全線失利。

富平之戰的失敗,宣告張浚全面奪取關陝、進擊中原的計劃破產。宋軍被迫撤退,關、隴六路幾乎都落入金人之手,只有階、成、岷、鳳、洮五郡以及鳳翔之和尚原、隴州之方山原仍控制在南宋手中。

不過,富平之戰不是一點意義也沒有。首先是減輕了南宋在東南戰場上的軍事壓力;其次,以吳玠吳璘兄弟為代表的後起之秀崛起,日後成為金人最強勁的對手。


君山話史






實際上隆興北伐失利之後宋人仍認為有復國的機會,就如辛棄疾在《美芹十論》中說,“惟張浚符離之師粗有生氣……臣竊謂恢復自有定謀,非符離小勝負之可懲,而朝廷公卿過慮,不言兵之可惜也”。





以隆興北伐淺析南宋北伐失利






岳飛死後最能打的荊襄宋軍被分割、削弱,剩下最能打的就是川陝吳璘部。紹興三十一年南宋憑運氣和殘存的忠奮之氣扛住了完顏亮的大舉進攻後轉入反攻,紹興三十二年經過主和派微操,孝宗同意與金國講和,坑了吳璘一把

璘知朝論主和,於是棄德順軍,倉卒引退,金乘其後。正兵三萬,得還者僅七千人,偏裨將佐所存無幾。上尋悔之。

隆興元年一月,吳璘退兵時被金軍抄了後路,正軍損失百分之八十,領軍將領損失慘重,所存無幾,收復的秦鳳、熙河、永興三路共十六個州軍被金軍重新佔領。有作戰經驗的老兵和將領的損失無法在短期內彌補,導致隆興北伐期川陝宋軍自保不暇,根本無力出兵牽制金軍



隆興北伐準備極不充分

隆興元年四月初,孝宗與張浚決定北伐,為避免主和派干擾,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在秘密進行

帝然其言,乃議出師渡江,三省、樞密院不預聞。

北伐主力是李顯忠和邵宏淵兩部共約四萬人馬,剛開始兩軍還能配合作戰,不久便因賞錢問題發生矛盾。李顯忠部在宿州城外與十一萬金軍大戰,邵宏淵在城頭搖扇納涼作壁上觀,李顯忠敗退入城

實際上兩軍如果協同作戰的話仍有擊敗金軍的能力。打退攻城金軍後,顯忠嘆曰:“若使諸軍相與掎角,自城外掩擊,則敵帥可擒矣”!

兩軍不協,邵宏淵又散佈謠言金軍將添兵二十萬,軍心動搖。李顯忠只好放棄宿州,與邵宏淵率軍後退,在符離被金軍擊潰

追至符離,宋師大潰,赴水死者不可勝計,金人乘勝,斬首四千餘級,獲甲三萬。於是宋之軍資殆盡。

~《續資治通鑑》宋紀138


從令吳璘部退兵到決定重新北伐只有三個月

從決定北伐到出兵作戰只有短短一個月

兩支北伐主力部隊合在一起僅四萬人

軍隊在宿州作戰,統帥張浚在盱眙





從事後來看隆興北伐無異於一場兒戲


戰術層面

岳飛認為北伐成功至少需要二十萬精兵。從兵力上看張浚的四萬人馬就算能打下一些城池也根本無力守住,更無法進一步擴大戰果

岳飛從紹興七年便開始為大舉北伐作物資準備,才能確保紹興十年北伐無糧草之憂。張浚繞過錢糧主管部門,一個月時間偷偷籌措到的物資又能支撐多久?即使沒有符離之敗,宋軍餓著肚子跑回家也是早晚的事,就如端平入洛

兵力、錢糧都不足,你跑去北伐跟主動找抽有什麼兩樣?




戰略層面

兩宋一貫“無定志”,治國猶如天馬行空,想一出是一出。孝宗初期也繼承了趙構戰和不定的特質,白白損失了最精銳的兩萬多士兵。估計吳璘看到三個月後的北伐盛舉心裡一定暗暗用英文表示著祝賀“mmb”

統帥層面能力低下,要麼前線根本就沒有統帥,大家各玩各的。隆興北伐的統帥張浚長期從事軍務,也銳意恢復,然而“張公雖是竭力擔當,只是他才短,慮事疏處多”~《朱子語類》本朝五





南宋軍政通病


1.士兵地位低下


朱熹面見孝宗時曾耿直地指出南宋軍隊中存在的諸多弊病,“軍政不修,士卒愁怨”,“主將刻剝士卒以為苞苴,升轉階級,皆有成價”,“軍政病敗,未有如今日之甚者”……~《朱子語類》卷107

經過趙構和秦相公爺倆勵精圖治後的南宋,百業凋蔽,吏治腐敗,腐敗的作風蔓延到軍隊後極大地影響到了戰鬥力。朱熹說主將派士卒回易,以替主將賺錢的能力來決定升遷,所有官職都明碼標價出售。李心傳也無數次吐槽南宋軍政敗壞,例如

其(秦檜)任將帥,必選駑才~《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69。駑才好控制,這也是秦相公收三大將兵權的初衷。

駑將治軍,不治兵而治財,刻剝之政行,而附摩之恩絕;市井之習成,而訓練之法壞。二十年間,披堅執銳之士,化為行商坐賈者,不知其幾~《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89。秦相公不但選蠢將,還鼓勵蠢將們撈錢,把士兵當作生財之道

關外諸軍多為諸將私役者,其間軍士有食貧而為手技者,則又拘而使之,否則計日而責其工直。以故,士日益貧。~《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卷17乙集.兵馬。南宋士兵每天都有替主將賺錢的任務,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已經淪為主將的奴隸

李心傳吐槽的奴隸軍是南宋的“關外諸軍”,也就是一線部隊。按理說一線部隊是最精銳的部隊,士兵的待遇卻不如一個叫花子。難怪南宋百姓笑稱“健兒不如乞兒”



這幫蠢將打仗不行,虛報戰功個個都是一把好手。完顏亮南侵時,很多還沒見過金人長什麼樣的前方守將紛紛往臨安傳捷報,搞得臨安百姓一頭霧水

日聞捷報可喜,但報近如一報亦可憂。~《續資治通鑑》卷135





2.南宋缺錢


李心傳在寫東南會子時說,南宋初期並不缺錢,講和後的鉅額歲貢、皇室開銷、官吏貪腐等掏空了南宋家底。因為缺乏硬通貨,紙幣飛快貶值,朝廷和百姓都把現錢(金屬貨幣)儲存起來,再加上銀錢流失,造成錢荒

餘嘗考,紹興之初,東南餉軍止用現緡,是時戎馬縱橫,盜寇充斥,軍費多矣,然未聞有錢乏之患。自紹興未年錢處和創行在會子而王Ⅱ亦用之於湖北諸州,今未六十年,而公私之見緡存者至少……~《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卷16乙集.財賦

估計很少有人願意拿命去換一張會定期貶值的薄薄的一張紙吧


完顏亮南侵時趙構就因為沒錢而尷尬。時任總領四川財賦王之望上疏要錢:“……與金兵對壘已經八、九十日……其累年積樁並朝廷前後拔降錢物準備應副已經欠缺,而支費名色增創愈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94

四川積累和朝廷撥支的錢糧僅支持了不到三個月,而四川各類雜稅也已經名目增而無錢可徵。趙構也拿不出錢來,只好讓王之望偷偷印一百萬緡應急,不要讓外界知曉,以免進一步加劇紙幣貶值

而南宋財政年收入早就達到六千萬緡,並且半歸內藏,按理說講和二十年後趙構的小金庫應該有六億緡錢。這位把大宋開創為南宋的明君果然是名不虛傳的敗家好手





3.南宋缺馬


實際上早在趙構開創南宋之初,李綱就說到了陝西的重要性

自古中興之主起於西北則足以據中原而有東南,起於東南則不足以復中原而有西北,蓋天下之精兵健馬皆出於西北。委而棄之,豈惟金人乘間以擾關輔,盜賊且將蜂起,跨州連邑,陛下雖欲還闕不可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7

西北民風彪悍是優良的兵源地,本身出產優良戰馬,也是西域良馬的進口通道。紹興十一年宋金議和,整個陝西被趙構和秦檜送給了金爸爸

川、陝茶馬司合併後改為四川茶馬司,只能以高價買進被閹割的西南駑馬,這玩意個子矮膽子小,馱東西爬坡上坎還行,騎著打仗就尷尬了





4.南宋無地利


紹興和議南宋割了和尚原、大散關,原來宋軍可以據險而守的地方被金軍打造成了堅固的戰略支撐點

蜀中自九月五日大兵與敵相持七十日矣,中間取秦州、方山原,現置守戍;又取洮、隴足以張聲勢、壯士氣。然須破大散關取鳳翔,然後可以無憂。

蓋敵重兵並在鳳翔、散關、和尚原一帶,積糧頗多,欲以持久困我。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94.王之望(答刂)子

雖然吳璘共收復了十三州三軍,但鳳翔、大散關、和尚原未能攻取,以致退兵時被金軍抄了後路,幾乎全軍覆沒



兩宋一貫任由平原地區邊界地帶荒廢,當年北宋在河北搞人造沼澤以阻契丹騎兵,南宋在淮南也幹著同樣的事。而東線宋軍要北伐,理論上最近的補給地就是淮南

紹興議和割了泗州、海州,每次宋軍東線北伐必須要先攻打這兩個要地,好不容易打下後,宋軍往往發現自己被優勢金軍以逸待勞圍住了。就算一番苦鬥打退金軍,宋軍又會發現第二個問題,沒有補給了

李顯忠引兵還建康。淮西兵火之餘無廬舍,天大寒多雪,士卒暴露,有墮指者。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96




其實南宋未能成功北伐的原因很多,就不一一詳述了。總之,不是金軍太強,而是南宋太弱




2019.婦女節




為國釣魚


1114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1125年滅了遼,兩年後,再滅北宋。

之後的3年時間裡,金朝和其扶持的張楚、劉齊傀儡政權多次進攻南宋無果。

1130,雙方議和。南宋向金上降表稱臣,南宋成為金的屬國。

南宋倚仗長江天險苟且防守已屬不易。

靠岳飛、韓世忠等名將收復中原有機會,但在金朝仍處於強大穩定的時期,拿下中原後如何防守,也是一個頭疼的事。

但是宋人一直打不過女真人也說重了,岳飛、韓世忠、孟珙都經常帶領宋人打敗女真人。


難得浮生閒半日


雖然戰爭物質條件是基礎,但是戰爭結果導向卻不是如此,自唐代以來以之為中心的朝貢體質,大大提升了亞洲周邊少數民族的文化水平,隨之而來的那些在險惡環境中走出來的少數民族本就民風彪悍,再經中原文化淬鍊提升後,使契丹女真蒙古不斷崛起,對中原王朝以極大的壓力,文明的提升使物質生活的提高不斷腐蝕著中原王朝當權者,打著和平口號違背民意,只願享受生活甚至出賣靈魂,忘記了真正的和平是建立在強大的武力條件下的,最後文明創造出的物質非但不能提升戰爭潛力,反而成為了束縛中原漢人統治者的負擔,最終王朝揹負著這些物質沉淪腐蝕,最終被一群光腳的強盜,踹門而入搶得一乾二淨最後只剩下屈辱的回憶。所以希望我國物質文明不斷提升的今天也要關注精神文明建設,否則歷史還會繼續不斷重演。


瘋馬哥


宋朝初期“杯酒釋兵權”埋下了積貧積弱的隱患,王安石變法也沒有中興北宋,卻引發了新、舊黨爭,又加重了宋朝的內部矛盾。

北方遊牧部落的崛起,對中原地區虎視眈眈,宋朝的北部邊境經常和金、遼、西夏發生戰爭。

南宋雖然有40萬大軍,但一直處於防守的狀態,與金軍也是敗多勝少。主要是南宋綜合國力的下降有很大關係,很難支撐南宋和金的長期戰爭消耗,以及遠征需要的軍費開支。


語文360


金國會打仗的是坐鎮開封的四太子金兀朮(完顏弼),南宋會打仗的是坐鎮武昌的元帥岳飛。岳飛率軍北伐,殺的金兀朮潰不成軍,丟城失地,嘆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國郎主完顏晟看金軍打不過岳飛岳家軍,岳飛要直抵黃龍府,殺到中都(北京),還要打到東北大金龍興之地,搶回被金俘虜的徽宗父子二帝。金國郎主見明的幹不過岳飛,就玩陰的,派被俘的宋人秦檜當漢奸、大金間諜。給他的任務是放他回南宋都城臨安(杭州),支持他當南宋宰相,讓他告訴南宋自立為帝的宋國九王子趙構,說金國願意談和了,金國條件是南宋必須殺掉抗金的岳飛,然後金宋就簽定和平條約,金國把佔領的淮河以南土地,全部還給南宋,淮河以北土地屬於大金,金宋不再交戰。若宋國不殺岳飛,大金就一直攻打南宋,不承認老九趙構是皇帝,只承認被俘的徽宗趙佶的老大趙桓仍是宋國皇帝!那樣,金國要麼攻滅南宋,要麼岳飛北伐把徽宗父子從金國迎回,到時候你大哥趙桓復僻為宋帝,老九趙構就是被抄家殺頭的謀反之臣!宋國趙構怎麼辦,自己掂量掂量。

金國間諜跑回杭州,給趙構一說,老九趙構就同意了金國的議和條件。一門心思北伐的岳飛,就被冤殺,罪名是莫須有,在杭州被砍了頭,岳飛父子同時死在風波亭下。從此,大宋丟了淮河以北土地,北伐失敗。

是南宋打不過金國嗎?不是,岳飛能北伐攻滅金國。是金國郎主使用陰謀,害死了岳飛,南宋北伐才失敗的


作家謝金敏


宋廷南遷之後,號稱有四十萬軍隊,並進行了著名的“隆興北伐”和“開禧北伐”。但均以失敗而告終,未能收復中原,那麼南宋軍隊為何一直打不過女真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吧。

1、40萬軍隊是虛數。

南宋軍隊統計時,算了後勤雜兵,即臨時拉來的壯丁,毫無鬥志,也沒什麼戰鬥力。如果南宋去掉那些勤務雜兵,最多隻有二十多萬正規作戰兵力。

2、南宋缺少野戰騎兵。

宋廷南遷之後,馬匹供給大大減少,很難組成一支龐大的野戰騎兵。南宋主要兵力組成為大量步兵、水軍以及少量騎兵。所以南宋軍隊北上在平原曠野跟女真鐵騎作戰,戰鬥力大大降低。



3、缺少能征善戰的將領。

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之後,南宋中興名將也基本陸續離世,能征善戰的高級將領越來越少了,而且也進入了青黃不接的階段,使得兵事荒廢太久,戰鬥力低下。

4、經濟實力不足,後勤補給困難。

宋廷南遷帶來大量了的人口,對南方經濟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使得南方本土勢力的利益遭受了嚴重的損失。然後又加上土地兼併嚴重、地租上漲、高利貸剝削等問題,使南方老百姓的生活困苦,負擔沉重。而且當時南宋的財政手段相對比較單一,農業賦稅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同時南宋還不斷的增加其他賦稅的名目,對南方百姓敲骨吸髓地刻剝,廣大農民群眾,不但遭受地主的地租和額外剝削,而且還要負擔南宋的繁重的賦稅。所以南宋打仗就得收稅,越打越收,越收越窮,使得經濟實力不足,後勤補給困難。


5、南宋在地形上處於不利的狀態。

宋金“紹興和議”之後,南宋在地形上處於不利的狀態。

紹興和議,在西線,南宋將大散關以北的和尚原還有商洛和秦州(天水)等地都割讓給了金國。天水和大散關一帶的地形多以山地為主,金國統治了這個地區,就讓原來利於宋軍作戰的地形,變成了宋軍的後勤弱點。

在東線,南宋將海州、泗州割讓給金國,導致後來南宋每次東線出兵都要打下這兩個地方,金軍則以逸待勞,宋軍特別容易被反擊。

6、金國在中原統治基本穩定,軍事實力強。

宋廷南遷後,金國統治中原長達數十年,基本已經穩固了統治,國內政局也比較穩定,而且金國是馬背上的民族,善於騎射,軍事實力也要比南宋強。


文人提筆安天下


出秦淮向北為平原戰場,有利於騎兵大規模集群作戰。

按平原戰場1騎抵5步至10步。對付40萬步兵,僅需騎兵4萬至8萬。

況且號稱40萬為虛數,多數為輔兵和民夫,能有一定戰鬥力的精銳士兵最多佔1/3,不超過14萬,僅相當於1.4至2.8萬精銳騎兵的戰力。

一定會有人提背嵬軍等幾支南宋精銳騎兵。但

(1)秦淮以南地形,不利騎兵大規模作戰,金兵和偽齊騎兵戰力大大下降;

(2)女真入主中原之初,偽齊軍可能不願與同胞為敵,士氣低下,不排除戰場上向南宋軍隊故意放水;

(3)南宋初期精銳騎兵均靠戰場繳獲偽齊軍戰馬組建。

南宋北伐時,

(1)原南宋騎兵戰馬已老朽,無法補給,成建制騎兵已不復存在;

(2)秦淮以北利於騎兵機動,金國軍隊戰力相對大幅上升。

(3)金國已成功統治中原幾十年,反抗勢力多已被鎮壓,漢人新生代對南宋認同感很低,戰場放水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4)華北平原交通便捷,金軍補給效率和成本均大大優於南宋軍隊。

天時,地利,人和均已易位,北伐成功概率基本為零。但人總是有理想的,不努力一下又怎麼會知道一定不會成功呢?


白馬非馬1001


1.軍隊缺乏良馬,騎兵戰鬥力差。有宋一朝,北方草原被遼金蒙古佔據,河西走廊又被西夏佔據,一直沒有良馬產區,處於被動局面。

2.軍隊缺乏良將,體制混亂。宋朝吸取唐的教訓,崇文抑武;軍隊受到限制多。

3.缺乏戰略縱深。中原文明自古以來受到北方遊牧部落侵擾,長城為第一防線,江淮為第二道防線,長江為第三防線,北宋先天不足,沒有第一防線,南宋又偏安江南,第二防線也丟失,很難收復失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