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無理之戰》挖掘內心最深處的記憶!

文 | Turing

“群眾從未渴求過真理,他們對不合口味的證據視而不見。假如謬誤對他們有誘惑力,他們更願意崇拜謬誤。誰向他們提供幻覺,誰就可以輕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誰摧毀他們的幻覺,誰就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1895 BC.

作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最老牌的發達國家以及莎士比亞的故鄉,在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土地上,向來不缺少政治作品生根發芽的土壤。前有《是,大臣!》與《是,首相!》這兩部寫實主義的政治黑色幽默劇,後有《黑鏡-國歌》與《黑鏡-沃爾多時刻》這種發生在近未來的政治科幻驚悚劇。對於近年來沸沸揚揚的脫歐風波,英國的劇作家們自然不會放過。

《脫歐:無理之戰》挖掘內心最深處的記憶!

《脫歐:無理之戰》的英國版海報。這部作品實際上介於電影與網絡劇之間。


《脫歐:無理之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拍攝的政治傳記影片,今年一月份正式上映,由執導過《神探夏洛克》、《黑鏡》、《神秘博士》等經典劇集的託比·海恩斯擔任導演。本片中,大家熟悉的“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演了一位英國政壇的叛逆天才:多米尼克·卡明斯。在這場脫歐事件中,他擔任一個支持脫歐的政治勢力的首席總監,並最終爭取到了關鍵的票數,使公投結果通過脫歐的議案。作為傳記電影,本片除了部分場景與對話屬於藝術加工,其人其事均是真實發生的故事。

《脫歐:無理之戰》挖掘內心最深處的記憶!

說到卷福,這次他解鎖了一個“英國皇室的傳統髮型”……這部電影或許可以有個綽號,叫《脫髮》


《脫歐》講述了2016年,那場舉世矚目的全民公投前,英國政壇裡的明爭暗鬥。多米尼克是一位對英國現狀極度不滿的政治新星,但他過於顛覆的政治思路並沒有得到主流政壇的理解與接納——直到他被精英幕僚馬修引薦,擔任一派脫歐政治勢力為公投進行的一場政治運動的首席總監。多米尼克在這場政治運動中,強勢的貫徹了自己的理念,他的對手不止有留歐派,還有同為脫歐派的極右翼,甚至他的守舊同僚們。但多米尼克在這場政治風雲中從未退縮,他以過人的政治洞見與政治手腕擺平了己方的攔路虎,又大膽的利用了新興技術手段,出其不意的擊垮了對家。獲得勝利的多米尼克,並沒有參與到勝利的狂歡中,而是默默地將自己的辦公室清空,來到泰晤士河邊沉思。幾年後,多米尼克因這場政治戰爭而接受聽證會的質詢,但新的政治時代已經開啟,英國在歐盟的去留問題也仍在繼續……

《脫歐:無理之戰》挖掘內心最深處的記憶!

在泰晤士河旁沉思的多米尼克,這一段讓人有《畢業生》結尾“笑容逐漸消失”的既視感。


我認為,《脫歐:無理之戰》可以說是《至暗時刻》後最好的英國政治傳記電影。在這部影片中,多角度、深層次的覆盤了那場政治風波,展現了英國多個層面的政治問題。

首先是英國與歐盟間的矛盾關係。一方面,歐盟加強了英國的國際影響力,提升了英國的政治能量與經濟活力,長遠來看,是英國走向國際主義發展軌跡而非孤立主義慢性自殺的重要共同體;另一方面,歐盟帶來的益處,卻都是有代價的:鉅額的支出,立法權的受限與讓渡,移民的的湧入乃至國際市場的衝擊,這都讓英國民眾、尤其是傳統底層民眾感到壓力,甚至直接損害他們的利益。因此,英國在歐盟的去或留,幾十年來一直是英國的重要政治議題。在幾十年的拉鋸中,這已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政治戰略問題,更是許多人的政治資產,甚至是某些人的信念。

《脫歐:無理之戰》挖掘內心最深處的記憶!

用劇中人的話說,這“甚至會影響到這個國家的靈魂”。

其次是英國的政治生態,讓政壇裡的政治家越來越少,而政客越來越多。在本片中,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到,一個過於成熟、熟到爛在地裡的民主政體,是如何運作的。政治職業化,議員們不再是為了社會的長治久安或選民們的利益訴求而去推行政策的政治家,而是為了選民們的選票而不擇手段的政客。為了選票,政客們的互相推諉、黨同伐異,團隊的議題不是政策如何才能解決問題;而是琢磨選民們想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如何才能忽悠他們埋單,以及,怎樣才能拉到資本的支持。

影片中的三個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支出問題、移民問題與醫保問題。英國在歐盟的支出就像“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各方都有自己的說法,各方都有自己的心機,而選民們永遠得不到真相。移民問題被稱為“髒活兒”,多米尼克和他的團隊把它扔給了被他斥為“右翼瘋子”的獨立黨;而獨立黨提移民問題,也不過是為了標榜自己的政治形象。醫保問題則更為可怕,從來沒有哪一方真正想解決這個問題,甚至故意留下這個問題,來穩定自己的票倉。至於那些沉默的大多數、民眾的真正訴求,從來沒有政客真正的關心過——除非發現他們能夠成為選票。而那些政客呢?甚至並不知道他們真正支持什麼——比如本片中的倫敦市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多米尼克團隊的明星代言人。哪怕是對這一情況不滿的多米尼克本人,參與脫歐計劃也只是為了“顛覆現狀”,而非“脫歐對民眾有益”。

《脫歐:無理之戰》挖掘內心最深處的記憶!

但正如他們在酒館中聊到的,多米尼克為了顛覆現狀而釋放出的怪獸,或許他自己也無法駕馭——是福是禍,真的


最後是英國,乃至全世界的政治形勢與政治形式的巨大變局。隨著國際全球化進程的推進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政治問題從未如此深刻的影響到每一個人。一方面,教育水平的提高與互聯網帶來的革命,讓人們的政治聲音與政治訴求空前的增大與多元;另一方面,日益劇烈的地區衝突與下行的經濟週期,又讓政治問題空前的複雜與激烈。

此時,掌握著資本與技術的少數社會精英們對民眾展現出了可怕的控制力:大資本家們僱傭全世界最聰明的頭腦組建團隊,他們利用近乎奢侈的數據與與算力,對民眾進行精確到個人的分析;隨後,他們根據最尖端的研究成果與最深刻的學術理論,為每一個人編織信息繭房,修建回聲室,構造擬態環境……對他們的思想與行為進行影響,甚至可以說,控制。

無知的民眾將不再相信本讀不懂的知識與規律,不再保持冷靜與客觀的思考,而只是吼叫——吼叫那些背後的人想讓他們吼叫的話——而他們卻毫不自知、沾沾自喜,甚至以為自己擁有了爆發與反抗的力量,產生了英雄的幻覺。更可怕的是,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不管是聚合智囊還是劍橋分析,以及它們的投資人、隱形富豪羅伯特墨瑟,都是真實存在的——事實上,他們做了比影片中更多的事,比如,送特朗普坐上美國總統的寶座。

《脫歐:無理之戰》挖掘內心最深處的記憶!

"Money is one thing,But date is power."這是墨瑟的一句臺詞,也


《脫歐》這部電影,雖然是政治傳記片,但其實相當具有可看性,在視聽語言技法上也具有較高的水準。影片開頭即是兩串高速閃回,讓觀眾迅速的進入觀影狀態。其後,無論是影片中幾處將不同時空、不同立場的政治會議、電視新聞與民眾言論雜糅在一起的快節奏交叉蒙太奇,還是留歐派總監克雷格·奧利弗一邊照顧女兒吃飯一邊和首相進行電話會議的手持長鏡頭,又或者大量古典音樂的穿插,《脫歐》總是能用精妙而又恰到好處的手法,給觀眾的觀影體驗增添或興奮、或緊張、或焦慮的情緒共鳴。

當然,作為傳記電影,高可看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故事足夠精彩——魔幻的現實,往往才是最具戲劇性的東西。

《脫歐:無理之戰》挖掘內心最深處的記憶!

當然,作為一部英國電影,怎麼能少得了英式冷幽默呢?

《脫歐:無理之戰》上映不久,英國現任首相特蕾莎·梅在今年3月24日表示,如果某些議員願意支持她的脫歐計劃,她願意今年辭職。英國這場脫歐的風波,今日仍在繼續,明日也會繼續,並且,還將繼續相當長一段時間。無論如何,我們只能祝英國與它的民眾好運,也祝將要生活在時代洪流中的、未來的我們好運。

“原本稀薄的得以聚合,曾經蜷曲的得以伸展,容易被忽略的得以顯現,可能被排斥的獲得接納,孤獨的不再孤獨,卑微的不再卑微。每一個生命綻放的聲音,從來沒有像這樣韻味深長”——紀錄片《互聯網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