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近幾年來,農民舉家外出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為了掙錢方便,很多農村夫妻紛紛進城打工,就連小孩也一併帶到城市上學讀書,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農村的常住人口是一年比一年少,不少農村地區還出現了“空心村”的現象。

由於這些農民選擇在外打拼,家裡只能常年上鎖,農村的很多房子已經有了不少年頭,加上無人居住和看管,如今才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屋老宅。

農村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空屋老宅不少,比起普通的房子,這些空屋老宅在很多農民眼中似乎有一種不同的意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無老宅過”,一些老人更是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呢?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一定見過農村的墳頭,之前大多數農村地區都實行土葬,在農村的道路兩旁、田野裡和山頭上都有用泥土堆築或者用磚石砌成的墳頭。出於對死者的敬畏,很多人在經過這些墳頭時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和害怕,腦子裡也會不由自主的產生一些奇奇怪怪的聯想,尤其是在夜晚,經過這些地方時更會加快腳步,更別說在墳頭過夜了。

農村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而之所以會有“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的說法,是因為在很多農村老人看來,空屋老宅給人帶來的危險性更高。

一方面,和如今用鋼筋水泥建造的樓房不同,農村的很多老房子都是土木結構,房屋質量本來就不一定過硬,加上無人居住導致年久失修,牆體會出現裂縫不說,屋頂上的瓦片也隨時都有可能脫落,在安全方面存在極大的隱患。

另一方面,因為長期沒有住人,這些空屋子大都比較破爛潮溼,也極不衛生,如果長期在裡面逗留,對身體健康十分不利,聽村裡的一位老伯說,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在一間老舊的空屋子過了一次夜,因為潮溼受冷又不衛生,結果第二天就生了一場病。

農村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生活,很多調皮的農村娃都喜歡在空屋老宅附近玩鬧,老人們也會時時刻刻的叮囑和提醒,想來也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當然也有部分比較迷信的農村老人,認為這些年久失修的空屋老宅發生過不少離奇的事情,因此經常從它們前面經過並不吉利,不過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

以上就是對“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這句農村俗語的解釋,你覺得這種說法有道理嗎?如果你還聽過類似的說法,或者有過相關的經歷,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