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憑什麼進四大名著的?

吾之帥無人能及


《三國演義》寫的是朝堂爭鬥,智謀詭計,可讀性極佳。

《西遊記》寫的是神仙天庭,妖魔鬼怪,在當時屬於開創似的題材;

《紅樓夢》寫的是名門豪族的興衰,道不盡的是人間的悲歡,而且文學性極佳;

《水滸傳》寫的是殺人放火,劫富濟貧,是熱血,是好漢,是暴力。

上下五千年,典籍汗牛充棟,要名列四大名著,不僅要靠本身的文采和內涵外,還要靠知名度,也就是民間流傳的廣度。

客觀來說,《水滸傳》佔了評書的光,隨著說書行業的興起,武松、李逵、林沖等人物形象廣為流傳。老百姓最愛的就是反抗官府、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的好漢。很多男人心中都有這種熱血情節:平日裡被官府欺壓,想反抗,卻不敢真反抗;被惡霸欺負,想反抗,但卻也不敢真幹;看別人腰纏萬貫,想搶個不義之財,但也不敢正實施。所以,他們把這種情緒寄託在小說人物中,而經過說書人刻意潤色,故事也就流傳甚廣,客觀上給《水滸傳》增了不少分。其實在明清兩朝時《水滸傳》相當長時間都被朝廷列為禁書,用奏摺裡的話說。

“以兇猛為好漢,以悖逆為奇能,跳梁漏網,誠創蔑如。惡薄輕狂曾經正法之金聖嘆,妄加讚美,梨園子弟,演為戲劇。市井無賴見之,輒慕好漢之名,啟效尤之志,以聚黨逞兇為美事,實為教唆犯法之書。”


依我之間,《金瓶梅》之文筆和內涵不輸給《水滸傳》,但過分描寫情色的書歷來難登大雅之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比如我很喜歡的一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年年諾獎陪跑,年年落選,落得個千年陪跑王的稱號。他寫的不好嗎?不是。他成就不夠大嗎?也不是。西方人歧視嗎?也不是。原因大概就在他書裡情色描寫太多了。當然,我希望他有生之年還是能拿諾獎的。


另外,不管是人還是書,一旦登上神壇就很難下來了。比如香港樂壇四大天王中的郭富城,客觀來說,他的成就比起張學友和劉德華來差一些,他一首《動起來》來回唱,翻來覆去那幾招我都摸透了,左伸一個胳膊,右抻一下腿,來回就那兩下子。可人上了榜,就下不來了,提起香港跟樂壇,那就得提四大天王,提起四大天王,永遠有他的一席位子。


好像說多了,再拉回來。我認為,四大名著外加《金瓶梅》,內容最複雜、人物最多面、最難以下定論的,就是《水滸傳》了。人物立體,正邪摻雜,很值得下一番功夫研究,而且每個維度上都能提出新的見解,每讀一遍都有新的發現,就比如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的水滸好漢也不一樣。


四大名著中,點評水滸的最多,每個人都會提出不同的見解,而且有跡可循,有理可依,就像是一座寶藏,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我目前寫的《李逵日記》是另類解說,回頭準備寫一部正解水滸的專欄,請大家關注。


倉土


《水滸》進入四大名之一的獨有突點。是封建社會統治者一本反面教課書,也是一面照妖鏡。統治者應每天照一照他的治國方略,有沒有妖魔化。總結《水滸傳》全書精神,只有一句話:‘官逼民反’。

如果徽宗皇帝認真執政,以江山社稷為重,北宋那會老窠被毀,君臣被浮,充當腳下囚,幾乎復歿。

徽宗在稱帝時,靠了祖宗的遺蔭。是一個肖瑤皇帝,軍政大權不自理,出了問題,爭一眼閉一眼。喜歡聽阿諛奉承的好話,被缺德者利用,進而孕育了一批奸妾,全國官吏都是奸妾死黨。這批人上下一致,腰挾嫌害忠良,徽宗對忠心為國者的話,忠言逆耳。沒幾年,由於宦逼,全國的有識之士,在各地揭竿起義,如遼東田虎,臨安方臘,水泊梁山……等等。自從宋江平三寇後,連自身四大軍事集團全部瓦解。

從徽宗皇帝看,可以髙枕無憂了。

他絕不知國家的精英都在這四寇中,一到國家有事還有誰幫你看門殉國。直到金邦起兵南侵,這時他才看到全國無人可用,國家早晚不保,自已上了年歲,不想再去操心國事。乾脆把皇位(爛攤子)讓給了慶宗,到了這時,皇位不管誰坐,其糟羔的命幸終不可免。

這面鏡子就是讓,後朝統治者經常照照。《水滸傳》進入四大名著之一,是一本封建帝王的反面教課書,應該珍惜,同水復舟,是異詞同義。


老龔166916589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四大名著的提法來自於明朝文人李漁引用同朝馮夢龍所言,即“四大奇書”的說法,其中《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

李漁在康熙十八年(1679)為《三國志演義》所作的序言之中: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書之目,曰《史記》也,《南華》也,《水滸》也,《西廂》也。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也,《金瓶梅》也。兩人之論各異。愚謂書之奇,當從其類。《水滸》在小說家,與經史不類。《西廂》系詞曲,與小說又不類。今將從其類以配其奇,則馮說為近是。

李漁的序中把馮夢龍為什麼定這四本書是奇書已經大致闡述了一下。明朝之前,中國文學文體主要是詩詞歌賦,小說或者說是演義這種文體是不太有地位的,更沒有白話文小說了。要知道白話文是老百姓日常的語言,在那個時代,這種粗陋的語言是不配用筆墨寫下了的,而水滸傳卻開創了中國白話文小說的先河。所以在李漁、馮夢龍看來,長篇小說的出現足以驚奇整個文學界了,代表中國長篇小說開始邁入高峰。

所以四大奇書的說法一直到清代前期書店都在流傳、清中期乾隆年間(1736年 - 1795年)逐漸確立,民國時期的知名作家魯迅,贊同馮夢龍的看法。只是在清中葉曹雪芹寫作《紅樓夢》以後,世人一般以《紅樓夢》取代《金瓶梅》的位置,改稱四大名著。

水滸傳除了是本非常不錯的小說,其核心內容也配得上是奇書了。

明朝文學家對水滸傳等奇書也有評價,他在《三教開迷演義序》謂:“顧世之演義傳記頗多,如《三國》之智,《水滸》之俠,《西遊》之幻,皆足以省醒魔而廣智慮。”

1930年代初,魯迅在《三閒集·流氓的變遷》中曾這樣評論《水滸傳》:“‘俠’字漸消,強盜起了,但也是俠之流,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將相。李逵劫法場時,掄起板斧來排頭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所以,四大名著在歷史觀、價值觀上隨著朝代的更迭,那些學者通過不同視角去解讀出其中包含的各種思想及行為,也逐漸成為中國思想史發展重要的歷史依據。

無論水滸傳也好,還是其他傳世小說和文學作品,其深刻的思想內核的複雜性、多樣性使它們成為每一代人需要好好研讀的內容。


知行鏘鏘


《水滸》為什麼成為四大名著,原因有三:

一是人的江湖英雄夢,而且是普通低層人物的江湖英雄夢。《三國》重政治,偏官場;《西遊記》重神魔,偏虛化;《紅樓夢》重家族,偏才子佳人。唯《水滸》講江湖義氣,有吃有喝,快意恩仇,人物多是社會底層,具有廣泛的閱讀基礎。

二是人物個性鮮明,易受人模仿。如武松、魯智深、林沖等形象,深入人心。

三是小說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閱讀起來有一種暢快感,尤其經過評書的傳遞,場景描寫動感十足!



盤今一株草


水滸傳告訴世人一個道理,壞人不定是壞人,好人也不定是好人,高大的口號是欺盜名的,宋江在兄弟面前大罵高俅,那是討好兄弟為他賣命,見到高俅便跪,那是想高俅給他榮華富貴,在榮華富貴面前兄弟有算什麼,宋大哥口口聲聲忠孝朝庭,卻給朝庭重犯通風報信,。黃文斌是個小人,但為朝庭做事一點不含糊,即便被宋江所抓也不低頭認錯,比宋江裝病賣傻吃大糞強千倍,萬倍,高俅是個混混出身,但發達之後對自己的小夥伴都不錯,能幫的都幫了,宋江做了什麼,丟下中風的林沖,殘疾的武松,最後一碗毒酒解決了忠心的李逵,朱全,關勝,呼延著就當事情沒發生,各過各的好日子。


郭大36


《水滸》是我國第一部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白話長篇小說。它雖是一部小說,但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又並非完全出於虛構。小說反映的時代是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化的時期,作者把宋江起義的歷史事件描寫成聲勢浩大的人民大起義也是符合當時歷史背景的。

所以毛澤東說,“從秦朝的陳勝,吳廣,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國,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的規模之大,是世界歷史上所僅見的。”正因有這樣的歷史才產生了《水滸》這樣的小說。

《水滸》通過豐富複雜的英雄人物的性格,以及他們各不相同的被逼上梁山的傳奇故事,歌頌了農民反抗封建統治的歷史真實並起到號召人民反抗的意識。

從文學上來說它是中國長篇史詩的開創者,也是以後歷代農民起義章回演義體小說都未能達到的典範。





滸將鄆城


水滸,一百零八好漢還有眾多英雄幾乎囊括了社會各個方面的人才,有當官的,做生意的,販夫走卒,僧人,道士等等,也就是代表了整個社會。

水滸的結局是悲壯的或者說是悲慘的,而且以宋江為首的人他們必須死,就算不戰死,不被陷害致死也會以其他方式死去,為什麼?作者寫這本書是為了揭露人性的貪婪等缺陷,也就是常說的五毒,貪嗔痴疑慢,這些都是貽誤自身的,一本書,寫的是故事,可以說是接近真實的故事,道出的確是人性。

要想獲得長存,就得像燕青,武松等一樣,要捨棄身外的東西,摒棄私慾,儘性至命,才是人生的歸宿,所以水滸的作者已經得到了人生真諦,而這種體悟和我們傳統的聖賢思想幾乎一致。

所以水滸所表達的意境符合中國的儒家文化或者說道家文化,亦或者說釋家文化,這樣的著作當然能夠稱得上名著,其實其他三大名著都類似,最悲壯的莫過於諸葛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痴也。


魔天書院


描寫人物位四大人物之最,人物形象刻劃成功,貼近生活,很多人物在觀眾身上和周圍能對號入坐,人類恩仇大演繹,義薄雲天,真實感人,千古悲劇讓觀眾扼腕嘆息。入四大名著,實至名歸。


智慧書法



天翼用戶210187738


水滸傳的人物塑造功力個人認為可居四大名著之首,主角們都不是純粹的好人,即使喊著替天行道的光榮口號,也掩蓋不了他們絕大部分性格的缺陷,人物形象很耐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