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2歲很不聽話,怎麼給寶寶立規矩?

付宇慧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兩歲左右的寶貝,正是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是開始體驗和探索世界的旺盛階段,同時此階段的寶貝也是心理發育的執拗敏感期。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表示1.5歲-3歲時期是寶寶們嘗試自主獨立的重要階段。此年齡段的寶貝喜歡按照自己的心意,獨立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吃飯等,有時還會超越自己的能力做一些家長看來“做不了”的事情,當寶貝非要做那些“做不了”的事情時,就容易跟家長唱反調,此時過多的限制和干預孩子,尤其是“暴力式管教”有可能會造成孩子膽小,畏首畏尾等不良性格,而且兩歲的寶貝基本上已經可以跟家長用語言溝通,可以理解話語的意思,那麼父母就可以開始告訴寶貝為什麼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卻不能做,可以定立規矩來讓寶貝遵守,那麼,家長定立規矩需要注意什麼呢?

首先,給孩子講規矩的時候,不能用“命令型”,需要用“演示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長如何做,孩子也會如何學,所以言傳身教對父母來說非常重要,一味地命令孩子如何做,對於處執拗反抗期的寶貝是絕對不適用的,很容易起到反向效果。

其次,定立規矩後,不能隨意更換,全家人要共同遵守規矩。在給寶貝講規矩時,家長要說話算話,對待同一件事情,全家人要有統一的執行方法,一視同仁,對於規矩的內容,家長不能一會兒說行,一會兒又說不行,這會讓寶貝感到混亂,不知所措。

第三,學會運用轉移注意力法,如果在為寶貝講道理的時候,寶貝始終在反抗、唱反調,家長要靈活運用轉移注意力法,不要一味強調“寶貝你不能做什麼”,此時的寶貝是不會接受的,只會增加寶貝的反抗性,家長可以轉移寶貝注意力,間接為寶貝講道理,讓寶貝適當接受。

第四,要耐心告訴寶貝什麼不能做,同時告訴寶貝應該做什麼,2歲左右的寶貝,可以很好的溝通和理解父母定下的規矩,但是長期記憶力卻未完全建立,所以寶貝會經常犯同樣錯誤,此時就需要家長耐心的不斷重複規矩,直到寶貝完全記下規矩的內容。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terrible 2可能是每個小寶的必經階段,很多寶媽都高呼崩潰,是想把娃塞回肚子的高發時期。原來可愛乖巧的小鬼頭怎麼了就整天愛哭愛鬧撒潑打滾不聽話了!

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有明確的自我意識了。比如“我的玩具、奶瓶、餐具、零食、衣服”等,更比如我的媽媽我的外婆這樣,所以這個矯情的2歲左右娃娃,看到最親近的人抱別人家小寶是最容易一秒流淚甚至鬼哭狼嚎崩潰的。

像我家這種比較早就開始“自我”的,OMG,祈禱她這個階段也能早點結束。都不用在她面前真實抱其他寶寶,只要說一句:媽媽要抱小禎禎(她的同齡小夥伴)就開始表演悲痛欲絕,能給你哭到一口氣不上來的狀態。。。。因為她的媽媽怎麼能抱別的寶寶?!

同理,其他要求沒達到哭、要求不合格哭、沒明白沒理解她訴求哭、自己跟自己較勁胡亂發脾氣哭,都一個道理。其實這也是一種成長表現,媽媽們應該先理解孩子,再循序漸進地講道理,而不是一下子想著改變她這種“討厭”的狀態立規矩!

比如,小朋友自己喝水,喝不到了就自己發脾氣扔水杯或者打自己,這種都有都屬於很“正常”表現,在這個年齡真的不能歸類為孩子不聽話。她們喝不到著急,覺得自己“沒用”。這時候第一時間瞭解狀況,明白孩子訴求,幫忙解決問題。就會讓孩子儘快回覆平靜。

立規矩也是要的。但不要第一次或者不明白什麼情況下就強硬立規矩。比如孩子吃飯突然發火把餐具扔了,這時候馬上責罵孩子或者講道理沒用,你還沒了解到底怎麼了?是不是飯菜不可口?還是小寶噎到了?還是她尿尿了?把這些問題解決了以後再告訴孩子:寶寶生氣了可以告訴媽媽,不能把碗扔了。這樣是不對的。你看碗是不是髒了?飯是不是撒了不能吃了?碗會不會痛? 等等。

下一次吃飯前還可以再提醒一下。讓她心裡明白鬍亂髮脾氣不對。下次也不能再犯。

立好規矩就不能破。破了再立可就難了。比如刷小牙,幾乎所有的孩子開始都是哭鬧不止亂彈亂動不情願的,三五次嫌煩了就啊呀算了今天不刷了。那孩子就知道可以不遵守,後面再想讓他好好刷牙更難了。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哈哈哈,開玩笑。

第一,瞭解狀況,明白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第二,先理解他這個年齡的不聽話情有可原,安撫情緒。

第三,講道理,立下規矩。

第四,和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嗯,放心,過了這個階段,還有四五歲狗都嫌的年紀。還有上了學陪寫作業減壽的年紀。總之,有個娃兒,且養且珍惜。


羅院長的小院子


2歲左右正是寶寶成長的第一個“反抗期”,給他立規矩我覺得是給自己找罪受。個人認為2歲的寶寶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當你認為某件事,某個東西,某些物品不能動或者危險的時候,他反而躍躍欲試,哭鬧,發脾氣摔東西都是他的表達方式。這時我們就會認為他不聽話,調皮,開始訓斥,甚至開始動手。我也有過這個時候,之前有一次,我閨女看見我化妝,她也要臭美非得化(感覺她太小不給她化後來生氣了),怎麼說都不行,我就開始了“冷教育”,不搭理她,以為就這樣完事了,後面更嚴重,等我發現的時候,她不僅把自己化成了“妖精四不像”還把我的化妝品弄的床上地上都是。我氣得打她一巴掌,她還跟我說大人都是暴力的行為,我一下子就呆了(那時她差不多3歲)。

後來我就開始反思,我覺得有時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我們大人要求太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處處的模仿大人,給他們立規矩還不如給自己立規矩,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遇到問題要和寶寶溝通,不能認為寶寶太小你就得聽我的,在平時的生活中要跟寶寶講什麼東西能動,什麼不能動,哪些有危險,時刻和他們溝通。


朝陽晚霞1


我是林珊,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青少年心靈成長輔導師,註冊OH卡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會員,“童心理”講師

2~3歲的孩子很不聽話,是很普遍的現象,也是很正常的。

你想為他拍照,他說不。

在這家餐廳吃,不要!

自己的碗只能放在這裡,不能放在那裡。

不要碰這個,他偏要碰。

給他蘋果,他說要香蕉,買了香蕉來,他又不吃了。

真是考驗父母的耐心!又常常讓父母擔心!

仔細觀察孩子的“不聽話”,通常是父母想要他做的事,他不想做;禁止他做的事,他反而想要試;他自己想要做的事,有時很固執,往往也很難堅持。

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於“自主期”,自我和獨立意識的萌發期,為了維護自己的選擇,不惜和父母反叛,就是不聽父母的話。父母能做些什麼來幫助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呢?請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主動性。

1. 孩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比如選擇穿什麼、自己穿衣、洗碗、拖地等,在安全的前提下,可放手讓孩子去做,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2.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儘量去理解他的動機,對孩子的情緒作出積極的回應。他對周圍事物的好奇,他想要參與,想要體驗,想要嘗試,而他的經驗和思考能力有限,有時分不清什麼是可能對自己不適宜甚至可能受傷的。


3. 當父母對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有所瞭解後,父母就可以想辦法來化解自己對孩子不聽話的憤怒和擔憂,以及孩子的一哭二鬧三耍賴。比如用幽默的方式來輕鬆對待。或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和孩子硬碰硬,而要爭取到孩子的合作。

另一方面,規矩是孩子發揮主動性的基礎和保障。

1. 在問題可能出現以前,先和孩子講道理,告訴他一些規則。比如洗碗怎麼洗,怎樣避免弄掉碗,如果碗破了,這時怎麼辦。


2. 該批評的時候注意就事論事,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否定孩子這個人。


3. 有選擇地定規矩,而不是事事都有非常明確的詳細規則,只強調必要的規矩,如保護自己的安全,在公共場合不打擾他人等。


4. 既然定了規矩,就要遵守規矩。父母要以身作則來遵守希望孩子遵守的規矩。

總的來說,在安全的前提下,父母可儘量放手讓孩子去嘗試。當孩子說“不”的時候,聽出孩子的心裡話。給孩子一定的選擇和自由。


規矩怎麼立?要立大規矩,不要事無鉅細地約束孩子。事前適當提醒,事後就事論事。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當孩子得到了足夠的尊重,也就沒有必要和父母對著幹了。否則被管得越緊反抗越強烈。

作者簡介:
林珊
一位熱愛生活,親切溫暖的心理諮詢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青少年心靈成長輔導師,註冊OH卡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會員,“童心理”講師
諮詢領域:婚戀情感、情緒困擾、親子關係、社交職場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寶寶2歲很不聽話!恭喜!你家寶寶長大了。原來那個的乖寶寶突然有一天就滿口“不,不要”。寶寶吃飯吧!不要,睡覺吧!不要,穿衣服吧?不要……似乎總是跟媽媽作對。其實說不,是兩歲孩子的外在表現,真正的變化在於他的內心。



孩子為什麼總愛說“不要?”

一:寶寶認識到了語言的力量。

在此之前寶寶還不太會說話,表達自己的意願總需要爸爸媽媽來猜測。而不要是孩子發出的 第一個強有力的詞彙。當他說不要的時候,能感受到爸爸媽媽明明白白的接受了她的語言,並且發揮了作用。孩子通過語言來影響他身邊的事情,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被動的接受。這就是一種成長。

二:驅動著寶寶說不的內在驅動力是他們的自我意識。她想要自己控制自己的事情。表現在

1:想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要自己吃飯,自己關門,自己穿衣服……

2:宣誓自己的主權,這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公共的也是我的,我玩過的也是我的


3:秩序敏感,爸爸媽媽的位置必須在這裡,我的必須在那裡。隨便坐不可以。

三:爸爸媽媽如何應對?

1:當寶寶哭鬧的時候,我們的關注點要放在她哭鬧的事情上,看看寶寶的需求是什麼?如果是無關健康,無關生命,不影響他人的情況。可以滿足他的需求。

比如寶寶想自己吃飯,那媽媽頂多就是麻煩點,花點時間收拾下。這樣他才能學會自己吃飯。比如她想要穿自己喜歡的衣服……這些生活小事,可以滿足。

爸爸媽媽最擔心的是,是不是會寵壞孩子?放心吧!三歲前的孩子怎麼寵都不為過!但是前提是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境的情況下。


2:如果寶寶的需求是爸爸媽媽無法滿足的,那就明白告知。允許寶寶哭,哭一哭就好了。等待寶寶平息情緒,爸爸媽媽可以用幻想來實現寶寶的願望。

腦科學家有做過一項測試,看書裡描述的賽車和去看真正的賽車,腦神經的興奮度是一樣的。

所以幻想實現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孩子無法親自動手的需求。比如吃巧克力,如果爸爸媽媽覺得寶寶的身體不適合吃,那就可以運用幻想來滿足她。如果我們能吃一大盒的巧克力就好了,我們可以躺在沙發上舒舒服服的吃個夠……把問題描述的越詳細越好!讓孩子參與進來這想象的遊戲……孩子大腦內就會分泌出多巴胺,體驗到快樂。

育兒路上從來都沒有一帆風順的,只有多學習一些育兒知識,掌握兒童成長的規律,才能走的容易些!

我是郭郭親子,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課程認證講師!分享科學育兒,兒童心理,家庭教育!


郭郭親子


提要:寶寶2歲很不聽話,怎麼給寶寶立規矩?

不聽話的原因

實際上,2歲的孩子有個叛逆期的表現是非常正常的,具體原因如下

1、有想法卻不會表達

2歲的孩子,是孩子開始有自己想法的時候,但是自己又不能很好地表達,導致父母與孩子溝通不順暢。因而父母感覺不聽話。

2、模仿能力非常強

同時,2歲的孩子,模仿大人的能力非常強,任何好的壞的行為、習慣、說話等,孩子都會模仿。此時,如果父母的言行不一的時候,很難讓孩子聽話。

3、孩子的獨立意識增強

2歲的孩子,會通過不聽話,來表明自己是一個獨人,而不是故意違抗大人。這個叛逆期,是為了發展寶寶的個性最好的方式。

在寶寶2歲的叛逆期裡,針對寶寶的反抗行為,爸媽們既不能一味地滿足,也不能過多地限制,要根據形勢給寶寶做出一確的引導。

如何立規矩?

1、有明確的規矩

設定明確的規矩,讓孩子知道應該遵守什麼樣的規矩。最好的是引導孩子,和孩子一起來設立規矩,並且讓孩子認識到規矩的明確性,以及遵守規矩的必要性。

2、規矩不要定得太多

2歲的寶寶認知正在發育,不可能記得住太多的規矩。因而,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情況,以及孩子現在的問題,進行定規矩。最好從孩子最需要改正的幾點,開始制定規矩。便於孩子的改正,以及孩子能夠記住。

3、提前告知不守規矩的後果

提前告知不守規矩的後果。如:“你可以選擇現在吃飯,也可以選擇不吃飯,那你一下午沒有零食,只能到晚飯時間才吃。”然後堅決執行,讓孩子承擔後果。

4、注意引導孩子理解規矩

可以利用一些繪本引導,幫助孩子如何克服壞習慣,例如任性執拗、拖拉磨蹭、依賴黏人、凌亂無序,克服牴觸與暴躁,化解衝突與嫉妒……消除逆反,健康成長。特別是幼兒逆反期教育主題繪本。

關於2歲孩子叛逆期的問題,請參考J媽學堂的往期文章。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每一個文章都是我的原創,如需轉載,必須取得授權。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J媽學堂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長!

2歲-3歲,是寶寶的“第一反抗期”。這個時期的寶寶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這個時期的寶寶,開始產生強烈的獨立需要,出現了自己行動的意願。表現為自我獨立行動,不聽從家長的要求。經常會說“我自己來”,“我能”。


處在這一時期的寶寶,作為家長應該充分理解寶寶的心理特點,然後採取相應的方式予以疏導教育,而不是過分的抱怨和指責寶寶的叛逆。寶寶意識裡的規矩從無到有,關鍵是家長如何做好引導:

第一,藉助繪本閱讀。通過講述繪本里的故事和人物,讓寶寶理解哪行行為是被允許的,哪些是不可以的。繪本的圖畫和語言,更加易於寶寶理解和接受。講繪本,可以先給孩子灌輸行為規範,當相似場景發生時,家長可以告訴寶寶繪本里是怎樣講的,裡面的人物是怎麼做的。這樣,寶寶就可以把繪本里的道理和日常的行為聯繫起來,更加容易接受規則。這樣的方式,適用於日常大部分時間,增加親子閱讀的同時,灌輸日常的行為規則,靈活有效。

第二,以身作則教孩子。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任何新鮮,有趣的事物都會表現出極大的好奇與模仿衝動。因幼兒接觸的世界範圍和個人經驗的侷限,寶寶更加依賴於對熟知的人、事、物進行模仿。家長能夠以身作則,使寶寶模仿正確的行為方式,就能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告訴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看媽媽都是自己穿衣服的,你也自己穿吧。”

第三,明確對錯,不做無用的評價。兩歲的寶寶,他們的大腦還不具備分析因果的能力,在寶寶犯錯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明確指出寶寶的錯誤,告訴他的做錯的事情,而不是隻是說“你真不聽話”“你不乖”這類的話語。2歲的寶寶,思維還是很簡單,只用明確的告訴“XX行為是不對的”,才會在大腦中形成意識。

第四,“堅持性原則”很重要。妥協只能是孩子不良行為習慣的開始。不要讓孩子認為只要他一提出要求就會得到滿足。有的時候,家長制定的規則不要輕易破壞。要適時的對孩子說“不”。如果孩子在耍脾氣時,家長採取妥協、滿足孩子的方式,這種妥協勢必會導致孩子以後養成這種習慣。稍有不順心就會採取哭鬧、發脾氣的方式,來進行抗爭。

“堅持性原則”的前提也是要遵循“一致性原則”。家人的態度要保持一致。當孩子出現某一行為時,家長的規則不一致,很容易導致孩子困惑。比如奶奶允許的事情,媽媽不允許,這種不統一的規矩就很難執行下去。寶寶犯錯時,家裡所有人觀點一致,並告訴他這是錯的,才能讓他明確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對於兩歲的孩子來說打罵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作為父母,耐心是最重要的。所以,不管我們學會多少方法,最終還是需要有耐心的教育和引導。


曉玉唐媽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2歲正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反抗期,2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當父母認為某件事或某些物品不能動或有危險的時候,孩子反而欲欲想試,但是家長又不準,所以孩子只能以哭鬧、發脾氣、摔東西來表達他的情緒,這時候父母往往就會認為孩子不聽話、調皮。

對於給孩子立規矩,我覺得給孩子的行為設定清晰的邊界,這個很重要。

1.告訴孩子現在正確的行為是什麼,需要怎麼做,而不是責備或批評孩子,給孩子發出清晰的指令,這一點很重要。

2.父母要言行一致,比如說要求孩子晚上9:30前睡覺,到時間了就要說到做到,而且立即行動。除了語言和行為之外,表情語氣等也要表現出一致。

3.父母要堅守自己的立場,無論如何都不可以改變,其次態度要溫和,無論孩子有什麼情緒或做什麼事情,情緒都要溫和,不可以失控。要知道,父母不是孩子的敵人,而是幫助孩子改善壞行為的朋友,而且溫和的態度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而不是要故意為難他。


雲美育兒


我閨女現在馬上2歲了,感覺她的脾氣和性格比1歲的時候有了變化,最顯著的變化就是脾氣變大了,什麼事情都想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只要不如意,孩子就會哭鬧來讓我妥協。但是我不上當,哈哈。

如何給2歲的寶寶立規矩,父母的行動在這個階段很重要。

1、孩子撒嬌打潑怎麼破

今年冬天孩子基本都在屋裡待著,外面天氣冷,霧霾也很嚴重,沒辦法。最近氣溫可以轉暖,但是氣溫還是很低。我不想讓孩子一直憋在家裡,然後每天帶孩子出去轉一轉。可是孩子從此就不依不饒了,沒事就要出去,不出去就撒嬌,跪在地上哭。我採取的方式是:內心很平靜,用溫和而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不能出去。同時我會無視孩子的撒嬌,因為這種舉動是為了得到我的關注,然後讓我妥協。所以說我不上當,如果你第一次上當,那麼以後家長就會被孩子所控制。

給予孩子適當的關注,但是過多的關注會讓家長身心疲憊,更會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為。

2、避免與孩子發生衝突

有一次帶著孩子去打疫苗,到了之後孩子說什麼也不下車。這個時候我沒有著急,然後把從車上報下來,直接去疫苗了。或許有人疑惑:這種做法不是強權嗎?我認為不是,而且我避免了和孩子的衝突。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生氣,沒有訓斥孩子,只是把自己的行動堅定的執行出來,讓孩子知道我的意思。

如果與孩子發生衝突,家長一定要馬上從衝突中抽離。在衝突中,父母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很大。

3、引導孩子並與孩子進行合作

以前給孩子買了不少繪本,孩子經常閱讀完之後就把書扔到地上。為此,我從網上專門買了兒童專用書架。然後把繪本全部整理到書架上,這樣每次孩子把書扔到地上的時候,我都會告訴閨女:看完書了,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書放到書架上啊?類似這樣的引導語言,經過多次的訓練,孩子現在很少扔書,看完了就自己放到書架上。

通過引導性的話語和孩子溝通,把孩子的不良行為轉向有益的行為,達到合作的目的。

4、學會鼓勵孩子,不要過度保護

對於孩子的舉動,我會細心的觀察。只要孩子取得進步,我都會鼓勵孩子。這種鼓勵是採用描述性的語句說出來的,並不是通用性的讚揚話語。比如:

當孩子可以用勺子吃米飯的時候,我會說:寶寶,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自己用勺子吃米飯了。米飯一定很香吧!如果是通用性的讚揚,一般都是你太棒了,你真聰明,你真厲害。鼓勵的效果要強於讚揚。

鼓勵是需要不斷實踐的技能,當孩子接受的鼓勵越多,孩子就越容易產生更多的有益行為,而此時家長不必為了立太多的規矩而頭疼。


家庭教育者


比起動畫片,我更推薦您用一種更為健康、有效的方式——給孩子做繪本的親子閱讀。這個方法我會在後面給您詳述,現在先為您解答一下怎麼立規矩:

孩子2歲開始,不僅進入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同時也進入了規則的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為他發現自己有獨立的想法、行為和意識。所以他會迫不及待的想要感受和表現自己的能力,比如自己穿衣、自己吃飯,爸爸媽媽越是去管、去阻止,他做得越起勁兒,如果想在這個過程中給孩子樹立規則的意識,需要一些有技巧的方法,尤其是不要和孩子硬碰硬。


當孩子把玩具丟的到處都是時,如果您大聲呵斥說“不能......!”,您不僅不會教育到孩子,反而會強化他的行為。也許當時孩子會停止去做,但下次還會做同樣的事情。因為他只會覺得他這樣去做“可以刺激到父母”,很好玩。但如果您反其道而行之,不去阻止,用其他事情或是語言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開,孩子反而會忘掉這個“鑽研”的行為。

對一些有流程的事情,您對孩子說的時候可以將語言排個序,把“吃飯前必須洗手!”改為“我們先把小手洗乾淨,然後去吃飯。”。如果效果不好,那將洗手換為“玩水”呢?是不是覺得這個普通的行為一下子變得有趣了起來?當孩子感受到規則能給他帶來樂趣,他就會更樂意遵守哦!

下面給您解釋一下我為什麼給您推薦繪本閱讀,首先動畫片對孩子的身體危害我想您是有了解的,而且美國兒科學會規定,2歲或以上的幼兒每日看動畫片不要超過1小時,否則會有害孩子的專注力、思維以及智力的培養。所以動畫片可以作為輔助,卻不能是主要培養方式。但讀繪本不同,在您與孩子閱讀繪本的時候,是一個專注陪伴、增進親子關係的過程,不但可以更好的引導孩子行為、情緒,而且還對孩子的性格發展有很大的好處。在此給您推薦幾個國際上優秀的繪本,您可以參考看看:

1、《給孩子的第一套睡眠、學習、時間管理繪本:國際大獎繪本精選》(全4冊),對於日常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有很好的效果。

2、《快一點,慢一點》,為即將上幼兒園的孩子培養時間意識。

3、《太棒了,我又學會了》,教給孩子怎麼克服恐懼,形成行為得體和勇敢的品質。

如果您對給孩子建立規則有其他見解,歡迎在評論區提出或討論哦!瞭解更多更科學系統的育兒知識,請關注“積木育兒”頭條號或微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