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芯片有多少技術來自美國高通?

聽有雨滴落下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麒麟芯片本身來自於高通的技術,主要集中於基帶部分,而且主要是一些標準必要專利。

高通也是移動通信領域的巨頭,擁有大量的2/3/4/5G專利,其中標準必要專利主要集中於3/5G。

高通崛起於2G時代後期,2G時代高通集齊了CDMA的專利,在CDMA上形成了壟斷,不過由於2G時代GSM網絡已經基本上覆蓋了絕大部分的國家的運營商,所以還沒有對通信業的格局形成太大的影響,2G還是GSM的時代。

3G時代則可以被稱為高通的時代,因為3G的三大國際標準完成是以CDMA為核心的,從他們的名字就可以看到。

3G時代高通的核心專利主要是CDMA、軟切換、功率控制、雷克接收機等專利,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專利,都屬於標準必要專利。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3G的標準專利主要集中於2000年左右,也就是按照通行的20年專利保護期,3G的全部專利都已經過期或者是即將過期。

4G時代高通沒有任何4G的核心專利,標準必要專利也少的可憐,就是因為4G時代本身就是"去高通化"的4G。

也正是因為3G時代的高通稅讓全通信業行業都無法忍受,所以才讓3GPP早早的啟動了LTE的演進,而這種核心思想就是去高通化。而且高通自己的UMB夭折後轉投LTE陣營,更讓他失去了先進。所以,雖然高通在4G時代收購了一些小的公司,也積累了一些LTE的專利,但是數量不代表質量,在整個4G時代,高通完成是被邊緣化的。

高通持續的投入資金研發,在5G時代的5GNR專利之中,高通也佔據了部分標準必要專利,但是數量也完全不能和3G時代相比了。

從3G到5G,高通的影響力是在不斷降低了,不過,華為依然無法擺脫高通。

高通的衰落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通信業對於高通壟斷的警惕,本身在高通的專利被寫入標準,沒有以前那麼容易了,現在3GPP中,還是對於高通當年的壟斷心存芥蒂。

另外一方面就是中國通信業的崛起,在5G時代,已經在標準之中形成了中國、歐洲、美國三足鼎立的態勢。

高通畢竟是一家公司,他也無法獨自的和全世界的通信業競賽,畢竟CDMA他是佔了當年整個通信業都不看好的CDMA,才讓他鑽了一個空子,而這種情況已經不再有可以複製的的可能性了。(p.s.當年通信業完全不看好CDMA,才讓高通通過各種手段集齊了CDMA的專利,裡邊有大量的收購、專利無效官司等,高通一直被稱為律師遠遠比工程師還多的公司)


不過,由於高通獨特的公司經營理念,只收取專利費,提供芯片和技術支持,不生產硬件設備,也讓他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和其他公司的交叉專利授權,也因此而無法被其他公司完全繞開,也無法擺脫,這點還是必須承認的。

總而言之,華為目前的麒麟芯片還是必須使用高通的基帶方面的標準必要專利和少量的非標準必要專利,不過由於高通的部分專利開始過期,使用涉及到的高通的技術越來越少了。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前面的回答關鍵內容沒有講清楚,我來補充一發吧。麒麟芯片集成的主要部件有CPU、GPU和基帶,和高通有關係的是基帶部分,CPU、GPU是華為向ARM公司購買的授權,這部分費用包括指令集、CPU內核和GPU內核授權。

華為沒有透露這方面的具體費用,不過可以從其它公司估算。法國芯片創業公司Greenwave 使用ARM架構繳納的授權費是1500萬美元。有人會說,才1500萬美元,真的不多啊。但是你要知道,1500萬美元只是原始IP許可費,通俗地說,就是花1500萬美元買一張ARM某架構的門票,進到門內,設計好芯片並生產出來後,ARM再按每顆芯片的價格收取一定比例的版稅(不理解的可以想想高通按手機售價收取一定比例的專利費模式)。

華為雖然獲得了ARMv8的永久授權,只是省下授權到期後再次談判的時間而已,沒什麼好驕傲的(網上有人為此嗨開了),原始IP許可費和芯片生產後的版稅一樣都不會少。按麒麟芯片的出貨量,這兩樣費用怎麼也得1億+美元吧。

麒麟980研發費用3億美元,其中超過30%的錢都付給ARM,你說這個成本大不大?

說完ARM,再來說說濃眉大眼的高通。

麒麟芯片上,高通能和華為發生交集的就是基帶了。麒麟的基帶是全網通,兼容2G、3G、4G網絡,未來會兼容5G。高通的CDMA通信技術是3G標準,在4G標準上佔有優勢,5G標準是占主導地位。這就意味著,麒麟基帶上的通信技術專利,大部分是高通的,華為在4G、5G上有一部分,精確的比例有多大,只有華為才知道。

我們還可以從高通的吃相印證這一猜測:華為和高通剛談判成,高通每年向華為收6億美元“高通稅”。

ARM收的那點錢,和高通稅比起來,簡直就是小意思。所以,華為同學還要再努力啊。


魔鐵的世界


華為的海思麒麟芯片,同樣每年都要給高通付專利費,並且沒辦法迴避,這也是擁有核心技術儲備的好處。

只要麒麟生產芯片,就要給高通交錢

不要忘了,3G/4G通信幾乎所有專利,5G通信的核心專利,都被高通把持著。

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也不因我們的意志為轉移,除非有一天3G/4G技術徹底被淘汰,或者說有一天通信行業的技術體系技術徹底推倒重建。

也就是說不管哪家企業生產芯片都要給高通交費,只要生產處理器,不管是蘋果、三星、聯發科、海思麒麟等企業,都需要給高通專利費。

不過華為跟蘋果一樣,拒絕了高通的無理高額專利收費請求。

高通自己也生產芯片,業界一直都調侃高通驍龍CPU是“買基帶送芯片”,主要就是高通最賺錢的核心技術本質上還是通信領域。

高通當年藉著美國發展通信的優勢,做了幾十年了,能夠在3G/4G佔據統治地位,基帶技術領域具有先發優勢,不單單是時間、或者單純的技術積累就能解決的。

華為還需要給ARM交專利費

英國的ARM自己雖然不生產芯片,ARM主要是出芯片架構方案,目前所有的芯片廠商都或多或少的需要ARM公司的技術。

之前蘋果公司還是ARM的大股東,蘋果公司也一直想要收購這家企業,不過最終軟銀天價收購了ARM公司,可見這間公司的強大之處,這個時代真正做事情的企業不值錢,真正賺錢的還是那些做方案的企業。

誰做方案誰才是最牛的!

最具代表的就是蘋果、ARM、高通等企業,這些企業沒有自己的工廠,但是靠著研究技術專利最終成為行業巨頭。

在移動處理器廠商裡面,分為兩個等級。一個是擁有自主架構能力的,說白了就是三巨頭,蘋果、高通、三星,這三家企業實力比較強;一個是需要極大限度地依賴ARM公司公版架構的廠商,一個是聯發科、一個就是華為海思麒麟。因此只要華為每生產一個處理器,都需要向ARM公司付費。

總體來說華為已經很強了,在5G短碼領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優勢,這也是中國的企業第一次真正的參與到通信領域的核心技術發展當中。5G、移動處理器、運營商業務,這都是未來華為的基石業務。

因此即使我們現在依然只是配角(不管大家的民族情懷承認與否,5G我們依然是陪跑者,高通依然是絕對領先者),但至少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臺詞”,相信未來華為會發展得更好,中國的通信技術也會越來越強。


EmacserVimer


我想很多人都看到過這樣的消息:

1月31日,華為與高通達成和解,每個季度給高通繳納1.5億美元的專利費。

這個事情是真的,於是有些華為黑就拿著這個消息到處傳播,說華為根本就沒有自己的通訊技術,必須要仰仗高通的技術才能夠活。在有些人的想法裡,繳納專利費就等於自己沒有技術——事實上,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

首先來說,什麼叫專利?簡單來說專利就是用來表示一種技術最先是由誰發明出來的,最先發明出來的那個人就可以有權力決定誰可以用這個技術,誰不可以用。所以如果有人想要用這個技術,就要求那個最早的發明者,一般的辦法就是用錢買,買到了手就是所謂的“專利授權”,然後才可以使用這個技術。

比如說,未來但凡是使用了高通的5G技術,那麼每生產一臺5G手機就需要向高通繳納手機費用的2.275%-5%的手機。手機廠商不願意給錢也行,那高通就不允許你的手機上使用他的技術。

但是我們也看到了,決定了專利屬於誰的最關鍵因素不是技術先進與否,也不是所作工作的多少,而是時間的先後順序。

所以說,有些時候沒申請專利不是某個廠商技術不行,而是時間上跟不上。比如說,在通信領域,基本上每個廠商都會主力研究某一種“標準”,然後趕緊申請相關的專利,最後在通訊廠商聚在一起討論標準的時候,這些廠商就會要求使用自己的這套標準——那麼自然用誰的標準,誰手上的專利就更多,自然也就更有話語權了。

就好比之前搞得沸沸揚揚的5G標準事件,華為的Polar方案和高通的LDPC方案打得火熱,背後實際上就是專利之爭。但是說白了,華為的Polar方案和高通的LDPC方案都能用——技術上優劣程度並沒有到那種以架秒殺另一家的地步,但是因為大家的標準要統一,所以自然只能夠用投票方式,誰聲音大誰是老大。

看明白了嗎,給你交專利費不一定是技術不行,只是剛起來沒多久,還沒站穩腳跟。

而華為交給高通專利費這就更加正常了,高通在3G和4G時代都是主導者,這些標準若干年前剛剛制定的時候華為還沒有崛起,雖然現在這些技術華為完全不在話下,但是畢竟高通是先搞出來的,你繞不開來,只能給錢了。

但是,還有一種東西叫專利交叉授權許可,意思就是說,兩家廠商都有相關的專利,那麼我把我的專利免費給你,你把你的專利免費給我,多退少補,省的還買來買去。比如說華為到了5G時代就可以跟高通之間有很多的專利交叉授權許可,到時候會少交不少錢。

總的來說一句話:華為的麒麟芯片裡面肯定有高通的技術,因為裡面有全網通的基帶,肯定會涉及高通的專利。但是,這不是因為技術不如你,而是因為我剛牛逼沒多久,5G先跟你來個分庭抗禮,下面的日子咱們走著瞧!

不光是華為,蘋果、三星這些公司都恨高通恨得牙癢癢,所以才有蘋果改用Intel的基帶。所以說,大家就拭目以待,看看高通這種一招鮮、吃遍天的專利流氓還有幾天蹦躂日子。


SilentTurbine


麒麟芯片有多少技術來自美國高通?華為麒麟芯片在國內可是收穫了一大把國人的驕傲,有了它咱終於可以揚眉吐氣昂首挺胸了。然而有人可偏要較真,麒麟芯片裡面真的是全由華為自主研發的嗎?現實就是:不是!來自美日的技術還不少!甚至還不得不向高通購買專利!從華為和高通和解後每季度向高通交納1.5億美元專利費用來看,華為沒少使用高通專利。

曾經俞敏洪的一句話:華為的麒麟芯片專利中有一半來自美國!結果把國內很多人給戳怒了。而另一位亞洲通訊社徐靜波一句話更是把華為引以為傲的粉絲戳得一愣一愣的:華為的手機時日本研發製造的!呀呀,你徐靜波是代表日本,當然看不得華為手機大受歡迎了。但人家說得也並非全是錯的。

麒麟芯片的架構來自於ARM,不說了,ARM現在是人家日本軟銀的了,華為還得繳費呢。而麒麟芯片是否就全擺脫了高通呢?扎心了,沒有!一塊芯片是很複雜的,現在基本上沒有手機芯片設計上完全從頭到尾全部自己設計,這樣能不能成功不但是未知數,即使搞出來後也已經沒有了你的市場。


麒麟SoC芯片,有眾多的模塊。CPU、GPU是來自於ARM公司授權架構,而另外的基帶模塊、DSP、RAM、ROM、WIFI等,有自己開發的,有購買自外來的,其中最重要的基帶就是來自於高通的專利。

高通憑藉在3G、4G時代的主導地位,積累了相當多的標準專利,如果沒有高通基帶方面的專利授權,連通話都實現不了。華為也不例外,需要向高通交納專利費。當然華為並沒有透露麒麟芯片裡到底有多少專利或技術是來自於高通,外界也無法得知。但從華為與高通和解後每一季度向高通交納1.5億美元來看,華為使用了不少高通的專利。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方高揚】。


東風高揚


這點上我要說個大實話,海思麒麟確實是中外合資的芯片,但是這個外,真不是高通,競爭對手憑什麼給你技術專利授權啊,對於海思的幾個重點的技術主要有這個:

英國的ARM架構

準確的又可以說是日本的架構,因為這個公司在2016年被日本軟銀收購,但是這個到不重要,因為和我們的主人公高通沒有任何的關係,總體來說,只是我們對於架構這個的搭建需要太多的時間研究,當然,華為現在也在研發,所以只是購買了一個

基帶是我們自己的!

讓蘋果最最最最羨慕的一個專利,那就是基帶,我們華為是自己研發的,這時候一些人又開始說我們愛國華為了,我想說,我就是很自豪,基帶這個我們不需要靠任何人,因為我們自己就足夠強大,玩通信我們很厲害好嗎?5G我們都是先鋒軍。



為什麼不給其他廠商

主要還是在於兼容,因為對於一個芯片,不是直接一直到其他的手機裡面就可以,那樣的話,直接給蘋果按個麒麟980了,正因為每個芯片的誕生周圍都圍繞著它而進行的佈線,佈局,這點上如果不兼容,再厲害的芯片,也有可能會燒燬等風險。


ICE機智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其實,麒麟芯片是基於ARM架構做的,ARM是英國的公司。麒麟芯片部分的技術專利來自高通,其中最重要最多的部分是基帶。

基帶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基帶其實是一個芯片,原理相對複雜一點,簡單點說就是上網和打電話都用到它,是手機通訊系統中不可缺少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沒有基帶,我們的手機基本上是無法進行移動上網和打電話的。

高通是通訊領域的大佬,尤其是在3G時代,高通持有CDMA的專利,整個3G生態都是基於CDMA進行建設的,所以3G時代沒有任何一項通訊技術能夠繞過高通。

雖然我們在4G時代和5G時代都很努力啊,但是人家積累實在太多了。即使到了5G時代,在標準制定的時候高通還是佔據了大頭。高通的芯片也是被戲稱“買基帶送芯片”。

你使用了別人的技術就需要給錢,我們目前的手機都是支持3G和4G,其中就很多使用了高通的技術,所以高通需要對手機進行收費。

同時,華為的基帶也是支持這些通訊技術的,所以就需要向高通繳費。高通甚至還規定了5G時代的收費標準是:單模5G手機為2.275%;多模5G手機(3G/4G/5G)為3.25%。高通移動網絡標準核心專利+非核心專利的5G手機:單模5G手機為4%;多模5G手機(3G/4G/5G)為5%。

前段時間,華為跟高通關於專利費用的問題達成協議:每個季度向高通繳納1.5億美元的專利費,一共持續三個季度。以後再協商。

說實話,知識真的是力量,真的是財富啊。我們在通訊領域的話語權進一步擴大,我們也慢慢享受專利積累的好處了。


太平洋電腦網


非專業認識回答此問題,大家批評指導。蘋果、高通、華為等芯片廠商,都是使用的英國ARM公司的芯片架構,這就好比芯片用於了一個效率高、功耗少的框架,之後芯片商場再次架構下,再結合自己的技術實力,把架構之下的各模塊搭建好,其中一項非常核心的技術就是基帶芯片,關係到手機的通信能力。

那麼從這個邏輯上來講,在架構的選擇上華為也是使用的應高ARM架構,當然也需要向ARM公司繳納專利費用,但跟高通並沒有太大關係,接下來就是在各模塊的搭建和基帶芯片方面,會有一部分技術是購買的高通的專利,畢竟高通在3/4G網絡時代處於絕對的壟斷地位,因此其在通信技術專利儲備方面是非常豐富的,也正因為此不但是華為,包括蘋果在內,在芯片的研發方面都不可避免的會向高通購買相關核心專利,不過至於高通的專利技術在其中所佔的比例,我想應該不會太高,畢竟手機芯片的性能是有多個方面的因素決定的,而且蘋果、華為的芯片之所以成為自己拿得出手的芯片,那就是因為自己在核心技術方面實現了屬於自己的突破。

再有一點,目前華為在基帶芯片、NPU、Gpu turbo等技術方面實現都實現了比較多的突破,這說明高通在華為麒麟芯片當中的自主知識產權越來越高,這在即將迎來的5G網絡時代將會更加的明顯,不過要說整個基帶產業鏈都拿到自己手上那也不顯示,各個科技企業之間大多也都是採用專利交叉授權的方式,來獲得更好的技術解決方案,這在華為與高通、華為與蘋果直接都有這樣的情況,因此不必謀求把所有的技術都拿到自己手上,能夠拿出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並以此作為自己的競爭優勢也是很重要的。


木石心志


看來還是很多人在糾結這個問題,波老師首先要肯定的是:

第一、海思麒麟芯片技術是國產的,華為確實是值得國人驕傲的名族企業!

第二、

所謂的高通技術主要是通訊技術相關專利的授權(麒麟芯片需要給高通授權費的);

第三、不管是高通還是麒麟甚至是蘋果都是基於英國的ARM公司芯片架構開發的。

3G/4G網絡技術幾乎都被高通壟斷

因為高通在移動通訊領域的絕對老大哥地位,所有隻要是關於3G/4G通訊技術、基帶技術目前都是無法繞開高通的,這也是為什麼高通可以告贏蘋果,面向手機全行業收取專利費的原因。

最後強調一下,通訊技術畢竟別人做了大幾十年,前期的優勢和技術讓高通先到達了那個位置,並不代表後來者做不出來和無法企及。目前的5G技術華為就已經在技術佔優勢,以後說不定那天故事會反轉過來!


科技最TOP


麒麟芯片多少專利來自美國?



首先看看網絡制式標準

在1G和2G時代,諾基亞佔據網絡核心專利。在3G時代高通佔據網絡核心專利。在4G網絡時代,高通佔據大多數網絡核心專利。那麼在5G時代呢?

在5G網絡標準上,華為佔據三分之一的網絡標準制定。高通佔據三分之二。本來華為可以佔據三分之二,但被聯想帶著子公司摩托羅拉投票高通,以一票之差惜敗美國高通。在5G核心專利上,華為,中興,三星,諾基亞,高通,愛立,信思科這幾家公司共同貢獻了核心專利,其中華為貢獻核心專利最多。



再來看看麒麟芯片

麒麟芯片的CPU部分來自ARM架構,ARM是歐洲一家專門給芯片設計公司出售架構的公司。並不屬於美國。需要之處的是,華為,高通,三星,聯發科都是使用ARM公版架構。高通對公版架構進行微改,取一個名字“Kyro”架構。三星對公版架構進行魔改,取名“獵戶座”。蘋果使用ARM指令集。本質上,這幾家公司都繞不開ARM架構。





那麼為什麼要用ARM呢?

原因有二

其一,自己設計價格成本非常高,不划算。其二,現在手機軟件源代碼都是基於ARM架構進行開發。就像因特爾和AMD都必須使用X86架構一樣,美國使用中國特高壓輸電標準一樣。如果完全繞開ARM將會沒有軟件支持。

麒麟芯片本事並沒有給美國專利費,而是手機入網的網絡標準協議,需要給高通網絡標準費用。華為佔據5G網絡的三分之一網絡標準(聯想造成),美國手機也需要給華為專利費。應該說二者是相互交叉給費用。高通本身不生產手機,所以高通不給華為專利費,但如果高通生產了,也需要給華為,華為同樣給高通二者是交叉授權。

綜上所述,是對麒麟芯片論述。麒麟芯片本事不需要給美國專利費,ARM不是美國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