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詩話:我們欠杜甫一聲“對不起”

在丹麥,你可以罵首相,但絕不可以罵安徒生。

在德國,你可以否定總理,但絕不可以否定歌德。

在英國,你可以揄弄王妃,但絕不可以揄弄莎士比亞。

因為你這是在否定這個國家的文化圖騰,是在踐踏這個國家的文化血脈。

可是在禮儀之邦,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可以在網上看到許多惡搞杜甫的圖片,或美人擁懷、或香菸墨鏡、或脂粉修妝……,那怕隔著蒼白的屏幕都可以觸摸到作者的沾沾自喜和洋洋自得,更可以想像得到,他會在網友的點贊裡、回覆間或轉貼中,將這種舒爽升級成為讓無數毛孔肆意綻放的快感。

可悲的是,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在這鮮活的快感背後,站著的是那一位滿身灰土滿臉淚水的老人!然後無動於衷地看著這位老人的尊嚴被畫筆打碎,然後重重地被摔在泥水裡。

杜公何辜?讓後人如此侮辱!

杜公何罪?讓後人百般褻瀆!

他不是需要笑傲的帝王將相,也不是需要供養的神鬼聖賢,更不是需要憎惡的魑魅魍魎,他只是一個詩人,只是一不小心用平仄,用家國,用胸懷讓後來所有文人畢生膜拜的愛國詩人!

他勤奮好學,志向高遠。他遊歷天下,求仕長安。他像無數打工者一樣每天拿著簡歷四處投遞,十年的時光就這樣在朱門和肥馬之間擦肩而過,而他卻只當上一個倉庫主管。或許是性格木訥,或許是不善鑽營,或許是清高自許。總之,這一定是一個不招人待見的笨人。笨到有心報效祖國,卻無錢養家餬口。

我很想問一問那些惡搞杜甫的才子,如果你回到家裡發現小兒子被活活餓死,“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你會變得怎樣?憤世?仇富?還是墮落或者兇殘?可是這個又傻又笨的杜甫在收拾鑽心的悲痛之後,卻依然以赤子之心熱愛著萬里江山,期待有一天國富民強,期待有一天所有百姓都可安居樂業。

他沒有聽到任何迴響。

然後,安史之亂便帶著刀光和劍影撞了過來,那些平日裡高喊忠君愛國的達官顯貴們,藏好金銀帶上美妾坐上馬車,跑了!這個老實巴交的詩人和千千萬的普通百姓一起逃難,一路上都是老人,女人和孩子的屍體,都是疾病,都是傷殘,都是疼痛,都是無法忘卻的眼神。

我很想問一問那些惡搞杜甫的人,要怎樣的殘忍和卑劣才可以用杜甫和那個時代的血淚去換取一屏無聊的笑聲、去蹭取一攤短暫的熱點,或者去博取一坑瞬間的眼球。

莫非在你眼裡,一個愛國詩人的眼淚和十萬衣衫襤褸的難民抵不過幾個美女的嘴角一翹麼?

他一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疾病纏身,三餐不繼,連住一個草屋都要被風雨撕得支離破碎,甚至最到後餓得五天都沒有東西吃!可是就這樣一個老人,在聽到收復河南河北時,高興得和妻子抱頭大哭,然後手舞足蹈,就像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聽到了父母健在的消息。

杜甫一直就是這樣,不論命運怎樣把他泡在水裡,烤在火裡,還是摔在泥裡,他都是不改初衷地愛著祖國,愛著百姓,愛著一切能愛的人。

命運沒有還給以任何回報,他最後孤獨地病死在一條小船上。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在中唐以後每當國家陷入苦難之時,在天下士子心中,杜甫和杜詩便化為唯一的寄託,詩中的苦難折射自己的苦難,詩中的悲傷渲染自己的悲傷。尤其在兩宋之交以及明末清初,無數文化人物把杜詩放在案頭,放在枕邊,在面對厄運和磨難時把杜甫當成靈魂的慰藉和生命的信仰,他們讀到如痴如醉,讀到扼腕長嘆,讀到泣不成聲。於是在最黑暗最屈辱的年代裡,那些學者紛紛開始自發地註釋杜詩。這就是絕無僅有的“千家注杜”,中國文化史上唯一享受到千家做注的只有杜甫,而且還是兩次。

歷史上沒有人可以否定杜甫,何況是侮辱!因為一定會遭到全天下人的啐罵,世人會將這個人釘在恥辱柱上,沒有人可救得了你,事實證明,哪怕康熙大帝也不可以。從中唐到近代,只有三個人可能在暗處發出過不同的聲音,可是這不同的聲音針對的只是詩,卻不是人!

在這個網絡時代,我們放過或洗白了許多人,虛偽狡猾的劉備,殘暴殺戮的白起,陰險毒辣的趙高,荒淫好色的楊廣,賣國求榮的石敬塘,貪得無厭的嚴嵩,最後連隔壁老王都放過了。卻不放過一個沒有工作、沒有社保、沒有家產,買不起房、看不起病、吃不上飯的杜甫。

會是怎樣的冷漠和涼薄才能想到要惡搞這樣一個老人?

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張口王家衛閉口張愛玲,還有科比的跳投和C羅的世界波,當然我們自認是愛國的,寧可到江邊擺上蠟燭祈福也不願意排隊去銀行匯款,寧可坐在鍵盤邊抵制日貨也不願意拒絕那兩張飛往富士山的機票,所以,在這個的無法追溯源頭的虛幻世界裡,每個人都可以變得放肆,君子摘下面具,玉女褪盡衣裳,衛道士也露了出爪牙,但是不論如何虛實切換,我們都沒有理由去讓歷史的記錄者和文化的傳承者受盡侮辱。

或許對於杜公而言,心酸的並不是有人侮辱他,而是侮辱他的竟然不是日本人不是韓國人不是美國人,竟然是同祖同宗的中國人,而且還是識文斷字的文化人。

文化人?!

我*他大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