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版“黃軍郵”的見證人

如果誰擁有上世紀五十年代10版黃軍郵,絕對可以載入集郵史冊,如今就能成為百萬富翁,而我就曾擁有這個機會,但卻十分可惜地失去了。

說起這件事,還得從我父親珍藏的“黃軍郵”說起。“軍人貼用”郵票圖案是解放軍“八一”軍徽,下方印有“軍人貼用”字樣、“中國人民郵政”銘記和“800元”人民幣(舊幣)面值。一套共三枚,底色分為桔紅、紫、藍三種。桔紅底色偏黃,所以稱為“黃軍郵”。

十版“黃軍郵”的見證人

一套三枚的黃軍郵、紫軍郵、藍軍郵

十版“黃軍郵”的見證人

已使用的黃軍郵舊票

我父親於1950年參軍,1953年在東北軍區財務部會計處現金科專門管錢。郵票屬於有價票券也歸他管。據他回憶,1953年春,他收到總後勤部分配下來的五大包“黃軍郵”,每包有300版(每版90枚郵票),用牛皮紙包裝,總共1500版。按當時規定,軍人每月每人可領取1枚,可保管沒多久,就接到上級通知,不知何因,這批黃軍郵要上繳通訊部銷燬。當時我父親不到二十歲,聽說郵票要上繳銷燬,便覺得可惜,隨手從包中抽出一疊(大概10版)墊在鐵箱子的衣服下面,用以防潮。隨後,載著“黃軍郵”和行李的鐵箱子隨著父親南征北戰,入朝抗美,後南下炮擊金門,再北上總後勤白城辦事處財務處工作。1969年,因受迫害,被遣送回老家湖南隆回縣鄉下勞改。期間,“黃軍郵”仍完好無損。1971年底,隨著“9.13事件”的披露,父親回部隊平反。臨走時,將鐵箱子鑰匙交給了母親。

十版“黃軍郵”的見證人

“黃軍郵”整版90枚郵票

“黃軍郵”遭殃的一天,我至今還記得。那是一個夏天,母親將鐵箱打開,把衣服拿走,然後將空箱連同箱底的“黃軍郵”放在室外曝曬,好除黴氣。在我印象中“黃軍郵”的確很黃,沒什麼光彩,也不好看,因而沒有什麼興趣。當時,我只有十歲,不懂郵票,更不知如何集郵。快到中午,在我家幫忙照看妹妹的二姨媽正準備生火做飯,便將10版“黃軍郵”捲成筒狀引火燒了。於是,保存將近二十年的10版“黃軍郵”便在我眼皮底下徹底消失了。

關於“黃軍郵”的來歷,我查找了有關資料。據記載,1953年郵電部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通訊兵部商定,為優待軍人免費寄信,決定由郵電部發行一套“軍人貼用”郵票。當郵票印製好發至各軍區後,發現使用範圍難以控制,遂郵電部決定除已使用的外,其餘郵票停止繼續使用,逐級上繳,但仍有部分郵票未能收回,在社會留存。

十版“黃軍郵”的見證人

“黃軍郵”實寄封

雖然10版“黃軍郵”錯失了,但慶幸的是父親的回憶卻提供了這段軍郵史上的寶貴資料。專門研究軍郵史的集郵家李曙光曾撰文指出:黃軍郵、紫軍郵、藍軍郵在當時部隊並不分軍種使用。而父親認為這種說法並非絕對的,“黃軍郵”用於陸軍,“紫軍郵”用於空軍,“藍軍郵”用於海軍。當時,東北軍區屬於陸軍,因而總後勤部沒有下發“紫軍郵”和“藍軍郵”。至於當時為何有人既有“黃軍郵”又有“紫軍郵”?父親對此解釋:當時,寫信人不多,一是各兵種軍人之間有多餘的郵票可以互相交換;二是部隊調動比較頻繁,今天就職陸軍,明天可能送到空軍或海軍學習或工作。至於“軍郵”為何停發?父親說,可能考慮郵票會洩密。因為,從郵票數量可以推斷出部隊的人數和兵種,當時正值抗美援朝戰爭,這無疑是一大隱患。

說起這段往事,父親總有點愧疚,沒能保留好“黃軍郵”。我多次安慰他:“你是10版黃軍郵的見證人,就是對後人最大的精神財富。”

十版“黃軍郵”的見證人

本文作者留藏父親的“黃軍郵”雙連票。

本文作者寧平,所幸其手中仍藏有其父的“黃軍郵”雙連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