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是按照陰曆還是陽曆進行計算的?大部分人都錯了!

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關注我們,獲取更多三農最新熱點資訊!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歌》你還會背嗎?

24節氣是按照陰曆還是陽曆進行計算的?大部分人都錯了!

24節氣是我國古人總結出來的,可以預測天氣變化,根據不同的節氣安排不同的農事,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老祖宗給咱們留下來的一筆財富。雖然我們都知道這24節氣,但是二十四節氣到底是根據什麼算的你知道嗎?

有人說24節氣肯定是根據陰曆來的,因為24節氣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就有了,那個時候哪有陽曆?所以這24節氣肯定是按照陰曆來算的,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下。

24節氣是按照陰曆還是陽曆進行計算的?大部分人都錯了!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說到24節氣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時期,人們採用土圭測日影,發現在一年中有一天白晝最長、黑夜最短,有一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其他時候晝夜長短交替,週而復始……沒錯,這就是首先被確立的兩個節日,夏至和冬至。戰國後期進一步把一年作了八等分,於是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共八個節氣;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稱謂也沿用至今。

24節氣是按照陰曆還是陽曆進行計算的?大部分人都錯了!

二十四節氣究竟是根據陽曆來計算的還是根據陰曆來計算的?

準確來講,24節氣的確立既不是根據我們現在所說的陽曆,也不是陰曆來制定的,而是根據當初的干支歷。

24節氣是按照陰曆還是陽曆進行計算的?大部分人都錯了!

干支歷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天干地支,雖然古人並不知道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但這干支歷卻是根據太陽制定的,也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一個週期。

古人把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命名為“黃道”,也稱“日道”,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 ,就形成了24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代表著地球在“黃道”上的二十四個不同位置。而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

24節氣是按照陰曆還是陽曆進行計算的?大部分人都錯了!

我們現在的人已經習慣把“公曆”稱為“陽曆”了,其實公曆只是太陽曆的一種,如果非要說24節氣是根據什麼來算的話,其實“陽曆”更合適

,因為“公曆”和“干支歷”都屬於太陽曆的一種,這也是為什麼每年的24節氣在公曆上的時間幾乎每年都一樣,最多相差一兩天的緣故,因為公曆和干支歷都是根據地球繞太陽的週期來確定的。

24節氣是按照陰曆還是陽曆進行計算的?大部分人都錯了!

二十四節氣適用於全國嗎?

24節氣最早產生於我國的黃河流域,所以說與24節氣描述最相符的也是黃河流域,也就是現在的華北華南部分地區。但是我國國土廣闊,所以各地區的情況都有所不同,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些地區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俗語,而有些地區則是“穀雨前後,種瓜種豆”。所以說,區域不同,對24節氣的適應情況也不一樣,但是到了什麼節氣該進行什麼農事,相信每個地區的古人們早就總結好了。

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我們是科技農場,專注於農業知識科普,農業技術分享以及政策的解讀,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