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到底是哪九子?

影視是一家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比喻兄弟之間愛好、性情等都不一樣,各有各的特點。

傳說龍性淫,常於萬物交而生後代。和古希臘的宙斯一樣,逮誰弄誰,結果造出一大堆四不像來。


龍之九子

長子囚牛,龍與母龍所生,喜愛音樂。囚牛不好殺逞惡,卻專好音律。

龍首蛇身的他有著辨別萬物聲音的本領,是九子中最文藝,也是最高貴的。古代一些琴頭上會專門刻著囚牛,稱為“龍頭胡琴”。


次子睚眥(ya zi),龍與野狼所生,嗜殺成性。睚眥好勇鬥狠,完全繼承了母親的性格。

同時心胸狹隘,有一成語“睚眥必報”。一些兵器的環口、握柄上會特意刻睚眥的頭像,和好鬥的武士相匹配。


三子嘲風,龍與鳳凰所生,好險危之地。嘲風經常被用在建築龍吻上,有威懾妖魔、消災解難的含義。

同時嘲風也有著吉祥、威嚴、驅邪、避災的說法,龍吻上安置嘲風,能給建築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四子蒲牢,龍與蛤蟆所生,好大吼大叫,聲如洪鐘。傳言蒲牢居住在海邊,萬物不侵,唯獨害怕鯨,每當看到鯨魚就嚇得大叫。

後世就把蒲牢刻在撞鐘上,而被鍾錘雕成鯨魚樣子,使其撞擊聲響徹雲端。五子狻猊(suan ni),龍與獅子所生,喜煙好坐。傳說狻猊喜歡煙霧繚繞的地方,而且也比較懶,“好坐”嘛!

所以他也經常作為建築的龍吻(比如太和殿上的十隻小獸,其中就有狻猊),以及作為一些佛堂的香爐底座。

六子贔屓(bi xi),也稱霸下,龍與烏龜所生,喜好負重前行。

傳說贔屓常揹負著三山五嶽,四處改變地形、興風作浪,後被大禹收服,並由贔屓揹負著自己一生的功業碑。從此,贔屓就成為了中國石碑的揹負者,一般石碑下的神獸,就是贔屓。
七子狴犴(bi an),龍與老虎所生,喜好訴訟。狴犴急公好義,仗義執言,又能明辨是非、秉公辦理。所以成為了牢獄的象徵物,一些衙門和監牢裡都會刻著狴犴。

而且包拯的虎頭鍘上,刻著的就是狴犴,給犯人和觀刑者一種威懾的效果。八子負屓,和老六一樣也是龍與烏龜所生,平生好文。

負屓十分喜歡內容動人、雕刻精美的碑石,並甘願化為護碑之魂,環繞於碑石兩側,於老六贔屓一起,守護、點綴著碑石。


老九螭吻(chi wen),龍與大魚所生,喜歡吞食。因為古代建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防火,而作為水中之神,又喜好吞食的螭吻,也和嘲風、狻猊一樣,成為了鎮殿神獸。

不同的是,狻猊代表著是威嚴,而螭吻代表的防火,祈求無火燒之災。


狐史首丘


龍,本身就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動物,寓意著皇權、尊貴、自由完美、祥和幸福,本身就是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所以所謂的龍生九子更是子虛烏有。

既然是傳說中的,沒人見過,古人和今人一樣,很多是道聽途說,很多是以訛傳訛,很多抄襲轉載,每個人記載各有不同,會有很多不一樣的版本,也就不足為奇了。

前面很多朋友已經複製了各自不同的叫法,我也就不再複製黏貼了。

而且,知道了各叫什麼也毫無用處。

那麼,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所知道的龍生九子,又是從何而來呢?

在明朝之前,從來沒有關於龍生九子的記載。

到了明朝,民間開始有了龍生九子的傳說了,後來傳到皇帝明孝宗的耳朵裡,孝宗一聽,這個稀奇,有點意思,可是又不知道到底是哪九子。

皇帝好奇心也重,於是不恥下問內閣大學士李東陽,李東陽也答不上來,也就到處查詢,也沒有準確的答案。

但這頭皇帝一直催問,李東陽只有根據一些傳說,加上自己胡謅亂編,回答了九子各自的名字。

這樣才有了一個第一個有著準確名稱的版本了。

後來李東陽的門生楊慎,回憶起老師所說的龍生九子,又根據自己的喜好,增刪了一下,重新編排了九子記載於書。

因為楊慎影響比他老師大,所以這個版本的龍生九子更為流傳,民間又根據他的版本,添油加醋添枝加葉,反正是神話傳說嘛,也沒辦法說誰對誰錯,哈哈,看誰吹得更神奇了,古人比我們今人更喜歡吹牛啊。

我是閬中飛帥,來自有著2300多年曆史的古城閬中,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回答,都是知識點,圈起來,以後要考!

評論區留給你,說幾句,別客氣!來!


閬中飛帥


關鍵是這九子的代表意義不同,來源不一,甚至從遠古時期代表的氏族不同等,所以版本自然不同。


琴簧汗舞


龍生九子,應該不止九子,九隻是代表很多,所以版本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