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權經》全文解釋,「張之洞·經世謀略」權變精髓,必讀收藏!

《權經》原文及譯文

《權經張之洞經世謀略》是2010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超。本書從養德、處世、為官、治術、洋務等角度入手,對張之洞理論與觀點進行介紹與剖析,博古引今地對其作品進行解讀與詳解,闡釋了他的為官治權之術。

完整《權經》全文解釋,「張之洞·經世謀略」權變精髓,必讀收藏!

張之洞是晚清重臣,他的成功與其深諳儒家守經用權之道密不可分。儒家思想中,經為原則,權為變通。張之洞素以中國儒家正統傳承者自居,但觀其所為卻深得權變精髓:在廣東設闈賭,派心腹到京城“臥底”,在官場中拉幫結派,與變法派貌合神離,搞“東南互保”等等。

重權變,使張之洞成了“官場常青樹”;重權變,使張之洞既維護了清廉的官聲,又實實在在享受了人生的樂趣。立德、立功、立言,非權變等於空談。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另有無競居士、壺公、香巖、抱冰等別號。祖籍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生於貴州興義府。1863年一甲第三名進士,授編修,歷任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晚年擢體仁閣大學士,授軍機大臣。張之洞是清末官場中位高權重的漢族官員,為清朝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學說,是對洋務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綱領的一個總結和概括。

和幾乎與他同時代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相比,張之洞似乎是不幸的,因為他沒有像他們那樣碰上鎮壓太平天國、捻軍起義等建功立業、飛黃騰達的大好時機。但張之洞又是幸運的:小小年紀即以文才名動天下,引起慈禧太后的垂顧;清流名士的身份,又使他在朝野上下博得了剛正不阿的名聲;中法鎮南關之役中老將馮子材的拼命一搏,為張之洞贏得了香帥的美名;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為開創洋務事業歷盡艱辛,他則似乎是在坐享其成……

張之洞素以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傳承者自居,然而觀其行事,卻頗多變通:在廣東設闈賭,派心腹到京城臥底,在官場中拉幫結派,與變法派神合貌離,搞東南互保……這一切,都與正統有著很大的距離。中國儒家素重守經用權,所謂經,就是堅持原則;權,就是注重變通。張之洞的所作所為,深得守經用權之精髓。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把本書命名為《權經》。

完整《權經》全文解釋,「張之洞·經世謀略」權變精髓,必讀收藏!

權經原文及簡析:

求權

富不敵權焉,窮以權貴焉

無慾不得,無心難獲,無術弗成

攜為上,功次之

揣為上,事次之

權乃人授,授為大焉

爭權

權乃利也,不爭弗佔

權乃主也,不取弗安

權乃恃也,不依弗久

愚不與智爭也,弱不與強鬥也,長不與少絕也

明爭為下,暗爭為上

進球為下,退求為上

用權

權惟用,不為大也

權為實,不為名也

權為恆,不為時也

君子謀公,小人謀私

威源於明也,信源於誠也,功源於和也

固權

得之難,失之易也,權也

困則奮,順則怠,人也

制敵以嚴,馭眾以慈

成事勿矯,敗事勿蹶

勢單害權,性烈禍身

權重當守,權輕當舍

分權

愚不分權也,智不盡佔也

權予能者,其身不倦

權予忠者,其業不毀

權予善者,其名不損

安莫待,危即行

貴勿吝,敗不拘

事變人變也

奪權

上不仁,下乃奪

下不義,上乃失

做偽者奸,逆功者忠

惑上者險,縱下者愚

乏力勿為,少智莫與

助善不助惡,奪權亦奪心

拒權

君子不仕也,士子莫適也

以權惑人,取之非祥

以權弄人,得之乃傷

以權欺人,信之就禍

危權固辭,虛權弗受

上權勿侵,下權莫擾

規不可破也

讓權

盛則衰也,極則沒也

君子讓權,小人讓命

權不束君子,禍不警小人

上疑之,下釋之

下不制,上必謀

上下可讓,榮辱可以易


譯文

求權

●封建專制時代,擁有權力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想躋身權貴,窮人要付出不懈地努力

●慾望是成功的原動力

●思想決定著一個人的努力方向

●手段不能不用,又不可濫用

●封建時代強調人治,無人提攜,這是最大的先天不足

●有功不一定有權,這是封建官場的潛規則之一

●揣摩上司的心理,是求取權力的一項致勝技能

●在封建時代,小人得志,君子多難

●在封建官場,做違心事、說違心話是不可避免的

爭權

●把權力視為謀利的東西,自不能保有平常心了

●爭權是許多人的被迫行為

●迷信權力是封建時代的通病,也是其殘酷現實的真實反映

●缺少智慧只能成為權力場上的犧牲品

●弱者要暗中積蓄力量。運用適當的方略

●對年輕人多些寬容。不把事情做絕

●權力人人凱覦,卻不可明爭

●公開說的假話不可相信,具體的作為才能反映真實的內心

●身為下屬,無論立有多大的功勞,也不能直接要權

●以退為進是爭權的上策

用權

●善於運用權力的人,能把權力運用到極處

●有職無權。它帶給人的往往是莫名的羞辱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一時的擁有它並不見得是件好事

●只有君子才可託付大任

●權力並無過失,重要的是它掌握在何人手裡

●造福百姓不能沒有權力做依託

●為禍天下的多是擁有大權的小人

●擁有權力不一定擁有權威

●誠實坦率並不會影響當權者的形象

●當權者放下身架,製造祥和,這是建立功績的前提

固權

●權力需要時時呵護,否則便會易手

●不克服人性的弱點,是無法鞏固權力的

●治敵最忌心慈手軟,沒有決心

●權力的基礎是百姓擁戴

●成功最能迷住人們的雙眼,讓人看不到種種隱患

●成大事者需要歷練和考驗

●單槍匹馬承受不住打擊

●改變自己的性格不易,不妨掩飾自己的性格

●抓大放小是智者的抉擇

●權力要與人分享

分權

●權力絕不是有益無害的

●不把別人的路堵死,自身才會無恙

●事事攬權逞強得不償失

●人的因素始終是事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

●信賴善者才能無悔無恨

●平安無事永遠是個假相,憂患始終處在潛伏之中

●權力是可以拆分的,也是可以換來他人的忠誠的

●捨不得予人榮耀,就是一種狹隘意識

●看不到眼前的困境,只能愈加困窘

●人不能孤立地堅守信條

奪權

●上下猜忌,上司要負主要責任

●小人始終是權力的最大威脅

●表裡不一不是小毛病

●把功勞掛在嘴邊,如此之人必是貪權之輩

●無止境地吹捧,背後必是包藏禍心

●下屬一旦野心養成,第一個受害的當是上司自己

●在封建專制時代,擁有道德和正義的名義並不能保證奪權成功

●小人之間的奪權,參與其中就會厄運臨頭了

●人生不能抉擇有誤

●不能奪取人心,到手的權力終會失去

拒權

●熱衷權力的人都難稱君子

●拒絕權力對讀書人來說也許是件幸事

●把權力當作交易品,犧牲定是巨大的

●貪戀權力往往使人喪失理智

●不中小人的詭計,就要把權力看輕、看淡

●不可見權就抓,而置自身的危險於不顧

●接受虛權的人往往是他人操弄的對象

●侵犯上司的權力是封建官場最不能容忍的大罪

●讓下屬有權有責,這樣的上司才是最有見識的

●不守規矩可以成為英雄。卻要為封建官場所排斥

讓權

●遠慮必須表現在當下

●做官是有盡頭的

●任何東西都不該束縛住人的手腳

●捨命不捨權是小人的性格,也是他們走向滅亡的直接原因

●一味害怕失去權力,反會使自己舉止失當

●權力場上從來就沒有例外

●讓權是最好的釋疑消災之法

●對權力貪婪,只能導致無情無義

●掌握大權的人應是最有實力的人,這是封建官場的規則之一

●人生重在有為,這才是贏得不朽名聲的唯一倚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