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佛成佛,遇魔成魔”為何意?你怎麼理解?

笨點184606043


很有緣能回答這個問題。

正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我們眾生原本就具足的(佛性)。只是我們眾生在生死輪迴中,我們卻一直認為(貪嗔痴)、痴迷、執著、無明、的汙濁之心為本我,卻忽視我們清淨的(佛性)。

如果把我們善良慈悲為懷的(佛性)沒有分別的一個真心對待眾生那我們就是符合了(佛)標準。如果我們一直深信(貪嗔痴)為本我,為了利益來傷害眾生那麼在因果業力面前就是繼續沉淪,然後墜入魔道永不得解脫。





般若悟道


遇佛成佛?遇魔成魔?

在我個人理解裡,佛和魔,是人的覺性、魔性的兩個極端,都屬於人的精神和思維境界。

遇佛成佛。可能想表達的意思是,在佛教的人像之佛定義裡,你遇到佛、心向佛、勵志成佛,你就可以成為佛。然而,怎麼可能?!

佛教的人像之佛,都是經過無計輪迴和累世修煉真正達到寂空涅槃的佛,是通達於整個宇宙知識的最高級修行者。試問,有誰能夠命好遇到這樣的佛?在誰的人生裡可以得到這樣貴人的指引?還有,更應該明確的是,在佛教的人像之佛定義世界裡,人,有善根薄與厚的差別,佛性,也會有根基深淺的差別!就是這個“差別”和“根基”,就足以推翻這與佛成佛!

然而,不論佛教的人像佛,就論佛的根本定義!佛,是什麼?佛,是覺性、是覺知、是法門,是人類靈魂、精神、覺知、智慧學科的最高階。就相當於,你的精神境界、智慧高度,已經足以站到宇宙最頂端,一個虛空境界,通達無礙於整個宇宙——佛,乃覺性,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試問,這樣的智慧境界,是你跟著佛,就能佛了的麼?!

那,魔呢?!

在人間,我推崇一句話:

——小偷小摸進班房,江洋大盜稱帝王!

如果這世間真有佛,那個魔,就是另一個極端智慧的最高階擁有者!

遇魔成魔,可能,遇到魔,你已經成灰了!

然而,佛、魔,皆在自心、皆因自性

佛,講因果。

這世間,世人不信因果,但,因果從未繞過任何一個人!

如果你姻緣殊勝,看到了佛、讀到了佛、聽到了佛……這時,自性裡,如若能夠得到些許智慧提升,那麼恭喜你,你真的遇到了佛!

如若在你的姻緣裡,看到了魔、讀到了魔、聽到了魔……這時,如若你也能夠在其中看到些許智慧提升,那麼,恭喜你,你遇到了真正的魔!

然而,然而,佛講不二法門、佛講無間道

世間的我們,最怕的、也是最常態的,就是永遠在人道之中,無窮無盡的混沌輪迴著




笑面虎Tim哥易燃易爆


這只是可能性較大,並不一定決定!但在修行之初,遇佛成佛,遇魔成魔的機會比較大!因為先入為主的關係!認知上,方向上錯了,很易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所以,遇明師非常重要!否則,以盲導盲,同入深淵還自鳴得意,樂此不疲呢!

但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無數的佛,與數不清的魔!但善根,福德,因緣不足的人,遇到佛也會作等閒看,甚至認佛為魔,百般排斥,千般折辱!佛言教誨若等閒,甚至大笑以譏之!遇到魔反認作知己兄弟,寸步不離,百折不回!這也是前世的因緣,很無奈的事情!

每個人在成功的路上都有有佛指路(聽不聽難說),也都有魔的干擾(動不動驗心),而且,真正成功的人,也就無所謂佛與魔了!沒有魔的干擾與驗證,誰知你修行到了什麼境界!很多魔也是諸佛菩薩變來考驗修行人的!

魔不可怕,怕的是你的道心不堅!佛也並不可靠,修行路上的風景,你必須自個兒去領略!自己不吃飯,光靠說菜名是飽不了的!











1陸氏涼糕冰粉


人生有佛和心魔,有佛前方一片光明,有心魔人生沒了辛福可言,如果你走不出自己心中的心魔,人失去靈魂,是活死人沒兩樣,混吃等死,生不如死,想死還不能死,還不能自私,如果一個人自私到自殺,忘了父親養育之恩,兄弟姐妹們親情,老公兒女,那麼這個人一定被心魔所控制,身不由己,我經歷過。所以勸世人有心魔之人,放下心魔大膽走出來,從新生活,選擇遺忘傷痛,開開心心一心向佛,前途一片光明在等你,所以勸那些想自殺自私自利之人,有勇氣自殺,沒勇氣面對生活,那麼她他只能在親人的幫助下去精神病醫院檢查身體看病才有希望從新生活。


王雙雙637


細細的點數了大乘佛教中荒唐的說法以及騙局。佛陀本是天神下凡,在人間一世悟道成道,在祂成佛以後,依然帶著弟子講經說法,觀機逗教。佛陀那一世是悉達多太子,王室的內部並不太平,在佛陀在世時候,王室內部已經分化成兩派,一個是遵守佛陀教誨的弟子們,另外一派則是崇尚苦修,以佛陀的叔叔為代表(當時印度特別流行),這其中更深的是摻雜著爭奪王室王位的野心。這是佛陀當時的環境,可以說,從一開始,真修之法就面臨著人間魔性的淬鍊。

後來佛陀圓寂,佛陀創立的原始佛法遭遇危機,有一部分人誓死遵循佛陀教導,以及佛陀講授過的道理,現在常常稱為南傳佛教,或原始佛教,另外一部分人可能本身就是不認同佛陀修行理念,開始造謠曲解,甚至不再承認佛陀的教誨,還有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名聞供養,以及不能遵守戒律,索性破罐子破摔,轉而攻擊佛教,並編寫經書咒語為自己造勢,這些經書咒語很多是婆羅門教的內容。就這樣,從一開始的不信服當越來越多的人從小接觸編造的經典,人們都以為這是真正的解脫之法。

暫不提佛教經書本身的漏洞與矛盾,單論起佛教發展來說,此時的佛教更像是一件改良加工版的仿造品,它從一開始就與政治脫不了干係,這就意味著它的扭曲,與王室也是密不可分的。

此時,在遙遠的一片土地上,生活著一群人民,他們樂天知命,朝耕晚息,但這樣的生活沒持續多久,堯舜禹時代結束以後,古老的中國出現了短暫的混亂,上位者昏庸無道,妖魔作祟,民不聊生,多方勢力盤踞。直到一個智慧但卻嗜血的人,秦政結束了這一切。“秦王掃六合,始皇統天下。”秦朝建立以後,有多一段時間的國泰民安,但這位皇帝野心極大,他經歷過曾經動盪殺戮的時代,也深深的擔心著自己的王朝是否也會被分裂呢?他才不要,這大好河山一定要屬於他秦家世世代代。偏執和貪慾矇蔽一個人的眼睛,焚書坑儒,百家學說毀於一旦,但這就是秦始皇要的,百姓只要聽命於自己就好,想法多了思想怎麼方便控制呢?韓非說的“依法治國”“君主至上”深深暗合了秦始皇的心思,法家治國是秦統六合,秦始皇的野心也恰恰失去的民心,導致了秦王朝的迅速衰敗,這就留著以後再說了。我們這時要知道的是,秦朝不允許百家爭鳴,他要的是愚民,要讓人民的思想唯皇帝至上。

就在這一端,印度已經到了阿育王時代,印度教興盛佛教漸微,佛教想要傳教,必須要走出去,於是他們走到了秦朝境內,不想秦始皇絕對不允許一種新興宗教的出現,擾亂他的計劃,於是把原始佛教的使團全部殺掉,下一次的佛教引入中國,就是西漢時期了,此時卻早已經物是人非。

古中國經歷多次朝代更替,我們無不發現,王權必要以一種思想同化百姓,以便安邦治國。可惜的是,歷朝歷代多昏君,深明大義的君王少之又少,這也導致了在昏君在位時期,為了自己的慾望和享受,需要不斷的給百姓洗腦,此時的佛教就成了最佳的工具。這一次傳過來的佛經,已經不是原始佛法,是裹著佛法外衣的,赤裸裸的婆羅門教教義。這一點也不細說,畢竟玄奘取經回來50年以後,佛教在印度約等於滅亡,但在中國,它可是正熱鬧的“大展身手。”

我們理解幷包容新興文化的誕生,否則也不會有戰國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齊鳴,這是我們的優點。但我們唯一無法阻擋的是,任何一種思想如果論為皇權的工具,也就失去了其本來的模樣。

中國印度文化不同,中國以農耕為主,自力更生,佛教不事生產對社會是一種極大的負擔,所以佛教也多在經濟發達地區才能夠盛行。中國本土文化是儒家入世,道家行功立德這兩種,儒家與佛家並無太多矛盾,與道家可謂是正反兩極,陰陽對立,所以佛教初期引入中國後,一度引發了佛道之爭,互相貶低,互相攻擊,更有一些只為貶低而誹謗的書籍,這時候有一個新興宗教一貫道應運而生,也是後話。所以現世流傳的書籍,或許今天我們覺得那是古人的思想值得研究,沒準當初只是兩軍對壘,增長士氣的文字,不可全信,要秉承著疑惑的態度。所以在這裡我們也看到了,道家的內容也不是完全能夠信的,他們在源頭上已經出現了很大的漏洞,殘留真假還能有幾分呢。

總結來說,是當權者為統治而宣揚的一種宗教思想,當然這其中不乏是佛經神乎其神,皇帝貪求過多不分辨真假而盲目信奉,但這恰恰是佛教有曲意逢迎而編撰經典的嫌疑。得道高僧幾千年才有幾位,更多的是凡夫俗子,絕對無法抵擋皇權的利誘與威逼,佛陀在世的時候不也是如此嗎,人的心魔是佛的考題。後來的事情大家很清楚了,三武一宗滅佛案,著名的武則天信佛吃素殘害手足,到今時今日,各大僧廟借佛教搜刮民脂民膏,騙錢騙色,實在太多,數不勝數。

儒釋道耶回,什麼是教,什麼是法,我們從未放棄過尋找解脫的方法,我們苦苦尋求的一直都是快樂安定的方法,我總覺得佛法與佛教是不一樣的,一個教派,更像是一個包裹的嚴嚴實實的組織,它自成運行的軌跡,它自由一套規矩,現在的佛教,難道不像一個王國嗎,宗教的王國。信徒們在裡面死死的出不來,比那紫禁城的城牆高了不知多少倍,一入佛門深似海,這才是深似海。世間萬法,並未差別,也沒有必要豎起自己的防備,我們唯一的教派是大道,所謂萬法,殊途同歸,尋找道,尋找解脫,你信仰的不是宗教,你只是在接受一種思想,它是開放的,自由的,親切的,樸實的,安穩的,踏實的,輕鬆的,快樂的...願萬法歸一,再無門派,願真修之法弘揚到天涯海角,生生不息。微博:靈芝師姐


自然之家阿杰Jay


這裡的“遇”,是靈脩的意思,一體生二相,二相為陰陽,大道之行,本無神魔之分,只有貪、痴、妄三者使其轉化。

心定情空,自然生津,津自生神,神生日久,身氣自盛,盛而生欲,欲亂其心,其心不定,則亂心神,心神自亂,自然魔生,為道日久,魔自日甚。

當日,通元尊者心念所出,內有所感,外有所應,時日相長,氣靈相感,以至有形——通靈尊者。

通靈尊者,並非生而有其人,實出通元尊者心念間,以至最後,難分你我。


道易心成


沒仔細學習過佛法,無法用準確的語言表述,但這句話在日常生活中,形容的是心地善良,對自身要求較高,但有些過於堅持原則,容易以自己去衡量別人,又不太注意情緒管理的性格。遇到對你和顏悅色的人,恨不能為他兩肋插刀,但一旦有人一上來就對你出言不遜,讓你產生厭惡之感,你也必會加倍懟回去,羞辱和提醒他的同時讓自己產生一種心理滿足和平衡感,同時也主觀希望可以教育到他。其實這種心裡狀態,是不會管理情緒,不淡定的幼稚表現,一般產生原因比如先天自閉內向憂鬱,或後天受到刺激,加上沒有社會活動閱歷。避免和改善方法就是學會控制情緒,記住一句話,別人對我不好,是我的福報不夠,我對別人怎樣,決定了我的修行。不論他人對您如何態度,都儘量保持如如不動的心態,事情過後,你會微笑。


反手就給你一把錢


首先,我們要清楚,道教和佛教的終極追求是什麼,用一個字來說明:道。那麼,道是什麼呢?答案是不知,誰都不知“道”是什麼,哪怕是三清道祖,哪怕是西方二聖,沒有一個清楚“道”是什麼的。我們只能模糊地去描述它,最多是描摹一個角,不可能清楚“道”為何物。

接著,“道”早被佛道兩家描述了,通過它們的描述,用現代科學的角度去解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道”是一個高緯度的東西!在我們的世界,無論任何東西,任何事情,任何理論,任何思維,都是低緯度的產物,它們通通都不能用來表達高緯度的“道”。

最後,解釋一下“遇佛成佛,遇魔成魔”。道是一種高緯度的東西,超脫了一切低緯度的束縛,千萬不要說佛如何如何好,魔如何如何差,佛是道,魔是不道!呵呵,如果能用其它東西代替“道”的話,“道”也太低級了吧,這麼低級的東西,早就有人通過一定的方式去獲得,然後嫌棄拋棄了。如《道德經》所說“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當佛能get“道”,那就是成佛。當魔能get“道”,那就是成魔。你站的位置對求“道”來說無所謂,反正都是低緯度的東西,有所謂的只是世人的眼光罷了。


微陌555


"性識無定"是最好的答案。

《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這樣寫到: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大意是:佛告訴地藏菩薩,一切眾生無法解脫的根本原因在於"性識無定",所謂"性識"理解為人們的"信念、情緒、感受,行為等等。做善事結善果,做惡事結惡業,為善為惡在於人們所處的境遇。比如,我們某天遇到一個善人,被他的高尚品德所感染,立刻生髮了強烈的學佛心,可往往不過兩天,又遇到一個惡習纏的人,聽他講述花天酒地的快樂之事,隨後又被其誘導,染上惡習。跟勤勞的人在一起多了,自己也變得勤勞,跟懶惰的人在一起多了,自己也慢慢變懶了,這就是本經所講“為善為惡,逐境而生”。眾生在輪迴之中猶如魚兒剛逃離網卻又掉進下一個陷阱一樣,無法自拔。


阿摩羅文


遇佛成佛的意思是,人生善惡隨身伴,只有一念之差,世交非常重要,常言道,近珠赤,這是人生道路的選擇,近君子,遠小人,離邪惡,只求不愧我心,豈能盡如人意,人生做任何事情,只要心中無愧,凡事看得開。放得下,能過心安門檻就好,心安無事,容易睡眠,心無雜念,感覺心情輕鬆,但是再好的人,也是有它人說短長,任由它人評論,事實作證見分曉,何故憂慮辯善惡。

遇魔成魔的意思是,原本不壞,交錯了人,男怕做錯行,女怕嫁錯人,道路走錯,近墨者黑,心生惡念,做了惡事,心中有愧,病魔入侵,睡眠不安,越走越黑,禍害家庭,害父害母,禍及妻兒,犯罪入獄,回頭是岸,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