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二)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佛教法器文物國寶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宮廷珍寶,大部分是出自紫禁城內掌管營造的機構——造辦處奉旨製作的,還有一些則是逢年節慶典時地方官吏的朝貢品。這些珍寶大都選用金、銀、玉、翠、珍珠及各種寶石等名貴材質,並徵調各地著名匠師設計製造,竭盡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經年累月,其工藝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在應用上,廣泛涉及宮廷典章禮制、宗教祭祀、日用生活及休閒玩賞等各領域的活動,處處顯示出皇權的至高無上與尊嚴,皇家的雍容華貴與典雅,具體細微地折射出那個時代的風貌。

清代宮廷珍寶在今天所承載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單純的材質與工藝的價值,它們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蘊,是那段歷史的傳神寫照,是民族精神凝結而成的璀璨瑰寶。

信仰依憑—佛教文物

清代皇室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和薩滿教等,但主要是藏傳佛教中的喇嘛教。宗教是清政府籠絡蒙、藏地區有力的政治工具。紫禁城內設有獨立佛堂35處,其中的雨花閣、梵華樓、寶相樓等都供奉著大量的喇嘛教佛像、法器。這些宗教法器意蘊深厚,形制規整,兼以質地華貴,工藝考究,代表了當時佛教文物的最高水平。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二)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佛教法器文物國寶

金嵌寶石八寶,清乾隆,高49cm,長15cm,寬12cm。

金嵌寶石八寶】八寶為佛教中的8件法器,按照《國朝宮史·卷十八》“恭進”中的排列,依次為金花、金蓋、金螺、金輪、金傘、金腸、金罐、金魚。每件法器的上部分別用金累絲製成蓮花、華蓋、法螺、法輪、傘、盤腸、罐、雙魚,其頂部有一火球,兩側有綬帶。法器之下為荷花蓮子託,託亦為金制,上面嵌有各色寶石,再下為支柱,支柱兩側有琺琅、點翠裝飾,支柱之下為圓形金座,鏨海水江崖紋,最下為紫檀木座。

此金八寶為宮廷使用的供器,是皇太后做壽時地方官員恭進的壽禮。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二)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佛教法器文物國寶

金鑲東珠菩薩立像,清乾隆,通高49.5cm,寬32cm。

金鑲東珠菩薩立像】菩薩立像面相端莊,神態自若。直鼻,細眉,雙目微睜,兩頰豐潤。頭戴蓮花冠,冠頂置寶塔一。上身袒裸,腰肢纖細,下蔽長裙,赤足,立於蓮瓣紋的底座上。頭部飾項圈、瓔珞,瓔珞長垂及腹,其上鑲嵌珍珠。肩披一條長帶,兩端自然垂至足下,猶如細紗,線條流暢。右臂抬至胸前,手心向外,拇指捏於食指之端,作說法印。左臂肘部略向外弓,手背朝天,垂於胯下。雙臂飾珍珠手鐲和臂釧;足上佩帶腳鐲。像之兩側各立忍冬一株,枝壯葉厚,纏繞而上,至頂端花枝內傾,各盛開一朵蓮花。花蕊處生出一輪一罐,宛若透空的背光,分外精美華麗。

菩薩像以黃金鑄成,工藝精湛,色彩燦爛奪目,全身鑲東珠共182粒,更顯豪華富麗,是乾隆年間鑄造大批藏傳佛教造像中的珍品之一。

以珠光寶器飾佛像菩薩,亦為清廷佛教藝術之風尚。東珠,產於東北松花江,是滿族的發祥地,所產之珍珠被視為吉祥物,為清代王族的御用品,其他人不得配用。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二)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佛教法器文物國寶

金嵌寶石藏經盒,清乾隆,高7cm,長21cm,寬8cm。

金嵌寶石藏經盒】經盒是用來存放佛經的匣子。此兩件經盒以金成造,嵌珍珠、紅寶石、青金石等珠石為飾,顯示出皇家的富貴之氣。經盒蓋裡彩繪釋迦牟尼佛與二弟子圖,色澤鮮豔,當是宮中畫師所繪。經匣中供滿文寫經——《大悲正經》,為梵夾裝。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二)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佛教法器文物國寶

金嵌寶石釋迦牟尼像,清,通高96cm,最寬處55cm,底徑40cm。

金嵌寶石釋迦牟尼像】佛陀雙手施轉法輪,全跏趺坐於高蓮花上,表情嚴竣,鼻樑高挺,頗有中亞人的特徵。身上袈裟厚重,衣褶呈規則的稜條,蓮座以繁複的蓮花繞座,表明此像具有明顯的仿古代喀什米爾風格的特點。

此像是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二月二十日宮中造辦處奉特旨用赤金(九成金)成造的一尊釋迦牟尼佛像。值得一提的是,此像的背光嵌玻璃,是當時很時髦的做法。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二)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佛教法器文物國寶

金累絲嵌松石壇城,清,通高37cm,壇城高20cm,徑18cm。

金累絲嵌松石壇城】壇城,梵文音譯“曼荼羅”或“曼陀羅”。用立體或平面的方圓幾何圖形繪塑神像、法器,表現諸神的壇場和宮殿。壇城是密教修習和供奉的重要法物。此件壇城以金累絲工藝將外圍的火焰牆、金剛牆到中心的經閣、本尊均嚴格地依照藏傳佛教儀軌中的規定一一表現出來,繁而不亂,反映出宮廷工匠高超的工藝水平。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二)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佛教法器文物國寶

金嵌珠七珍,清,高44cm,底徑16×11.5cm。

金嵌珠七珍】七珍,亦稱七政寶,為佛前供器,原為古印度神話中轉輪王福力所生之寶。一為輪寶,降伏四方惡魔;二為白象寶,佛以形象教人;三為紺馬寶,驅馳四方,跋涉生死大海;四為神珠寶,淨濁水;五為玉女寶,為轉輪王之供養;六為主藏臣寶,掌寶藏;七為將軍寶,是轉輪王的護法神。此七珍用金成造,滿嵌珠石,做工精細,是宮中法器的代表作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二)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佛教法器文物國寶

白玉藏文碗,清,通高25.5cm,口徑16cm。

白玉藏文碗】這是一件藏傳佛教中常見的供碗,碗以白玉雕成,蓋、座以金成造,合而為一,更顯名貴。蓋上有藏文咒為飾,其餘部分均嵌飾松石,表現出濃厚的藏族文化的風味。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二)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佛教法器文物國寶

金佛瓶,清,通高20.5cm,最大徑14cm。

金佛瓶】此種形式的瓶是藏傳佛教中非常典型的供器。在密教儀式舉行過程中,此種瓶往往供奉在高大的佛、本尊的供桌前,瓶中插著吉祥草或孔雀翎,下面的盞中盛放穀物,作為供神和舉行儀式中不可缺少的法物。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二)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佛教法器文物國寶

金嵌珍珠松石樓式龕,清,通高66cm,長53cm,寬23cm。

金嵌珍珠松石樓式龕】清宮中佛龕的形式有很多種,樓閣式是最為常用的一種。其形制仿漢地傳統的樓閣式建築,分上下兩層,各開三間作為佛龕以供奉尊像。此龕不僅與建築形制完全一致,而且用金成造,嵌松石、珍珠為飾,十分豪華。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二)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佛教法器文物國寶

金累絲嵌珠寶塔,清,通高70cm,底徑38cm。

金累絲嵌珠寶塔】此塔有三大特色:一是用材名貴,塔身通體為黃金質;二是裝飾華麗,遍身嵌飾珍珠、綠松石、青金石等,具有明顯的西藏風格的裝飾風味;三是形制獨特,正中為中心塔,四周圍繞著八座小塔,分別代表四方四維八個方向,是藏傳佛教空間觀念的體現。此塔是典型的勝樂金剛形式。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二)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佛教法器文物國寶

金嵌珍珠寶石塔,清,通高129cm,底邊長62cm。

金嵌珍珠寶石塔】塔座木質,方形,為金漆蓮瓣須彌座,鏨刻鈴杵紋、寶相花紋,束腰飾獅子紋。三層圓形塔基,鏨刻蓮瓣紋、梵文,嵌寶石。塔身肩部飾獸面,獸口銜瓔珞。塔身正面設龕門,門沿上鑲嵌珍珠兩週。塔剎十三層,滿刻梵文。鼓形華蓋,周沿懸垂由一千多顆珍珠、珊瑚珠、青金石組成的瓔珞。頂部為紅珊瑚和白玉製日、月,寶珠為貓眼石制。

此塔原供奉於重華宮崇敬殿佛堂中,重華宮是清乾隆皇帝做皇子時的居所。塔共用黃金8.5萬克,大珍珠293顆,綠松石、紅珊瑚、青金石等各種寶玉石500餘塊。整座塔運用了鏨刻、錘揲、鑲嵌等多種工藝,細膩精湛,各類寶石點綴其間,更顯得其高貴、華麗,是清宮造大型佛塔中的精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二)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佛教法器文物國寶

金嵌寶石八角塔,清,通高122cm,底邊長23cm。

金嵌寶石八角塔】此塔是典型的藏式塔(和歡塔)形式,但其腹部八方開龕,七層塔輪上覆開小龕供奉小像,構思頗有創意,顯然借鑑了漢地建築中牆龕和塔龕的思路。塔身遍飾珍珠、寶石,顯示出皇家工藝品的特色。

八角塔是相當獨特的塔形,在藏區極為罕見,故宮的佛堂中保存數量也不多。此塔兼具漢、藏兩種風格,更為難得。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二)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佛教法器文物國寶

金宗喀巴像,清乾隆,通高58cm,底徑19×28cm。

金宗喀巴喇嘛像】宗喀巴像金質。面相慈祥安寧。座、背光、左右一對掛燈上遍飾綠松石、珊瑚、珍珠等貴重裝飾物。六世班禪於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從西藏來京為乾隆皇帝七十萬壽祝壽時進獻一尊精美的宗喀巴大師像,後清宮仿照六世班禪所獻之像用黃金成造此像。

宗喀巴(1357—1419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本名“羅桑扎巴”,生於青海湟中,因藏語稱湟中一帶為“宗喀”,故被稱為宗喀巴。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二)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佛教法器文物國寶

金胎掐絲琺琅鑲寶石高足蓋碗,清乾隆,通高30cm,徑16cm。

【金胎掐絲琺琅鑲寶石高足蓋碗】 此碗高足並帶託,通體飾金絲為邊,內鑲紅藍寶石組成的花朵紋。碗心金圓圈內刻楷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款。此器材料貴重,製作精工。

此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六世班禪額爾德尼(法名羅桑貝丹益西)到承德避暑山莊恭賀乾隆皇帝七十壽辰時所敬獻。

致力於傳播國內外傳統文化和陶瓷文化,全方位報道傳統文化和陶瓷行業最新資訊和動態。關注頭條號“品瓷中國”,學不一樣的陶瓷文化知識,瞭解最新陶瓷行業資訊! ~點贊收藏 轉發評論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二)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佛教法器文物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