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多人在說漢服,但中國幾千年歷史,每個時期衣服風格都是不同,哪個算漢服?

N年以後21


什麼是漢服?就是漢族人穿的服裝。而漢族來源於漢代,漢服也從漢代傳至唐代,唐代傳至宋代,宋代傳至明代。在傳承過程中,每個朝代都有一些變化。真正的漢服在“滿清入關”,“剃髮易服”改穿滿人服裝,漢服也就消失了。今天人們穿的“唐裝”則是由滿清時期的滿人服飾變化而來。

四十多年前,我們雲南老家的苗族穿著寬衣大袖的衣裙,那時候,我看連環畫上古人穿的衣服就和苗族穿的差不多,我就問爺爺,為什麼苗族人還穿著古人的衣服。爺爺說,那是他們的民族服裝。那時就很納悶,為什麼少數民族就一直保持著傳統的打扮,而我們會穿得跟他們不一樣。長大後,才知道歷史上漢族人曾被強制“剃髮易服”,從而失去了自己的傳統服飾。

就如題主所問,所謂漢服,應算哪個朝代的服裝呢?文章開頭我就說了,漢服從漢朝傳承到了唐、宋、明,明朝滅亡,漢服也隨之消失了。那麼,如果我們真的要恢復漢服,要以哪個朝代為標準呢?如果非要咬字眼,那就必須是漢朝的服裝才稱得上漢服。可是,歷史是發展的,漢朝後,我們經歷了唐宋明三個大一統的漢人王朝,而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就是明朝。明朝作為漢唐文化的繼承者,所在朝代的服飾,就是漢服。如果我們要恢復漢服,我們可以參考明代服飾進行設計。

實際上,我們的鄰居韓國和日的傳統服飾,就保留了中國漢服的的元素,但從款式上來看,日本和服更像我國唐代服裝,而日本女性的傳統髮式也很像唐代女性發式。但是,由於韓日傳統服飾已經做了改動,我們不能完全依照其款式設計漢服,而是要根據相關的古代文獻、圖例作為參考,設計出有別於韓日的中國新款的漢服。


若愚趣談


先要弄清一個概念,現在大家所說的漢服到底是漢朝留下的服裝樣式還是歷代漢族人穿過的服裝樣式。嚴格說漢人沒傳統服飾,一個時期一個樣兒,晉改漢,唐改晉,宋又改唐,明又改宋,不論以哪個為準說白了都叫古裝不能叫漢服,因為斷了的就不是傳統了,所以說漢服不能稱漢人的傳統服裝,只能稱是漢人的原有服裝比較準確,我們看日本,幾千年都是穿著和服過來的沒中斷過,那叫傳統,我們的漢服相比就沒有真正得到過傳承,這跟我們歷史上的政治文化傳統有很大關係,沒有沿襲與貫穿的國家性和民族性,只有推翻和新建皇權皇家皇族的重啟想法,強調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我趙家得天下憑什麼繼承你李家的穿衣打扮?所謂漢服在晉人眼裡又叫劉服,晉人穿漢服還得掉腦袋呢,你要造反覆闢前朝劉姓啊?所以歷朝歷代漢族人政權自己都改來改去,何況還有清王朝易服改制,猛古丁現在又提起恢復漢劉服,好像早先的東西想重新定立就能重新定立似的,初衷很好但也得看有無適合的歷史條件。


蛩嗚齋主


所謂漢服,指的不是漢朝的服飾,而是指漢人的服飾,所以這不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是一個民族概念。那麼什麼是漢人?漢高祖劉邦建立了漢朝,而漢武帝劉徹讓漢人的概念深入人心,從此我們有了心理的身份認同感。那麼漢朝之前的人算漢人嗎?難道夏商周秦的人就不算漢人了嗎?顯現不是這樣的,在漢朝之前,我們稱之為華夏、諸夏,在漢朝之前的人是漢人的先民,但是他們也是漢人。因為這個不是時間概念,而是一個民族概念。

所以不僅僅是漢朝以後,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漢服始於黃帝時期,定型於周朝,在漢朝通過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後面歷朝歷代,受到社會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的影響都會有所變化,但是也有他固有的特點是不會變化的。我們復興漢服不是復興哪一朝哪一代的漢服,不論朝代,只論形制,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易於復原考據的形制普及和推廣。

漢服再怎麼變化,有這麼幾點是一隻都存在的:右衽、交頸、中縫、接袖、繫帶。一般來說這幾個特徵也是漢服和古裝、影樓裝區別的關鍵所在了。

華夏復興,衣禮偕行。始於衣冠,達於博遠。或許我們是追夢的傻子,但是我們也沒有傷害其他人吧,有何不可呢?


悠然歲月


外褂上長下短,不露肌膚。(治下放縱的朝代,百姓外穿的衣服會出現上短下長。)

中衣白色,中衣的袖子和褲腿非常長,睡覺不能衣不蔽體。

小衣為繫帶肚兜,多為紅色。

外褂交頸。唐代之後開始出現圓領方領(李世民因為復趾一事,覺得自己有羌人血統),元朝之後出現立領。

外裙中長短裙都有。

富貴人家重視保暖,家裡受寵子嗣的腰封做的很寬厚。(呂布得寵的時候就紮上了毛絨絨的漂亮腰封。)

身上的任何配飾,都有深意。

女子成年,會有成年禮,換新發型,昭示眾人可以被問禮了。

女子結婚,就要梳婦人頭了,昭示是有夫之婦了。

男子7歲,扎總角,該上學了,該拜師學藝了。

男子20歲,行冠禮,寓意官運亨通。

婚禮,穿紅衣。

喪禮,穿麻衣。

孝期,穿素衣。(顏色淡)

送瘟神祭祀,穿白衣。

出生直到滿月宴,穿包被。

週歲宴,抓周卜測一生事業。男童戴銀項圈虎頭帽虎頭鞋,身上穿喜慶。

身體弱的孩子穿百衲衣,吃百家飯。寓意長大之後,食祿萬家。

5歲,女童打耳洞。

9歲,過10歲生日,穿喜慶顏色,穿好看得體即可。

10歲到58歲之間,不過生日。

59歲過60大壽,穿喜慶顏色,穿好看得體即可。

60歲之後,每10年過一次大壽。

過世的時候,穿黑色壽衣。

以上是民間的。

至於官方的,歷代不同。

大致上,上行下效,民間都是效仿官方的。


麼麼兔小小隻


漢服是世界歷史上傳承最久的服飾之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漢服式樣繁多,但最基本特點是Y領,黃帝制衣裳以來,夏商周秦漢魏晉隋唐宋明,這些朝代的漢服基本特徵都是Y領,一脈相承。清朝掐斷了漢服傳承,但漢服是抹不掉的,五千年文明沒辦法避開漢服。漢服未滅,在中國,漢服正憑藉獨特的美得以重生;在日本,漢服的變種和服已經是日本文化的象徵之一。


ZENO4175000203


什麼是真正的漢服和純正漢族一樣,現在已分不清了,歷史變遷發展統一,能把好的東傳承下去就了不起了。今天岳飛等民族英雄都從課本中刪去,什麼是標準?再談標準意義何在?保留美好,發展美好,比什麼都好!


明明284717765


河北滿城漢墓的金縷玉衣,是漢服最標準的樣式,其他樣式都是憑空臆想不足為信!因此,建議以後漢服愛好者都要穿那個樣式的漢服!


氣吞萬里如猴


漢服沒有統一制式。


沒好話說


個人理解,漢服更像是對古裝的一種總稱


GreyOnlyZone


漢人服飾,應該這樣叫。不同民族服飾都按各族名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