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五)明清宮廷收藏工藝作品值得欣賞(2)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宮廷珍寶,大部分是出自紫禁城內掌管營造的機構——造辦處奉旨製作的,還有一些則是逢年節慶典時地方官吏的朝貢品。這些珍寶大都選用金、銀、玉、翠、珍珠及各種寶石等名貴材質,並徵調各地著名匠師設計製造,竭盡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經年累月,其工藝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在應用上,廣泛涉及宮廷典章禮制、宗教祭祀、日用生活及休閒玩賞等各領域的活動,處處顯示出皇權的至高無上與尊嚴,皇家的雍容華貴與典雅,具體細微地折射出那個時代的風貌。

清代宮廷珍寶在今天所承載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單純的材質與工藝的價值,它們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蘊,是那段歷史的傳神寫照,是民族精神凝結而成的璀璨瑰寶。

掌上的風雅—賞玩珍品

明清宮廷重視文化教育,皇室成員博經史,通音律,擅丹青。而對於工藝品的鑑賞與收藏也展現出皇家獨有的雍容典雅的情趣,清代的乾隆皇帝就是個中翹楚。在他四萬餘首御製詩中,有大量歌詠工藝製品的詩作。經過乾隆皇帝的積極推行和倡導,形成了富麗而不失優雅、工巧而不失大方的宮廷工藝美術品的審美風格。

【孔雀石鼻菸壺】鼻菸壺為孔雀石製成,扁圓形,通體為深淺綠色花紋相間,充分顯示出孔雀石天然生成的紋理。其頂上有鏨花銅鍍金託嵌紅色珊瑚蓋,下連以玳瑁匙,底有橢圓形足。

以孔雀石製作的鼻菸壺極為少見,此煙壺顏色深沉,蓋鈕以紅色珊瑚加以點綴,可謂萬綠叢中一點紅,使煙壺整體顯得十分活潑。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五)明清宮廷收藏工藝作品值得欣賞(2)

孔雀石鼻菸壺,清,高6.5cm,口徑1.6cm

【瑪瑙雕蟾蜍鼻菸壺】鼻菸壺為瑪瑙製成,半透明,灰黃色,瑪瑙中有天然形成的細密且不規則的暗紅褐色斑和絲狀紋理。扁瓶形,直口,配粉碧璽蓋,下連象牙匙,底有橢圓形圈足。壺身一面利用紅色巧雕一蟾蜍臥伏于山石之上,蟾蜍口吐的煙雲托起紅日。另一面光素無紋飾。

此煙壺質地溫潤,顏色柔和,形制精巧,琢制巧妙。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五)明清宮廷收藏工藝作品值得欣賞(2)

瑪瑙雕蟾蜍鼻菸壺,清,高7.7cm,寬5.5cm

【碧璽雕雙蝠鼻菸壺】煙壺為碧璽制,壺體半透明,色澤鮮豔,內含天然生成的冰裂狀紋理。煙壺呈瓶狀,闊肩,收腹,斂足。腹部略扁,兩側面凸雕雙蝠,蝠口銜雙桃及卐字紋繩結,紋飾寓意“福壽萬年”。無蓋匙。橢圓形足,下配小紅木座,木座伸出三足,起支撐作用。

鼻菸壺這類小型器物配有器座者並不多見。此物壺體與壺座兩者色彩搭配和諧,形制相宜,整體觀看富有節奏感。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五)明清宮廷收藏工藝作品值得欣賞(2)

碧璽雕雙蝠鼻菸壺,清,高5.6cm,腹寬3.8cm,足徑最大1.6cm

【青金石雕瓜蝶鼻菸壺】煙壺青金石質,石質上佳,色澤深藍純正,略有灰白斑塊。整體雕作瓜形,瓜身雕出瓜稜紋理,其上又凸雕一小瓜及藤蔓、枝葉,瓜葉翻卷,葉上臥伏一隻小甲蟲。壺蓋為同材質製成,雕作蝴蝶狀,下連銅鍍金匙。

在清代宮廷和民間,以瓜和蝴蝶為題材的圖案被廣泛採用,稱為“瓜瓞綿綿”。瓜是蔓生植物,它與葫蘆一樣,具有結實、結籽多、藤蔓綿長的特點。特別是大瓜和小瓜累累地結在纏繞的藤蔓上,具有世代綿長、子孫萬代的吉祥寓意。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五)明清宮廷收藏工藝作品值得欣賞(2)

 青金石雕瓜蝶鼻菸壺,清,通高5.5cm

【發晶鼻菸壺】鼻菸壺為水晶質,灰白色,上有絲絲黑紋,似人的毛髮,集中於壺體一側。煙壺扁圓形,兩肩部淺浮雕獸銜環耳,獸頭為捲髮。有翠質壺蓋及染牙匙。底為橢圓形足。 發晶是晶石的一種,因含有髮絲狀礦物而稱為發晶。清代宮廷中常見的晶石鼻菸壺有水晶、發晶、茶晶、紫晶、綠晶、墨晶等品種,其中水晶者最為常見,發晶者最為珍貴,發晶晶體中如同髮絲的黑色紋路閃閃發光,清晰可辨,價值極高。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五)明清宮廷收藏工藝作品值得欣賞(2)

發晶鼻菸壺,清,通高8.1cm,口徑1.9cm,足徑最大3.2cm

【翠白菜式花插】花插為翡翠質地,圓雕作一整顆白菜,菜葉碧綠,葉片肥碩,挺拔直立。中部有一橢圓形孔,以供插花。底以菜根為足,下配以鏤雕山石、靈芝、竹葉紋的紅木座。

翠玉製品在清中期後才大量出現,但多為佩飾、首飾等小件器物。此件翡翠白菜花插雖為翠根琢制而成,質地一般,幹綠色中有褐色的綹紋,工匠利用了這褐紅的翡色雕琢成葉脈紋,層次更加分明,立體感極強,一些葉片邊緣的黃褐色更接近於自然狀況。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五)明清宮廷收藏工藝作品值得欣賞(2)

翠白菜式花插,清,高24.3cm,口徑12.8×7cm

【蜜蠟鼻菸壺】鼻菸壺為蜜蠟質,顏色黃紅,不透明,有纖細的紋理、碎綹紋及紅色斑塊。煙壺扁圓形,腹部微微鼓起,通體光素。壺頂有銅鍍金嵌紅珊瑚蓋,下連玳瑁匙。底無足,略內凹。

蜜蠟是一種有機礦物,體輕,性脆,不透明,可用於製作工藝品,因其硬度低、熔點低、性脆等特性,所以不宜雕大件器物,多用以雕刻小型工藝品及小擺設。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五)明清宮廷收藏工藝作品值得欣賞(2)

蜜蠟鼻菸壺,清,通高6.5cm,口徑1.8cm

【紫晶瓜蝶紋鼻菸壺】鼻菸壺為紫晶質,半透明。圓雕香瓜形,腹部略扁。壺體表面凸雕花朵、瓜枝蔓葉、蝴蝶等。底無足,僅琢幾道瓜稜紋。壺頂以紫晶瓜蒂為蓋,壺內附銅鍍金匙。

紫晶屬水晶,顏色較豔麗,有淡紫全透明者,亦有深紫近青黑幾乎不透明者。此紫晶鼻菸壺顏色鮮豔,色澤華麗高貴,較為稀少,加之做工精緻,是極為難得的上佳作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五)明清宮廷收藏工藝作品值得欣賞(2)

紫晶瓜蝶紋鼻菸壺,清,通高5.5cm,腹寬3.5cm

【琥珀刻詩鼻菸壺】鼻菸壺琥珀質,酒紅色,全透明,呈扁方形。壺體兩面雕刻楷書乾隆御題七言律詩一首:“城上春雲覆苑牆,江亭晚色靜年芳。林花著雨燕脂溼,水荇牽風翠帶長。龍武親軍深駐輦,芙蓉別殿漫焚香。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心錦瑟房。”末署“乾隆甲午仲春御題”。壺頂有藍色料石蓋,下連牙匙,底有橢圓形足。煙壺內還有半瓶剩餘的鼻菸。

琥珀是松柏樹脂的化石,顏色為淡黃色、褐色或紅褐色,燃燒時有香氣,可做裝飾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五)明清宮廷收藏工藝作品值得欣賞(2)

琥珀刻詩鼻菸壺,清,通高6cm,口徑1.2cm,足徑1×2.8cm

【珊瑚獅子】獅子紅珊瑚質。圓雕,立式,三足著地,右前足抬起,頭向左側,雙目圓睜,張口露齒,尾呈花枝狀。其下配以鏤雕山石狀紅木座。

珊瑚是海中的珊瑚蟲分泌出的石灰質骨骼堆積而形成的,呈枯乾的樹枝狀。在古代,珊瑚與黃金同價,極受人們的珍視。珊瑚蟲分雌雄,可活十幾年。珊瑚幹徑一寸、高一尺者即為好品種,徑二寸、高三尺者便很名貴。珊瑚細膩柔韌,可做非常纖細的飾品。在清代,珊瑚是二品官階的頂戴標誌。珊瑚還可以入藥。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五)明清宮廷收藏工藝作品值得欣賞(2)

珊瑚獅子,清,高14.3cm,長23cm

【金嵌寶石蓋青玉桃式盒】盒青玉質。桃形,薄胎,光素無紋。金蓋,採用鏨刻、累絲和鑲嵌工藝裝飾勾蓮花紋,並用紅綠兩色寶石鑲嵌。

此盒造型簡潔,完全不見清代玉器紋飾的繁縟之風,而金鑲寶石蓋又豔麗華貴,對比強烈,因而具有特別的藝術神韻。此盒的用途未見記錄,從器形上分析,為文房用具或閨房用品的可能性較大。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五)明清宮廷收藏工藝作品值得欣賞(2)

金嵌寶石蓋青玉桃式盒,清,長13.5cm,寬9cm,厚3cm

【翠鼻菸壺】鼻菸壺翠質。器呈扁圓形,坡肩收底,橢圓形圈足,通體光素。煙壺蓋為紅碧璽製成。此煙壺風格素樸簡約,紅色壺蓋則為作品的點睛之筆。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五)明清宮廷收藏工藝作品值得欣賞(2)

翠鼻菸壺,清,高6.6cm,口徑1.7cm

【瑪瑙臥蓮鴛鴦】作品為白、褐雙色瑪瑙質。運用鏤雕、巧作等技法將料中的白、褐兩色分別進行圓雕,形成兩隻鴛鴦銜蓮嬉戲的喜慶圖案。下配荷葉形紅木座。

巧作,也稱俏色,主要是利用材料本身的不同顏色進行加工。玉俏色最早見於商代,如安陽小屯商代遺址曾出土兩件俏色玉龜。唐代以後,特別是清代,巧作技藝更加成熟。由於瑪瑙自身具有豐富的紋理和色彩,施以巧作,魅力更顯獨特,所以歷代留下不少瑪瑙巧作的作品,如唐代用纏絲瑪瑙雕成的牛首杯、明代紅白瑪瑙李白像以及清代的本件作品,均展示了瑪瑙俏色作品令人驚歎的藝術魅力。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五)明清宮廷收藏工藝作品值得欣賞(2)

瑪瑙臥蓮鴛鴦,清,高8.5cm,長15.2cm,寬10.7cm

致力於傳播國內外傳統文化和陶瓷文化,全方位報道傳統文化和陶瓷行業最新資訊和動態。關注頭條號“品瓷中國”,學不一樣的陶瓷文化知識,瞭解最新陶瓷行業資訊! ~點贊收藏 轉發評論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五)明清宮廷收藏工藝作品值得欣賞(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