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中,李達康和高育良誰大?

被哀默淪陷了


從級別上來說高育良和李達康都是省委常委,都是副部級,但是在省委常委會排名上卻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在劇中高育良是漢東省委常委省委副書記,省政法委書記,省委副書記主管黨群人事等等,在現今體制下尤其是在副書記減負以後,省委副書記就是一省實權最大的副部級高官,尤其是在劇中高育良還兼任了政法委書記,這是一個極其重要實權有很大的職位,因為政法委書記掌握著整個政法系統,以及公檢法司,綜合辦公室等等,所以高育良在身兼兩職的情況下,他的權利在有的方面是連劉省長也不能比擬的,在沙瑞金下去調研高育良暫時暫管省委事物就是一個最好的體現。

反觀李達康,雖然李達康同樣是漢東省委常委,但他除此之外在漢東並沒有其他任何職務,所以他的主要工作還是在京州市,相對於高育良來說李達康還是有一定不小的差距,高育良身為省委副書記和政法委書記既管提拔幹部又管監督,所以在很多場合下高育良身為漢東省委副書記可以說出代表整個漢東省委的話,但是李達康卻不可以。

按照現實體制的排名,高育良在常委會上排第三,李達康一般會排在最後幾位,排在第九第十左右,只是劇中主要講述的就是高育良和李達康他們這二位常委,其他常委都只是一筆帶過,又因為李達康因為能力和年輕原因受到了省委書記沙瑞金的青睞,但是這並不代表李達康就比高育良的實權要大。





娛樂分享sky


很明顯,高育良高書記要壓達康書記一頭!不然,沙瑞金書記在下地方調研的時候,統管省委工作的就不是高育良,而是李達康了。



當然,這是電視劇給我們的直觀感覺!接下來咱們結合實際,再來具體講講他們兩位的職位和級別。

首先高育良的職位是省委常委,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李達康的職位是省委常委,京州市委書記。



從級別上來講,他們兩人是平級,都是國家副部級官員。因為在我國,各省副省長,省委副書記,以及15個副省級城市的市委書記,市長,都享受副部級待遇。

高育良是省委副書記,李達康的京州市委書記(雖然電視劇裡面沒說京州是副省級城市,但京州是漢東省會,且李達康是省委常委,按照慣例,能進省委常委的基本都是副部級幹部。),所以二人都在此列,是為平級!



雖然級別相同,但權力大小可不一樣,要知道在省委常委裡面,也是論資排輩分交椅的。在電視劇裡,這第一把交椅顯然是沙瑞金沙書記了,他是省委書記,漢東的一把手。而這第二把交椅則是那個只存在於臺詞之中的劉省長了,因為一般省長會在省委兼任第一副書記!

這第三把交椅,則就應該輪到高育良書記了。因為在減負之後,我國除了新疆西藏,其他的省級單位裡,就兩個副書記。其中一個有省長兼任,剩下那個則是專職副書記,乃是一省職務最高副職,也稱“首副”!



高育良便是“首副”,全省上下,比他職務高的,也就省委書記,省長,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政協主席這些正部級官員了。

更厲害的是,人家高書記還是政法委書記,分管政法系統。一省的公檢法部門,為他馬首是瞻,都歸他調遣,這個權利可以說是非常大了。



反觀李達康,雖然是省委常委,但其排位靠後!在他與高育良之間至少還隔著常務副省長,省紀委書記,省委組織部長,省委宣傳部長,省委秘書長這一大批人。

而且李達康作為京州市委書記,其權利主要還是在京州。換句話講,高育良可以代表省委代表整個漢東省,但李達康卻沒有那資格!


白話歷史君


看《人民的名義》的過程中,很多朋友們看的一頭霧水,尤其是不瞭解中國官制的朋友,什麼省委書記市委書記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說來說去都是書記,那麼究竟誰比誰大?


這裡就涉及到神秘的中國政治了,分析一下高育良和李達康的地位,會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發現。

首先,如果從級別上說,高育良和李達康誰大呢?答案是平級,一樣大,都是副部級。因為他們有個共同的頭銜——省委常委。

中國的制度,各地方的大事,基本都是由常委會決定的,進入了常委會,也就進入了這個地方的最核心權力層,常委會一般有幾人到十幾人不等。但從級別上講,只有排第一的省委書記和排第二的省長是正部級,其他都是副部級。所以常委會事實上是兩個領導帶領一群下屬,而這兩個領導又是省委書記領導省長。

(省委書記沙瑞金,絕對的領導者)


是不是聽著有點亂?別急,亂的在後面。

除了省委書記和省長,其他的省委常委難道就一視同仁不分大小了?不。其他常委的大小就要涉及到中國政治的訣竅了——排序。

給同級別的官員們排序,這個傳統的歷史極為悠久,從唐朝搞集體宰相制就開始了,唐朝的政事堂,宰相們就要按照資歷論資排輩,誰第一誰第二一定要分清楚,絕對不能亂。這個傳統穿襲了上千年,明朝的內閣,清朝的軍機處,都是這個規矩,必須分出次序來。

那麼高育良和李達康誰的排位比較靠前呢?



答案毫無疑問——高育良。

一般來說,一個省的常委會會包括很多人,但有一些職位是肯定在其中的:省委書記,省長,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組織部長,政法委書記,紀委書記,宣傳部長,省委秘書長。其他的有可能包括軍區司令,統戰部長,若干副省長,以及若干市委書記等等。但常委會排序中,前三名是雷打不動的——省委書記,省長,省委副書記。

所以高育良在漢東省的地位是相當高的,他是貨真價實的三號人物。

除了地位高之外,高育良實權還重,他不僅是省委副書記,還兼任政法委書記,公檢法一把抓,經營多年樹大根深,所謂位高權重就是如此。考慮到劇中的劉省長即將退休,高育良甚至可以算二號人物!

而李達康的排位,其實劇中是有體現的,他坐的車是0009號,即省裡的第九號人物,是低於高育良的,李達康年齡較輕,資歷自然比高育良淺。

那麼高育良是不是可以認為比李達康官大呢?

不能!

中國的政治,波譎雲詭,複雜之極!

李達康的身份是——省委常委,兼省會的市委書記。

這種配置,按一般官場規則,可以說兩個字寫在李達康的腦門上——“重用”。

一般能以省會市委書記進入常委會的人,說明省委和中央一定是相當看中的人,而且這個省會肯定也是個相當大的城市,類似於南京武漢這種大省會,而不是作為一般的行政中心(類似於呼和浩特,濟南)。能夠坐在這種位置上,一定是經濟能力相當強的幹部,而且也是最有可能升官的幹部!

劇裡這點比較寫實,李達康是省長最有力的競爭者。而高育良長久以來再政法委工作,缺乏對全面工作的掌控,年齡還大,這就讓他在與李達康的競爭中處於很大的劣勢!

對這一點,所有人都很清楚。劇中高育良的老婆就對他說:今年升不上省長,明年你肯定去政協!這就等於是退居二線了。所以別看李達康現在的地位低於高育良,但他的前途光明,很有可能一步登天,直接從省裡第九變成省裡第二,那時候他的地位就完全高於高育良了。

說到這裡,您對兩個人的官職有所判斷了嗎?


小約翰


在《人民的名義》中,李達康是漢東省委常委、京州市委書記;

高育良是漢東省省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常委);

田國富是漢東省委常委、紀委書記;

沙瑞金為漢東省省委書記。

按照現實中的實際的排序,省委常委根據各個省的不同,設定不同人數,有的會達到十幾個,有的可能只有八九個,一般省委常委包含以下幾個人員:省委書記,省長,專職副書記,常務副省長,省紀委書記,省委政法委書記,省委組織部長,省委宣傳部長,省委秘書長,省會城市書記、副省級城市書記,省軍區政委(或司令員),省委統戰部長。(排名分先後)

省委書記、省長分別為一二把手,第三把手就是省委副書記,而省會城市的市委書記一般排名比較靠後,省委常委又是一個講究論資排輩的地方。所以在《人民的名義》中,職位的由高到低分別是:沙瑞金、高育良、田國富、李達康。

高育良是僅此省委書記和省長的第三號任務,而且劇中還增加了一個政法委書記,所以權利是相當大,但是政府官員分工也不同,雖然權利高育良比李達康高,但是都是省委常委,級別上都為副部級,相互不買賬都屬正常。而且李達康為前任書記的秘書,所以李達康敢於叫板高育良。


帝國烽火


可以明確的是,兩人都是副省級,因為漢東省只有四套班子的一把手算是正省級(人大主任還有可能是書記兼任),從排序上,確實高玉良掛有省委副書記銜,加上在漢東任職資格甚老,比達康要靠前,但這可不代表育良書記就一定比達康官大。

在電視劇中,一般情況下,省委常委排序大體如下:書記、副書記(兼省長)、專職副書記、常務副省長、省委秘書長、組織部長、宣傳部長、政法委和省會城市的書記……這其中還要考慮任職年限(進入中管幹部序列年限)、年齡、是否中委(或候補中委)等因素綜合考量。

需要指出的是,如育良書記這種老資格的省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還是有點尷尬的,因為多年在漢東任職,應該是有成為政府或省委一把手的機會,但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之後,在班子裡就成了“異類”,為啥?因為他的資歷可能比新書記還要老,又多年在本地任職,門生太多、影響力太大,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來的“班長”對這種兄長級的下屬可就只能敬而遠之了,完全沒法重用。

達康則不然,首先資歷淺(至少不如育良書記),沒啥威脅;其次呢,有衝勁,也算是從基層上來的年輕幹部;再次說白了是屬於那種可以培養為自己人的幹部,尤其是外地空降的一把手,最喜歡用這種生瓜蛋子衝鋒陷陣,闖贏了,自己識人有方,闖輸了,對自己的基本盤影響也不大。

所以,從沙書記來了之後的表現,大家能看得出,一把手到底想依仗誰、在防著誰,達康這樣的新銳、後起之秀,如果沒有沙書記在背後默許的支持,他能在省城這麼大展拳腳、一手遮天嗎……

另外,還得考慮兩人的工作分工界限,雖然育良掛了個副書記的銜,但是常委中,前邊一個主持全民工作的書記、一個政府條線的一把手,另外至少還有一個專職副書記,而政法委書記看似很大,但這個條線上公檢法是由中央和地方雙重管理,他的話語權更多的還是來自自己多年漢東大學法律系教授形成的門生圈子…… 達康則不然,省城雖然盤子小,但在這裡他是主持全面工作,絕對是說一不二。這個職位實際的權力和未來的成長性,其實要大過政法委書記。

所以說育良書記是成也政法委敗也政法委,他以高校專業權威轉任政法委,順理成章,但過於專業的背景也影響了他成為一把手的前景,上頭在考慮使用他的時候肯定還是會顧慮他的專業背景,再加上年齡不佔優勢錯失成為一把手的機會之後,如果育良不出事,他的未來前景也會集中在要麼去人大(含全國人大),要麼去中央公檢法條線……

而達康則不同,在中國省會城市一把手往往就是升遷提拔的快車道。


搬不動的小強


高育良比李達康高了半頭。在探討這個問題時,首先要對我國行政級別有一定的瞭解。我國的行政級別分為五個等級,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縣處級、鄉科級,每個級別又分為正副職。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李達康和高育良就是第二級別省部級。



在正省級幹部中,劇中唯一出現的是沙瑞金,作為漢東省省委書記,可以說他是漢東省的絕對一把手。在整部劇中他的實權也是最大的,劇中僅僅出現了一個副國級,但沒實權,也沒有過多出現在劇中。


像副省級就多了,我們要說的這倆位就是,特別注意的是作為漢東省檢察院檢察長的季昌眀同樣也是副省級,這個容易被大家忽略,其實這個位置實也特別重要,就是實權還是差了點,甚至比不過一個公安廳長。

在我國非常注重官員排名,在劇中漢東省委常委的排名應該是高育良高於田國富高於李達康的,大家可能有點不可思議,為什麼李達康敢懟高育良,其實這也是性格原因,都是出於工作需要,事實上官員的大小就是這麼排的。


鋼鐵娛男


高育良年齡大些,職務高些,實權差不多

雖然都是副部級,但高育良是省委副書記,達康只是省委常委,從省委常委排名看,無疑是高育良排前面了。

如果從兼職來看,政法委書記和省會市委書記實權相差不大,省會市委書記略高,前些年省會市委書記接省長的概率很高,大多數省會都是該省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等等中心,在該省位置很重要,省會市委書記自然為高權重,而政法委書記在省這一級上升的層面基本上只有省政協主席,畢竟只管政法,面還是比較窄的。

如果省政法委書記和省會市委書記都是常委,排名如果中央沒有明確(一般任命時有說明),那麼就以進省委常委的時間先後為準,包括在其他省份擔任常委時間。如果是同一批晉升常委,則以晉升副部級時間先後為準,如果這個時間還是一樣的,就以晉升正廳級時間先後為準。

常委間的排名是講資歷的,不是按兼任職務的。其實省會市委書記排名都是比較靠前的,沒有相當資歷,是到不了省會市委書記這個崗位的。


雲淡風輕78474903


簡單闡述一下本人的觀點,如有錯誤可以指正。

第一,從我國行政排名來看,高育良作為副書記的排名應該在第三;李達康作為省會書記,下班排名在第八左右,一般省會書記排名很靠後,如果是正廳級省會更靠後,一般的省常委為13位,也有個別省市比較特殊,過多或少一到兩位,這可以看出同樣是副部似乎李不如高了。

第二,從管理範圍來講,副書記為專職黨群書記,有人事權,負責宣傳組織等工作,但沒有特別具體的事情,因為這些部都有相應常委在管理,而且還要書記予以支持,高也是政法委書記,但是他沒有兼任公安廳長,管的也不是太多;李是一個省會書記,是全面支持一個市的工作,可做的事情很多,一般情況下一個普通地級市的書記要比一個省裡的廳長更好一些,也就是這個理。

第三,資歷問題,電視劇裡提到過沙李配,這說明李達康的資歷很深,一個可以從省會書記提到省長位置上的省會城市,首先說明了該市是經濟很強的副部級城市,比如廣州、杭州、南京等城市,其次,說明李的資歷很強,不亞於常務副省長,排位在第四或五,可能在紀委書記或者常務副前。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我認為李應該強於高。


Devin漫步前行


這個問題,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看待。

李大康和高育良誰大?比的是什麼?是年齡誰大,還是官位更大?(這一個的通常比較說法是“誰的職位更高”)當然,你還可以說比較誰的腳大、手大等等,只是這些問題,更沒有意義而已。

那麼我們先來看誰的年齡大。

從小說的描寫以及電視劇的演員看起來,高育良書記的年齡應該更大一些。

首先從兩人職位變化上來看。

李大康曾經是上一任書記的秘書,一般來說,秘書應該都是比較年輕的(秘書長之類的就不一樣了,這是職位),而那個時候,高育良已經是一方的主政大員。再後來,兩人共事的時候,高育良是書記,李達康是市長,一般而言,書記都會比市長略大一些!

其次,再來看兩人的妻子。

高育良的原配妻子是大學教授,即將要退休。而李達康的愛人是銀行的副行長,正值壯年。從小說描寫的二人的婚戀歷史看,兩人都會愛人工作經歷和年齡差不多。

再次,來看兩人的孩子。

高育良的女兒芳芳,與侯亮平是同學,侯亮平的兒子大約有十歲,也就是說,侯亮平差不多接近40歲,芳芳自然也是這個年齡。而李達康的女兒還在留學,也就是20多歲的樣子,這樣算來,李達康可能50來歲!

如果比較兩人的官位的話,兩人是同級別的官員,但高育良的地位比李達康的地位略高。

高育良和李達康都是省委常委,也就是說,兩人都是副部級領導。但高育良是省委副書記,也就是省委第三把手(省委書記、省長、副書記),李達康雖然是省會城市的書記,但只是一般的常委,排位應該在高育良之後。

下面是省委常委排名的一般規則:

1.省委書記、省長兼副書記、專職副書記,這三名是固定的,在常委班子中排前3,各地基本都是這樣。其中,自治區常委的前3名中,排第二名的必須具有少數民族身份,一般由自治區主席或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擔任。

2.紀委常委近年來都一直被提到高位。在31個省、直轄市的常委排名中,有11個紀委常委排名第四,另有6個排名第五。紀委書記在常委中的排序不斷被強化,清晰可見,當下反腐形勢的嚴峻以及中央反腐的決心。

3.其他常委,一般按進常委的時間順序排名,先進班子的常委排位靠前,也就是“論資排輩”。如果有些常委是同時進班子的,那麼按他們被提拔成副省級的時間排名。

4.當然也有一些“例外”,譬如個別“空降”進班子的常委,則可能根據上級領導的指示要求進行排序。

5.在省委常委中,有一位是來自軍方的常委,又被稱為“戎裝常委”,這完全體現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但如果比較實權的話,因為李達康是省會城市的“一把手”,常言說“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實際權利,可能李達康還要大一些。

綜上,高育良的年齡比李達康大一些,地位比李達康高一些,李達康的實權還要大一些。但由於李達康一直都非常強勢,小說中說“他做市長,市長是一把手;他做書記,書記是一把手”,所以,李達康餘高育良一直是“對頭”。


三水三心


職務上來看,高玉良略大。

實權上來看,李達康略大。

高玉良和李達康都是漢東省省委常委,相對而言,高玉良排名靠前,車牌號003,李達康排名靠後,車牌號009。

你這個角度來看,毫無疑問高玉良官位比較大。

然而事實遠沒有那麼簡單。

高玉良原先是呼聲很高的省委書記,卻被公交而來的沙瑞金書記搶了先。這個過程中,你可以看到,高育良實際上已經處在靠邊站的邊緣了。

高玉良,確實是漢東本土的官員,門生,故吏,關係網遍佈整個漢東省。流傳很廣的漢大系,毫無疑問,高玉良是老大。

但也正是因為高育良是漢大系的老大,所以在沙李配的頂層設計下,肯定會遭到更大力度的打擊和排擠。

頂層設計來說,中央傾向沙李配,就是沙瑞軍當省委書記,而李達康當省長。不過李達康當省長,毫無疑問全是要超越高玉良成為漢東省排名第二的大員。

年齡上來看高玉良年齡更大,但這不是優勢,而是劣勢。黨員幹部年輕化的趨勢下,李達康因為政績突出,年紀較輕,有更高的提拔和上升的空間。

那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李達康當的市委書記是京州市委書記,而這個荊州市很有可能是一個副省級省會城市。如果是這樣的話,李達康就相當於是半個省長了。

我國現有15座副省級市:廣州、武漢、哈爾濱、瀋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其中深圳、大連、青島、廈門、寧波是計劃單列市,其它都是省會城市。

我們國家有十個副省級省會城市,而漢東省原型大概是相當於我國的江蘇南部,蘇南地區,而京州是可能就是南京市為原型的。那這樣來看的話,毫無疑問,京州就是一個副省級省會城市。


也許現在李達康比高玉良官位小一點,但是李達康將來必然會超越高玉良,不管高玉良出不出事。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丹水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