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到底是不是真的那麼博學多才?

朝朝暮暮空心菜


于丹的確是博學多才,按照儒家“後道統說,”她是自董仲舒漢唐儒、朱熹宋明儒之後的又一“集大成者。”將儒家的“犬儒”部分發揮到極致的“儒學”大師!



後世儒家早已被抽去了脊樑,匍匐在地,其實原本也不差於丹這一個。你于丹去兜售你的儒家牌雞湯也就算了,但你千不該萬不該去招惹孔子,去解讀《論語》!

《論語》是孔子學生記載的孔子語錄,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麼?是“對等原則,”也就是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父母關愛子女,子女敬重長輩。假如一方沒有盡到責任,那麼另一方則不需要付出義務。

而這種“對等原則”到了于丹這裡,就完成了變臉。變成了逆來順受,你只需要盡義務,不要問有什麼權利。孔子反對的“愚忠愚孝”被她拿來四處兜售,因此有人就寫了一篇文章“孔子哭了”對於丹進行諷刺,而在北大講臺上,于丹也被學生們灰溜溜地趕下了臺。


霍大勝


于丹真的那麼博學多才嗎?咱們先聽成龍怎麼說。

我最早知道于丹的,是在一檔成龍與馬未都的電視訪談節目上。當時,成龍先生調侃說,于丹講得好,可惜,我一句都沒聽懂

;還是馬先生的古董實實在在,好懂些。



成龍說的是實情,也代表了大多數擁有普通學歷人的心聲。

看完成龍的這檔節目,便找來於丹的一些講學視頻資料。如於丹在央視的《百家講壇》《文化視點》上講的《論語心得》等。初聽,于丹老師口若懸河,繪聲繪色,絲絲入扣,頗為受用;可是一場聽下來後,想小結幾點學習心得吧,卻概況不出來(可能是我的文化水平有限所致。)也許這就是心靈雞湯吧,雖看不到雞肉等實實在在的乾貨,但卻很營養。

再後來,看到網上對於丹講論語的一些評價。如,一些漢學家們認為:“研究、解讀《論語》要回歸到原著本身;解讀經典的人要注意,不能把小說和歷史混為一談,讓人辨不清真假,結果誤導了觀眾。”看到這些專業人士的評價後,我釋然了——原來不是咱普通人水平太低,而是于丹在講演時有華而不實的地方。<strong>

于丹被北大學生轟下臺事件發生後,普通人對於丹學識的崇拜已經趨於理性。

北大學生是天之驕子中的佼佼者,他(她)們轟于丹下臺,不僅僅是因為于丹講演遲到後不道歉,也不僅僅是因為于丹著裝不夠莊重;更深層的原因應該和于丹講學的內容有關,與于丹賣弄學問有關。你可以不懂一些事,但一定要實事求是,這才是學者的風範。

記得紅學大家周汝昌學生曾經說過一則關於北大學生好學求知的軼事。周汝昌先生一次在北大講學,有學生問,《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名字中“如海”兩字,是不是從宋代詩人王夢應《疏影》“人間解有花如海,待一片、不教隨水。”而來。老先生說,不知,但願意與同學們一起去考證。周汝昌先生實事求是的作風,不但沒有降低他的聲望,反而 贏得了同學們的加倍愛戴。<strong>

所以說,于丹被北大學子趕下臺,遲到、著裝隨意不是主因,可能是同學們看穿了她治學不實事求是,講學中浮誇成分多了些的緣故吧。

于丹是國內大眾熟知的文化學者,像這樣的學者,可以肯定地說,很多;只是于丹比較幸運,她抓住了機會將課堂搬到了電視熒屏上。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到處出鏡成就了她,也暴露出她的一些弱點。




老梅尋夢


如果中國有千萬個于丹,陳果,王立群,蒙曼,康震,易中天等這樣的教授,中國的教育水平一定會大大提高,受益者何止千萬?要記住這樣的事實,于丹,陳果,王立群,蒙曼,康震,易中天等人都是國家重點培養出來的傑出人才,她(他)們沒有辜負黨和國家寄予的厚望,競競業業奮戰在教育戰線上,嘔心瀝血,教書育人,傳授知識,造福於大家!她(他)們是教育界和文化界的精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我們應該虛心向她(他)們學習,向她(他)們請教才是正確的態度!習主席百忙之中親臨北京師範大學看望和慰問教師員工,為大家做出了榜樣!習主席非常尊敬教師,語重心長說了非常感動人的話,連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都這樣尊敬老師,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尊重於丹,陳果,王立群,蒙曼,康震,易中天等優秀老師呢?


導演編劇作家學者


一兩個人的意思做怪,就說是北大學生們把于丹趕下臺,北大學生就是思想行為再活躍也不會幹出格的事,這是對北大學生的詆譭。比人強揭人短,你比她強嗎,即然于丹是學者就難免對一些問題事物有不完善的理解,非常普通並常見的事情,那個學者敢說一生無誤的,一個都沒有。在中國還能找出第二個于丹嗎,前無古人定了,可以客觀點說至今後無再者。將來也許有,也可能沒有。眼氣是詆譭于丹的根本所在,學術界這樣的情況太多了。個別人代表不了北大學生,誰能認定鬧事的就一定是北大學生。我也曾混進過北大學生食堂,花錢讓學生用卡給我打飯,和北大學生一起吃飯,我就是北大學生了。


用戶8077005654304


于丹老師是北師大的教授,教廣播電視媒介。

她是一位很好的演說家,她的初衷是想傳播國學,傳遞正能量,她也做到了。

但是在傳播的過程中,講著講著就進入到忘我境界,開始過度解讀國學,並且,由於她是大範圍地傳播,導致很多資深的,嚴謹的國學大師們對她不夠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諂媚似的歌頌,讚美,頗為不滿,加之,于丹老師成為明星之後的一些負面事件,導致最終跌落神壇。

想想也是有點可惜。

一位大師說《論語》:以治平為本,以仁為核,以和為貴,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論語裡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不憑空揣測,不全盤否定,不拘泥固執,不自以為是。

老師既傳播國學,也要做到君子訥於言敏於行,才可其身正,不令而行呢。


Sukyoo


我的回答十分肯定:是!但博與多都是相對的,故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求全責備。就學講,若將她與某學術領域的大師如章太炎、季羨林等大師比,肯定遜之;就才講,若將她與蘇小妹、李清照等古今才女比,她在寫作詩詞方面,亦肯定次之又次之;再就聞講,將她與一些大社會活動家,甚至如某傳媒達人的古今中外千行百業通吃,她自然亦應甘拜下風。但若就文化修養、學術造諧,特別是對現代傳媒的研究,綜而論之,我認為堪稱大家。特別是其現塲表達能力,不僅出口成章,口若懸河,而且能溶深妙學理於時尚用語之中,比那些只會灌白雞湯的所謂達人實在不居一個層次。要不,他怎能是知名學府的博導;要不,她怎能有包括我這個半拉子醋在內的那麼多無別用心的老實巴腳的粉絲!


左右有序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單怕貨比貨。”不比較,就難鑑定。

“百家講壇”毫無疑問造就了許多“學術明星”,于丹就是其一。

因為這些學術明星各自涉獵領域(專業)不同,其“博學多才”沒有公平的整齊劃一的衡量標準,硬要排列出“博學多才”的“英雄榜”單,類似金庸小說裡把所謂“東毒西邪南帝北丐”排列認定為天下“高手高手高高手”就有點彆扭奇怪了。比如硬把于丹的“博學多才”與袁隆平或陳景潤的“博學多才”進行比較。

如果硬要胡亂比較,于丹“博學多才”可能遠遠遜色於季羨林、錢鍾書,可能不及南懷瑾。但應該比“流浪大師”沈巍先生排名在前,不應該不如沈巍而“名落孫山”之後。

“博學多才”這個概念比較“空”。同樣是某專業的兩名一級教授,甲比乙多讀了十本書,應該就被認定比乙“博學”。“多才”應該主要考量其“識見”,即其學術成果的理論高度和深度,是否對前人的理論有獨樹一幟的發展和自己的創新貢獻。也即“多才”要用其學術成果“承前啟後”的高度衡定,而非電視裡或自制視頻裡的誇誇其談。

人們對學術明星的期望值很高,也應該。期望他們更其“博學多才”,不辜負人們對他們的期待和尊敬。當然也包括于丹在內。


靠151548855


于丹現象只是中國文化眾多現象的一個縮影。

你說她沒有"才″嗎?"才″似乎是有的。你看她一開講,就口若懸河,像三峽大壩開闡放水,滾滾而來,滔滔不絕,直逼你的眼簾,使你防不勝訪,如果不想看,只有換臺了事。

《于丹說論語》我看了,她講了幾十分鐘,"聽懂了嗎"?我似乎好象沒有,有時更加疑慮重重!何也?原來她講的都是華而不實的東西。是一種偽心靈雞湯,你如果還繼續聽她講下去,也許你會忘記自己姓什麼叫什麼了。

可當時于丹就象一個神一樣,各大院校,高等學府都敬她請她,並且以請到于丹為榮幸。於是于丹就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於是她飄飄然了起來,賓館要最高級的,接待車要名車,吃的就更不用說了。

又於是她的名氣被傳到外國,外國高校也請她去講課。

外國人實在,于丹在國內成了神,個個敬她捧她。但外國人只是把她看成一個人,住宿不是最好的,接待也不是最好的。於是于丹惱羞成怒,出言不遜了。一天內換了兩個賓館。

消息被傳到國內,于丹神立刻就打破了。熱愛于丹的人發現,她原來就同潑婦差不多。

于丹現象就此打住吧。

我們需要像王立群、蒙曼、酈波這樣的學者。

我們不需要于丹這樣的"博士生導師"!


南海艦隊原老兵


各位同志,大家好!當別人一走紅,好多人就會戴上有色眼鏡去看她,對她漫無邊際的挑剔和指責也隨之而來。這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更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因為這些不切實際的語言是從自己的嘴巴里出來的,首先汙染的是自己的嘴巴。她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對她的不好要善意地提出來,人無完人嘛!而不是過分地在真醜中找假美,在真美中找假醜。好多人總以為自己了不起,殊不知別人才是太陽,而自己頂多是個螢火蟲!人與人貴在相互補臺,而非相互拆臺。君子助人為樂,小人難人為喜。以上繫個人之言,如有不同請善意提出來。共勉!


福來於漸朱曉榮


妒忌心人皆有之,于丹老師講讀《論語》在央視百家講壇上一炮而紅,一時間收視率奇高,人們覺得論語也可以這麼來解讀,好比平時一道很普通的傳統菜,被一個廚師一搗鼓,弄出許多花樣來,清香靚麗,讓人嘖噴稱奇。但其他廚師們卻嗤之以鼻,不就是一道傳統菜嗎,看讓你整得不侖不類,切!

好譏人者,常被後人譏之。自古文人相輕,為什麼呢?

議于丹老師有沒有才華,答案是肯定的,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的成功。于丹老師在《百家講壇》上講論語,她成功了!

酸葡萄定律,大家都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