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作為甜食愛好者的摯愛,巧克力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種糖果。巧克力富含熱量、味道甜美,有助於補充能量,舒緩緊張情緒,因此也是各國軍用口糧的必備品種。在歷史上最出名的軍用巧克力大概是二戰時期美軍供應的D口糧,到1945年8月時產量高達30億條,戰爭後期登陸歐洲的美國大兵們常用巧克力、香菸和絲襪與所到之處的妹子們大搞親善活動,換得良辰春宵。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二戰最著名的軍用巧克力:美軍D口糧,每塊重112克,味道據說比“水煮土豆強一點”。

其實,與美軍對壘的德軍同樣是狂熱的巧克力愛好者。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德國是世界上消費巧克力最多的國家,據2013年的一項統計,德國全年人均消費巧克力12.2公斤,居世界之首,而且德國生產巧克力的歷史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葉,在二戰前德國的巧克力產業已經非常發達,而德軍軍需部門自然將巧克力當作重要的軍用食品,大量採購並配發部隊。與出手闊綽的美軍拿著巧克力大發善心不同,德軍士兵將巧克力視為珍饈,不會隨意送人,而且是隻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的奢侈美食。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某位德軍軍品收藏家的藏品展示,左側的紅色圓盒就是德軍配發的巧克力。

要說起二戰德軍配給的巧克力,相信很多軍迷朋友都會想到Scho-Ka-Kola巧克力,這個名字讀起來相當拗口,也不知道該怎麼翻譯,所以只能採用原文了。其實這是德語中“巧克力”、“咖啡”和“可樂果”三個詞的字母縮寫的組合(Schokolade–Kaffee–Kolanuss),同樣也表示了這種巧克力的主要配方,即可可粉、咖啡粉和可樂果粉。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Scho-Ka-Kola巧克力是德軍口糧中配給的標準軍用巧克力。

Scho-Ka-Kola最重要的特點有兩個:其一是包裝辨識度很高,從誕生之初就採用直徑89毫米、厚度22.2毫米的扁圓形鐵盒(也有紙盒包裝,但鐵盒居多),內裝兩片圓形巧克力,酷似唱片,每片重50克,沿著巧克力表面預製的紋理可以輕鬆掰成8小塊,總共有16塊(戰後生產的版本出廠時就切成小塊);其二是咖啡因含量特別高,其比較典型的配方是58%的可可粉、2.6%的咖啡粉和1.6%的可樂果粉,咖啡因含量為0.2%,而普通巧克力的咖啡因含量不超過0.1%,所以Scho-Ka-Kola具有非常明顯的提神功效,據說四塊巧克力相當於一份意式濃縮咖啡,六塊巧克力相當於一杯250毫升的大份咖啡或一瓶功能飲料,這是德軍選擇其作為軍用口糧的重要原因。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Scho-Ka-Kola採用金屬圓盒包裝,內裝兩片圓形巧克力,總重100克。從盒蓋上的年份可知生產時間是1941年。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採用圓形紙盒包裝的Scho-Ka-Kola巧克力,盒蓋上的數字表明生產於1943年8月。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戰後生產的Scho-Ka-Kola巧克力,沿用傳統的包裝,只是巧克力直接切塊裝盒。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Scho-Ka-Kola巧克力顏色較深,屬於可可含量較高的黑巧克力。

Scho-Ka-Kola是柏林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廠於1935年開發的一款黑巧克力。這家巧克力廠是由特奧多爾·希爾德布蘭德創建於1817年,妥妥的百年老店,也是德國曆史最悠久的巧克力製造商之一。1935年,希爾德布蘭德工廠組織人手開發新款巧克力,以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為主要功效,為此在可可粉之外,還加入了烘焙咖啡粉和可樂果粉,在當時頗具創意,從而獲得了不同於普通巧克力的獨特口感和特殊功效。Scho-Ka-Kola於1936年首次面世,正好趕上柏林承辦夏季奧運會,於是希爾德布蘭德將其標榜為能夠增強體能的“運動巧克力”推向市場,藉著奧運會的東風迅速走俏,受到廣泛宣傳,風靡德國,大受歡迎,成為該公司的拳頭產品。從1936年開始,根據納粹政府推行的促進經濟繁榮的政策,德國各地的其他巧克力製造商也獲得授權和配方,開始生產Scho-Ka-Kola。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1936年柏林奧運會開幕式現場。藉助於這一體育盛事的推動,Scho-Ka-Kola巧克力迅速打開了市場。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在柏林奧運會期間推出的Scho-Ka-Kola“運動巧克力”。由於產量稀少,已經成為備受收藏家追捧的珍品。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在民用市場上較為常見的Scho-Ka-Kola巧克力,在盒蓋中央為希爾德布蘭德的騎士商標。

Scho-Ka-Kola吃起來苦中帶甜,口感清爽,帶有淡雅的香氣,兼有提神功效,這種好東西自然逃不過正在迅速擴張的德國國防軍的眼睛,德軍軍需部門將Scho-Ka-Kola列為軍用食品。希爾德布蘭德於1938年開始向德軍供應Scho-Ka-Kola,最初的用戶是德國空軍,主要提供給飛行員,幫助他們在長途飛行和夜間飛行時保持清醒、提高警惕,同時也作為海上遇險時的救生口糧,因此在德軍中其官方名稱是“飛行員巧克力”。有趣的是,德軍還配發另一種叫“柏飛丁”的提神藥物,其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也就是冰毒,而且其外觀類似巧克力,因此也獲得了“飛行員巧克力”的別稱,後來讓人誤以為Scho-Ka-Kola也加入了冰毒。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希爾德布蘭德最初為軍方生產的Scho-Ka-Kola巧克力,盒蓋上印有帝國鷹徽。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戰前和戰時生產的軍用版Scho-Ka-Kola巧克力大多在盒蓋中央印上生產年份,有時還會精確到月份。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在二戰歷史照片中亮相的Scho-Ka-Kola巧克力,可見包裝已經被打開,顯露出帶有紋理的圓形巧克力。

隨著二戰爆發,德軍對於Scho-Ka-Kola的需求大幅增加。不過,由於德國乃至整個歐洲都沒有種植可可,巧克力的生產原料屬於緊缺物資,產量不可能滿足全軍的需要,所以Scho-Ka-Kola並不屬於德軍常規配給的軍用口糧,多列入特殊口糧或應急口糧中,優先提供給一線作戰部隊的特別單位,比如飛行員、傘兵、山地兵、裝甲兵、U艇艇員等,以便在艱苦的環境中補充能量、保持體力、提升士氣。換而言之,並不是所有的德軍士兵都能吃上Scho-Ka-Kola。對於普通平民而言,在戰爭爆發後就很難再嚐到Scho-Ka-Kola的美味了。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德軍士兵都將吃上Scho-Ka-Kola視為“至高的奢侈”。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廠在1943年遭到空襲破壞,被迫停產,但其他德國巧克力廠仍在繼續小批量生產Scho-Ka-Kola,直到1945年德軍士兵依然能夠不時得到這種珍貴的配給。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歷史照片中裝在木箱中的Scho-Ka-Kola巧克力。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一位德軍士兵在鏡頭前展示剛剛分到手的Scho-Ka-Kola,表情顯得非常得意。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德軍傘兵的全套應急口糧,其中包括Scho-Ka-Kola巧克力(13)。

很多幸存到戰後的德國老兵都對Scho-Ka-Kola充滿美好的記憶,比如黨衛軍第6“北方”山地師第11山地步兵團的一名士兵約翰·福斯(化名)就在回憶錄《黑色雪絨花》裡至少三次提到了Scho-Ka-Kola。福斯曾在東線作戰,據他回憶在戰況激烈、補給困難時,一線部隊就會配發應急口糧,而Scho-Ka-Kola是其中最受歡迎的食品。1945年1月中旬,“北方”師在法國孚日山區參與“北風”行動,在交戰中黨衛軍第11山地團包圍並消滅了美軍第157步兵團的六個連。戰鬥結束後,福斯將Scho-Ka-Kola贈予被俘的美軍士兵,以示對他們頑強戰鬥的敬意,對於德軍士兵而言這算是極高的禮遇了。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黑色雪絨花》的封面(左圖),右圖是一位年輕的黨衛軍山地兵,福斯在加入“北方”師時只有17歲。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德國在1993年拍攝的影片《斯大林格勒》中出現了Scho-Ka-Kola的鏡頭:在包圍圈裡飢寒交迫的德軍士兵打開空投的補給箱,瓜分裡面的巧克力,卻把勳章丟到一邊。

關於Scho-Ka-Kola還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那就是德國在本土不出產可可的情況下是如何維持巧克力生產的。巧克力最主要的原料可可生長於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尤其是西非地區,包括德國在內的所有歐洲國家都需要進口原料才能生產巧克力。戰爭爆發後,德國遭到盟國的封鎖,無法從海外獲得可可原料,其戰時巧克力生產能夠維持的原因就在於一個字“囤”,即依靠戰前進口並囤積的原料繼續生產。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2012年世界可可產量分佈圖,可見均集中在熱帶地區,其中西非科特迪瓦的產量佔到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一。

在戰爭爆發前,德國非常熱衷於囤積各類戰時可能緊缺的戰略物資,除了可可外,最典型還有兩類,就是鎢砂和咖啡豆。鎢對於德國軍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20世紀30年代中德蜜月期間,德國看似慷慨地向中國提供武器和軍事援助,那都是中國用大量鎢砂等戰略物資換來的。二戰德國代用咖啡的難喝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其實德國在戰前就儲存了大量進口咖啡豆,只是一直省著用罷了,據說在1945年投降時盟軍還發現了存有咖啡豆的倉庫。相信希爾德布蘭德正是利用戰前儲備的原料繼續生產Scho-Ka-Kola,戰時生產的Scho-Ka-Kola中可可粉的含量從戰前的59.5%下降到43%~52.5%之間,從側面也證明了這一事實,不過咖啡因的含量始終保持0.2%。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戰前及戰時生產的各種版本的Scho-Ka-Kola巧克力。

戰後,希爾德布蘭德工廠於20世紀50年代恢復生產Scho-Ka-Kola。為了重新打開市場,希爾德布蘭德通過報紙、廣播、電視乃至電影等各種傳媒發起廣告攻勢,比如在1960年德國電影獎獲獎影片《獻給檢察官的玫瑰花》中,Scho-Ka-Kola成為貫穿全片、推進劇情發展的關鍵道具。藉助於媒體的推動,Scho-Ka-Kola再度暢銷德國。此外,希爾德布蘭德在20世紀60年代在傳統口味的黑巧克力基礎上推出了新款牛奶巧克力和果仁牛奶巧克力,可可粉含量下降至30%,沿用鐵盒包裝,可以通過顏色加以區分:黑巧克力為傳統的紅色包裝,牛奶巧克力為藍色包裝,果仁牛奶巧克力為綠色包裝。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戰後希爾德布蘭德公司推出的Scho-Ka-Kola巧克力的廣告招貼畫,你能看懂其中的含義嗎?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戰後推出的Scho-Ka-Kola牛奶巧克力,可可粉含量下降到30%,採用藍色包裝。

1969年,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廠被德國實業家漢斯·伊姆霍夫收購,但仍以希爾德布蘭德的名義繼續生產Scho-Ka-Kola,主要在德國國內銷售,也有少量出口。從2013年起,按照上世紀30年代的原始配方和包裝生產的復古版Scho-Ka-Kola上市,如果想體會一下德軍士兵對這種糖果的珍愛之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嚐嚐。

德軍餐桌上的“至高奢侈”,唯有精銳部隊才能享用


■ 在軍迷們的二戰重演活動中,Scho-Ka-Kola也是非常彰顯細節的道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